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营乡作为平西抗日根据地,村村有抗战烈士、有英雄故事、有革命遗址,百花山、圣莲山景区均为市级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将为史家营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史家营乡党委、政府把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作为一项重大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打造史家营红色文化名片,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建好红色之乡,唱响山乡红色主旋律。史家营乡作为平西抗战的最前沿,留下了许多英雄足迹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全乡仅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就有124名,形成了“保家卫国、不怕牺牲、对党忠诚、勇于奉献”的史家营红色精神。 史家营抗战小学旧址。1938年,在史家营村建立了原宛平县第一所抗战初级小学,对当地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抗日救国的思想。 这是八路军兵工厂旧址。1941年春,八路军在百瑞谷瑞云寺建设兵工厂,在抗战时期,兵工厂生产大量地雷、手榴弹等,供应到晋察冀、冀热察等抗日前线,为抗战全面胜利提供军事物资保障。 <p class="ql-block">区老干部局组织红镜头老党员先锋队到史家营乡学习宣传马文亮烈士和八路军烈士的感人事迹。<br></p> <div>马文亮烈士。马文亮,1924年4月8日生于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柳林水村(原属河北省宛平县)一贫苦农民家庭。他经常和同学谈论:“大道理我们不懂,可我们懂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挽救自己的国家,挽救自己的同胞。”他在题为《救国与救亡》的作文比赛中写道:“只要能救国,粉身碎骨也情愿。”15岁的马文亮,当了儿童团团长。他组织儿童站岗、放哨,教唱抗日歌曲。后来他又担任村青年救国会主任、公安员,组织青年参加抗日除奸反特和支前参军,工作非常活跃。1939年5月,马文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宛平四区青年救国会主任、区党委委员,参加了晋察冀边区在平山举办的公安工作培训班,学习了毛泽东《论持久战》,接受共产主义教育,懂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从此,他将个人命运同中国无产阶级前途联系在一起,革命意志更坚强,对敌斗争水平也不断提高。<br>1946年11月,马文亮被调到房山公安局任股长。为了增加实力,有效地打击敌人,马文亮准备到云居寺来开扩军会。因叛徒告密,12日马文亮等三人受重伤被捕。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他斩钉截铁地说:“死,吓不倒共产党员,为了将来新中国,无惜今日如何死!”敌人黔驴技穷,将马文亮残忍地杀害了。年仅22岁的马文亮壮烈牺牲了,他那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永垂不朽。<br></div> <div>史家营八路军烈士陵园。1940春季反扫荡战争中,在山神庙牺牲18名战士。宛平四区政府为每人购置一口棺材埋葬在史家营村槽子地,后修建一座无名烈士碑以示纪念。</div><div> 红镜头老党员先锋队听取对烈士陵园的介绍。</div> <p class="ql-block">金鸡台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享有京郊山区富裕文明先进村的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十佳小康村”“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山区绿色富民先进村”等光荣称号。</p> 金鸡台村党委书记刘增会在发展经济,建设小康村的同时不忘先烈遗志,带领村民在村东兆子台建成了金鸡台烈士陵园。把本村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斗中牺牲的八十一位烈士安置在陵园并立碑纪念,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和弘扬烈士精神,让千秋万代永远铭记! 。 <p class="ql-block"><br></p> 革命烈士纪念碑 象征着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的信号树依然挺立在山顶 <p class="ql-block">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房山区史家营乡党委、政府提出并开始实施“新三乡”战略,即:“党建引领,建设红色之乡;绿水青山,建设生态之乡;产业富民,建设文旅之乡”,以自身丰富的文化、生态、红色资源,助推房山区文旅融合发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br></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凤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市摄影文化协会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房山区红镜头老党员先锋队队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