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使劳动教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8日上午注定是一次综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德育教育”三位一体的研讨盛宴。2021年劳动教育引领课在恩施市三岔镇中心小学拉开帷幕,全镇7所小学的教务主任以及劳动实践指导老师共计三十余人参加本次活动。</p> 精彩纷呈的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来自恩施市研培中心的综合实践和劳动教研员姚光炳老师为参加活动的老师们送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示范课,劳动课例在课堂中适时渗透了热爱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姚光炳老师执教的“葵花朵朵像太阳”别开一面,在课例展示前,上课老师对教学设计设想进行介绍,之后还和听课老师进行了互动环节,在对课例的设计、理念的辨析等方面进行了不同思维角度的碰撞,为教研活动添上了一道美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该课例把“科技实践教材与劳动教育内容融合”,指导学生种植向日葵,在种植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种植需要经历的步骤,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从坑深、坑宽、间距、土质等方面考虑如何种,成活率才高。而结合方法指导课的课型特点,学以致用,本节课在指导学生方法的同时,并实践验证所学知识。让学生亲身体会所学知识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本节课在使用教材的同时也践行了劳动教育理念,让学生在种植过程中体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在实验操作中</p> 面面俱到的方案解读 <p class="ql-block">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结合实际情况,中心学校何厚端老师对恩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区实施方案进行全面解读,并针对辖区内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安排。</p> <p class="ql-block">一、 指导思想</p><p class="ql-block">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 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 活实际,积极探索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 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p class="ql-block">二、 工作目标</p><p class="ql-block"> 通过政府主导,加大投入,用三年时间,创建20个劳动教 育实践实训示范基地、60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3—5个省 级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训培养60名市级劳动教育学 科带头人,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劳动实践参与率达100%o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p><p class="ql-block">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 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热爱劳动,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学 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三、基本原则</p><p class="ql-block">(一)坚持育人导向</p><p class="ql-block">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劳动教 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二)坚持综合实施</p><p class="ql-block"> 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丰富劳动教育载体,深化产教融合,科学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学校 劳动教育规范化、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 协同育人格局。</p><p class="ql-block">(三)坚持实践体验</p><p class="ql-block"> 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 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 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p><p class="ql-block">(四)坚持适当适度</p><p class="ql-block"> 各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劳动教育,综合考虑学生学 段、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 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加强劳动中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做 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p><p class="ql-block">四、主要任务</p><p class="ql-block">(一)落实课程设置,开齐开好劳动教育课</p><p class="ql-block"> 1.落实课程设置。各中小学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必修课,根据各学段特点可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 课程进行统筹,确保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实 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各校要切实上好劳动教育课, 培养学生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情怀,学习基本的劳动知识 和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劳动 实践兴趣和特长。</p><p class="ql-block"> 2.加强学科融合。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 治)等学科教育要重点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态度、 劳动安全、劳动法规知识的培养;中小学物理、化学、生物、地 理、科学、技术等学科教育要加强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 识、创新精神、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 团队活动中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将劳 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强化职业劳动知识技能和专业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p><p class="ql-block">(二)搭建实践平台,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 1.校园实践活动。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生物园地、 花园空地、校舍操场等公共场地、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 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p><p class="ql-block">(1)服务型实践活动:各校要科学划分清洁卫生值日区域, 合理安排班级学生参与劳动值日。各班安排学生参加校级、班级 劳动值日要全覆盖,班主任要加强学生劳动值日的督促和检查, 对低年级学生要加强劳动习惯和方法的指导,谢绝家长进校进班 代替孩子参加劳动值日。</p><p class="ql-block">(2)公益型实践活动:学校德育、后勤、共青团、少先队 等部门应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监督值日等公益性岗位,供学生 选择性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各校可将校园内的景观园、绿化带、 花坛、草坪等划分成责任区,由班级自愿认领代管。利用大课间、 课外活动时间,在班主任、劳动课教师指导下定期开展浇水、除 草、施肥、剪枝等劳动实践,逐步培养劳动创造美的意识和情怀。</p><p class="ql-block">(3) 学农型实践活动:各校要有效利用空地荒地建设生物 园地、校园农庄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劳动教育课定期组 织学生开展整地、播种、育苗、锄草、浇水、施肥、收获、 储藏等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农作物、知晓农时、学 会农事,培养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 大、劳动最美丽。</p><p class="ql-block">(4) 创造型实践活动:各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功能教室的作 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开展手工制作、实验探索等劳动 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创客教室,定期组织学生开展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p><p class="ql-block"> 2.社会实践活动。各中小学结合校情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 际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开展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 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情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增强学生 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各乡(镇、街道、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要 加大投入,三年内至少创建1个劳动教育实践实训示范基地,供 辖区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1)城区学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治堵保畅、文明劝导、 卫生城市创建、爱国卫生运动;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 科普基地、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养老院、儿童福 利院、孤寡老人及空巢老人的家传递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温暖; 到就近的社区居委会、旅游景区、广场街道开展秩序维护和卫生 保洁等志愿服务活动。