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白鹭的秋天聚会。2019年10月摄于湘潭本土) 多年前,曾经看过一篇公开发表的新闻报道《湘潭爱鸟护鸟宣传进学校进社区》,其中写道:“湘潭的鸟类约有42种,除常见的燕子、鸽子、麻雀、鹌鹑、八哥外,还有鸢、草鸮、隼等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当时,对于我这个刚刚开始本土鸟类观察拍摄的业余爱好者来说,隐隐觉得不对。“鸽子”算不算野鸟且不说,“燕子”、“ 鸢”、“隼”也不是严格的鸟种名称,尤其是湘潭只有“42个鸟种”的说法属于家底不清。家底不清,谈何保护?正是这一点触发了我对湘潭本土鸟类进行持续发现的动机。得益于一帮师友的教诲、指导和帮助,至今七年连续不断的本土观察拍摄实践,有图有真相,现在我当然可以回答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粗浅问题,但今天要说的,可能是我最不擅长的:本土鸟类的美到底在哪里?你拍摄记录它们究竟为哪桩?<div><br><br> 我有点小信心可以“浅谈”。在当下,摄影圈是最容易出“大师”的地方。我不是“大师”,我只是个鸟人。野外现场勘察、蹲守特别耗时费力,没闲工夫,也没那份雅致、那番雄心、那般欲望去练习“大师”登龙术。就是说,鸟人做不了“大师”。 好在,反过来也是这样的:“大师”也做不了鸟人。不信的话,你给他一天时间,配上一旗舰机一大炮筒,多半会是盲人骑瞎马,极有可能到日落西山也找不着鸟点,拍不到一片飞羽,还可能把脚筋扭伤回来。</div><div><br> 哈哈,呛人的话最好少说。下面开始我的“浅谈”啦!</div><div><br>一、本土飞羽之繁富美</div><div><br> 记得初学拍鸟时,圈子里有人说,湘潭无鸟。言下之意,背台相机抱个镜头,就该拍拍老街、模特、花草等“大师”们指定的题材,怎么想到要去拍个摄无前例的鸟?现在我可以说,湘潭鸟种还是很多的,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性。只是我们要做到“观鸟有时”。</div><div><br> 你知道什么叫留鸟吗?常见如麻雀,罕见如白鹇,一年四季都不离开湘潭本土的,便是湘潭本土留鸟。</div><div><br> 你知道什么叫候鸟吗?只有部分季节在湘潭过日子的,叫候鸟。一般分夏候鸟和冬候鸟两种。夏候鸟普通如家燕,珍稀如水雉;冬候鸟群飞的如绿翅鸭,落单的如小天鹅。</div><div><br> 你知道什么叫旅鸟吗?象游客一样,它们是春天北迁途中在湘潭暂留、秋天向南迁徙时于本土歇息的鸟种。云雀、北红尾鸲等等都是常见的代表。</div><div><br> 你知道什么叫迷鸟吗?因大气环流变化等原因脱离迁徙路线而迷路、滞留湘潭的鸟种。在这里我只举彩鹮这个例子。</div><div><br> 你不觉得观察这些美丽的精灵,跟拿着镜头死守着一片枯荷、老对着一座寂寂的空山构图取景,别有趣味吗?<br></div> <p class="ql-block">图1:黑翅长脚鹬(湘潭冬候鸟或旅鸟)作引体向上式飞翔。2020年5月摄于湘潭本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发现和记录这些千万年来就与我们相处至今的飞羽品种,更有现实需要。全球鸟种上万个,中国最新观察到鸟种数据接近1500个,湖南记录有近500个。那么,我们湘潭呢?肯定不只是“42”个。去年,市摄影家协会鸟类生态摄影专业委员会与市创森办、市林业局联合开展湘潭本土鸟类资源调查项目,并编印了《湘潭鸟类资源汇编》一书,作为鸟类公益宣传资料。目前,湘潭的鸟友们已经在湘潭本土实际观察并拍摄到200个以上品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本土飞羽之灵动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鸟类矫健的身形、敏捷的动作相比,人类自身的运动能力着实乏善可陈。如果让鸟类去观赏人类的奥运会,它们一定会笑掉大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身有双翼,来去自由,没有国界,不需签证。鸟类这个恐龙的孑遗,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从人迹不到的荒漠极地到山高林密的峻岭奇崖,乃至波涛汹涌的远洋大海,几乎适应了地球表面的每个角落。它们目光锐利,鸣声悦耳,属视听型高等级动物,基因组合与人类有60%相近,所以其动作行为也极易为人类所理解、喜爱和欣赏、羡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前人们对于鸟类的动作行为,只能通过眼睛来观察和文字来记录,在科技进步的现代,才有可能借助于相机来凝固真实的瞬间。今天数码摄影器材的普及,让这种可能成为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鸟既有结果(所谓拍到满意的作品)的快乐,也有过程的愉悦。记录鸟类的行为和动作,哪怕是一只平时看上去不那么起眼的小鸟,都会让你有怦然心动的感觉。拍摄自然状态下的飞版,一般是爱好鸟类生态摄影的人们最为兴奋的事情。我组织并参与的“湘潭鸟摄”、“长株潭鸟友”两个微信群,每天都可欣赏到摄友们自己拍摄的各种鸟类图片,分享到不同情境下飞羽精灵的千姿百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激发灵感,满足好奇心。观鸟学家斯特瑞克先生曾说,“观鸟爱好者可能有科学家、猎人、赌徒、诗人、运动员和探险家等五花八门的职业,但无论何种身份,他们都有着对于观察、知识与体验的收集癖”。