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习近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陕甘宁革命老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党中央在这里13个春秋,以延安为中心领导全国革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革命力量大发展,领导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5年2月13日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5年2月13日至16日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的讲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9年9月16日至18日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上文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地方考察调研时的讲话中有关这方面内容的节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来源:《求是》2021/10</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三原南郊中学的红色记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俊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今天我为大家讲述和三原南郊中学相关联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史。三原南郊中学,初名渭北中学,成立于1919年4月5日。1928年,改名为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40年改称陕西省立三原中学,1949年6月,曾称陕甘宁边区三原中学,新中国成立,称为陕西省三原中学,1959年2月,改为现名三原县南郊中学。学校三迁校址,最初校址为东渠岸今现幼儿园,两年后迁入山西街西端原学古书院。1954年迁来现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的县城东大街幼儿园是1919年渭北中学初创的最初校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三原南郊中学是陕西省创建最早的中学之一。学校始名渭北中学,创建于1919年。由同盟会元老当时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先生倡办,陕西靖国军出资兴建。陕西靖国军是辛亥革命后护法运动中建立的一支革命军队。陕西靖国军在当时抗击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中特别重视兴学救国,办了不少学校。渭北中学就是陕西靖国军兴办的地方普通中学校。学校之所以名为渭北中学,是因为陕西靖国军所管辖的区域是渭北八个县(泾阳、三原、高陵、富平、白水、蒲城、澄城、铜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时间进入公元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三原南郊中学成立一百零二年。三原南郊中学的校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党史密切关联。翻开三原南郊中学校史,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扑面而来,那一个个顶天立地英雄豪杰,那一件件可歌歌泣的革命故事,给我们揭开了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历史的镜头转向公元1919年5月初夏,刚成立一个月的渭北中学师生的游行队伍出现在三原县城街头,他们在声援五四北京青年爱国运动。那走在队伍最前面带头呼喊口号的,不就是班长李秉乾吗?那挥动旗子的不就是他的同班好友何尚志么,还有队伍中那个斯文书生马文彦,也在那里摇旗呐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那游行的队伍不断有人汇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长,见其头而不见其尾,事后统计有军民各界六千余人,那场面,是多么壮观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游行的队伍中有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看样子不到四十岁,他就是渭北中学的首任校长田仲玉。此刻,他的脑海里正构思着一篇发给北京执政府的电文。</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四运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又称“五四风雷”)是1919年5月4日由爱国学生、工人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p><p class="ql-block">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全国多地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最终决定暂缓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听,一阵滴滴不停的发报声把满含义愤的电波送上天空,这份渭北中学向北京执政府发出的通电,强烈要求我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万勿让步,致误全局”,要求“依法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通电以学校名义由校长签发。一个中学校长,敢于向北洋军阀政府叫板,这是需要多大的胆识啊!这在陕西在西北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份电文建国后曾载入中学陕西历史课本。就是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也是三原南郊中学可引以为荣的壮举。</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田仲玉校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时光移到1921年,在三原县城内的西北角,在古龙桥的旁边,在山西街原学古书院大门内,一群年轻的教职工队伍集合在那棵藤抱槐下。那戴着黑框眼镜的,就是带头参加北京五四运动的郝梦九,他奉命担任渭北中学校长,在郝校长的身边,他所聘请的教职员中,有担任教务主任的杨明轩有担任训育主任的李子洲。</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西街渭北中学校址(原学古书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校长 郝梦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郝梦九(1893~1957)名祖龄,字梦九。三原马额郝家村人。考入北京大学。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在被捕学生三十二人之列。后被释放。共进社的倡建者和领导者。渭北中学第二任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导主任 杨明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891年6月13日出生于陕西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p><p class="ql-block">1913年赴日本留学。