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边,书囊无底。”踏着四月春风,迎着人间仲春,怀着对知识的追求,我再一次走进北国春城下的高等学府---东北师范大学,与诸多名师一起聆听名家讲座,领略大师风采,畅享幼教界的文化盛宴。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教育为己任 以爱人为根本</b></div> 走进东北师大,一派生机勃勃,青春的火焰正熊熊燃烧,浓厚的学府气息和海纳百川的知识殿堂使人肃然起敬。其校训“勤奋创新、为人师表”,是一代又一代东师大学子永不止步的精神追求,是每一位东师大学子的精神凝结。<br>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东师大的校训每每想起令我振奋,它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我深知,凡事离不开勤奋,惟有勤奋才能前进,惟有勤奋学习才能使教学、科研等工作获取成功。关于创新,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深知,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才能推动事业向前发展,才能培育英才,成就辉煌。为人师表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追求。<br> “勤奋创新 为人师表”不仅仅是东师大学子的不懈追求,更是每一位教育者的毕生追求。名师也罢、园长也好,其本质都是教师,都应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爱为根本,都应以践行教育使命,完成教育职责为终生目标,在党的引领下,扬起教育风帆,遨游知识海洋,尽心尽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b></div> 陈毅说:“生命世代续,知识无尽头。”此时此刻的我,坐在这里不是名师,不是教师,而是一名虔诚的求知问学者,向名家求知,向名师求知,向优秀的同行求知,我将从心所向,锲而不舍,不断积累,至千里,成江海。<br> 新课改以来,随着教育发展需要,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教育科研做到一体化,要以教科研提升教学水平,以教科研促进教师发展,要将教育研究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然而,在实际的工作推动中,梦想与现实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对教育科研的精准认识、课题的准确选择、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和科研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br> 本次培训可谓是一场“及时雨”,从培训主题的设定、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式的选取等一一契合我们的学习方式,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着重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手把手教授科研选题与申报的科学方法,提升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回看这两天的教科研培训,使我大开眼界,收获累累,但更使我深深明白自身的差距,存在的问题,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习中求真知 反思中悟提高</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名师之名,名在哪里?</b></div>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主任,教育学博士、硕导唐泽静老师告诉我们,名师要具备积极地从教情意、合理的从教知识、过硬的从教技能、超常的从教能力以及独特的从教智略。其实,这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在情感上忠于自己的教育理想,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应当坚定向前,无怨无悔;在知识获取方面不仅要聚焦学科知识本质,在本专业上要做到精、专、准,还要拓展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学习教育法规、了解其他领域常识,在自身知识结构中做到广、远、深;对于从教能力和从教技能,我个人的理解为我们在紧抓以“研”促教,以“研”促提升的同时,要懂得在实践--反思--实践的螺旋式循环中获取发展,同时还要辅助于精准的口语表达、落落大方的体态语言,实现与学生、同事、家长的有效沟通;最终,所有的一切汇总起来,会使我们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向善的从教智略,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施科学的教育,培育孩童,成就自我。<br> 名师之名,名在哪里?在我看来,应当是名在能够主动克服“本领恐慌”,积极学习;名在能够自我诊断,避免“迷、盲、乱”,有针对性地学习;名在将所学理论与实践一一结合,用实践检验真理;名在始终坚守以人为本,尊重幼儿,遵循规律,有的放矢;名在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向着未来,朝着有所作为的方向,完成使命。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做生活中的研究者</b></div>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严仲连的《学前科研选题与指导》讲座,引发我深深地反思。当看到窦桂梅教师的研究成果时,我深受震撼,那些研究内容仿佛就是自己所经历过的教育教学事迹。诚如严老师所讲,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研究者,每个人都应当具备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我们在选课题时,不可随波逐流,不可脱离实际,不可复制粘贴,应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教育中来、到教育中去,用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生活教育中的点滴事情,并对此进行系统性观察、分析,形成独特见解;还应当从对比中来,对比古今中外教育趋势、走向,探索出蕴含在教育中的千万条规律,从成功的教育研究中获取经验与教训,寻找出教育的未来的走向;从反思中来,在实践中反思教育,在反思中用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在不断的反思中利用顿悟说,抓住灵感,有效联想,融入自身的教育智慧,结合敏锐的判断力,深入做好教育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师成长,教学发展。<br> 我们都知道,只有搞好教育科研,才能进行好教育创新,而搞好教育科研,则依赖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学智在《走向研究的成功之路--申报科研课题的几点体会》讲座中明确的提出:学术研究的本质就是知识的生产。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其实每一次的研究都会为本领域累计一定的知识高度,为本领域发展探索出新的方向,这就使得科研立项的选题至关重要,成功的选题意味着这个课题所研究的是一个真问题,那么这个课题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言及至此,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我想惟有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深入的学习理论知识,广泛涉猎各领域知识,才能够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拓展,才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精确的判断力以及高效的实践力;只有不止步的学习,将所学所得所思内化于心,才能够到达一定的知识量,最终实现量到质的突变,才能够真正的提升教科研能力。 《劝学》有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求知的道路上,我将以不屈不挠的意志与各位教育同仁一起严于学习、善于学习,常学常新、强学强记。仰观天宇,时间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来无限可能,就让我们乘着新时代的列车,依靠学习,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