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的家乡大丰,东临黄海,除了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还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滩涂湿地、一千多平方公里神奇迷人的辐射沙洲东沙岛以及五千平方公里浩瀚辽阔的海域。</p><p> 早前听说,北宋名相范仲淹用撒稻糠测定海潮水位的方法修筑了捍海堰,人称“范公堤”,也就是现在的204国道,穿过大丰的草堰、白驹和刘庄等镇。可见,北宋时204国道以东仍是茫茫大海。以前一直不解,大丰有112公里的海岸线,可我自小到大包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好长一段时期都没见过我们濒临的黄海究竟什么样。后来才知道这儿的海岸属于淤积型的,走近人们所说的i海边,看到的只是一望无际的滩涂,滩涂外边的大海什么模样,只能靠想象了。</p><p> 真正看见家乡这片海,是在大丰港码头全面开工建设之后。走过长长的引堤,来到延伸出去的栈桥上,面前就是一片大海了。看脚下,海水呈浅黄色,波涛汹涌,水流湍急,海浪不停拍打着桥桩,发出“哗哗”的响声;望远方,海水渐渐变清,远处水天相连、无边无际。哦,终于见到了!这片海虽然不似人们惯常描述的“蔚蓝的大海”那样唯美,也不见歌曲中总会唱到的“沙滩”和“仙人掌”,可她气势磅礴、雄浑壮阔、粗犷豪迈,面对她,我们自然而然联想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看,她的波光和阳光融汇在一起,整个海面金光闪闪、光芒万丈,这是一片金色的海!</p><p> 我和大部分大丰人一样,没有直接参加过大丰港码头工程建设,但在港口建设的头几年,我们每年都自愿捐款,哪怕力量微薄。记忆犹新的还有为新海堤及一期码头引堤种植草皮,那可真是植草皮“大会战”啊,大丰几乎所有板块和部门的干部职工都参加了,现场挖的挖、抬的抬、搬的搬、铺的铺,还有提桶的、浇水的,人人鼓足干劲,个个争先恐后,场面真正是热火朝天、热气腾腾。就连中午也不休息,吃上一根火腿肠、两块面包或饼干,嘴一抹,接着干。有趣的是,当时我们单位有一位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吃火腿肠时真的可以用“狼吞虎咽”来形容,而且一口气吃了两根特别大的那种。吃完时见我们都静静地盯着他看,小伙子有点害羞地笑了,轻声说:“哎呀,不好意思,没在意吃多了,真的是饿了。”</p><p> 大丰港,寄托着大丰人的希望和梦想,也凝聚着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在淤积型海岸建设大丰港,仅论证就花了八年多时间,勘测、评审,研讨、咨询,聘请专家顾问、制作物理模型等等,上上下下、起起落落、反反复复,一个个环节、一道道难题,一次次突破,前后持续了八年多,形成了近30项建港科研成果,最终,大丰港码头工程项目被列入国家规划,总体布局规划、投资估算等获得江苏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批准。从码头工程全面开工到港口正式通航,工程建设也花了八年时间,最初施工条件艰苦到用牛车运送变压器、用人力搬运吹沙袋等物资的程度。听曾参与一期码头工程建设的人员介绍,实施匡围工程时,首先需要在基础设施一片空白的海滩上架设电线,可当时还没有路,无法用车辆运送电线杆,怎么办?工人们就几个人一组抬着往工地运,到了低滩上淤泥太深了,脚陷进去拔不出来,工人们就在电线杆头上扣根绳子,在滩面上拖到现场。七八百斤重的变压器人是抬不动的,这又怎么办呢?用牛车!因为老牛即便肚子贴到淤泥上仍然可以向前跑。实践证明,这一招还真管用,变压器如期运至目的地。江苏东部沿海地区夏季常常遭遇台风袭击,当年那场11号台风相信至今人们回想起来仍是心有余悸,当时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天文大潮,形成了狂风、暴雨、高潮齐袭的恶劣天气,据报道,中心最大风速达到每秒54米。对此,曾在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的时任大丰市委书记记忆犹新:“这个台风,是我没有经历过的。大雨点滴到人身上就像个冰雹打了,很痛;一个浪翻过来,从海堤这边一下子就蹿到那一边,这个浪太大了。”“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是大丰港精神的高度缩影,也是大丰港人创业历程的真实写照。