</p><p class="ql-block">1915年就学于北平高等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1919年7月,从北京高师毕业,返回陕西,立志“教育救国”,在西安、三原、绥德等地的省立第一师范、渭北中学、第四师范等校任教。</p><p class="ql-block">1923年在北平参加陶行知主办的中华教育改进社。</p><p class="ql-block">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西安任国民党西北政治分会委员和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部教育厅长。</p><p class="ql-block">1936年任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交际部长、陕北抗日大同盟常务主席,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p><p class="ql-block">1937年赴欧洲考察教育,并代表中国学生界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学生联合会大会,年底回国。</p><p class="ql-block">1942年与杜斌丞共同筹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西北地区组织,后任民盟西北总支部组织部长。</p><p class="ql-block">1946年进入陕甘宁边区。</p><p class="ql-block">1948年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p><p class="ql-block">1949年任民盟西北临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一、二届中国人大常委,第三届中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1958年11月当选为民盟第三届中央副主席。</p><p class="ql-block">1963年12月接任民盟中央主席。</p><p class="ql-block">1965年初当选为第三届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1967年8月22日在北京病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训导主任 李子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永远的丰碑:西北革命的播火者━━李子洲</p><p class="ql-block">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李子洲,189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1917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学习,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五四运动中,任北大学生会干事,他和同学们一起,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火烧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正在曹家的卖国贼章宗祥。</p><p class="ql-block">1921年,他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22年,李子洲北大毕业后,先后在三原渭北中学及榆林中学教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28年11月,李子洲代理中共陕西省委书记。1929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李子洲被捕入狱。面对敌人酷刑折磨,他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给妹妹的信中写到:“我不怕死,我一个人牺牲了,还有更多的人活着,将来的社会是光明的,不要为我伤心掉泪。”李子洲入狱前已积劳成疾,加之敌人的残酷折磨,同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6岁。1944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设子洲县,以志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还有许多倾向革命的共进社成员(共进社是陕西籍旅京学生在新文化运动中成立的进步组织,类似同乡会,但以学习马列主义为重要内容。)他们追求进步的革命热情,被有心人杨明轩记在他的日记中,保存至今。不到两年,他们组建了共进社三原分社,发行宣传马列主义的进步杂志《共进》,开办渭北中学通俗书报共览社,对外开放,面向社会,向三原县各界人士介绍宣传马列主义的进步书刊,如《新青年》《共产主义ABC》等,有力地推动新思想、新思潮在三原的传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他们的影响下,渭北中学许多学生相继走上革命道路,如前面提到的游行队伍中的首届学生李秉亁和何尚志,天将降大用于斯人也!七年后,李秉亁担当起在陕西建立党团组织的重担。而何尚志,这个来自耀县的农家子弟,十年后成为战斗在鄂豫皖的红军将领。那个马文彦则走上更加曲折艰难的革命道路。还有崔贯一和白文范。这两人的后来,一个是泾阳党组织的发起人,一个是高陵党组织的创建者。</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23年2月,渭北中学学生组建了共进社三原分社,开办渭北中学通俗书报共览社,发行及宣传马列主义。</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24年的冬天,有一个来自渭南赤水镇的青年学生踏进渭北中学大门。他叫田怀德,是来求学的,但他已在家乡入团了,是渭北中学第一名青年团员,他也肩负着赤水团支部书记王尚德交给他的任务,在渭北中学秘密发展团员。不久,1925年1月,团中央也派来一个年轻人,是刚从上海大学毕业的李秉亁,受聘在渭北中学和第三师范教书。他的重要使命是回陕西建立团组织。他先公开组建团的外围组织渭北青年社,然后开展建团活动。1925年2月1日,三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2月23日,李秉亁在三原北城的二郎庙召开会议,将三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原特别支部。不久,渭北中学团支部也秘密成立,有团员12人,支部书记马文宪。1925年12月,团中央派出吴化之来三原和李秉亁商议,将团员中年满十八岁的优秀分子转为共产党员,并组建中国共产党三原特别支部,共有党员8人。这是咸阳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三原也成为陕西省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县之一。渭北中学学生中最早转为共产党员的有马文宪、杨培琪、贾怀庚等。三原特支隶属中共豫陕区委领导,团三原特别支部直属团中央领导。张仲实、亢维恪、贾怀庚先后担任中国共产党三原特别支部书记,马文宪为渭北中学党团组织负责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党团组织的建立,使渭北中学的革命活动进入到自觉和有目的新阶段,并且以渭北中学为核心堡垒,有力推动关中乃至全陕西省革命运动的开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大革命的淘沙巨浪,拍岸惊涛,卷起千堆雪!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渭北中学成为陕西学生革命运动的重要阵地。1925年5月20日,陕西学生联合会和西安学生联合会迁来渭北中学,领导全省的驱逐军阀吴新田的运动。党团三原特别支部动员三原各校学生先后掀起了声援西安学生驱吴斗争和声援五卅运动的浪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25年6月20日到7月15日,按照团中央恽代英同志的指示,在渭北中学举办了“夏令讲习会”,(图片上身着军装的是恽代英。)