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笑的小女孩👧”观察记录📋

小朋友

<p class="ql-block">🥰观察幼儿:马思涵</p><p class="ql-block">🥰 记录老师:佳佳老师</p><p class="ql-block">🥰观察目的:</p><p class="ql-block"> 愿意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直到能够快乐地参与集体活动和游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被观察幼儿原有情况分析: </p><p class="ql-block"> 马思涵是一个长相很可爱的、娇小的女孩子,是今年新来的小朋友。所以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弱,而且有较严重的挑食现象。马思涵小朋友的进餐速度很慢,吃的也不多,进餐的习惯也不好,喜欢边吃边玩,常常需要老师的提醒。马思涵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一些手工、美术作品没有办法独立完成,而且不喜欢参与到小朋友的集体活动中,大多数时候都远离集体,喜欢独自坐在一旁。由于马思涵的长相可爱,很多小朋友都希望能够和她成为好朋友,可是马思涵大多数时候不喜欢理睬小朋友。 经过晨间一访以及平时的观察,我发现造成孩子特殊表现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比较滞后,同时在家里受家庭环境影响,也没有成功后的快乐情感刺激,孩子变得非常冷漠,不主动参与活动,同时也不愿意与同伴交往,非常内向胆小。</p> <p class="ql-block">案例一: 马思涵是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当所有小朋友都乱哄哄的时候,她总是安静地看着他们,并不参与其中。开始时,我心想:这真是个文静的小女孩。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她不单上课的时候安静,下课也不怎么说话,就连早上来到幼儿园也“安静”极了,我和她主动打招呼,她只会看你一眼,就从你身边走过;我把她叫到跟前,和她打招呼,她总是把眼光放的远远的,不理会。现在,我知道了她的安静是有理由的,她不爱说话。 马思涵这个孩子,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即使在外边,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她时,她也采取“回避政策”。 孩子缺乏自信会表现出对任何事都不敢尝试,马思涵的情况有点像,第一次看她举手时,我喊了她的名字,她没有站起来,反而手快快地缩下去了。我心里有一点欣喜,因为她比不举手已经有了进步。第二次马思涵举手了,并且说出来答案,我请所有孩子一起表扬她,我发现她一个人在旁边高兴了好久好久。其实,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培养的。</p> <p class="ql-block">案例二: 有一天中午,她碗里的菜动都没动,我走到她身边,问她,“你的菜怎么没动呀?要吃一点点,你尝尝,真好吃。”她皱着眉,把脑袋转开来,我只好转到另一边,她拼命推开碗,我说:“有什么事呢,要告诉老师,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她只是苦着脸,翘着嘴,不说话,我试着问,你是不是不想吃。她点了点头,我说:用小嘴巴说,告诉我。她犹豫了一会,吐出了三个字:肉,不要。我虽然脸上没有表示,但心里很开心,于是答应她,只要把其他菜吃掉就可以了。 孩子都有点小毛病,作为教师,是帮助幼儿成长的引导者,是父母之外与他相处最久的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与他们共同改正自己的不足。当语言无法与她沟通,那就要用耐心和她交流,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马思涵,我每天早上都要和她打招呼,并要求她也要说早上好;她午饭吃不下时,我会问她原因,要求她说为什么不要吃,说完我再帮她减少她不爱吃的菜;她玩游戏的时候,我回到她身边,问她,你玩的什么啊,好不好玩?日积月累,我相信,有一天,她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主动对我说声:佳佳老师,早上好。</p> <p class="ql-block">案例三: </p><p class="ql-block">每天起床后就是孩子们玩得最疯的时候,这时候让他们自主安静下来根本不可能,我就采用小老师的方式,能够最先安静的幼儿能够成为小老师。平时马思涵都是一个人在一旁自己玩自己的,今天她坐到了小朋友旁边,并且认真地坐端正,小眼睛盯着我。我就问她,“你愿意做小老师吗?”她先是往一旁缩了缩,然后微微地点了点头。她正在小朋友中间走来走去,一会儿,她怯怯地来到航航面前,请他安静,然后似乎想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笑眯眯地看看我,然后继续在中间“巡逻”。最后我问马思涵,“你知道今天你当了什么吗?”她轻轻地说,“小老师”,我告诉她,你要跟小朋友靠近坐,老师就能看见你,你一个人住坐在旁边,老师看不见你,就不能请你了。她点了点头,我正准备离开,她拉住我的衣服,“你下次还请我。”这是第一次她主动好说话,我一下愣住了,反映过来后,用力地点头,说“好!” </p><p class="ql-block">对于安静的、不爱交往的孩子,老师的作用尤其重要,被老师重视、信任并交流多、支持多的宝宝能够更自信。而被老师忽视、冷漠的宝宝,经常处于压抑、孤独中,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在集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集体归属感。 对于害羞、内向的孩子,我们应多鼓励他,多支持他,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接触、交往。对孩子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对孩子提出具体的合理的要求,要积极满足并加强指导,帮助她实现目标,增强她的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被观察幼儿现在情况:</p><p class="ql-block">现在的马思涵再也不是昔日那个怯懦的“小懒猫”了,她基本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画画、做手工时也变得很积极。在集体活动中,马思涵很乐意与同伴交往,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了马思涵的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快乐地交往、游戏。马思涵真正融入了集体,同时也收获了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感悟:</p><p class="ql-block">教育孩子,不能仅仅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辅导。从细节出发,关注孩子,与孩子成为好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使孩子喜欢亲近师,从而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积极鼓励引导。通过多种途径使孩子体验成功,从而使孩子愿意参与活动,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平时多鼓励孩子,孩子一有小小的进步就给予表扬鼓励。同时设计适合孩子能力的活动让孩子参与,使孩子体验成功。与孩子一起画画、阅读,多与孩子交流,逐渐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动联系家长,引导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尤其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保证午饭吃光,有充足的睡觉,平时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经常表扬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p><p class="ql-block"><br></p>

孩子

马思涵

小朋友

老师

安静

集体

主动

幼儿

交往

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