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人曾这样评价我们的教育:我们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学生,让他们应对明天的变化,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这样的拷问不禁让身为教师的我们陷入沉思。未来已来,我们不能再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学习是我们面对新的挑战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非常荣幸此次能有机会远赴天府之城——成都参加班主任进修,我们每个学员也异常珍视这样的学习机会,此行也是收获满满。</p> 开班典礼 <p class="ql-block"> 4月24日上午,我们满怀期待地欢聚一堂,参加了开班典礼。碑林区进校的带队领导强调了我们此次研修班的组织初衷和学习纪律,代表学员也从自己日常的工作出发谈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困惑和渴望提升成长的决心,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获。我们也信心满满,满怀期待。</p> 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和教师成长 <p class="ql-block"> 4月24日上午,当成都教科院附中的李萍副校长走上台后,我就完全被她吸引了。最初,吸引我的是她优雅的姿态和动听的音色。没想到她不仅是一只从容、落落大方的美丽蝴蝶,也是一只喜乐而勤劳的蚂蚁。</p> <p class="ql-block"> 李萍老师的讲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浅析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浅谈班级管理与教师成长。</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部分,她通过分析日本学生习惯的养成,归纳汇总了她在德育工作中对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1.由日本学生开学时拿无数大小的包得到启发:养成分门别类、归纳整理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学校通过一系列常规规范、周末规范、校园活动、体育锻炼等规范的制定和督察,不厌其烦地把小事做好,让学生从“形似”逐渐走向“神似”,由表入里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 2.由日本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是孩子肩背手拿得到启发:养成孩子独立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此处,李萍老师通过分析每个人大脑中的前额皮质、杏仁核、海马体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发挥,告诉我们要警惕情绪化,谈话时注意“双核理论”(内容+情绪)。</p><p class="ql-block"> 3.由日本孩子零岁就开始参加运动会得到启发:要培养孩子吃苦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李萍老师强调,除了智商和情商,我们老师也应该关注学生逆商的培养: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诉孩子逆境一直都在;要将自己渺小化;放弃“习得性无助”的想法;老师要就事论事,不能给孩子贴标签;鼓励孩子主动与老师交流。</p><p class="ql-block"> 4.由教育是为了孩子学会“笑”和“感谢”得到启发:养成微笑和感恩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5.由日本中小学都会举办和大学一样的毕业仪式得到启发:养成懂礼仪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李萍老师分享了他们学校举办的“为附中学子画像”的活动,展现学生在外的形象和内外的精神气质。</p> <p class="ql-block">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和习惯不仅能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必修课。</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李萍老师分享了一个教师的幸福时光。在整场讲座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值得骄傲的妻子、一名成功的教育者,她做到了各方面的平衡,这源于她自己的生活哲学:</p><p class="ql-block"> 勤奋的三种境界——喜乐的勤奋,创新的勤奋,低调的勤奋。</p><p class="ql-block"> 从她身上,我们也丝毫看不出来她不久前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场讲座,我看到了李萍老师的幸福模样,她不抱怨苦难,而是试着为自己找一千个喜乐的理由,这样的榜样何愁遇到一点工作和生活中的波折?又怎么不能带给学生幸福呢?</p> 基于学生道德成长的班本课程 <p class="ql-block"> 4月24日下午,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德育教研员吴玉婕老师做了题为《基于班级学生道德成长的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报告,吴老师从四个方面解读了如何进行班本课程研究。第一要从德育班本课程建设的背景出发,结合学校特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方面进行研究;第二从德育班本课程的类型下手;第三从如何建构德育班本课程为例,结合实例教老师如何研究,通过小问题检测老师们学习效果;第四从德育班本课程的实施出发,结合了成都名师们的一些案例具体讲解,具体分析,使学员们学有所得。