共产党员魏野畴、王尚德、赵葆华、耿炳光、李秉乾等分别讲授了《社会进化论》《帝国主义与中国》等课程。其间,7月7日还在渭北中学召开了陕西省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到会的代表多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来自全省的十三个学生组织。夏季的学校操场上,一群热血青年,聚集在在一起,一时间,国际歌声此起彼伏,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国际歌震响了三原县城。久久不息。久久不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几次活动,为培养党团早期骨干,壮大党团组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尚德(1891–194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人物经历</p><p class="ql-block">1891年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1918年,他怀着对新知识的渴望,以及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的满腔热情,奔赴辛亥革命发祥地武汉,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入学后,他加入了恽代英、林育南等创办的利群书社,1922年7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1922年8月,受董必武指派,王尚德等回到陕西,在渭南赤水镇建立了陕西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王尚德等人在家乡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社,并在此基础上集资创办赤水职业学校,宣传革命思想,为党培养干部。从1922年下半年起,他逐步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扩大到华县、三原、西安等地。</p><p class="ql-block">1925年10月,在王尚德指导下,陕西最早的农民协会渭南东张村农民协会成立。同年12月,他转为中共党员,任中共赤水特别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1926年,王尚德赴黄埔军校,在政治部宣传科工作。1927年春,他到达西安,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负责筹备建立陕西省农民协会。</p><p class="ql-block">大革命失败后,王尚德受到匪特严密监视,处境险恶,他按照组织指示转入地下斗争,先后在崇凝、高塘地区创建苏维埃,开展兵运工作。1928年春,他参加渭华起义,起义部队在河南邓县被打散后,在当地坚持秘密斗争。同年当选为中共豫西南特委委员,不久因叛徒出卖被捕,后经党组织营救获释。</p><p class="ql-block">1933年冬,王尚德返回家乡继续办学,从事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西安事变期间,被任命为陕西省抗日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他把子女和大批学生送往延安。</p><p class="ql-block">王尚德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惧。1941年5月,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了王尚德,逼他供出渭华一带党的组织。在国民党秘密设置的特别监狱里,王尚德经受了皮鞭、老虎凳等各种酷刑的折磨,但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敌人的威逼利诱。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在各方压力下,王尚德获释出狱。</p><p class="ql-block">出狱后的王尚德不顾个人安危,不惧敌特威胁,毅然留在渭南坚持斗争。1946年8月13日,国民党军统特务以卑劣的手段,将王尚德暗杀。</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王尚德为革命所做的杰出贡献,当地党委和政府修建了王尚德烈士陵园。在陵园里,展示着王尚德在任赤水团支部书记和赤水特支书时与团中央来往的书信。这些书信穿越历史的尘埃,向无数前来瞻仰的干部群众诉说着革命的初心。</p><p class="ql-block">牺牲经过</p><p class="ql-block">王尚德返回赤农后,和狄毓林、李高见等描绘对赤农发展的壮丽蓝图。为扩建赤农,他四方奔走,筹集资金,联系地方知名人士和地方保甲,建起渭华两河造林公司,自任总经理,这年冬及次年春发动当地群众,自带干粮,沿赤水河两岸植树数万株。为保护王尚德、中共关中地委汪峰,组织部干部科长杨克分别指示王杰和中共渭南县工委书记权秉华通知他进陕北边区。王觉得自己不同于一般人,不易通过封锁线,还会给随行人员带来危难,加之赤农新教学楼正在筹备中,放不下事业,没能成行。1946年6月,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暗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7月,省县两级特务指挥机关决定暗杀王尚德。8月,利用赤农暑假之机,派特务化装成摊贩,在赤水一带昼夜监视他。这时李高见在西安得知这一阴谋,火急传告王尚德转移,王全身心投入九间教学楼工程之中。8月13日,清晨,便衣特务段振武、董文宏等十余人,乘大卡车由渭南县城向赤水农中驶来,其中一人走进王的住室,佯称:"王先生,校外有人要见你。"王尚德随之走出校门,另两特务一齐尾随,要他向学校西侧走去。王尚德觉察不对,满腔怒火,厉声痛骂。行至水渠边,他拒绝前行,特务胁迫,他奋力抽打特务耳光,喝令他们"要杀就杀!"段振武怕他在此久拖行起变故,便仓皇举起手枪,子弹射入王尚德头部。他壮烈地倒在水渠之中。1949年8月13日,渭南县人民政府将凶手段振武等人处决于王尚德墓前,以祭奠他的英灵。不久,县委县政府,为王尚德修了陵园,作为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进行祭奠,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魏野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2018-11-08 13:58 人民日报 </p><p class="ql-block">摘要:魏野畴,1898年3月出生于陕西兴平一户农家。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受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他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魏野畴:革命潮流不可阻挡</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一拜哀思起,如披烽火光。浩气贯长虹,眠愁忧民殇。临泉颍水泪,月牙枣荫长。何以度英魂,他乡作故乡。”这是英烈魏野畴的曾孙女魏策策扫墓有怀,写下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魏野畴,1898年3月出生于陕西兴平一户农家。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受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他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p><p class="ql-block">1921年,魏野畴撰写了《中国近世史》一书,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中国近代历史。</p><p class="ql-block">1922年,魏野畴再次来到北京,参与组织陕西旅京学生进步团体共进社,出版《共进》半月刊,任负责人,同时为《共进》撰稿。