</p><p class="ql-block">(2)乡村学生:参与田间劳动、文明村镇创建、爱国卫生 运动、植树造林;参观文化服务中心、科普基地、蔬菜茶园基地、 旅游基地、养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养老院、儿童福 利院、孤寡老人及空巢老人的家传递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温暖; 到就近的村委会、风景区、风情村镇开展秩序维护和卫生保洁等 志愿服务活动。 </p><p class="ql-block">3.家庭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引导家长抓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家庭 劳动实践活动,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生活技能。</p><p class="ql-block">(1) 各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 家务,探索建立家务劳动清单,引导孩子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 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 力。</p><p class="ql-block">(2) 家校协同,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 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 劳动。学校要注重家庭教育指导,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实 践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成才观,注重言传身教,培育 优良家风。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让孩 子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形成劳动教育合力。</p><p class="ql-block">(三)构建劳动文化,营造热爱劳动社会氛围</p><p class="ql-block"> 1.丰富校园劳动文化。各学校要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 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重要节假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 每年五月第二周为全市“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组织开展集中 宣传教育活动;各中小学应以集体劳动为主,结合校情设立校园 劳动周、劳动日,科学设计校内公益劳动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校 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图书整理、班级布置等实践劳动,弘扬 垃圾分类新时尚,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成果展示等竞赛评比活动, 培育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劳动文化。</p><p class="ql-block"> 2.营造社会劳动氛围。市文明办、文旅局、科协、总工会等 部门要做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家等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 组织劳动文化讲堂。各学校要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的教育作用,开 设“劳模课堂”,邀请劳模工匠等参与现场教学和劳动教育活动 设计;组织学生走出去,体验劳模工匠岗位,增强职业认识,培 养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和扎根基层、成才报国的远大 志向。通过组织开展“劳动创造美好”文化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习等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 力,传承劳动文化。</p><p class="ql-block"> 3.弘扬山区农耕文化。各学校要结合山区农业生产特点,以农民丰收节为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农耕文化展示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悟劳动光荣美好的情操。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加大对山区农耕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增强学生尊重自然、爱物惜物、 崇尚节约的意识,激发学生爱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热情。</p><p class="ql-block">(四)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教育师资水平</p><p class="ql-block"> 全市中小学根据劳动教育需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 育师资队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劳动教育兼任教师。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不同层级的专业培训活动,强化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劳动教育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三年内, 培训培养60名市级劳动教育学科带头人。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 师工作考核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p><p class="ql-block">(五) 加强教学研究,健全劳动素养评价机制</p><p class="ql-block"> 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要建立劳动教育专兼职教研队伍,加强劳动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解决劳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把劳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平时表现评价和学 段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激励机制,组织开展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将劳动素养作为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将结果</p><p class="ql-block"> 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作为完成义务教育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参考或依 据。</p><p class="ql-block">五、组织保障</p><p class="ql-block">(一) 加强组织领导</p><p class="ql-block"> 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特别是安全保障、人员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劳动实践教育的时间、师资、 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各乡(镇、街道、大峡谷风景区 管理处)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 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属地管理职责。</p><p class="ql-block">(二) 加强安全保障</p><p class="ql-block"> 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 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中小学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要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劳动教育的全设备、全过程、全人员、全时 段,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要做好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学会自我防护,特别是要教育学生安全使用劳动工具和材料,切实保障劳动教育的安全顺利实施。</p><p class="ql-block">(三)加强督导宣传</p><p class="ql-block">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定期开展实施劳动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扩大劳动教育宣传,及时推广地方和学校典型经验做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 围。 </p> 内涵丰富的经验介绍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由三岔镇中心学校校长谭家雄介绍中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谭校长表示,劳动教育不仅是把学生“推出去”,还要把学生“拉进来”,中学在这方面已经初步拟定了计划,初期在学校内部进行内务整理,全校进行内务大评比;后期把学生“带出去”,已经联系了镇内的相关企业,例如,思归茶厂,让学生经历采茶和制茶,体会劳动不易,在谭校长明确的指引下,让我们清晰地知道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要做些什么、怎么做、做出什么来,给了各学校明确的指示。</p> <p class="ql-block"> 习主席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劳动教育犹如蒲公英那一个个近似长方形的花瓣悄然撒落在每一位劳动教育者心里,让我们携手同行,引领新时代特色劳动教育,照亮幸福少年时,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