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叙事护理是一个跨学科的融合,它是把后现代心理学中的叙事治疗的理念和方法与护理临床所结合的一种新的心理护理的模式和方法,为不断推进优质化护理服务,打造有温度的医院。在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心理解压站组长董霞,人文关怀专科护理小组组长李红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以每天钉钉群音频打卡的形式学习国内叙事护理倡导者李春老师的《叙事护理百天公益课程》及《叙事护理精进60讲》,经过一百六十多天的不断学习,涌现出了很多优秀叙事案例,彰显了现代心理的人文关怀。</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21年4月29日下午,滨州市中心医院人文关怀专科护理小组举办了“学习叙事护理,落实人文关怀”叙事案例演讲比赛,共有16个优秀案例参赛,比赛形式为PPT展示或演讲展示。由人文关怀专科小组组长李红主持比赛,邀请护理部孟云副主任、李彩霞科护士长、质控办赵素珍副主任、医务处邢汉飞副主任、心理关怀小组刘静静护士长和李青梅副护士长担任评委。护理部吴洪霞主任、董霞副主任到现场指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人文关怀专科护理小组的联络员们与叙事护理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吧。</span></p> <h5> 产二科黄婉通过精美的PPT展示分享了她们科室通过学习叙事护理,践行走“心”护理模式,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完成日常的工作,而是与患者之间运用语言非语言的沟通,在护患之间建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使原本陌生的护患关系得到升华,从而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我们的治疗和护理,并早日康复出院。</h5> <h5> 肝胆外科孔祥俊分享了《疼就说出来》,讲述了她与科室里一位拒绝沟通的李阿姨的故事,她带着尊重、谦卑、好奇一次次去打开李阿姨的心门,李阿姨由起初的不理睬到最后对她无话不谈。她分享说我觉得叙事不仅能帮助患者解决躯体上的病痛,更能安抚患者心灵上的病痛,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医患之间的关系,我们用尊敬、谦卑、好奇的心态去陪伴他们,去探索他们的故事,与他们的心灵打交道,改善了患者情感体验,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h5> <h5> 新生儿监护室孔德慧分享自己运用尊重、谦卑、好奇的态度去陪伴倾听黄疸患儿的父母,使患儿家属原本紧张焦虑的心情渐渐平静,耐心等待患儿出院的故事,出院时患儿母亲对医护人员深深的一鞠躬让她深感震撼,真正感受到了叙事护理的魅力及帮助,她说在新生儿监护室这样的无陪护的病房里,我们就是患儿和家属的桥梁。要用一颗心去温暖另一颗心,用爱去感受,用爱去帮助,用爱去守护。</h5><p class="ql-block"><br></p> <h5> 消化内科闫群分享自己运用“外化”技术使长期受失眠困扰的患者张阿姨了解到失眠背后的原因及自身拥有的资源及能力从而克服了失眠及情绪低落的困扰。使她自己对叙事护理更加喜爱,也促使了自己更加自信、勇敢、优秀。</h5> <h5> 呼吸内二科耿丹丹通过精美的PPT《活下去的力量》展示了她与叙事护理的故事,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她们科室有位患有肺间质纤维化的老病人铁爷爷,因受几天的沙尘暴天气病情复发,因憋喘难受而拒绝进食,她通过倾听、解构技术寻找到铁爷爷的例外事件,通过丹丹的多次陪伴与贴心的交流,最后铁爷爷意识到他还有放心不下的老伴儿,疼爱他的家人,进而配合治疗。铁爷爷现在住院已经两个多月,在经历了病重通知、多次抢救,依然坚强的活着……丹丹说工作中的这个小插曲让我深深体会到,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打针输液这么简单,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语言和行为带给病人温暖,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自己的支线故事,有活下去的力量。</h5> <h5> 神内一科张庆芳分享工作中要把患者看做是一个有思想和有人生追求的独立个体,解决问题时不是从护士指导患者的视角去与对方交流,而是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让他最大程度的去表达自己,让他能感觉到被尊重被接纳被理解。倾听的时候我们去倾听患者能说想说的部分,不过分挖掘患者不想说不能说的部分。叙事护理是为患者康复去服务的,不是为护士满足好奇心去服务的。</h5> <h5> 手术室王芳分享了她与一位五岁小患者的故事,患儿进手术室后,她察觉到患儿的害怕,运用了外化技术跟患儿一起给害怕起个名字叫捣蛋鬼,并与患儿一起想办法出对策让害怕乖乖的溜走,采用拟人化的方式,把这个孩子和害怕进行了分离。并使用了治疗文件技术,听话、好好配合的话给孩子奖励贴画,借助某种工具强化信念,实现真正的治疗。从进入手术室到苏醒后回病房,患儿全程无哭闹,患儿门外等待的父母对她表示了深深的感激。王芳说,我觉得这就是叙事护理的魅力。