</p><p class="ql-block">1923年初,经李大钊介绍,魏野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应邀到榆林任教,在青年学生中广泛进行革命宣传。</p><p class="ql-block">1924年夏,魏野畴参与建立了西安市第一个青年团支部。</p><p class="ql-block">1925年,魏野畴在西安先后领导了驱逐军阀吴新田和反对教育界封建顽固势力的群众运动。同年秋,魏野畴参与组建共青团西安特别支部,担任特别支部委员;后参加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筹建工作。在此期间,他创办了《西安评论》,成为当时陕西宣传革命思想、促进革命运动发展的重要阵地,被誉为陕西“革命舆论的唯一指导者”。</p><p class="ql-block">1927年1月,国民联军驻陕司令部在西安成立,魏野畴任政治部副部长。2月,中共陕甘区委在西安成立,魏野畴任委员,负责区委宣传工作。7月,中共陕甘区委改为陕西省委,魏野畴任陕西省军委书记。此时,国民党四处悬赏通缉魏野畴,他在陕西已难以立足,省委同意他接受杨虎城的邀请,前往河南展开工作。</p><p class="ql-block">1928年1月,蒋介石派人打入杨虎城部活动,威逼其逮捕魏野畴等共产党员,遭到杨虎城拒绝。2月9日,魏野畴连夜召回7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在皖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豫皖平原根据地等决议,决定成立中共皖北临时特委,魏野畴任书记。</p><p class="ql-block">4月8日晚,阜阳起义因叛徒告密提前行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斗非常惨烈。在敌人的重兵包围下,魏野畴仅率百余人突出重围,从阜阳转移到老集,但立足未稳又遭国民党部队包围。</p><p class="ql-block">魏野畴临危不惧,向敌人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其弃暗投明。敌人佯装谈判,将魏野畴等人抓了起来。魏野畴与胡怀西趁深夜看守懈怠之机,咬断身上的绳索撤退。魏野畴考虑二人同时撤离目标太大,故让胡怀西单独转移,寻找组织汇报情况,自己留下坚持斗争。敌人发现后恼羞成怒,于4月10日凌晨将年仅30岁的魏野畴杀害。</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魏野畴等烈士,永昭后人,当地政府在阜阳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王官集建立了“四九”起义纪念馆,在太和县草寺集修建了革命烈士墓和纪念碑,成为干部群众学习和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动课堂。(新华社西安5月23日电 记者李浩、张博文)</p><p class="ql-block">《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24日 04 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耿炳光(1899–197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耿炳光(1899~1972)名坚白、仲康,字景山,笔名剑北、季云等。陕西澄城人。</p><p class="ql-block">经历</p><p class="ql-block">1917年秋考入西安私立成德中学。1921年春因控告陕督陈树藩滞留北京,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2年秋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本科。</p><p class="ql-block">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同年冬,国共两党合派十人赴包头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宣传国民革命思想,耿是五名共产党员之一。</p><p class="ql-block">第二年春夏,代表于右任先后赴榆林、耀县等地向井岳秀、杨虎城等宣传三民主义。途经太原时,曾向共青团干部报告《秘密工作方法》;到关中后,同魏野畴、李子洲、张仲实等一起推动当地共青团的工作;接着同魏、李一起赴西安,与杨明轩、刘含初策划在陕西建立国民党组织问题。</p><p class="ql-block">1926年春,耿到北京在共青团北方区执委会工作。5月被派赴陕北巡视工作,主持建立了中共绥德地方执委会。</p><p class="ql-block">是年秋,中共北方区执委会考虑到冯玉祥、于右任即将由苏联回国,可能在西北有大的发展,遂建议中共中央成立中共陕甘区执委会,派耿炳光为书记。中共中央批准了北方区执委会的建议,同年11月西安解围后,耿回陕开展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执委会正式成立,耿任书记。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制定了《目前工作计划》,发展了陕甘两省的党团组织,理顺了陕西南北地区党的领导关系;领导开展国民革命和工农运动,使陕西地区大革命出现了高潮。</p><p class="ql-block">1927年中共"五大"后,中央决定撤销中共陕甘区执委,成立中共陕西省委。</p><p class="ql-block">7月,冯玉祥在陕西"清党"反共,陕西形势急转直下。中共陕甘区执委会在西安秘密开会,成立了中共陕西省委,耿任书记。他连续两次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健全和巩固各级党组织,转入秘密工作,派干部分六路赴全省各地指导工作。同年9月26日,主持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央对陕西工作的指示。</p><p class="ql-block">1927年末到1928年初,中共中央曾接连严令陕西省委发动暴动。耿认为:陕西的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都无法立即发动暴动,主张先在工作上准备暴动的条件,反对勉强的直接行动。为此被指责为"右倾"。</p><p class="ql-block">1928年1月,省委召开第三次和第四次全会,批评他的"右倾"错误,决定撤销其省委书记职务,后又被开除党籍。</p><p class="ql-block">由于白色恐怖更加严重,他在西安难以立足,遂潜回澄城乡间隐藏。</p><p class="ql-block">有人劝他去南京找于右任谋一职位,他表示"决不去南京,也决不投降国民党或做国民党的官"。</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耿曾任《上海新报》《西北文化日报》《工商日报》《扫荡报》《西安秦风日报》等报的记者、战地通讯员、总编辑等职务,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而奔走呼号。</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在上海新闻专科学校和香港新闻专科分校任教师、校长。</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耿先后任国营上海制酸厂助理秘书、民族出版社副总编辑、宁夏师范学院副院长、宁夏大学副教务长等职。</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2年5月5日逝世于银川。</p><p class="ql-block">相关事件</p><p class="ql-block">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宁夏大学委员会为他平反,恢复名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恽代英(1895–193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随着党团组织队伍的不断壮大,1927年3月,中国共产党三原地委成立,渭北中学教员张秉仁(性初)任书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中共三原地委和渭北中学的党团组织,不仅卓有成效地开展学生运动,而且积极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2月,共产党员史可轩(1890-1927,陕西兴平人),在渭北中学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4月,在渭北中学召开三原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时任渭北中学职员的庞诚斋任农民协会主席。