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25日晚,我们道德与法治组的老师组织线上读书心得体会,由于组长外出培训,由和加福老师组织,每个组员都非常积极的讨论,谈了各自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首先和加福老师分配了本次读书心得会的顺序,接下来他先谈了自己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通甸的和老师和营盘的和老师,两位老师是我们组年龄最大的,但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们都非常敬佩。👍🏻👍🏻👍🏻</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读了课程标准以后,我认为道德与法制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三条主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交积构成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如道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曾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基础。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 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优秀的学生。</p><p class="ql-block">(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p><p class="ql-block">(二)让教与学檀根于儿童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爱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p><p class="ql-block">虽然上了几年的品德与社会,去年以来新课改,特别面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有时候很难把握教学目标有时候在课堂上不知道如何应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所以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力争把这门课程上好。</p> <p class="ql-block">最后由李老师作总结,李老师给我们谈的这些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两次的线上交流,让我对道法课有了更新的认识,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我们的教学更上—个台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