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心灵·阳光成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小贴士

市府幼

<p class="ql-block">  儿童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其性格、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形成,心理健康包括情绪正常稳定、智力正常、性格及自我意识良好,与同龄孩子的交往和谐,意志健全行为协调。儿童期是孩子们心理形成最关键的几年,所以家长们要当好孩子们的“心理医生”。</p> 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一、好动</b></p><p class="ql-block">&nbsp; 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以引逗旁人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b>  二、焦虑</b></p><p class="ql-block"> 焦虑具体表现在幼儿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有这一问题的儿童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为反应敏感,有担心害怕,甚至是恐惶不安的现象。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停,担心被人嘲笑,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有过分的关注,同时伴随有无根据的烦恼,对于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现得过分的焦燥。</p> <p class="ql-block"><b>  三、攻击</b></p><p class="ql-block"> 这类幼儿表现为整日都在东奔西跑,喜欢恶作剧、讽刺挖苦他人,对于美好的物品则表现得毫不爱惜、摔打成癖,常常表现出具有攻击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四、不良的人际关系</b></p><p class="ql-block"> 人际关系主要集中在幼儿与父母、教师及同伴间的关系。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幼儿与他人的互动总是表现为相互排斥、猜疑、攀比、攻击或独处,这样容易使幼儿产生粗暴妄为、任性霸道或不合群、怯懦孤独等行为和心理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十不要”原则 <p class="ql-block"><b>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b></p><p class="ql-block">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偏爱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p> <p class="ql-block"><b>  二、不要贿赂孩子</b></p><p class="ql-block">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p> <p class="ql-block"><b>  三、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交往自由</b></p><p class="ql-block">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b>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b>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b></p><p class="ql-block">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p> <p class="ql-block"><b>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b></p><p class="ql-block">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p> <p class="ql-block"><b>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b></p><p class="ql-block">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p> <p class="ql-block"><b>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b></p><p class="ql-block">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p> <p class="ql-block"><b>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b></p><p class="ql-block">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p> <p class="ql-block"><b>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b></p><p class="ql-block">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p> 幼儿心理健康小方法 <p class="ql-block"><b>  一、亲子的陪伴</b></p> <p class="ql-block">  家人的陪伴可以增强与孩子间的联结,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  家长们在下班回家后,预留出时间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在家一天的生活趣事,这样一来家长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更进一步增进与孩子间的情感联结。</p> <p class="ql-block"><b>  二、自主安排活动,规律生活作息</b></p> <p class="ql-block">  合理的活动安排和作息习惯有利于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寒假期间,该如何合理地安排宅家活动呢?家长们需要想出一个好办法:引导孩子制定“居家一日计划”。家长们与小朋友讨论安排哪些活动,并安排每项活动进行的时间点和时长,最后引导孩子将居家的一日生活作息计划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严格的遵守。</p> <p class="ql-block"><b>  三、鼓励自我服务,激发成就感。</b></p> <p class="ql-block">  家长们应积极鼓励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引导孩子自我服务。小到折衣服、晾晒衣物,大到打扫卫生、做一些好吃的美食等,并给予孩子一些鼓励与肯定。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分散了孩子一部分的焦虑情绪,也能够激发孩子的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b>  四、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b></p> <p class="ql-block">  家长的情绪、言行会影响孩子。首先家长要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给孩子做好榜样。</p> <p class="ql-block"><b>  五、画出情绪</b></p> <p class="ql-block">  绘画是孩子表达情绪的重要渠道,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绘画的游戏。比如您可以画完一幅简单的画,然后擦掉一部分内容,让孩子把擦掉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补充完整,并引导孩子把情绪画出来,然后讲出来。孩子不仅可以通过绘画排解情绪,另一方面这也暗示着任何被破坏的失误都可以重新恢复生机。</p>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绘本推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坏脾气的格拉夫》</b></p><p class="ql-block"> 绘本《坏脾气的格拉夫》有助于幼儿学会接纳负面情绪,进行行为习惯和情绪的调适,将理解之“星”种入心田,去发现别人的可爱之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情绪小怪兽》</b></p><p class="ql-block"> 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有助于幼儿用不同颜色来表达喜悦、愤怒、哀伤、害怕等情绪,了解并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对情绪的敏感度逐渐加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神奇的色彩女王》</b></p><p class="ql-block"> 绘本《神奇的色彩女王》有助于幼儿理解人的情绪变化用颜色来描述也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一起做色彩的主人,更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拿起彩笔来描绘今天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让我们一起用心浇灌,用心培养,静待花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4月28日</p>

孩子

幼儿

情绪

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

不要

绘本

表现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