后来,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开放,苏北地区首家县级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如今的大丰港产业集聚、港口繁华,作为全区开放沿海、绿色转型的桥头堡,正锚定“长三角北翼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港”、“亿吨大港、千亿园区”的发展目标,新一代建设者们掀起了向海图强新浪潮。</p><p> 2019年7月,盐城申遗成功,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值得专门介绍一下的是,和中国其他自然遗产不同,这一自然遗产的大部分遗产地为海域,本次申遗成功可以说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开始。2018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专家们实地考察评估盐城提名地时,大丰区域内的几个现场我都有幸陪同,一路上在向专家介绍相关情况的同时,也一同欣赏了美丽的海洋、湿地风光,收获了很多知识与快乐。印象最深的当数去东沙岛及返回时在川东闸西南侧滩涂湿地上遇见一大群野放的麋鹿。前面说过东沙岛面积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主要是由黄河故道、长江流域携带的泥沙在潮汐动力作用下沉积而成。东沙岛最大的自然奇观在于涨潮时是一片汪洋、落潮时则成茫茫海滩。岛上海洋生物链十分丰富,共有各类动植物千余种,被誉为海上的“天然牧场”。当专家们离开乘坐的快艇,趟过浅水滩踏上东沙岛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哇!沙漠!恰似沙漠,这是大海中的沙漠,如此精致的波纹一波接着一波,一直向远处扩展,一望无垠!”一位女专家大声赞叹。“我觉得像梯田,从脚下往前看过去,多像是大片大片的梯田啊,秋天的梯田!”这是男专家浑厚的声音。“像瀑布,从远处一层层飞奔而来,但又不同于我们那儿的黄果树瀑布。”应邀前来助力申遗的贵州女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沙漠、梯田、瀑布……都像,又都不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东沙岛独特神奇的自然面貌,实在难以用某一种比喻来描绘。快看,什么小不点儿在这儿横行霸道,原来是小螃蟹,它在我们脚下走走停停,仿佛自己是无敌大将军。小水塘里的胖泥螺好可爱,慢慢挪动着身体,“我的地盘我做主”,胜似闲庭信步。捉小螃蟹和捡泥螺,往往是来东沙岛上的人们最大的乐事。当然,这里最多的动物还是鸟类,大的、小的,黑色的、白色的,长腿的、短腿的,尖嘴的、扁嘴的……有200多种,包括常见的白鹭、苍鹭、海鸥以及极其珍稀的勺嘴鹬、黑脸琵鹭、中华凤头燕鸥等等。听专家介绍,这些珍稀鸟类的生存非常依赖于大丰滨海湿地及其邻近地区。当潮水上涨、碧波荡漾时,它们便纷纷展翅飞翔、搏击风浪;当潮水退去,东沙岛露出海面时,它们又结伴进滩觅食、嬉戏玩耍。</p><p> 说家乡这片海,不能不介绍一下海上风电。站在海堤或者高处远眺,绵延的滩涂上,一座座风电机组似长龙列阵,高高耸立在蓝天白云下面,风车旋转飞舞间,绿色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走在大丰的道路上,如果看到运输车辆装载着巨大的圆柱形装备,请不要误以为是导弹,那是风电塔筒;如果见到一个车队均载着长长的“飞机翅膀”,哈哈,那一定是风电叶片。据业内人士介绍,经过多年努力,大丰已集聚金风科技、中车电机、龙马风电、海工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形成整机及相配套的电机、叶片、海缆、塔筒、机舱罩、组件等研发、制造及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条。“中国风电看海上,海上风电看大丰”已然成为风电行业领域内的共识。目前,大丰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占到盐城近“半壁江山”。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大丰一定能够续写新的传奇。</p><p> 说到这儿,耳畔仿佛传来一阵阵熟悉而优美的旋律——风儿轻拂着海浪,鸟儿在蓝天里飞翔,鹿鸣那个悠悠,百里槐花飘香!长堤绵延千年的思念,栈桥承负百年的梦想……</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