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班牙阳光在欧洲人眼里算得上是奢侈物品。而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不仅阳光充足,更由于阿拉伯人几个世纪下来的统治,土壤中早已渗透了那个被叫做“文化”的东西,成为了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最具阿拉伯风情的区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夏季炎热蒸烤,一眼望去无边无际的枯草,但行驶其中却有的是地中海明媚的阳光,来自大西洋的怡人海风,永远碧蓝的天空,终年不凋的绚烂鲜花,盛产葡萄酒的红土地,无数的橄榄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达卢西亚也是一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地区。最早,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城市;之后,骁勇的哥特人将其据为己有;再接下来,摩尔人大军渡海,把它收归至阿拉伯帝国的版图之中;直到天主教“光复运动”胜利,摩尔人被逐回大海彼岸,教堂才再次取代清真寺矗立于这片土地之上。连番的战争不仅是权力的更替,还是文化的清理和重新整合,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Arcos de la Frontera</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阿尔科斯-德拉弗龙特拉</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尔科斯德拉弗龙特拉是安达卢西亚著名的白色村庄之一,它坐落在瓜达莱特河高耸的悬崖边上。在漫长的西班牙基督教光复运动时期,阿尔科斯曾经是基督徒对抗摩尔人的一座堡垒,每当穆斯林进犯或者基督徒出征的时候,教堂里都会响起十下嘹亮的钟声,这大概是阿尔科斯出名的最初缘由了。这里之所以成为一座要塞,是因为这座古老村庄多半建在半边悬崖之上而易于防守。</p> <p class="ql-block">市政广场边上真正让人惊喜的是拥有绝佳景致的瞭望台,在那里可以俯瞰到瓜达莱特河的壮丽景色。眼前是豁然的开朗,山脚下的公路、河流蜿蜒于安塔露西亚大地中,晴空下,一簇簇橄榄树妆点着原本干燥枯黄的大地,如同在画布上抹上了墨绿色的色块。而当我倚到墙边往下一看,更是倒吸一口气——原来这里是直上直下陡峭的悬崖。在此才能真正感受到小镇不仅仅是坐落在山顶上,而且是建造在200来米高的悬崖之上。那直上直下的山崖当真就像是上帝用什么神器利刃一刀将整座小山纵切,并且山被切掉的另一边居然就这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阿尔科斯小镇则像是上帝把一杯牛奶从天上倾泻而下浇在这断崖上,牛奶就从山顶一直流淌到山脚下,并顺着山体的走势扭转着方向和形状。</p> <div>由于曾经有大量基督教在此聚集,因此阿尔科斯有众多教堂和修道院就不足为奇了。这里的教堂大多沿着地势而建,并不像那些皇家大教堂那么的华丽,但却是十分的庄重大气。现存的教堂或修道院大多为15至18世纪所建,其中还有部分是在更早的教堂上进行的改建与扩建,可谓三步一教堂五步一修道院,把个小小的阿尔科斯塞得满满登登。</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16-18世纪的圣母升天教堂Basílica de Santa María de la Asunción,全名叫“圣母升天主教区教堂”, 就坐落在市政广场北侧。它主要修建于15世纪,集哥特式和巴罗克风格于一身,拥有美丽的石质唱诗台和灰黄的花饰窗格,尚带有摩尔建筑的遗迹。</span></p> 可能是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过于充足的阳光使得阿拉伯人喜欢使用白色,如白色长袍、房屋外墙等,以反射掉部分阳光。有些地方也用些蓝色作为装饰点缀,想必是受大海的启发。 一路上总能发现头顶有不少圆拱门把路两侧的建筑连成一体。原来阿尔科斯名字“Arcos”中“Arco”的意思为半圆弧形,因此这种设计正是小镇建筑的特点。也许这是受哥特式建筑的影响,在建筑空间挑高时于结构上用劵拱支撑以增加其牢度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Carmona</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卡莫纳</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塞维利亚前往科尔多瓦的途中经过一个小村庄卡莫纳。最早由腓尼基人建立,古罗马时期成为要塞,历经摩尔人的统治,在1247年被卡斯蒂利亚国王斐迪南三世光复。昔日由坚固城墙护卫的要塞如今已不再有军事价值,但矗立在山脊之上俯瞰着山脚下的平原的小镇看起来依然坚不可摧。</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佩德罗教堂 Iglesia de San Pedr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5世纪</span>圣佩德罗教堂从朝圣教堂安提瓜圣母教堂的部分建筑扩展而建。经历了多年的装修才呈现出巴洛克式的外观。主楼的圆顶是早期的巴洛克风格。教堂于1783年建造了独特的塔楼,塔顶上挂着一个人形的风向标。在1984年的一场大火中,主祭坛的重做部分遭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鲁达故居</span>Casa-Palacio de los Rueda</p><p class="ql-block">一座16世纪的古建筑。但物其余部分的主要部分,包括具有纪念意义的大门及原主人路易斯·鲁达(Luis de Rueda)的盾牌是17世纪后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圣费尔南多广场 Plaza de San Fernando</p> <p class="ql-block">阿巴斯托斯广场(市场)Plaza de Abastos (Mercad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场的建筑坐落在圣卡塔琳娜州旧修道院的遗址上。</p> <div>赛拉诺(serrano)。赛拉诺火腿产量占到西班牙火腿产量的90%(和伊比利亚火腿价格相差较大),火腿属于任何小餐馆里必挂产品,吃完了一个摘下来一个。下面插个小碗,接着渗出来的油。</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evilla</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塞维利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是安达卢西亚的首府,西班牙旅游第三城。著名的塞维利亚王宫是安达卢西亚历史的见证者,建于14世纪的宫殿城头变换大王旗,每一任征服者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阿拉伯式庭院、哥特式建筑和穆德哈尔式宫殿合为一体,讲述着老城的百年沧桑。</p><p class="ql-block"><br></p> <div>位于城市中心的塞维利亚大教堂,最初是基督教堂,摩尔人占领期间被改成了清真寺,基督教光复之后又再改回教堂。从建筑上能明显看出不同元素的层层覆盖叠加,塔楼也在钟楼和宣礼塔之间来回变换。大教堂也是历经沧桑是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如今,这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也是全欧洲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第三大教堂。这里安葬着两位开启西班牙“黄金时代”的灵魂人物——完成“光复运动”的费尔南多国王,以及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费尔南多国王与妻子伊丽莎白女王在战胜摩尔人之后,宽待其宗教与文明,为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称霸奠定了基础。由他们资助的哥伦布不负众望地发现了新大陆,虽然他生前潦倒,死去时仍不知晓自己的成就。</div> <div>最为有名的是原为宣礼塔的吉拉尔达(Giralda),后来被改建为钟塔。钟塔顶上建有一座雕像,称作El Giraldillo,代表信仰。内部通往钟塔顶层的不是楼梯而是斜坡,以便宣礼员和其他人骑马到塔顶。这座高达101米的钟楼是西班牙曾经几个世纪以来最著名的高层建筑,于1987年入选了世界人类遗产。</div><div><br></div> <div>哥伦布的灵柩自1898年从古巴运回西班牙后,就被埋葬在教堂的哥伦布墓中。墓的雕像很有讲头,是当时西班牙四个公国卡斯蒂利亚、莱昂、纳瓦拉、阿拉贡的国王给哥伦布抬棺,可见当时西班牙整个国家对他的尊敬。雕像的技艺非常精湛,四个国王的表情神态各异,或严肃或悲伤,栩栩如生。</div> 主礼拜堂内的哥特式祭坛装饰是整个大教堂最令人震撼的杰作,就像一颗镶嵌在王冠上的光芒璀璨的宝石,被人们公认为世界上最宏大的祭坛浮雕装饰。这个2千公斤黄金铸成的祭坛,共有千余个栩栩如生的雕像,描述了耶稣从生到死的故事场景,这里是皇室人员结婚举办仪式的地方,平时用一个铁栅栏与外界隔开。 登上70米高的瞭望台,这里是全城的制高点,可以一览塞维利亚全景。 <p class="ql-block">皇家城堡 Real Alcázar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尔卡萨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br></span></p><p class="ql-block">这座王宫是欧洲最古老的皇家宫殿,它的前身为公元913年所建造的防御堡垒,在随后的每个世纪都不断被扩建,据说在11世纪繁荣的阿巴第王朝为了后宫800多位佳丽,开始扩建宫邸。到了十二、十三世纪,摩尔人以此为中心布置了一条军事发现防线延续到黄金塔。</p><p class="ql-block">自1248年塞维利亚被天主教国王费尔南多三世率领的军队光复之后,皇家城堡的所有历史都和天主教君主息息相关。