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可可

传承非遗文化  感受民族风采 <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9日早上9点,伴随着初夏的骄阳似火,巍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11位传承人来到了马米厂小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传承体验。让同学们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传承非遗。</p> <p class="ql-block">  巍山青云打歌,50年代曾北上北京,80年代东渡日本,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2006年“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演出,又获全国群星大奖,每年参加各种省内外演出,盛名远播。旋转翻飞的衣袂,激昂的调子,欢快的步伐,真是让小朋友们也忍不住跟着跳起来。</p> <p class="ql-block">  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调子就飞。芦笙、笛子是彝族打歌中比较常见的乐器。为学生带来了民族民间乐器的别样体验。</p> <p class="ql-block">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会吃饭就会唱歌,彝族山歌《薅荞调》就是来自民间的一首彝族调子,曲子优美动听,歌声嘹亮婉转,充满优美韵味。</p> <p class="ql-block">  东山彝族的大刀舞,向师生们展示出彝族人民粗犷豪迈的性情,也是巍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名目。</p> <p class="ql-block">  巍山的主体民族是彝族和回族,彝绣和回绣也是重要的非遗文化。心灵手巧的劳动人民向同学们展示讲解了刺绣技艺以及传统的手工绣品,让大家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技艺需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最好的见证,是历史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的保护与延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担当,最后在几位传承人的教授下,全体师生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彝族打歌和刺绣,共同感受了民族文化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