摄鸟者也同样如此:无门槛之分,无身份之别,仅仅因为观鸟这个共同爱好聚集到一起,乐在其中,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图2:彩鹮(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湘潭迷鸟)以平稳的滑翔动作进入觅食点。2020年12月摄于湘潭本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本土飞羽之和谐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立春时分,沿江风光带上栽培的贴梗海棠开得鲜艳欲滴,暗绿绣眼鸟不失时机地登枝取蜜,猩红的花朵和翠绿的鸟体对比强烈,色彩分明,它们与开春的暖流是般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月底五月初,“布谷、布谷”,那是大杜鹃在发声,“快快播谷”,那是四声杜鹃在催工,“姐姐哦呵”那是鹰鹃在鸣唱,它们与这个季节是相宜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月流火,成年的水雉和黑水鸡带着它们刚刚出生的幼雏在荷塘深处争餐分食,甚至大打出手,热闹了一整个上午,它们与静谧的莲乡夏景是合为一体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转眼秋天到来,西风渐起,北雁南飞,家燕集结,整装待发,在夕阳下盘桓不去,它们与这片天空是水乳交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鹊鸲、乌鸫、斑文鸟、珠颈斑鸠时不时出没在城市小区的乔木和灌丛间,白颊噪鹛在红墙绿瓦间偶一探头,索性又十分大方下到地面翻找昆虫,喜鹊蹲在高旷的树顶大声宣布:喳喳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鸟的世界才充满生机。住在公寓楼上,我常常玩一种找鸟的游戏,看看离我最近的鸟有哪些。五楼墙体的空调孔里,有一对八哥正在筑巢,七楼阳台的月季花盆中,两只白头鹎忙着饲喂雏鸟,楼下东侧的杨梅树上,金翅雀趁着早晚无人吞食浆果,三只小灰山椒鸟从楼顶掠空而过,一边飞翔一边发出响亮的哨音,七只灰头麦鸡喊着“都生帝儿”的号子,齐刷刷越过楼幢,而直线距离800米的远处,一对斑嘴鸭降落在一片芦苇荡中。这些满怀灵性的本土飞羽,因时而动,应季而来,随遇而安,择枝而栖,它们贪心不大,所需不多,常常只需要一棵树或一丛草、一湾水,就可以构建起安居的小生境,谱写出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章。</p> 图3:荷塘里的黄苇鳽(湘潭夏候鸟)。 2019年7月摄于湘潭本土<div><br>四、本土飞羽之凄丽美</div><div><br> 了解飞羽,爱护飞羽,与鸟类和平共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悲悯和同情,但是,也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鸟为食材或以鸟为玩物的陋习。 </div><div><br> 醉心传统陋习的人们认为,鸟,位列下等,不能上升到文化。即便是摄影圈子的大佬,自诩 “艺术”水准最高的,也常说风凉话:你拍的这几只绿翅鸭,还不够吃一餐。我懂那意思:一是看不惯你拍鸟,认为你拍得差,不配入他“法眼”,二是鸟吗,吃还差不多,哪有拿来拍的?</div><div><br> 捉来吃,让禾花雀(学名黄胸鹀)这种原本铺天盖地结群迁飞的冬候鸟,变成了形单影只的极危物种。捉来玩,让本就数量稀少、种群不大的红喉歌鸲野存剧减。据某地森林公安的案情通报,从野外捕捉到一百只原种鸟,到鸟贩驯化上市被执法部门缴获时,能顺利放飞回大自然的不到30只。形势越来越严峻。2021年开春,我国发布了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鸟类增加了150个品种。</div><div><br> 每到隆冬,湘潭有一种叫丝光椋鸟的,数以万计的个体抱团掠过原野,遮天蔽日呼啸而过,厚实稠密如墙体。那是本土境内最为壮观的鸟阵,我亲眼看见它们逼停过一辆轿车。鸟类也懂得以集体的力量去抵御饥寒和天敌,以度过难熬的时日。</div><div><br> 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到今天,人鸟争食、人鸟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自然资源的为我所有、为我所用方面,人类肯定是强者,鸟的处境是凄凉的。而作为生命,它们同样是美丽的,也是有尊严的。当人类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鸟类可能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共有一个星球。须知一个鸟种的消失,会使原有的生态链断裂,给整个自然生态带来后果不可预知的重组。所以,志在鸟类生态保护的大型鸟类图片展示平台——中国《鸟网》,提出“以影像的力量唤起公众对野生鸟类的关注”,倡导更多的鸟类生态摄影师关注鸟类的生存现状。<br></div> 图4:盘旋于原野的丝光椋鸟阵。2019年12月摄于湘潭本土<br><br><div> 城市化的当下,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从关注鸟类开始认知自然,可能是较为便捷的途径。闲暇时,离开空调房,走出电脑室,让我们把观鸟当作一项健康有益的户外活动吧。<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