聚焦课堂行动 构建理想课堂 ——科区教研室驻交通小学教研活动

<p class="ql-block">  为了提升教师们的数学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月26日--4月30日,科区教研室教研员刘志清老师、李英姿老师在交通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驻校教研指导,内蒙古民族大学十余名实习生走进课堂,参加学习研讨。</p> <p class="ql-block">  交通小学的赵丹、穆忠忠、李婧、朱莹莹、冯冬杰、周雅芬、张晋伟、张铎、刘智华、董洁十位教师分别带来了精彩的研讨课。</p> 精彩•课堂 <p class="ql-block">《最大公因数》——赵丹</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的课,注重新旧知识互联,用复习为新课做铺垫,一举两得。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恰当,教学内容充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赵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掌握了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习题巩固环节,赵老师巧妙的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帮助学生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难点,体验到了课堂的和谐与融洽,更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span></p> <p class="ql-block">《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穆忠忠</p> <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穆老师预设探究,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探究。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进行交流与研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找出各种求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的方法,从中再次体验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质上还是求已知数量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达到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把简单的问题变得有厚度。</span>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主动的建构知识,而不是简单模仿,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小数的近似数》——李婧</p> <p class="ql-block">  李婧老师的课,借助旧知,探索新知。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求整数的近似数的近似数有内在的联系,李老师充分借助这一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空间,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生用“四舍五入”求整数近似数方法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使知识得到升华。在求出近似数中,引导学生比较得到的近似数哪个更接近准确数。在这个环节中,李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比较□.□≈1和□.□□≈1.0 ,使学生对数轴出示近似数的范围印象深刻,易于理解。在比较中,学生明白了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度就越高。</p> <p class="ql-block">《解决问题——外币兑换》——朱莹莹</p>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了兑换外币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孕伏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效的利用了书中素材组织学生探究活动,逐渐丰富学生认知,使学生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规律越来越清晰。</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挑战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中逐渐学会探索、学会表达、学会质疑。</p> <p class="ql-block">《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冯东杰</p> <p class="ql-block">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重点,达成学习目标,冯老师在教学时关注两点:</p><p class="ql-block"> 一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优势,注重数形结合,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在圈一圈,分一分的过程中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的旧知识来解答!</p><p class="ql-block">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探究14×12的竖式计算时,放手自学,给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解决问题——连乘》——周雅芬</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做小助手,加强小组合作,注重数形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生解答出第一种方法后,让主动寻求第二种或第三种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思路,让他们有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更加深入理解解题方法。</p> <p class="ql-block">《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张晋伟</p> <p class="ql-block">  整节课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观察思考,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并列举了很多例子验证了发现的规律。</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活跃而紧凑, 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同桌合作交流充分到位,小组汇报的同学条理清晰自然大方。同学们都能做到认真地倾听,细心地记录,勇敢的质疑和补充。</p> <p class="ql-block">《有余数的除法》——张铎</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中,张铎老师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进行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说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义,从而正确找到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整节课大胆放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摆一摆 想一想》——刘智华、董洁</p> <p class="ql-block">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节探索实践活动课。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用棋子摆通过学生用圆片摆一摆,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及位值。</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两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呈现,主要是通过学生摆原片发现规律,所以两位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让他们通过自己摆、同桌合作摆等多种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习惯引导到学习上,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中学。</p> 点评•答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善思者明,善思者智。”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整体的研讨、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课堂活动结束后,教研室的两位数学教研员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交流,根据真切的听课体验,指出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肯定了在交通小学的课堂中,看到了老师给学生留出思辨的空间和时间,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的课堂意识、有序有效的课堂模式等等,肯定了交通小学的孩子们,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勇于做老师的小助手的自信精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评课过程中,两位教研员耐心细致地对教师们的教学设计、预设问题、知识互联与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实用可行的指导性教学建议和意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评课结束后,两位教研员与任课教师坦诚交流,并为教师们答疑解惑,提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最后,两位教研员也提出了对数学课的希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这既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数学活动的落脚点。 但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关注学困生的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交流•心得 <p class="ql-block">  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学生们走进了交通小学的课堂,体会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机智,并参与了深度的交流探究,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p><p class="ql-block"> 首先,带着问题来听课,例如课前运用什么方式的导课有优势;老师如何做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自然过渡;讲课过程中老师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如何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等等。</p><p class="ql-block"> 其次,肯定了交通小学的数学课教学模式,在整个课堂中,不是想怎样传授,怎么教会孩子,而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预学(自学)—互学—共学—导学的各个环节,一切以学生为主导,</span>真真正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p><p class="ql-block"> 最后,肯定了交通小学孩子们的较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一周的驻校教研在充实、扎实的氛围中结束了,交通小学的全体数学老师一定会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教学研究永远在路上,让我们且学且研且成长,且行且进且提高! </p>

学生

课堂

教学

公因数

老师

探究

余数

学习

教研员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