渭北农民运动办事处设在渭北中学,领导三原、泾阳、兴平、高陵、蒲城、耀县的农民运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史可轩(1890—1927),陕西兴平人,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入太原陆军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在孙中山先生创建的浩然军事学社学习。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不久奉命回国在太原筹划革命活动。1924年参与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负责紫禁城的警戒,任国民二军第三补充团团长。1925年驻军河南开封时,结识王若飞。1926年经王若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考察。1926年9月参加冯玉祥的五原誓师,任国民联军总司令部警备师师长。1927年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部长。后任中共陕甘区委筹办的中山军事学校校长。后奉中共陕西省委指示率部赴陕北创建革命根据地。途经陕西美原镇时,被国民第二军师长田春生杀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农协成立大会会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7年,汉口,参加示威的几名青年男女被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7年,南京军民抗议英美军舰炮轰南京。1927年3月23日,北伐军兵临南京城下,英、美等国企图阻止革命的发展。次日,侵略者借口兵痞和流氓制造骚乱,由停泊在下关江面的英美军舰向南京城内进行猛烈炮击,时间长达一小时之久,酿成炸死炸伤中国军民2000多人、毁坏房屋无数的“南京惨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疯狂捕杀工人和共产党员。到4月15日,上海工人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从民族资产阶级右翼转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在此前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相继发生反革命大屠杀。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汪寿华、萧楚女、熊雄等先后英勇牺牲。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反革命的“国民政府”,同保持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风云突变,在大革命轰轰烈烈,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候,1927年,蒋介石举起屠刀,一时间,大上海血雨腥风。反革命政变祸延各地,中共三原地委和渭北中学党团组织受到破坏,三原驻军田玉洁部派兵进攻三原农民协会,庞诚斋(1907出生),被捕,党团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活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27年8月,因渭北中学校长杨少农开除11名进步学生,激起学生强烈不满。中共陕西省委指示中共三原县委在渭北中学发起驱杨学潮,在指示信中强调“斗争策略应随事而变更,须积极领导学生群众斗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斗争规模迅速扩大到三原县城其他学校。消息传到西安,省教育厅不得不罢免掉杨少农的校长职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庞诚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庞诚斋,生于1907.12.14~1928.6.23,又名诚哉。陕西临潼人。1924年考入三原陕西省立渭北中学学习,受共产党员李子健等进步教师影响,1925年2月加入进步团体渭北青年社,不久成为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原特支的第一批团员,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革命经历</p><p class="ql-block">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各种政治运动,是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和组织者。历任共青团三原特支宣传干事和团三原地方执委会委员,中共三原地委宣传委员,渭北青年社和渭北学生联合会负责人。1927年3月,被任命为中共三原地方执委会农委书记和国民党三原县党部农民部部长,专门从事农民运动。和乔国桢、黄子文、崔怀道等在三原县西关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骨干。后又分头深入三原西关和云阳镇、陵前乡一带开展农民运动,成立了陕西省第一个共青团农村支部“三原西关团支部”和第一个农村中共党支部“三原陵前乡党支部”。1927年4月,三原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庞任县农协主席。同年6月,被选为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p><p class="ql-block">大革命失败后, 曾被驻三原的国民军联军第十一路军田玉洁部拘捕,后获释。1927年8月,被中共组织派往中共长安县委任宣传委员,在白色恐怖下坚持革命斗争。1928年春,中共陕西省委遭到破坏,他被派回家乡临潼,与当地中共组织负责人张维一共同商议恢复党的组织、 支援渭华暴动等问题。</p><p class="ql-block">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6月23日,因叛徒告密,庞、张等被捕。在国民党反革命派的皮鞭吊打、烙铁烧炙等酷刑下,庞坚贞不屈,拒不吐露党的机密,被捕当日即被杀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8年的三原县城西北面、东南面和龙桥(邓之诚(1887-1960),近代著名文史学家。晚年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考古专门委员,后将其藏书捐赠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据不完全统计他捐献给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照片就多达597种,其单张照片5180张,相册51本。上面的三张老照片就来自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包森(1911-1942) 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电影《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主人公鲍真,其艺术形象的原型,就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是一位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抗日名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1年7月21日,包森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妹6人,排行第三。