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反思之一: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通过这周的“同课异构展风采,互相促进共发展”教学活动,让我深刻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也让我受益匪浅,并且初步了解了“道德与法治”学科除了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里给孩子什么样的内容,要塑造怎么样的一个群体?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从2016年起,“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将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从表面上只是更名,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可见教育部的良苦用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呼应了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众所周知,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就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次,我们必须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中,既有孩子通过教育成为社会精英,国之栋梁,也有很多孩子极有可能成为社会普通一员,那么我们教材的编排是否都有兼顾?新改编的教材注意了这一点。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显而易见,义务教育教材把“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反思之二:谁是课堂的主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众所周之,课堂教学依然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天天面对大班额、教育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能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确实需要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面对这种状况,很多教师选择能不开展活动课,尽量不考虑,而且像我校大班额现象非常普遍。而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立足现状,激活课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反思之三:什么样的评价更重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教材改革,要求建立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我们还存在很多的不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是对学生的评价。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越来越多的人也赞成这一观点,我们本应提供给学生经过甄别的、有用的、强大信息,但事实是我们从未考虑过,只是考分高低的甄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次是对教师的评价。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显然,这种评价要求,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注重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但眼下,对教师的评价,大都只围绕一个目标--分数及合格率,我觉得这是基层教师的悲哀,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实反映。因此,很多东西我们都应该反思,有些东西甚至需要根本性的反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发展!最后感谢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收获颇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