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科学衔接助力儿童快乐成长

牡丹江市幼教中心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们关心和热议的话题。</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u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孩子在幼儿园不学拼音和算术,一年级能不能跟得上?</u></p><p><u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要不要给孩子报个班提前“起跑”?</u></p><p><u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别人家的宝贝都上衔接班了我的孩子如果不上,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u></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家长们陷入担忧和重重焦虑情绪中。</span></p> 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nbsp;</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b></p><p>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如果非要求他们像小学生一样长坐、拼音直呼、百以内加减法速算……,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势必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消极情绪,从而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致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b></p><p>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而过早的脱离游戏环境或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必然会扼杀幼儿的天性,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幼儿身体健康。</b></p><p>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b></p><p> 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使他们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甚至有的在成人的责备或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b></p><p> “小学化”式的教育,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这些都是幼儿阶段最重要的培养目标。</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6.拔苗助长,后劲不足,不利于长远发展。</b></p><p> 一味的追求超前学习,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p> <p>  为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教育部于3月31日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等。</p> <p>  “幼小衔接”其实是幼儿从保育阶段真正走向社会的一个标志阶段,在这个特定的时期里,幼儿心理行为特征与小学生行为心理特征同时并存,互相交叉。而科学的“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它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p> 一、身心适应 <p><b>1.喜欢上学:</b>能记住校名和班级,知道自己是一名小学生;愿意了解校园环境,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活动 。</p><p><b>2.快乐向上:</b>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愿意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p><p><b>3.积极段练:</b>喜欢参与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养成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p><p><b>4.动作灵活:</b>精细动作发展协调灵活;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 。</p> 二、生活适应 <p><b>1.习惯养成:</b>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能够逐步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作息转变;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能主动喝水,学习保护视力的基本方法 。</p><p><b>2.自理能力:</b>不用成人的提醒和帮助,能做基本的自我服务,照料好自己;学会及时收纳、分类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做好课前准备 。</p><p><b>3.安全自护:</b>认识安全标识,学会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能安排好课间活动,不做危险游戏 。</p><p><b>4.热爱劳动:</b>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劳动;能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p> 三、社会适应 <p><b>1.融入集体:</b>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能逐步融入班集体,积极参加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p><p><b>2.人际交往:</b>愿意主动接近老师,有问题能找老师寻求帮助;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会协商解决 。</p><p><b>3.遵规守纪:</b>了解并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有明确的规则意识,能积极参与班级及各类活动规则的制定,想办法扩展游戏或推进活动。</p><p><b>4.品德养成:</b>能初步分辨是非,做错了事 能承认和改正;爱护班级荣誉,具有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p> 四、学习适应 <p><b>1.乐学好问:</b>在观察阅读互动讨论等情境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好奇心,能够对不懂的现象进行追问和探究。</p><p><b>2.学习习惯:</b>做事专注,能有意识的调整注意力;做事有一定的计划性,逐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遇到困难经常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p><p><b>3.学习兴趣:</b>对新知识、新环境感兴趣;喜欢到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看书,积极参加与阅读有关的活动;愿意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p><p><b>4.学习能力:</b>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能领会同学和老师说话的内容,并能积极做出回应;喜欢阅读,能较完整的讲述小故事和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乐于在阅读的语境中识字;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p> <p>  科学的“幼小衔接”需要家庭、小学、幼儿园、社会四位一体携手努力,共同为孩子营造尊重、接纳、和谐、关爱的学习生活环境。</p> <p><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过早的“优秀”不一定会是真的优秀。</i></p> <p><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孩子的成长需要“默默守护,静待花开”!</i></p>

幼儿

学习

小学

幼儿园

班级

衔接

孩子

能力

游戏

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