</p> <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我对于校本课程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各个学校都会根据学生情况构建属于本校的特色课程。但是对班本课程却知之甚少,通过吴老师的讲解我才发现班本课也是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两个生长课课例:萤火虫花园、小番茄课程。</p><p class="ql-block"> 一个班的孩子整体都不够自信。班主任老师就在校园一个荒僻的角落开辟了一个“萤火虫花园”,带领孩子们种植各种花草,班里的孩子轮流守护。慢慢地,这座小花园吸引了全校的瞩目,于是每位同学也都成为了小小讲解员,大家逐渐树立了自信。</p> <p class="ql-block"> “小番茄课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师利用旧轮胎,在教室后面开辟了一个小农场,孩子们自己种植、打理、出售、捐出收益……形成了一系列有机成长的课程,课程内容也随着情况的发展出现新的内容,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还记得他们全班因为一颗珍贵的草莓被偷,开了一个班会专门讨论解决的办法,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德育课堂吗?</p> <p class="ql-block"> 德育不是只有固定的内容,也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生长,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孩子,对他们的德育应该渗透到点点滴滴。</p>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育人 <p class="ql-block"> 4月25日上午,正高级教师、西南大学附中张万国做了题为《CIS策略化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报告,从CIS策略的简单介绍到三大要素的讲解,全方位地展示了班级管理的自主化与班主任育人的课程化实践,带来了教育的全新角度。理念认同,行为认同,视觉认同这三大要素得到了在座各位老师们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 张万国老师是西南大学附中第一届创新班两个班的班主任。他为了迎接两个创新班的到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厘清自己的教育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提前做好公关工作、开学第一天等。他事无巨细地计划好各种准备细节,不打无准备之仗。</p><p class="ql-block"> 在班级管理中更是制定出了“四级六部制”,做到每个学生都有职责分工,形成一整套制度规则。</p> <p class="ql-block">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p><p class="ql-block">1.以后不止一次会干的事一定要在第一次立好规矩;</p><p class="ql-block">2.开学第一周要求学生认识全班所有人;</p><p class="ql-block">3.班会上的说教苍白无力,要通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p><p class="ql-block">4.要在学生的重要时间节点做好仪式感;</p><p class="ql-block">5.尽可能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给学生带来讲座,哪怕班上有一个学生因此萌生了走这条路的念头,也是令人欣慰的。</p> 班主任工作的传承与创新 <p class="ql-block"> 4月25日下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田恒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班主任工作的传承与创新》的讲座。</p><p class="ql-block"> 此次讲座田教授从史学角度出发,以优秀传统文化结晶为基础,从班主任身份的传承与创新、班集体组织的传承与创新、班主任职能的传承与创新、班级管理方法的传承与创新四部分来谈班主任的发展未来。“班主任身份是历史做出的选择,班集体组织是历史变迁的结果,班主任工作是历史赋予的职责,班主任方法是历史探索的积淀。”</p> <p class="ql-block"> 田教授整场讲座慷慨激昂,热情洋溢。他通过举例介绍我国部分高校自主创新方面的重要科技成就,让所有老师树立民族自信,不能单从我国名校在世界的排名来评判我们的教育成果。</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田教授分享自己第一次去天安门的经历,那是一个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一次进京朝圣之路,在座的老师无不动容。</p><p class="ql-block"> 同时,田教授还坚信,没有见过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的老师,不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壮丽山河的魅力。只有做到眼中有山河,才能心中有丘壑。因此,他们曾经将湖北省所有乡村教师组织起来有序地来到省城武汉进行参观学习,才有了我们后来的教师外出研修培训的制度雏形。</p> <p class="ql-block"> 通过田教授的分享,我知道了班主任这样的身份是从哪里来,它是如何一步步被历史选择,又应运而生的。我们肩负使命,必须踏实前行。</p> <p class="ql-block"> 前两天的学习紧凑而又充实,四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启发我们努力传承好班主任身份的同时,用乐观的态度、勤奋的步伐和细致周到的准备迎接每次挑战,并努力将德育工作渗透到班级育人的点点滴滴,凡事贵在用心。</p> <p class="ql-block">撰稿:杜晓轩 审核:王 燕</p><p class="ql-block">责编:杜晓轩 核发:张 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