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非法“校园贷” ,别让青春来负债

宿豫区文昌小学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广告?“学生证我有,贷款拿到手”“9月不贷款,10月徒伤悲”“网上借贷一分钟,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面对这种诱人的广告,你是否怦然心动?但是,你真的了解校园贷吗?</p> 什么是校园贷 <p class="ql-block">  校园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只要你是在校学生,在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获得高额贷款。</p><p class="ql-block"> “校园贷”其初衷主要是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贷款完成学业,或是为解决在校生创新创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是,由于当前“校园贷”市场存在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合同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一些不法借贷机构将“校园贷”变成了“校园害”,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p> 非法“校园贷”的七种典型 “不良贷” <p class="ql-block">  主要指那些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p> “高利贷” <p class="ql-block">  根据最高法院规定,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24%-36%系灰色地带。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36%,则定为高利贷,不予支持。</p> “多头贷” <p class="ql-block">  主要指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p> “传销贷” <p class="ql-block">  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p> “刷单贷” <p class="ql-block">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p> “裸条贷” <p class="ql-block">  主要指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p> “培训贷” <p class="ql-block">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培训贷”实为“校园贷”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p> 害人不浅的校园贷 <p class="ql-block">  至今,非法校园贷引发的恶行事件已不止一例。</p> 案例一 <p class="ql-block">  &nbsp;&nbsp;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范泽一暑期返回吉林家中,在给家人留下遗书后失踪。8月15日,范泽一被确认死亡。此后,家人发现其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并收到多条威胁恐吓的追债信息及视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7年8月3日,正在家放暑假的范泽一向家人称要返回北京学校,随即离家。</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据范泽一的家人回忆,就在他离家的当天下午,在其卧室内发现了一封遗书,称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并且说“我的心已经承受不住”。家人立即拨打范泽一的手机,但手机已无法接通。随后,家人立刻报警。</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原来范泽一从2016年7月开始,从一个名为“速X借”的网络借款平台借了第一笔1500元,随后就从另外一家网络借款平台借了3000元钱用于归还“速X借”的钱,然后再从另外的借款平台再借出更多的钱用来归还上一笔欠款。</p> 案例二 <p class="ql-block"> &nbsp;&nbsp;&nbsp;“爸,妈,我跳了,别给我收尸,太丢人。爸,妈,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这是2016年3月大学生小郑(化名)发给父母的最后一条短信,在发完这条短信后他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迷上了网络赌球,小郑在2015年9月份、10月份先后通过某借贷平台共计借款6万块钱,这笔钱利滚利,慢慢地小郑就无力还款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虽然借贷平台宣传贷款“无利息”,但其实他们巧立名目,偷换概念,将利息换成了所谓的手续费、违约金、迟延履约金、保证金等,加在一起,高出国家规定的银行同期利率的10倍、20倍甚至更多。</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走投无路之下,小郑偷偷用同学的身份信息去贷款还债。他先后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借钱,然而,这并没有缓解小郑的还贷压力。同学陆续收到催款电话,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小郑用来贷款。</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终,欠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变成了60多万元。小郑不仅要偿还巨额贷款,还面临着来自家庭和同学的压力。重压下,他最终以自杀来逃避。</p> 和校园贷say no! 做到“三不要” <p class="ql-block">1.不要沾惹“不良校园贷”;</p><p class="ql-block">2.不要“非理性”消费;</p><p class="ql-block">3.不要“采取极端解决办法”。</p> 做到“三要” <p class="ql-block">1.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 class="ql-block">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作为学生,要树立良好正确的消费观,避免盲目消费,避免攀比从众心理。建议大家都要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p><p class="ql-block">2.要到正规部门贷款,避免用借贷工具</p><p class="ql-block"> 学生容易因为缺乏辨别能力,从而陷入贷款的死循环中,所以大家要尽量避免使用借贷工具。不要参与网络贷款,就算真的需要贷款也要去正规部门。</p><p class="ql-block">3.要向老师和家长求助</p><p class="ql-block"> 有问题和困难应向家长和老师求助,及时沟通,不要给予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更不要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走上歧途,酿成惨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温馨提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种骗局脑洞大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防不胜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之记住一句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宿豫区文昌小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4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