叙事护理让我学会了做一个会聊天、有温度的护士。让我随时可以紧握患者的双手,传递温度和力量,去倾听每个生命的故事。</h5> <h5> 产一科王倩分享了她与一位产妇的故事,产妇的孩子因为“咽下综合征”转入新生儿病房治疗,这位妈妈沉浸在担忧悲伤之中,通过她细心的观察,贴心的交流、共情与陪伴,使这位产妇低落的情绪有所缓解,从原本的拒绝进食到主动进食以确保母乳充足等待宝宝回来。王倩说走出病房的那一刻我是自豪的,我体会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感,我想告诉大家我是叙事护理的受益者。</h5> <h5> 妇科蒋涵进行了PPT展示《我想更懂你》。在她对叙事护理的实践中,工作繁忙时她会使用简短的一句话叙事,就能拉进与患者的距离,她还分享了自己与一位不配合治疗并强烈要求回家的老奶奶的故事,通过她的倾听与交流,捕捉到老人想家的情愫,贴着老人的需要去沟通,使老人不再吵闹着要回家并积极配合治疗。蒋涵最后分享说当我们用心倾听用心交流,对人对己都会得到心灵和感情上的滋润。在学习叙事护理之前,谁会想到简简单单的“聊家常”也能解决问题呢?</h5><p class="ql-block"><br></p> <h5> 骨脊柱外科的田德宁现场即兴发挥,讲述了她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叙事护理的,因孩子学校演出需要由她帮大家购买亲子装,在与一位身材肥胖的妈妈的沟通中,她细腻的感知到对方话语里的自卑,通过自己的所学去共情到这位妈妈,使她看到了自卑之外另一面自己擅长的优势。</h5> <h5> 神经内三科周雪静分享了她与科室一位患有癫痫病史3年的小女孩的故事,祸不单行,最疼爱她的父亲4个月前意外去世。小女孩变得敏感易怒,经常与妈妈发生争吵,周雪静了解到这些后,试着去接近她,共情她,通过访谈,跟小姑娘一起“看到”去世的父亲,以此获得心灵的平整和继续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只要我们还能常常谈起或者想起离世者,这个离世者就永远活着。面对一段关系的丧失,我们鼓励整合和转化那段关系,而不是鼓励和放弃那段关系。</h5> <h5> 甲状腺乳腺外科成燕通过PPT展示《遇见叙事,遇见更好的自己》。她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病人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却只看见了病。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段冰冷的就医史,面对冰冷的仪器,冰冷的语言,冰冷的面孔。因此,非常需要有温度的护士。对待患者不仅要做到细心的治疗护理,还要做到聆听患者的心声,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患者,不仅能给患者解决身体上的不适,更能抚慰他们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就像李春老师所说的:“患者身体的痛需要被治疗,心理的痛更需要被看见。”</h5><p class="ql-block"><br></p> <h5> 神经内二科李聪通过演讲形式讲述了叙事护理在她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倾听使她与家人之间的沟通更顺畅了,从而家人关系也更加亲密了,她说无论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等等,如果我们可以经常提醒自己,用叙事的思维来对待生活当中的关系,我们方方面面的关系都会变得更好。</h5> <h5> 老年医学科满莹莹分享了自己学习叙事前后的改变,她学习到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有故事存在,而这个故事是可以被改写的。本着对叙事护理尊重的态度在“这个故事”中去发现例外事件,那么故事的结局就会有所改变,她运用叙事的理念去观察孩子背后的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这么做的原因,从而去体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就会明白问题的起源在哪里,而不是一味地去呵斥孩子。</h5> <h5> 最后,人文关怀专科护理小组组长李红护士长公布比赛成绩,新生儿监护室孔德慧《难忘那一鞠躬》、手术室王芳《从心做起 真诚相待》、妇科蒋涵《让我更懂你》分别获得前三名。</h5><p class="ql-block"><br></p> <h5> 人文关怀专科护理小组的联络员们通过实践案例的分享,表达了亲身体验和感受:尊重、陪伴、倾听、共情,用叙事护理的方法走进患者的内心。通过解构和探索,让我们学会了探究行为背后的故事,学会了宽容和理解,看到每位患者的独特性,将疾病与人分开,不仅关注疾病,还关注到了活生生的人,让护理更有温度,带给患者更多的温暖和希望。</h5><p class="ql-block"><br></p> <h5> 也许我们的案例还有些粗糙,也许我们的案例用到的技术点还并不是很多,但一点都不影响它的精彩,一点都不影响它的温暖,会场里流动的满满的都是温馨。正如叙事护理所倡导的“看见是改变的开始,行动是改变的抵达”。我们会继续学习、坚持实践、一边摸索,一边前进。继续以叙事护理为工具,提升我们护理团队的人文关怀能力,更好地践行优质护理服务。疗愈患者,关爱友朋,亲密家人,并遇见更好的自己。</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