首先是佩德罗一世将原来的阿拉伯城堡转变成一座雄伟壮观的穆德哈尔式建筑。位于宫殿核心的是佩德罗宫殿(Palacio de Don Pedro)</p><p class="ql-block">而在16世纪时,这座城堡又经几次改建,在建筑和雕刻方面不断丰富,有了庞大的花园。由于有阿拉伯工匠参与修建,故而宫殿呈现出哥特式和伊斯兰建筑两种风格,佩德罗宫殿也因而成为了穆德哈尔式建筑的典范。1987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石膏庭 Patio de Yeso</p><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 </p> <p class="ql-block">仕女园 Patio de las Donchella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居于佩德罗宫殿的中心,原来是王宫的朝政中心,分上下两层,四周环绕着典雅大方的拱门,并装饰有精美的雕刻及瓦片。一楼的多层式拱门与精致的钻石状灰泥壁雕是格拉纳达工匠的杰作,壁缘上镶嵌着阿拉伯花纹的多彩瓷砖,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佩德罗一世宫的大使厅 Salon de Embajadores</p><p class="ql-block">建于1427年(也有记载完工于1366年)的使节厅是佩德罗一世接见国宾的场所,当年外国使节被这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金碧辉煌</span>豪华气派的氛围所震慑住。 </p><p class="ql-block">大厅四周被8个长方形的卧室所包围,其中3面墙上嵌有科尔多瓦风格的马蹄拱门,这些马蹄拱门上方又被一个大型的拱形状壁凹所包围,雕饰华丽,以红、金、蓝色彩的雕花细格成为整座城堡最绚烂夺目的房间,令人赞叹不已。1526年卡洛斯五世与葡萄牙公主伊莎贝尔的婚礼也在此举行。</p> 大厅金碧辉煌,四周皆贴满缤纷的图案,而几乎令人晕眩的金黄色木雕的圆形屋顶更是华丽无比,上面镶有穆迪札尔(Mudejar)风格的星星形状雕饰,金光闪闪,代表着伊斯兰教的七重天宇宙观。这里是整座王宫最精致的大厅,也是加冕厅。 <br> <p class="ql-block">卡洛斯五世宫殿 Salones de Carlos V</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宫殿应该修的比卡洛斯五世早很多,他都是伊拉贝拉的孙子了,得名的原因应该是宫殿里的挂毯厅(Salon de Tapices)有他征服突尼斯的大挂毯……他是西班牙在欧洲最有威望的国王了,兼任其他好几国的国王。</p> <p class="ql-block">佩德罗一世宫内的会见室 Chapterhous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坛上方供奉着一幅由Alejo Fernández 绘制的航《航海圣女》(Virgen de los Navegantes)。</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庭院 Patio del Crucero</p> <p class="ql-block">舞会花园 Jardín de la Danza </p><p class="ql-block">名望源泉Fuente de la Fama </p> <p class="ql-block">王宮後花園的水星池塘Estanque de Mercurio</p> <p class="ql-block">街头的一角,吉普赛人聚集欢跳,引来路人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吉普赛女孩在街头跳起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弗拉门戈</span></p> <p class="ql-block">吉他🎸为唯一的伴奏乐器</p> <p class="ql-block">每个女性髮咎都插一朵超大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路边小摊到处都在卖这种传统裙子</p> <p class="ql-block">看完街头表演,晚上去剧场接着看。</p> 弗拉门戈表演 <p class="ql-block">散场后门口就有卖舞台用具,买了付响板却不易打响😂</p> <p class="ql-block">班牙广场 Plaza de Españ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圆形的建筑环抱着广场,波光粼粼的运河给整个广场增添了浪漫和灵动。</p> 彩色和青花的瓷砖把栏杆和桥装饰得典雅精致。广场建于1928年,用于当时举办的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如今则是西班牙最美的景点之一 <p class="ql-block">在塞维利亚的斗牛场外有一座西班牙斗牛士弗朗西斯科·罗梅罗·洛佩斯Francisco RomeroLópez的青铜雕像。</p><p class="ql-block">他生于1933年12月1日塞维利亚附近的卡马斯,被称为库罗·罗梅罗。 1954年8月22日,他与利莫诺Limeño一起在拉帕诺莱塔La Pañoleta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1954年9月8日,他的第一个骑马赛道在乌特雷拉(塞维利亚)举行,与属于鲁珀托·德·洛斯·雷耶斯和弗朗西斯科·科帕斯的公牛作战。1957年7月18日他首次与来自阿里皮奥·佩雷斯·塔贝纳罗的公牛队在马德里亮相,但那天他不是很成功。他在从事该行业42年之后,他以66岁作为的最长的斗牛士告别职业生涯。</p>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皇家骑士斗牛场 Plaza de toros de la Real Maestranza de Caballería de Sevill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又叫马埃斯特朗萨斗牛场Maestranza,它坐落在塞维利亚最著名的斗牛区阿雷纳尔Arenal,建于18世纪,耗时100多年才得以建成。斗牛场气势宏伟,可容纳1万多名观众观看精彩的演出。其外观为鲜艳的白色和黄色,最引人注目的是典雅的半圆形拱廊和王子门Puerta del Principe。</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斗牛三部曲(tercio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矛阶段</p><p class="ql-block">短札枪阶段</p><p class="ql-block">幕雷达(muleta)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把牛抓去关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让它感到恐惧,而且不断的激怒它,让它愤怒无比。然后,把牛带到斗牛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场前,斗牛士的助手先在牛背上插上一根尖锐的长枪 (arpón),让它又怕又痛又愤怒的绕着斗牛场跑,但不能逃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斗牛士的助手再插上三四根尖锐的长枪 (pica),有的深得穿透肺脏。等牛跑得筋疲力尽后,斗牛士才出场,有近视又有色盲的牛以为斗牛士的红布是伤害它的敌人,在观众的欢呼声中,拼命往红布乱撞。斗牛士成功退场后,斗牛士的助手又在牛背的伤口上,一根接一根的插上尖锐的长钩 (banderillas),让四到六根有倒钩的长钩钩在它血淋淋的背部肌肉上,使得牛的每一步动作都让它痛得无法忍受。等到牛的行动有点迟缓,有垂头等死的预兆,斗牛士才又出场,趁牛痛得无法辨识无法逃避,拿起锋利的长剑,一剑一剑的从它背部刺向心脏,技术不好的几乎都会失手,没刺到心脏,刺到肺脏,使得斗牛大量吐血。所以,很少有斗牛是被一剑刺死的,通常都是慢慢的被它肺脏出血的血液淹死的。 </p> 公牛被斗牛士刺杀后倒在地上,血肉模糊奄奄一息。公牛双眼瞪大,张开嘴,似乎想要嚎叫,这时候斗牛士拿着刺锥在其脑干部分用力扎下去,然后公牛就像破了洞的气球一样蔫了下去,抖抖腿,眼里失去了神色。它们的尸体会被四批装扮华丽的马拉走,而它们的鲜血则会被涂在地上,用来划清下一场斗牛的场地。 斗牛是项很危险的运动。常有斗牛士因此受伤或死亡。<br><br>参与其中的公牛也最终会惨死,使得此项运动十分血腥而不人道。西班牙国内对斗牛活动一直辩论激烈。许多西班牙人酷爱这一悠久传统,将其视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一直吸引着艺术家、作家和大批观众。但是,包括动物权利活动人士在内的其他人则认为,这一传统是过时的血腥运动,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经常会在斗牛场门口附近宣传抵制斗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Córdoba</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科尔多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尔多瓦Cordoba是西班牙南部科尔多瓦省的首府,位于瓜达尔基维尔Guadalquivir河畔,是一个拥有无数文化遗产和古迹的城市。在历史上烜赫一时,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是西班牙行省的首府。11世纪初摩尔人统治期间,又曾经是伊斯兰教的主要都市之一,当时城内清真寺林立,其浩瀚的阿拉伯Caliphal文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是最辉煌盛极一时。基督教光复之后失去了往日烜赫,但这恰恰让科尔多瓦更多地保存了其古朴的一面,得以把原汁原味的老城展现在我们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古罗马桥 Puente Romano</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br></p><p class="ql-block">建于古罗马时代的公园一世纪,历经两千年沧桑依然雄踞。