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千年中国看西安”。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美誉。西安大约有100多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得天独厚的资源,生活在这里的我们,当然要好好利用,泾干中心校组织四年级学生于4月28日去西安半坡博物馆研学旅行。</p><p class="ql-block"> 4月28日终于到了,孩子们早就盼望着这天的到来,因为这是孩子们入校以来第一次集体外出。所以大家都期待着今天的旅行。我们整理队伍,准备出发………</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有讲故事的、有唱歌的、有猜谜语的等,欢声笑语不断,个个喜笑颜开!</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半坡国际艺术区“西安半坡博物馆产学研基地”之后主持人给孩子们讲述“陶醉六千年”的历史文化,还听到了用“埙”吹奏出的美妙音乐。</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体验“埙”的吹奏,每个人神情专注,认真吹奏!</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辅导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制“埙”的方法,每个人都想成为最优秀的小工匠,都在认真、仔细的制作起来…瞧一瞧,同学们都做好了,快来欣赏吧……</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看着美味,孩子们迫不及待,吃得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饭,我们来到了“半坡博物馆” 首先参观出土文物展厅。</p><p class="ql-block"> "在半坡时期,陶器是非常盛行的。其中尖底瓶是半坡遗址的典型器物。当提着吊耳上的绳拴,放进水里汲水时,尖底先接触水面,继续放入水中后,由于受浮力作用不均衡,使陶瓶很容易沿水平轴翻转,这样水就能顺利灌入瓶内。而当陶瓶渐渐灌满水后,由于重量加大,陶瓶又在水中重新恢复垂直状态,提出水面后瓶内水不会洒出,真为半坡人的智慧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在展厅里,同学们认真倾听讲解员讲解,同时记录重点内容。你们认真的样子真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继续参观遗址保护大厅,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半坡人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和石器。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体验到了钻木取火的活动。没有火种,人类只好吃生冷食物,有了火种就截然不同了。首先用一个弓,把棍子绑在上面绕两圈,放在木头上方,底下放火绒。用石头按住棍子上方,不停的拉动木棒,火星出来之后,倒到火绒上,然后轻轻的吹气就会燃起火苗了,真是不可思议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孩子们坚持不懈,通力合作!终于取火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通过今天参观了解,半坡人的聪明才智,都是从日常的生产劳作中积累总结出来的!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进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编辑:王亚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初审:徐丽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终审:刘高翔</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