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入校细把脉 精准助力促发展——莆田市“十三五”名校长培养工程北京师范大学曾晓东导师组入校指导纪实

Reddy

<p>  人间四月芳菲尽,名校导师入校来。2021年4月21至22日,莆田市“十三五”名校长培养工程北京师范大学曾晓东导师从北京飞越千里来到莆田秀屿,用教育者的温暖与情怀,带领学员先后到学员所在的学校——毓英中学、东湖中学、实验中学、北岸进修学校进行调研,意在深入一线,把脉教学,助力学校发展。</p> 秀屿区毓英中学篇 <p>  4月21日上午,曾晓东教授一行在莆田市进修学院轮训部副主任黄碧玲的陪同下首先来到秀屿区毓英中学,名校长培养工程学员方建明书记热情的迎接他们的到来。</p> <p>先后参观了毓英中学的城西和城东两个校区,察看了校园环境,了解学校疫情防控、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师资水平及培训、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听取了方建明书记关于办学理念、办学举措、发展规划、师资配备、办学成绩、办学特色等情况汇报。听完工作汇报后,曾教授进行了精心的点评,肯定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并提出了未来学校发展规划的建设性意见。</p> <p>工作汇报后,与会莆田市“十三五”校长培养工程学员、校级领导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提升策略和途径,结合课题研究请曾晓东导师把脉。曾晓东教授对学员及校级领导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进行二度设计,构建了以学科为基石,以“管理评价”为主轴,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拓展为两翼的评价模式,突出了“常规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突出了“两唯体系”,突出了“案例分析”,进行反思和理论提升。现场互动频繁,沟通交流充分,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p> <p>市进修学院轮训部副主任黄碧玲表示感谢曾教授为我们拓展了新的教育视野,增添了新的教育管理智慧,要办好教育,谋求发展,“理念”是前提,“团结”是基础,“敬业”是根本,“创新”是源泉。我们要深层次的理解专家思想,探究名校成功的规律,结合本校实际,增强自身优势,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p> <p>最后,学员们对曾晓东教授的悉心指导表示真诚的感谢,希望在专家的引领下,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角探索出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创新之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p> 秀屿区东湖初级中学篇 <p>  4月21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曾晓东教授导师一行莅临东湖中学实地指导工作。</p> <p>在参观学校校园后,曾晓东教授对学校布局、设施、绿化、环境等给予“小而美”的中肯评价。</p> <p>在学校办学情况汇报中,周万杨校长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打造激情校园,培育激情课堂,精细化科学管理,陪伴式管理的办学举措;拓宽德育活动渠道,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激发学生个性特长,着力营造书香校园,致力共建平安和谐校园,科研兴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办学特色;厚重而有底蕴的办学成绩四个方面作了学校办学情况汇报。</p> <p>随后,曾晓东教授作指导点评,曾晓东教授首先从日本和越南文字教育经历以及我们国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教育起到推陈出新作为引题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中肯点评。</p><p>1、学校能坚持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带来的教育传统样态。即教育教学的和谐生态体系和谐管理运作体系;</p><p>2、学校能注重发挥自己乡村学校特色。即教师恬淡的教育心态,乡村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精心经营好“小而美”的校园格局。</p><p>针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提升策略和途径,曾晓东教授进行把脉,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p><p>1、举旗定帜要鲜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必须成为学校教育必须坚守的任务。</p><p>2、根据校情,立足乡村,完善“小而美”校园格局,探索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举措,实现弯道超车,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p><p>3、完善并继续实行“扁平化”学校管理,探索教育模式新方式,教育质量提升新举措,侧重学生技能教育培养。</p> <p>最后,曾晓东教授对东湖初级中学周万扬校长和林文彬副校长的课题《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中核心概念的梳理及研究工具指导修正。</p> 秀屿区实验中学篇 <p>  4月22日上午,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秀屿区实验中学迎来了北京师范大学曾晓东导师及带领下的莆田市“十三五”名校长培养工程研修班学员的到访。</p> <p>蔡昆校长作为该研修班学员和此行的东道主携同学校领导班子热情陪同大家参观了学校的校容校貌,并介绍校园风景和文化。</p> <p>随后在学校文荟楼501会议室组织开展交流会。蔡昆校长为来宾们精心准备了以“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勇担育人育才使命”为主题的办学工作汇报,简要地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校管理理念。</p> <p>曾晓东导师通过参观校园,并结合工作报告,在肯定学校在“实”字的工作做得具体、细致后,提出宝贵意见,指出作为县区普通高中校,校长要让全校师生有 “心气”,懂的“找事干”,敢于“搅和”困局,寻找学校发展的“爆点”,以“亮点”寻找发展的“支点”, 以人工智能教室作为发展的切入口,并渗透到教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从而快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p> <p>最后蔡昆校长就“通过智慧校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课题研究所碰到的问题做了分析说明,曾导师对该课题的议定提出建议性意见并指明研究方向,建议以小切口大落点的思路进行论证。</p> <p>活动在集体合影中画上圆满的句号,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入了“源头活水”。蔡昆校长表示将沉淀反思、梳理总结,将这些具有高度和深度的指导整理内化,用于指导今后的学校管理工作。</p> 湄洲湾北岸教师进修学校篇 <p>  4月22日下午,曾晓东教授带领学员到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下校指导。</p> <p>曾教授和各区教育同仁在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吕校长和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潘万东校长、林国清副校长共同陪同下参观了北岸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在观摩课堂教学、参观功能建设等期间,曾教授仔细观察,善于捕捉看点,不时与学员进行交流。在参观期间,曾教授一行听取了潘万东校长就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概况、办学规划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曾教授及时回应了学校的困惑,指出农村学校要顺势而为,善于抓住全市推进阅读、编程等项目,摸清学校家底和优势,突出抓好项目中最有利于学校做的重点方向努力,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和优势。</p> <p>在参观实验小学后,曾教授与学员及北岸经济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们进行研讨。北岸经济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吕校长首先介绍了北岸经济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成绩、做法,以及面临的困境;并就承担的课题《北岸经开区初中校园欺凌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开展情况做了说明。</p> <p>在听完介绍后,曾教授对吕校长的办学成果及课题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行深刻详细的点评和指导。她指出,北岸经济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虽然小,人员不足,但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岗位练兵、校本作业等方面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创新了培训思路,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她说只要学校定位准确,善于借力,集中发力,发挥信息网络功能,做足一两个“爆点”,走“非常规”的道路,定能收获意外的收获。她鼓励教研员要当“工程师”,不要当“科学家”,克服人员短缺的困难,跨学科融合研究,搭建成人之美的桥梁,谱写新时代教研员美丽新篇章。她还指导课题组要转变研究思路,不要停留在校园欺凌现实调查,更重要通过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相关人员的访谈,注重对个案的深入剖析,建立校园欺凌筛查工具,开发校园欺凌课程,引入场域理论,对校园欺凌治理策略进行验证研究,最终建立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提供好的参考文案。</p> <p>本次共同体活动是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北岸经开区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思想凝练及实践的一次问诊把脉,对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把好方向和重点。通过面对面研讨交流,让与会者获得感悟提升,对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未来提升发展充满信心。最后活动在《相聚在妈祖故乡》优美的旋律中结束。</p> <p>  在学习中前行,在指导中进步。此次曾教授深入各个学校调研精准把脉,提出的指导性建议,对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管理起到了极大的启发作用,必将激励学员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校的建设中,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p>

学校

曾晓东

办学

校园

进修学校

校长

学员

教授

教育

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