近年来最成功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也以此桥为背景拍摄。桥下瓜达尔基维尔河的河水静静地流淌了千年,见证了世间兴衰。“缓缓瓜河西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科尔多瓦主教座堂 Mezquita-Catedral de Córdoba</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建筑为世界遗产科尔多瓦历史中心的一部分,初步建于786年,称为圣文生圣殿(圣维森特·马尔蒂尔大教堂)。1238年,收复失地运动后,将废墟改成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1523年,在穆斯林建筑的中心,开始建立文艺复兴风格的圣殿。科尔多瓦最重要的地标,与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同为安达卢西亚建筑的代表。</p> <h3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科尔多瓦主座教堂是城中最耀眼的部分,它在外观上就如同一座庞大的城堡,有着高大、宽厚的门墙。在历史上,它的身份在教堂和清真寺之间转变,哥特式拱顶、拜占庭装饰、天主教雕塑、伊斯兰雕花、精细几何排列的805根红白相间的马蹄形廊柱使得空间变得极为深邃。内部的雕刻装饰精美无比,当时的这个清真寺能容纳两万个信徒同时进行祈祷。是穆斯林在西班牙遗留下来的最为美丽的建筑之一。然而今天的科尔多瓦清真寺却是一座天主教。</span></h3> 公元8世纪,北非摩尔人穿过直布罗陀,将信奉基督的西哥特人从西班牙南部赶上北方的荒山。半个多世纪后,征服了西班牙的摩尔王拉赫曼一世在昔日的罗马神庙和西哥特式教堂的遗址上,建造了这个曾经世界第二大清真寺。 <br>基督教光复运动中,西班牙人重新夺回了科尔多瓦,清真寺建筑依旧,功能却变成了天主教堂。16世纪初,曼里克主教从清真寺中部开始,拆毁原有建筑,开始 修建此刻的这座辉煌的教堂。但大清真寺的建筑实在太美了,美到连信奉天主教的国王都不忍见到它的毁灭。于是在卡洛斯五世的直接干预下,终于保住了残留的大清真寺,为世界留下了这座东西方文化并存的伟大建筑。 哥特式教堂隐匿在清真寺拱形穹顶之下,大型宗教组画、巴洛克雕塑和桃花心木的唱诗班座椅,与穆斯林风格的大理石拱柱、拜占庭式的祷告壁龛在同一个空间内出现,单独看它们每一样都是极美的,合在一起难免给人怪异之感。据说,教堂建成后,查理五世也后悔不已,他对宗教领袖及建造者感叹道:你们建造的东西,虽然精美万分,却在别处也能建造,而你们毁掉的东西,却是世上独一无二。 精美的清真寺外墙,几经沿革却依然瑰丽。 <p class="ql-block">科尔多瓦老城区是典型的阿拉伯住宅区风格,狭窄的街道像迷宫曲折繁复,蓝白的建筑饰,散发出别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君主城堡 Alcá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一座中世纪城堡,位于西班牙科尔多瓦,瓜达尔基维尔河河畔,靠近科尔多瓦主教座堂。这座城堡曾经作为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 (阿拉贡)的主要住处之一。 </p> 王宫的城堡很小,花园很大,伊斯兰式的对称美学实在是强迫症的福音。树廊青青,喷泉淙淙,鲜花艳艳,好似花间派词人笔下的庭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Toledo</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托莱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托莱多从六世纪到八世纪近两百年是西哥特王国的首都。八世纪被摩尔人攻陷之后十一世纪被基督教徒收复,并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和西班牙王国的首都。直到十六世纪西班牙迁都马德里,托莱多才从历史的中心舞台上走了下来。但它因其保存完好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建筑而在1986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哥德式、摩尔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式各类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宫、城墙、博物馆等古建筑七十多处。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桥 Puente San Martí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于十三世纪,桥头矗立两座防卫塔,属哥特风格。同属哥特式的天主教国王的圣胡安修道院 是胡安.古阿斯Juan Guas的杰作,受天主教国王los Reyes Católicos之命而建。这座修道院突出特点是雕饰华丽以及回廊上高超的雕刻艺术。</p> 托莱多老城东南西三面都被塔霍河环绕,踞于一片高岗之上,这样的地形在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是筑城建堡的好地形,但它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囿于方寸之地不再适合帝国首都的地位。 <div>Ronda de Juanelo</div><br> <p class="ql-block">托莱多主教座堂 Iglesia de los Jesuitas (San Ildefons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最大天主教堂之一的托莱多大教堂,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也是最佳的历史见证。 是一座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风貌的古城, 托莱多大教堂是当时西班牙基督教教会总教区的第一大教堂,是西班牙排名第二的大教堂。1247年动工。它采用了当时在西班牙教堂中很少用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形式。1493年完成。西班牙式哥特艺术风格在教堂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它模仿了法国布尔日主教座堂,虽然5条中央走道计划是建造者意图覆盖一切的后果:用主教座堂覆盖从前的清真寺,修道院覆盖从前的sahn。它还结合了穆迪哈尔风格的一些特征,主要是在修道院的三拱式拱廊的多叶饰拱门上体现。光线和拱顶的奇妙合作是更加引人注目的方面。其建筑材料白石来自托莱多附近的 Olihuelas。威风凛凛地耸立在老城中央。</p> 教堂内展现了祭坛《新约》中的场景,将巴洛克艺术的美感发挥至顶峰。祭坛中,彩色雕刻采用真人尺寸。加上巴洛克风格那充满视觉冲击的华丽设计,即极端的精美,又充满威严与敬意。精湛的雕刻,大胆的设计,加上绚丽的色彩,众多的天使仿佛活灵活现一般,俨然就是大型的艺术殿堂。 <p class="ql-block">圣胡安皇家修道院 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 Reye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西班牙托莱多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教方济各会修道院,供奉圣若望,由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兴建于1477年,以庆祝他们的儿子胡安王子的出生,以及在1476年决定性的托罗战役中战胜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的军队,为两国的合并铺平了道路。该修道院完成于1504年。选择在托莱多兴建,是因为该城位于西班牙的地理中心,且是西哥特王国的故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原计划安葬在这个修道院,但是在1492年征服格拉纳达后,改变了原计划,选择葬在格拉纳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09年拿破仑军队占领托莱多期间,该修道院遭严重损坏。1835年关闭。1883年开始修复,直到1967年才完成。1954年该修道院重归方济各会。该修道院为哥特式建筑,它的教堂为拉丁十字平面,通廊长50米,高30米,装饰有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的纹章。</p>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犹太区中心的修道院亮点是神气的双层回廊,一层是后哥特式风格,二层用穆德哈尔装饰加以平衡,是这座城市最值得欣赏的建筑。修道院是Juan Guas的杰出之作,修道院内的教堂装饰得十分华丽,回廊的伊斯兰雕刻精美绝伦,两者皆是值得游人特别留意的部分。院内光线充足,种植着橘树等植物,天上还拉着大网,大概是防止鸟飞进来吧。沿着楼梯可以上到二楼,在高处欣赏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几何和植物图案的雕刻。修道院外墙上悬挂着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获得自由的基督徒的镣铐,非常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有年头的砖墙。</p> <p class="ql-block">太阳门 Puerta del Sol</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托莱多观光必不可少的,它建于13世纪,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高大,宏伟,挺拔。