父亲是个勤劳的农民,母亲是个贤良的农妇,家境虽然贫寒,父母仍勉为其难供他读书。包森幼年读私垫,喜读中国历史的各种演义,特别仰慕各种善谋略、能征战、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在这些历史人物影响下,他自幼形成了急公好义、慷慨豪放的性格。1927年,包森入蒲城县第一高小上学。当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人民陷于深重的灾难之中。在学校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的启发下,他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和同学们讨论社会问题,探讨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逐步懂得了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从此,他积极参加学校的进步活动,同年在学校进步力量召开的追悼李大钊的大会上,他走上讲台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说,痛斥军阀张作霖的罪行,受到广大进步师生的赞许。</p><p class="ql-block">1930年,包森入三原县省立第三中学上学。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并侵占中国东北,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的反动政策。包森义愤填膺,联合学校爱国同学组成宣传队,在三原、泾阳等地举行示威游行,带头冲入泾阳县国民党部,要求国民党政府抗日。在遭到拒绝后,他一怒之下将县党部牌子砸碎,回到学校发动学生举行罢课,反对国民党卖国投降政策。当时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抗日爱国是有罪的,最后被学校反支当局开除了学籍,后又遭通缉,他激情难遏,立誓“不达最后胜利决不罢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33年5月30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学生党支部书记郭炳坤带领学生,动员各界群众在三原城隍庙召开纪念五卅和反对日寇侵略华北大会。据当时《西北真报号外》记者随行报导,参加大会的有劳苦群众和学生四五百人,“开会后,讲演数人,言辞极激昂”,会后游行示威,捣毁了国民党三原县党部。5月31日到6月1日,罢课3天,在关帝庙举行反帝公演,并成立了渭北学生反帝联合会。 这一年八月,因杜衡叛变,中共陕西省委及各县党团组织被严重破坏,幸好中共三原中心县委书记赵伯平机智逃脱。他立即设法通知刚从省立第三中学毕业的已经暴露的郭炳坤立即离校,北上苏区。郭炳坤和县中学生共产党员张策结伴而行,但又保持距离,假装互不认识。冒着倾盆大雨,出西关,过清河,经鲁桥,上陵前,穿耀县,浑身湿透,冷得哆嗦,衣服破了,鞋子丢了,终于到了照金革命根据地薛家寨,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郭炳坤此后在长期的革命战斗中久经考验,建国后为海军建设作出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伯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赵伯平(1902—1993) 字勖哉,男,汉族,陕西省蓝田县人,中学文化程度。无产阶级革命家,陕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1927年参加革命,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27年在长安县搞农民运动。</p><p class="ql-block">1928年起先后任中共蓝田县委书记,中心区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巡视员,省委候补委员。</p><p class="ql-block">1930年8月起先后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三原中心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1933年8月被捕入狱</p><p class="ql-block">1936年西安事变后获释出狱。</p><p class="ql-block">1937年起任中共陕西省委执委、常委并先后兼任统战、宣传、组织部部长。</p><p class="ql-block">1943年任西北党校副校长,同年7月在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1944年6月任陕甘宁边区抗联会秘书长,边区文协主任,边区三届参议员,边区教育厅副厅长。</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1946秋任中共陕西省工委书记、关中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秘书长兼统战部副部长。解放后历任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中共西安市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兼西安警备区政治委员、西安各界人民代表会主席、市总工会筹委会主任,陕西省政府委员。</p><p class="ql-block">1950年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同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劳动部部长,监察委员会副主任,财经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p><p class="ql-block">1953年1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宣传部部长兼中共西安市委书记,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任中共陕西委第二书记兼中共西安市委第一书记。</p><p class="ql-block">1956年7月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陕西省副省长、省长。</p><p class="ql-block">1958年5月被选为八届候补中央委员。</p><p class="ql-block">1960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p><p class="ql-block">1962年12月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下放到湖北沙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后,任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成员,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党的十三大特邀代表。</p><p class="ql-block">1993年5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炳坤(1914—1977)陕西省蒲城县人。先后就读于孙镇小学、三原省立第三中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共青团省立三中支部书记,中共省立三中支部干事、书记,领导学生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曾捣毁国民党三原县党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少将。