之所以叫太阳门,有两种说法:一是称门上有太阳、月亮的图案;二是称阿方索十世时代星象测量结果,此门位居子午线零度上,从日出到日落,日光总照着此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Madrid</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马德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br></b></p><h3 class="ql-block" align="left">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马德里自治区首府,其位置处于西班牙国土中部,曼萨纳雷斯河贯穿市区。其建城于9世纪,是在摩尔人边贸站“马格立特”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入于此,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往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运筹中心,现今则与巴塞罗那并列为西班牙的两大对外文化窗口。</h3><div><br></div><h3 class="ql-block" align="left">关于“马德里”Madrid这个名字的来源有好几种说法。根据传说,马德里是由欧克诺·彼雅诺(曼托瓦与托斯卡纳王堤尔恩尼乌斯之子)所建立并命名为“梅特雷吉尔塔”Metragirta或“马恩图亚‧卡尔佩塔纳”Mantua Carpetana。其他的说法则声称这个城市名字的由来是“乌尔萨利亚”Ursaria(在拉丁文里是“熊群之地”的意思),因为在邻近的森林里发现了大量的熊与草莓树(在西班牙语叫做“madroño”,从中世纪就做为城市的象征)。而这个城市的古名“马格立特”Magerit则来自于公元9年时建立在曼萨纳雷斯河Río Manzanares上的堡垒,其名称的意思是“丰水之地”。 <br></h3><h3 class="ql-block" align="left"><br>不过,现在普遍相信这座城市今名的起源是来自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建立在曼萨纳雷斯河岸上的新拓居地。这第一个村落的名字叫做“马翠斯”Matrice,(是因流过该村落的河流而取的)。而面对接下来在第5世纪时日耳曼的苏维汇人、汪达尔人与奄蔡人的入侵,罗马帝国完全无力保卫它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领土,而也因此造成了西哥德人的大量入侵。这些当时的“蛮族”后来控制了马翠斯。在7世纪时,穆斯林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并将这座城市的名字改为“梅里特”Mayrit,这个词是由阿拉伯文中“ميرا”Mayra这个词和伊比利亚拉丁语中意指“地方”的后缀“it”组合而成。现在这个名字“Mardrid”则是从莫札拉布语的“Matrit”,这个名词仍做为马德里人的称呼。<br> <b style="font-size: 20px;"><strong></strong><strong></strong></b></h3><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王宫是西班牙国王的正式驻地,位于马德里市中心西部的Bailén街。国王费利佩六世和王室并不居住在这里,而是住在马德里郊外较小的萨尔苏埃拉宫Palacio de la Zarzuela。不过,马德里王宫仍然用于国事活动,在没有正式活动时向公众开放。 </p> <p class="ql-block">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Catedral de la Almuden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王宫相对。1561年时,西班牙将首都从托莱多迁至马德里,但教会中枢仍然留在托莱多,使得这个新首都一直没有一座主教座堂,虽然西班牙是一个天主教国家。早在16世纪就有修建此教堂的计划,并且已决定将该教堂奉献给阿穆德纳圣母,但迟至1879年才正式开工。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兴建工程曾被迫中断,直到1950年才复工;而该教堂的建筑样式原为哥德复兴式,复工后的建筑外观被改为巴洛克风格,以和白色与灰色建筑立面的王宫相对应。1993年6月15日,该教堂在时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祝圣下正式启用,成为欧洲最新启用的主教座堂。阿穆德纳圣母的原始态像,被供奉于该教堂西侧的小堂内。</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王宫是西欧最大的王宫,内部有3418个房间,每个房间都各具特色。这里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油画、收藏品、兵器、瓷器、钟表、金银物品。其中最重要的作品要属历史上最伟大的弦乐器制造师之一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五件提琴,在皇室图书馆的音乐厅展出。另外这里还收藏有西班牙著名画家委拉斯开兹、戈雅的画作,意大利巴洛克画派重要画家卡拉瓦乔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王宫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出租车都好像佩上了勋带</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警察奇特的帽子</p> <div>西贝莱斯宫 Palacio de Cibeles</div><div><br></div><div>建于1919年,自2007年以来一直是马德里市议会的所在地。它以其所在的西贝莱斯广场Plaza de Cibeles命名。以前它是西班牙首都的主要邮局,名称为Palacio de Comunicaciones西班牙邮电的总部</div> 西贝莱斯广场Plaza de Cibeles的Cibeles Fountain <p class="ql-block">格兰大道 Gran Ví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的一条华丽的高档购物街,东起阿尔卡拉街,西到西班牙广场。这条热闹的街道,是该市最重要的购物区之一,有大量的酒店和大型电影院,并以大型建筑著称。现在,大部分的剧院被购物商场所取代。十九世纪中叶,马德里的城市规划者决定兴建连接阿尔卡拉街和西班牙广场的新干道。这项工程拆除了市中心的许多建筑,被称为“地图上的斧头”。规划数十年之后,建设工程尚未开始,于是媒体玩世不恭地将其称为“伟大的道路”Gran Vía。最后,在1904年批准,两年后开始建设。街道的最后部分,是在1929年完成</p> <p class="ql-block">主广场 Plaza Mayor (马约尔广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中心广场,临近太阳门广场,修建于哈布斯堡王朝时期。其形状为长方形,长129米,宽94米,周围环绕着三层住宅楼,有237个面临广场的阳台。它共有9个入口。主广场的主要建筑是面包房之家Casa de la Panadería,行使市政和文化功能,外墙布满了壁画。</p> <h3>位于主广场Plaza Mayor上西班牙的菲利普三世(1578–1621)的青铜骑马雕像,是由Giambologna (1529–1608)开始,并于1616年由Pietro Tacca(1577–1640)完成。</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egovia</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塞哥维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塞哥维亚的名称来自于凯尔特伊比利亚语,有“胜利之城”的涵义。老城区雄踞在一个狭长的山岩上,有大量名胜古迹,包括主教座堂、古罗马水道桥、塞哥维亚城堡,和众多的罗曼式风格的教堂, 如圣埃斯特班教堂、圣马丁教堂、圣米兰教堂。周围的城墙建于8世纪,可能是建在古罗马的基础上,21世纪加以修复。</p> <p class="ql-block">罗马大渡槽 Postigo del Consuel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时代,至今完好。 塞哥维亚渡槽用土黄色花岗岩干砌(不用灰浆)而成,坚固异常。渡槽全长813米,分上下两层,由148个拱组成,高出地面30.25米,气势非凡。最初罗马人建造这座渡槽的目的,是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为此,古罗马工程师开通了平均坡度为1%的运河。按他们的方式,唯一的天然障碍就是如何跨越克拉莫尔河。为了跨过这一天堑,到达城市坐落的坚固岩层,他们不得不采用大块的砖石,分四部分建成。输水道是由被128根柱子支撑着的双层拱洞构成。输水道顶端是水渠,到现在还在引导流水,起初断面标准是30X30cm。后来15世纪末,主教命令将其修整,之后一直维修利用至今。</p> 塞戈维亚整个旧城区都被城墙围着。街道用石块或砖头铺就,弯弯曲曲,狭窄深邃。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每一处都是文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说在这炎热的内地,</span>这种墙上带有凸起的建筑,对建筑起到了反射阳光,降低室温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教堂 Iglesia de San Martí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于12世纪,将穆德哈尔式风格的塔顶和拱形楼座与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混搭在一起,不同建筑理念碰撞出美妙的火花。漂亮的拱廊高于街道,一排石柱支撑一个个连拱,而每一个柱头都雕饰着不同的花样。</p> <p class="ql-block">塞哥维亚主教座堂 Catedral de Segovi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造在塞哥维亚古城的最高点,是卡洛斯五世统治时期,在1525年由建筑师Juan Gil de Hontanon在原罗马式教堂(建于1520年)被火焚烧后的旧址上重新修建的。新建的教堂还利用了部分最初老教堂的残留建筑。教堂于1678年正式投入使用。教堂中一座名为“慈悲”的祭坛雕塑由胡安·德·胡尼在1571年制作。</p> 高耸的主塔在众多小尖塔簇拥下高贵非凡,被誉为“西班牙教堂中的贵妇”。 <p class="ql-block">塞哥维亚城堡 Alcázar de Segovi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一座造型独特的石砌城堡,坐落于Eresma河与Clamores河的交汇之处,位于西班牙塞哥维亚城西端,城堡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当时西班牙北部城市卡斯提尔Castile的要冲上,临崖而建的塞哥维亚城堡,因战略考虑,拥有绝佳的视野,入口还有10多米深的护城河,以防范敌人攻入。堡垒首次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基督教文献。在罗马统治时期,该城堡不断被加固,城堡的名字取自当地地名。城堡建在岩石上面,是军事要地,也曾作为阿方索八世Alfonso VIII居所。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皇在此加冕。1764 年,查尔斯二世在这建立了王室炮兵学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62年,整个建筑被大火烧毁,现在你看到的美丽城堡是1862年火灾后在原址上建造的。在城堡中,摩尔文化的痕迹处处可见,在许多房间都常常可以看到以明丽的颜色在石膏的背景上绘制的摩尔文化中常见的繁复的装饰。经过了几个世纪的不断改建,现在整座城堡已经成为一个融宫殿建筑和军事防御建筑为一体的古典建筑。亮点包括Sala de las Pinas, 此建筑的天花板上装饰着由392个凤梨形状的钟乳石排列而成的饰品。国王厅Sala de Reyes 内的石柱上有一幅三维立体雕刻作品讲述了西班牙失地收复运动中52位国王浴血奋战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塞哥维亚主教座堂 Catedral de Segovi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造在塞哥维亚古城的最高点,是卡洛斯五世统治时期,在1525年由建筑师Juan Gil de Hontanon在原罗马式教堂(建于1520年)被火焚烧后的旧址上重新修建的。新建的教堂还利用了部分最初老教堂的残留建筑。教堂于1678年正式投入使用。教堂中一座名为“慈悲”的祭坛雕塑由胡安·德·胡尼在1571年制作。</p> <p class="ql-block">从塞哥维亚城堡望出</p> <p class="ql-block">韦拉克鲁斯教堂 Iglesia de Vera Cruz</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个面的韦拉克鲁斯教堂是塞哥维亚最有特色的教堂,也是欧洲此类教堂中保存的最好的一座。这间教堂由13世纪的圣殿骑士团所建,仿自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圆形正堂中有一两层内式,据说圣殿骑士团的一些神秘仪式就是在这里进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Coca</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科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Coca古堡之所以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确实老,始建于1453年,直至15世纪末才竣工,是当时一位名叫阿隆索的大主教兴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Coca古堡在整个西班牙都是独特的,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是建在西班牙的阿拉伯风格城堡,这种风格被称为穆德哈尔风格。你从它的城砖上便可看出那种沙漠风情,如果有机会走进城堡内部,还会看到到处都是阿拉伯风格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alamanca</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萨拉曼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萨拉曼卡原为伊比利亚人聚落,迦太基和罗马时代经济发达。八至十一世纪时为基督教徒和摩尔人的战场。 1087—1102年间,基督教徒重新聚集。 在西班牙内战中,这里曾是弗朗哥阵营的重要据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53年至十六世纪末,一直为文化中心。1218年,莱昂王国国王阿方索九世在此创办了萨拉曼卡大学。1254年,教宗亚历山大四世批准该校开展普通高等教育。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萨拉曼卡古城于1988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p> <p class="ql-block">萨拉曼卡旧主教座堂 Catedral Vieja de Santa María del Asedi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一座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位于西班牙萨拉曼卡,与萨拉曼卡新主教座堂毗邻。 供奉圣母。始建于12世纪,完成于14世纪,罗曼式/哥特式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堂内有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描绘耶稣和圣母的生平。 </p><p class="ql-block">新老两座大教堂。宏伟的新教堂是哥特式建筑,建于1513年。银匠式风格的大门处的雕刻很精致,人物雕像栩栩如生。旧教堂建于1140年,现已成为博物馆。与新教堂相比,旧教堂虽然较小,但却更引人入胜。特别是祭坛后的5排直通天花板的53幅壁画,精美绝伦。 </p> 萨拉曼卡新主教座堂 Catedral Nueva de Salamanca<br><br>是一座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位于西班牙萨拉曼卡,与萨拉曼卡旧主教座堂毗邻。这座建筑兴建于16世纪到18世纪,兼具哥特式和巴洛克式两种风格。这座主教座堂由西班牙斐迪南五世下令,始建于1513年,在1733年祝圣。1887年国王下诏宣布为国家古迹。<br>建造这座主教座堂时,哥特式风格正在变得过时,与新的文艺复兴风格结合,在西班牙产生银匠风格(Plateresque)。但是,这座教堂保留了哥特式风貌,使其与旧主教座堂想融合。因此,在17和18世纪,还是继续修建了这座哥特式主教座堂。然而,在18世纪,加进了两个元素,打破了原有风格:中殿十字交错处增加了一个巴洛克圆顶,钟楼增加了最上部分(92米)。新主教座堂斜靠在旧主教座堂的北墙上,为此,旧主教座堂不得不进行加固。 <p class="ql-block">银匠式风格 Plateresc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一种流行于西班牙帝国时代,前承哥特式,后启文艺复兴式的艺术风格,在建筑领域尤其著名。其流行时间达两世纪,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治下达到顶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银匠式建筑以其雕饰花样繁复的立面而著称,它的特色是放弃了深度,而是对表面进行了细化。 空间布局上与哥特式-伊莎贝尔琳Nothel-Isabelline仿佛。这种风格混合了摩尔人穆德哈尔Mudejar焰式建筑及伦巴第建筑的元素,甚至托斯卡纳的一些文艺复兴元素也参杂在内。它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装饰精美的祭坛桌(retablos)和具有特色的外墙,让人想起被追逐的花丝银匠。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萨拉曼卡是银匠风格艺术作品最集中的地区,在如今的学界,银匠风格多被当作是文艺复兴风格的一种,但有时也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风格。 </p> <div>贝壳之家 Casa de las Conchas</div><br>这座建筑由保护圣雅各伯朝圣者的骑士团的一位骑士、萨拉曼卡大学教授罗德里戈·阿里亚斯·马尔多纳多兴建于1493年到1517年。立面混合了哥特式和银匠风格,装饰着300多个贝壳, 圣雅各伯骑士团和以及圣雅各伯之路的朝圣者的标志。立面还有天主教双王(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的纹章,和4个哥特式风格的窗户,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形状。入口处有马尔多纳多家族的纹章,而在楣梁有文艺复兴时期爱情的象征海豚,以及蔬菜。目前是一座公共图书馆。 <p class="ql-block">主广场 Plaza Mayo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城市中心,底层有拱柱排列的回廊,每个廊柱上镶嵌着国王或者大学校长的浮雕塑像,是西班牙和欧洲最美丽的城市广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Ávila</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阿维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维拉以其中世纪城墙着称,在1090年用棕色花岗岩建造,有88个塔和9个门,但城市的大部分超出了其边界。