1914年10月,生于陕西省蒲城县西南乡郭廉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春,任陕西关中游击队政治指导员。1935年秋,任红军第26军1团政治委员。1936年9月,任关中军分区司令员。参加直罗镇、东征等战役。1937年7月,任中共关中地委宣传部部长。1940年2月,入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41年1月,任三边军分区司令员;同年8月起,历任陕北保安骑兵团政治委员,警备第9团政治委员、团长。1944年4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5月起,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第11旅政治委员。1947年5月,任三边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司令员,并兼任中共三边地委书记。1948年7月,任西北野战军警备第3旅旅长。1949年1月,任第一野战军4军11师师长。参加澄合、麟游山区追击战、扶郿、兰州、临夏地区剿匪等战役战斗。1951年4月,任第一野战军4军政治委员。1952年11月,任西北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1955年9月,任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预备役干部动员部部长。1957年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副部长。1961年2月,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1974年7月,任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4月6日,在北京病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上显示的是薛家寨的红军谷和红军栈道以及今日面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p><p class="ql-block">(2015年2月13日至16日春节前夕习近平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的讲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汲取信仰力量</p><p class="ql-block">【红色历史·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创建】</p><p class="ql-block">铜川照金,20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英勇开展革命活动,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薛家寨成为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和红军、游击队的后方基地。</p><p class="ql-block">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在照金至今口口相传。“父亲在世时告诉我,当年山上建造防御工事,修整碉堡、打墙需要的黄土全靠热心的老百姓拿肩扛、用背驮。”照金镇农民田发义是老红军田德法的儿子,他说,“边区后勤部在山下建起贸易集市,坚持‘公买公卖、群众先买’的原则,只要不打仗,这里天天有集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南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色足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薛家寨革命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5年2月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考察。他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考察了当年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区游击队在山崖上利用天然洞穴修建的薛家寨革命旧址。</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承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近年来,照金镇不断挖掘红色资源、传扬红色精神。2015年以来,照金纪念馆先后在北京、上海、贵州遵义等44座城市开展了55场巡展。不仅如此,纪念馆还升级打造了网络“微课堂”,让更多网友可以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传承的队伍里,还有一群“红孩儿”。穿着红军服,今年以来的几乎每个周末,11岁的宋天翊都会轮流出现在照金纪念馆、薛家寨革命旧址等位于照金的革命纪念地,为游客义务讲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18日,在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陈家坡会议旧址,小讲解员宋天翊(左一)为游客讲解。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p><p class="ql-block">2019年,在父亲的鼓励下,腼腆的宋天翊加入宣讲团。如今,他已从一个不善言谈的小学生,成长为一名熟练的讲解员。宋天翊的母亲宋阿静说:“这是对孩子的锻炼,也是在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p><p class="ql-block">目前,照金所在的铜川市耀州区打造的“红孩儿”宣讲团,团员已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p><p class="ql-block">照金纪念馆副馆长宋建斌说:“作为基层党史工作者,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我们要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西安事变后,出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的局面。1937年1月,红军来到三原,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等领导人和时任校长冯一航会见,冯一航邀请彭总在学校操场讲话。丁玲带的文艺队还在操场演出了《丰收舞》《秧歌舞》等节目。彭总的讲话使学校师生受到巨大的鼓舞。</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彭总和冯一航等合影留念。前排左起侧立的年轻人是彭总警卫,任弼时、彭德怀、赵寿山、姚警尘。后排左起博古、杨尚昆、陆定一、杨发震、穿黑衣的是马文彦、冯一秔,常汉三黑衣礼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冯一航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冯一航(1903~1977)</p><p class="ql-block">原籍临潼,生于三原。1920年渭北中学肄业,入西安第三中学。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休学回陕,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复学北大。1933年毕业,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榆林女子师范学校、蒲城尧山中学、三原中学、三原女中、富平师范学校、南郑兴国中学、三原工业职业学校任教员、教育主任、校长等职。在尧山中学任教时,经常与地下党员严琨耀、何寓楚、周芝轩、方仲如、丁志文来往。任三原中学校长时,聘用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任教。