哥特式的阿维拉主教座堂兴建于12世纪到14世纪,拥有堡垒的外观,防御墙和加固塔。这座中世纪卡斯蒂利亚古城标志性的城墙总长超过两点五公里,使人一望即知。古城墙是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并存时期的产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5年,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span></p> 不远处的阿维拉,延绵城墙围绕古城,四周是山坡和草地。 数字足以说明城墙的震撼,除了9座城门和82个半圆型塔楼,古城还包括还有2500个城堞,周长2460米的城垣,城墙高12米,厚3米,千年前有如此浩大工程,委实不易。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Monasterio de El Escorial</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因为其恢弘壮观的建筑与文化历史背景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第大八大奇迹。虽然今日多称此处为修道院,但其实它是包含了修道院、教堂、宫殿、王室陵寝等等复合功能的庞大建筑群,而这里也是著名的西王菲利浦二世长眠地。</span></p><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即是菲利浦二世下令兴建的,于1563年动工,1584年竣工,历时21年。西班牙在他的统治之下其为强盛,在他领导之下,由西班牙带领的军队甚至全灭鄂图曼帝国的舰队,消除其对欧洲的严重威胁。然而也因为他本身对宗教的狂热,除了在西班牙内对异端或异教的镇压与迫害之外,也让他对掀起多场对外战争。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英格兰所发起的战争,理由是新登基英格兰王位的伊丽莎白一世背离天主教,同情新教徒(不过英格兰背离罗马天主教其实从伊莉莎白一世的爸爸亨利八世就开始了,所以开战原因也许有部分是因为菲利浦二世向伊莉莎白一世求婚被拒、以及伊莉莎白资助法国与荷兰新教徒反抗西班牙有关)等等。</span></p> 整个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207米,宽161米。修道院被一座用灰色花岗岩建成的4层楼房所环绕。长方形的四角上,各耸立了一座55米高、尖顶上竖立着一个金属球体的7层角楼。据说这种灰色长方体的整体外观,不仅增加了庄严肃穆之感,而且还有纪念基督教徒圣洛伦索的象征意义。因为当年基督教徒是被罗马国王装入一个灰色长方形铁罐,用熊熊的炭火活活烤死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Úbeda / Baeza</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乌韦达 / 拜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乌韦达和巴埃萨城两座小城最早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人知晓。两城间隔不过10公里,数百年来一起缓缓向前发展,风格各异,相得益彰,尤以文艺复兴时期更为突出。所以,乌韦达和巴埃萨人将这两座小城称为“双子城”。16世纪早期大量文艺复兴建筑被保留地极其良好,在2003年作为“乌韦达和巴埃萨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万神殿 Sacra Capilla del Salvador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在弗朗西斯科·德·洛·科沃斯Francisco de los Cobos的赞助下,于1536年开始建造的神殿。</p> <p class="ql-block">莫利纳广场 Vázquez de Molina Squar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围被堪称完美的文艺复兴建筑包围,包括华丽的宫殿、神圣的教堂等。</p> 圣玛丽亚喷泉 Fuente de Santa María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Granada غرناط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格拉纳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内格拉纳达省的省会,位于内华达山脉山麓,达罗河和赫尼尔河汇合处,海拔738米。大约3.3%的人口没有西班牙国籍,其中31%来自南美洲。格拉纳达的市徽中有一只石榴,因为西班牙语中,石榴就叫“格拉纳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名的摩尔人皇宫阿尔罕布拉宫就在格拉纳达。这座融汇着穆斯林、犹太教和基督教风格的著名历史古迹,使格拉纳达市成为西班牙一个文化和旅游热点。格拉纳达还有一所西班牙闻名遐迩的格拉纳达大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殊的历史背景赋予了格拉纳达丰富的艺术财富,这里既有摩尔人Moor(阿拉伯人的一支)的皇宫___【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 Palace,也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瑰宝绿___查理五世Karl V(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般指卡洛斯一世Carlos I,1500—1558)宫,还曾是摩尔人在伊比利亚Iberia半岛上最后一个王国的首都。 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之一,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参观者最多的名胜古迹之一。</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尔罕布拉宫</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الحمراء </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统治格拉纳达的奈斯尔王朝Nasrid dynasty(1232—1492,西班牙最后一个伊斯兰王朝)的第一代统治者穆罕默德一世Mohammed I ibn Nasr修建了阿兰布拉,因穆罕穆德被称为“红人之子”,这座宫殿又叫作“红宫”。直到15世纪这里一直是王朝统治的政治和军事中枢。 1492年,卡斯蒂利亚Castilla女王伊莎贝拉一世Isabella I(1451—1504)与其丈夫阿拉贡Aragon国王斐迪南二世Fernando II(1452—1516)联手作战,打败了摩尔人,阿尔罕布拉宫被迫和平开城,奈斯尔王朝最后一位苏丹艾布·阿卜杜拉Abu Abdullah宣布投降,含泪走出了宫门,自此,穆斯林势力完全退出了伊比利亚半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宫殿坐落在格拉纳达城东的山丘上,主要包括阿卡萨巴堡垒Alcazaba、纳塞瑞斯皇宫The Nasrid Palaces、格内拉里菲花园Generalife Gardens、清真寺浴场The Mosque Baths等,作为伊斯兰教世俗建筑与造园技艺完美结合的建筑名作以及阿拉伯式宫殿庭院建筑的优秀代表,198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纳塞瑞斯皇宫The Nasrid Palaces是奈斯尔王朝的皇室宫殿,位于建筑群北端的低处,这是阿尔罕布拉宫的核心,是当年苏丹生活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由3个部分构成:以梅苏亚宫Mexuar和黄金厅Cuarto Dorado为中心的行政区;以桃金娘庭院Courtyard of the myrtles、船厅Hall of the boat和外观精美绝伦的科玛莱斯宫Salon de Comares等宫中精华部分为苏丹官邸;而因狮子喷泉得名的狮子庭院Patio de los Leones则是后宫。</p> 整座皇宫建筑复杂精美,顶部有超过8,000块精雕的天花板,石钟乳状的拱顶上镶嵌着象牙及珍珠,墙壁上刻满了各种符号及繁密的阿拉伯铭文,精致装饰的大柱子支撑着会议厅,庭院和天井充满着浓郁的摩尔文化……在这里,西班牙摩尔建筑艺术登峰造极,富丽堂皇、叹为观止。<br> <h3 style="text-align: left;">科马列斯塔 La Torre de Comares</h3><div><br></div><h3>高45米是阿尔罕布拉最高的塔,它的名称由来是其阳台的彩色玻璃窗,将光线照耀了偌大的大厅内,被称为«comarías»,在小船厅Sala de la Barca墙和紧邻的大厅墙壁间有一个具二扇门的狭窄的通道,左边的门通往较高的房室(其为苏丹的冬季卧室和作为一个出口至塔的宽敞阳台),右边的门则通往一房室其后端有壁龛,其上有马蹄状的尖拱饰一系到植物形装饰,此壁龛是埃米尔专用的小礼拜堂。<br></h3><div><br>塔的四个外立面的有多个窗口上有石像鬼,如司法塔Torre de la Justicia上,而塔端锯齿状的凸部上则以16世纪金字塔形元素环绕,大使厅Salón de los Embajadores座落于此塔楼内。<br><br>据说就是于此塔内,议会同意割让格拉纳达市予天主教君主,故事是由柏哈弟(Boabdil)的母亲讲述,她的儿子和基督徒谈判投降,而她从塔上其中的一个阳台告诉他«看这片你投降的地域并记得你所有的祖先因身为格拉那达国王而逝,而王国在你手中失去»。另一传说则是,当初哥伦布说服天主教君主,批准且女王提供了她的珠宝赞助他的西印度探险,即是在此完成。 </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狮子中庭 Patio de los Leones</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是阿尔罕布拉最有名的景点,其名称来自于具有12个狮子作为喷射水流至中庭中的喷泉,其喷泉基座即是被这十二个狮子以十二边形围绕,此白色的大理石喷泉是穆斯林雕塑最重要的例子之一,伊本.塞马克的一首诗被刻在喷泉基座的边界。</div><div><br>此中庭是由穆罕默德五世下令建造的,其地基是长方形的,并包围在一个基督教修道院的风格的画廊,它不遵循典型的穆斯林的安达卢西亚庭院风格,庭长28米宽16米,周围一圈都是柱子,总共有124根。中间是12头石狮子驮起的水池。池子向四方向引出四条小渠,代表四条河名为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古兰经中讲乐园有一百等级,每两等之间的距离,如霄壤之遥。极乐园最为高级,乐园四河由此涌出,上面是真主的宝座。阿拉伯的庭院中经常会建这样的十字形的水渠。</div> 顶部形如钟乳石的装饰是宫里最精美的部分 使节厅 Salon de Embajadores<br><br>是宫里最大最豪华的厅堂。苏丹在这里接见外宾,墙上复杂的花纹取材于贝壳,花和星星等大自然中的要素为题材。伊斯兰有规矩不能用人和动物图案作装饰。阿拉伯的铭文描绘的是伊斯兰教的七层天。古兰经有几处经文谈到“七层天”真主在两日内创造了七层天。 <div style="text-align: left;">香桃木院 Patio de los Arrayanes</div><div><br></div><div>香桃木享有“爱神木”美称,所以有人称她为桃金娘树篱。这个庭院也为桃金娘庭院Court of Myrtles,四周种着桃金娘花,走廊柱子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拱廊环绕水池(长36米宽23米)。</div><div>从桃金娘庭院看西侧的科玛尔斯塔楼Torre de Comares,从下面的正门进入即是王宫中最大的房间“大使厅”。</div> 这个画廊是由124白色大理石柱支撑,外观方面与许多环和立方体柱首和大算盘,饰有铭文植物图样,在木雕刻楣下有石膏拱门,除了那些展馆和画廊,另有蜂巢状结构与菱形雕刻装饰,在中庭两较长侧的中间,有一个比其他都大的半圆形拱,其上有着蜂巢结构,扇贝及植物图样做为装饰,这些拱门是引至阿本瑟拉黑斯厅Sala de los Abencerrajes和姐妹厅Sala de Dos Hermanas。 <p class="ql-block">两姐妹厅 Sala de las Dos Hermana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得以此名并非是来自一个传说或是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即使许多人倾向于相信大厅的名字由来起因于两个大如双胞胎大理石,石板位于此地板中此厅为众多房间的中心,是苏丹娜Sultana)与她的家人居住的地方,此外, 柏哈弟(Boabdil的母亲与她的孩子也曾住在这里,在被穆雷哈斯Muley Hacén推翻后,此厅是穆罕默德五世下令建成,是呈正方形,有着交错天花板和房室连接卡洛斯五世房间Habitaciones de Carlos V,阳台可通到帕塔尔花园Jardines del Partal。</p> <div style="text-align: left;">大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是美丽完美无瑕的蜂巢结构(钟乳石)穹顶,其采光非常讲究,光源来自于侧边的小窗户,因此穹顶如同是一个美丽且精致丰富的花。<br></div> 林达拉哈中庭 <div style="text-align: left;">阿尔卡萨瓦 Alcazaba</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堡垒,是摩尔人以9世纪的要塞为基础而修建的城堡,是阿尔罕布拉宫最古老的组成部分,四周遍布城墙和瞭望塔,登上最西端的圣尼古拉斯塔Mirador San Nicolas,可将整座城市尽收眼底。</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水渠中庭 Patio de la Acequia</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长48.70米宽12.80,是轩尼洛里菲Generalife最重要的部分,自阿拉伯时期,它的建筑和花园的外观已有所改变,其水道将水从阿尔罕布拉渠道带起,并以纵向分开,水道周围有几个小喷泉,并在其两端有一石盆。中庭的其余部分则依当时期最应景的不同植物物种点缀。</div><div><br>中庭的另一侧由18尖顶拱门形成,约于1670年左右建成,曾改建为督教礼拜堂,如今拱门引导至下层花园,并有着开放的画廊通过中央的拱门,可以到达一瞭望台。</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查理五世宫 Palacio de Carlos 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始建于1527年,建筑师是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的学生佩德罗•马丘卡Pedro Machuca,建筑整体呈边长63米的正方形,高17米,外方内圆带环廊,这座两层的宫殿上层采用没有装饰的爱奥尼克柱廊。其内部有一个圆形天井,在当时相当前卫。天井的下层采用富于装饰的多立克柱式的柱廊,以32×2根柱子支撑着圆形双重庭院,犹如环形斗牛场,内部空间和楼梯也是方形和圆形的组合。是一座宏伟壮观的文艺复兴建筑,与周边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形成强烈反差。</div> 阿卡萨巴碉堡 Alcazaba<br><br><div>阿卡萨巴碉堡Alcazaba与百默哈斯塔Torres Bermejas一起构成了阿尔罕布拉宫最古老的部分。 据信,在穆斯林到达格拉纳达之前,该地点就有几座建筑物。 Alcazaba在9世纪的文件中首次提到。 萨瓦尔·伊本·哈姆敦Sawwar ibn Hamdun当时建造了这座建筑。</div> <div>军械广场 Plaza de Armas</div><div><br></div><div>曾是作为阿卡萨巴碉堡Alcazaba的入口,它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功能。</div> 了望塔Torre de Vela上挂着一口警钟 <div style="text-align: left;">格拉纳达天主大教堂 Catedral de Granada</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这里曾是一座清真寺,“光复运动”胜利后清真寺被毁,1518年,建筑师DeEgao以托雷多的哥特式大教堂为建筑范本,在该遗址开始兴建教堂。1667年,生于格拉纳达的悲剧画家AlousoCano在受命对教堂进行重新装修时,加入了大量巴洛克风格的元素,直到1704年完工,大教堂终于以今日我们所看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3个巨大的拱形建筑组成,文艺复兴式构造搭配巴洛克风格装饰,气势恢弘,金碧辉煌。</div> 每年九月里在格拉纳达的女贞德圣母节fiesta de la Virgen de las Angustias中,持续的三十天内,当地各种组织协会等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第十五天是献花的日,最后一个星期日是游行到女贞德圣母大教堂Virgen de las Angustias的日子。 该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圣母玛利亚雕像被抬着穿过城市的街道,成千上万的来自各地的人等待数小时,为的是向圣母像致以鲜花致敬。 街道上散发出宜人的香气。 <p class="ql-block">女贞德圣母大教堂Virgen de las Angustia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于1617年,由胡安·路易斯·奥尔特加JuanLuísOrtega执导,采用华丽的巴洛克风格装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上当圣母玛利亚雕像被女贞德圣母大教堂时,成千上万的人在圣女贞德大教堂的门口排队等候送花。 </p> 伊萨贝拉广场Plaza Isabel La Catolica中央的雕塑里,哥伦布拿着他的航海图正在游说伊莎贝拉女王支持他寻找印度的远航计划。正是这个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伊莎贝拉女王和阿拉贡王国的费迪南国王联姻,奠定了现代西班牙的根基,此后完成驱逐阿拉伯人光复伊比利亚半岛的伟业,并资助哥伦布远航发现了新大陆。是西班牙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h3>夜晚中探戈悄然起舞</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onda</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龙达</b></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龙达诞生于罗马帝国时代,其老城伫立在750公尺高万丈悬崖之上,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之感,这里没有雄伟的教堂和壮观的广场,即便是商业街也只是窄窄的小路一条,但是,这里悠闲的生活方式和夜晚孩童们在小广场上的聚会玩耍的场景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龙达是西班牙斗牛的发源地,被海明威喻为西班牙最适合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地方。这座白色的天空之城矗立与悬崖之上,非常的壮观。