西安事变后,彭德怀、任弼时、杨尚昆等来三原,他与有关人士热情接待,同时积极宣传抗日,支持学生到安吴青训班学习;支持民先队活动;同年秋,国民党特务深夜闯入校园,绑架进步教师,他当面怒斥特务的卑劣行径,保护了不少进步师生。与常汉三(县长)、杨发震(县自卫团长、地下党员)时称“三原三杰”。后国民党当局以“思想激进,支持非法组织”(指民先队),撤了冯的校长职务。1946年,冯秘密组织中国民主同盟三原小组,并任组长,团结教育界人士与国民党 派进行斗争。建国后,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陕西省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民盟陕西省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红军在泾阳开办安吴青年训练班,吸引了省立第三中学学生参加学习。</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中学生在安吴亮马台参加劳动场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党团组织活动在学校也不断发展,这一时期,来校任教的共产党员周芝轩担任中共三原中心县委书记、刘继曾任教员支部书记、魏文伯担任学生特别支部书记,他们还在学生中建立党支部,张维奇、郎瑞亭、郭壬戊先后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刘生智(范山)曾担任分校学生党支部书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37年春开学以后,在西安上高中的李连璧回三原发起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他在校门口慷慨陈词,振臂疾呼。省立第三中学学生积极响应,很快成立民先队三中队部,由郎瑞亭、解登科、李润成、冯永吉等人牵头负责。三中民先队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走上街头,深入农村,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其中多数队员,加入了党团组织。许多人通过安吴青训班,北上延安参加革命。仅1938届的一个班就有二十余人北上延安,不少人奔赴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英雄。为八十年后电影《三原1937》作了最好的佐证。听吧!义勇军进行曲响起了!众多年轻的校友冲锋陷阵。郗天佐奋勇杀敌于青纱帐,郭拍禄激战于中条山,王天锡带领骑兵团驰骋于江南,他们都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连璧</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李连璧(1917年-2000年)</p><p class="ql-block">李连璧,男,汉族,1917年12月2日出生,陕西华阴人。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安学生救国会联合会主席、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北队部队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研究员,华县县长。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陕西省委书记、西北工委副书记,共青团二大中央委员、陕西省劳动局局长、中共陕西省委-部副部长,省政协秘书长、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外交部第二亚洲司副司长,驻波兰大使馆政务参赞,中美华沙会谈中方首席顾问、驻比利时大使,1972年兼驻卢森堡大使,1975年驻欧洲共同体代表团团长,1976年驻刚果人民共和国大使,1980年陕西省副省长、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8月13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34年改名为陕西省立三原初级中学校。1940年,学校改名为陕西省立三原中学。此后一段时间,由于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党的组织保持隐蔽状态,但仍坚持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38年2月26日,国民党三原县党部和CC社特务翻墙入户,逮捕袁禾森、朱茂青、赵曼青等进步教师,引起全县各界人士强烈不满。经过党组织的策划,三原中学学生罢课游行,县城内各校学生罢课声援。三原中学、三原女中、三原工职等校派出代表到县政府请愿。学生代表郎瑞亭(中共地下党员)等9人还找到驻军杨虎城部下警一旅旅长孔从洲(中共地下党员)请求追查暴徒和释放被捕教师,党组织还从上层作了大量工作。迫使县长不得不释放被扣押的进步教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41年8月,三中支部有党员32人,编为十个党小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在国统区镇压和破坏中共的地下党团组织。这一时期,中共三原工委设在耀县小丘,秘密派出党员干部到国统区开展工作,其中有从我校毕业的刘多荣、张庆发等人,他们秘密唤醒党员,恢复基层党组织。1946年9月至11月,唤醒党员62人,新发展党员6人。地下党员音乐教员王孝亭,通过音乐,宣传革命。经常在音乐课上满怀激情地一边弹着凤琴,一边给学生教唱革命歌曲。有一次,王孝亭老师还在学校大操场,组织以抗日革命歌曲为主的全校各班级歌咏大赛,一时间,《保卫黄河》《团结就是力量》《跌倒怕什么》在操场上,在教室里,此起彼伏,雄壮激昂,对学生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党的地下组织的秘密动员,不少学生投奔解放区。三原中学解放前的地下团员现在还有张昭明、茹遂初和曹天闻等老校友健在。据张昭明同志近日回忆,他和牛仲德、周沪三名地下团员申请去解放区,上级的答复是“留下来,发展组织”。党的地下组织还支持民盟组织开展活动,时任校长关中哲、教员冯一航、史恒镜、张警吾等都是民盟成员。民盟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势力作斗争。校长关中哲、教员阎少儒和校工陶景元都曾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员。1947年,按照党的指示“注意隐蔽,坚守岗位,防止裹挟”,学校教职员积极作好迎接解放的准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众多校友前赴后继,邓志立冒险保护秘密交通站,刘洛克为解放西安搜集情报,绘制地图。军号嘹亮,大军南下,势如破竹。</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中哲校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关中四大才子”,陕西华县人,陕西省立三原中学校长,省立西安商业专科学校教务长,国立西北大学经济系教授,西北民族学院汉语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甘肃省文史馆副馆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潘同和校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新中国成立,学校改名为陕西省三原中学,1959年2月,改为三原南郊中学。</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无论是在“长夜难明赤县天”的峥嵘岁月,还是在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激情年代,我们学校从渭北中学、陕西省立第三中学、陕西省立三原中学一直到今天的三原南郊中学,都和党团组织的活动紧密关联,学校师生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要牢记南郊中学的红色记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勇往直前。</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