</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一排排建筑在峭壁之上的白色房子,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优雅</h3> 在这天空之城,你将看见绵延无际的平原和惊心动魄的万丈深渊。 沿着龙达新桥漫步,一睹埃尔塔霍峡谷El Tajo de Ronda美妙景色。 迷人的16世纪人行天桥Puente Viejo,可欣赏城市和周边景观的壮丽景色。 老城区北端的16世纪门洞Puerta de Carlos V <br> 这里是西班牙斗牛士的故乡,因此它汇聚了那些最让人心动的词汇:漂亮、神秘,峭拔、浪漫、刺激、狂热...... <h3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西班牙最有名的的斗牛场,海明威曾经千里迢迢来这里一睹斗牛士的风采。</span></h3> 一个典型安达卢西亚装扮的妇女冲我们微笑 广场中央是大力士赫拉克琉斯的雕塑喷泉,一侧的带有阿拉伯元素的教堂。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Gibralta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直布罗陀</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直布罗陀Gibraltar古时,直布罗陀是北非迦太基人的聚居地,在公元前二世纪被罗马帝国征服。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部分哥特人和当地伊比利亚人和摩尔人(主要是腓尼基人后代)争夺此地。伊斯兰教兴起后成为北非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侵略欧洲的踏脚石,一部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包括了直布罗陀半岛),成立了若干小国并接受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存,在十一至十五世纪时西班牙王国和葡萄牙王国抗击要统一信仰的北非穆斯林侵略时,和一部分混血和信奉伊斯兰教但宽容基督教的欧洲摩尔人联手,驱逐了侵略者。在地理大发现及西班牙帝国国势强盛前后,西班牙对直布罗陀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采取驱逐或强逼改宗的政策,而很多人即使改宗后仍被逼迁到北非的摩洛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1704年,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攻占直布罗陀,1713年《乌德勒支和约》中,西班牙波旁王朝为换取英国承认,正式将直布罗陀割让予英国,自此,直布罗陀一直被英国统治,不少意大利人和英国人也开始迁入,部分摩尔人也回流充实了当地人口。虽然西班牙一直声称拥有直布罗陀主权,目前直布罗陀人大多否认西班牙对当地有宗主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英国退出欧盟,直布罗陀的神经紧张起来,因为直布罗陀的经济高度依赖欧盟,一旦西班牙海关不让进货,这个地方的经济会崩盘。英国为了顺利脱欧(毁约不赔钱),在直布罗陀的问题上让了一大步。英国未来与欧盟的贸易协定中,不包括直布罗陀,直布罗陀将以依附西班牙的形式,仍然留在欧盟。英国在直布罗陀修有要塞和海军空军基地,这里是英国的战略要地,只要直布罗陀不独立或并入西班牙,只要还在英国版图上,其他都可以谈。</p> <p class="ql-block">直布罗陀国际机场 Gibraltar Airpor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温斯顿·丘吉尔大道(通往西班牙边境的道路)去直布罗陀,必须穿过机场跑道,所以每当有飞机升降时,道路就会封闭,全球罕见。</p> 向西望去可以看见西班牙领土,向南望去可以看见非洲。 <div>直布罗陀巨岩 Rock of Gibraltar</div><div><br></div><div>是位于的直布罗陀境内高达426米的巨型石灰岩。其北端邻近直布罗陀和西班牙的边境。该岩石是联合王国的皇家财产,其主权随同直布罗陀,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的1713年,根据《乌得勒支和约》,自西班牙交到英国手上。</div> 巨岩顶部的大部分属于一个自然保护区,作为现存250只直布罗陀猕猴的生境。被当地人称为“apes”的直布罗陀猕猴是欧洲唯一的野生猴子种群。 <h3>岛上的🐒有超人溜门撬锁的本领</h3> Middle Hill Battery <div>直布罗陀地下隧道 Great Siege Tunnels</div><div><br></div><div>是直布罗陀岩北端的一系列隧道。 18世纪后期直布罗陀大围攻中,被英国人从坚固的石灰石中挖出。 </div> 温莎美术馆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Tarifa</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塔里法</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的名字来自阿拉伯语“Al Yazirat Tarif”,中文意为塔里夫的岛屿。公元710年,柏柏人穆斯林将军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率领的远征部队首次在这里登陆伊比利亚半岛,他将此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711年,穆斯林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后,塔里法的市镇地位确立,其名称以“Tarifa”的形式传到卡斯蒂利亚。 </p><p class="ql-block">直布罗陀海峡的复杂地质是中生代晚期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间连续构造运动的结果。直布罗陀地区分布有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而塔里法的地形主要是由阿尔沃兰和伊比利亚板块碰撞形成。其内陆山区的岩石类型是砂岩。塔里法角的基岩类型则是中新世泥灰岩-砂岩-云母型。西部地区则是沉积岩和片岩地带。 </p> 乘渡轮西班牙塔里法Tarifa到丹吉尔Tanja(طنچة)只要一小时。<br>它是北非国家摩洛哥北部的一个滨海城市,在直布罗陀海峡西面的入口,与大西洋及地中海的交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Tangier طنچة</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丹吉尔</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丹吉尔是一个历史名城,早在前6世纪,腓尼基人称雄于地中海时,就已在当地建立殖民地。由于丹吉尔位处于地中海的出口,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15世纪开始,坦几亚一直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争夺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摩洛哥独立之后,1956年摩洛哥收回行政权;1960年完全恢复主权;1962年起成为自由港,并为王室避暑地;1965年建立自由贸易区。 </p> <h3>席地而坐享用北非的美食</h3> 摩洛哥民族服饰的代表是吉拉巴Jellaba、卡夫坦Kaftan以及摩洛哥特色的巴布什鞋Babouche。 卡夫坦则是摩洛哥女性的专属,卡夫坦是一种无领的直筒长裙,色彩斑斓,前襟自上而下直到脚踝。身着卡夫坦的摩洛哥女性腰间常系一条镀金或镀银的腰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Jerez de la Frontera</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主教座堂 Catedral de Jerez de la Fronter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罗马天主教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大区的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1931年列为西班牙文化遗产。该堂建于17世纪,结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1980年升格为主教座堂。 </p> <h3>Tio Pepe soleras成立于1844年,出产著名的雪利酒。</h3> Tío Pepe 雪利酒,以帕洛米诺葡萄制成的干雪利酒的菲诺风格而闻名。 Tio Pepe品牌是西班牙语中的“ Pepe叔叔”,以一位创始人的叔叔的名字命名。 由GonzálezByass Sherry品牌拥有。 Tío Pepe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Cádiz</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加的斯</b></h1><h1><br></h1><h1>加的斯是西班牙西南部的一座滨海城市,加的斯省 (Provincia de Cadiz) 的省会,离塞维利亚约有 120 公里。据历史考证,加的斯在公元 前800年就已建立,是西欧最古老的城市。</h1><p class="ql-block"><br></p> 作为一座风景优美的古城, 加的斯既拥有具有许多优美的历史建筑,又有得天独厚的沙滩环境,当地具有地中海情调的景致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观光客前来。 Paseo Fernando Quiñones 海滨长廊位于这座城市的Caleta海滩的一端,由一条长而狭窄的小径形成,就像一条地峡,将大陆与附近的圣塞瓦斯蒂安城堡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