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乐园 幸福家园 ——“发现儿童 发现教师”课程故事(一)

美友736148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春天的风儿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仿佛一夜的功夫,童心乐园变成了五彩斑斓的花草世界,处处充满生机,我们的童心课程也因孩子们的欢笑和教师们的探索在优化的路上不断前进,“</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尊重儿童天性,以爱为根,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是童心课程的魂,“</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环境、尊重、师幼关系、观察、支持</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是童心课程的五要素,我们本学期的“发现儿童、发现教师”课程故事就讲述了围绕课程五要素进行的实践探索,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惊喜也在不断产生,这一期,我们推送的童心课程故事精彩连连,下面就请大家欣赏吧。</span></p> 游戏案例——奇妙的管子 一、活动背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学期,楼道里的开放性材料投放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每隔几天,孩子们就会利用这些材料变换出新的游戏内容,从体育闯关游戏设计到搭建战斗碉堡,从搭建女王宝座到电子游戏场景创设……这天,为了支持孩子们的“战斗”,我提供了很多的废旧的管子和连接头,初步预设了管子可以用于战斗,可以用于连接延长搭高,也可以做建筑物支架,并想象着孩子们会玩出更多新花样。第一周孩子们并没有特别的关注,偶尔有孩子把它当成战车的炮筒、流水的管子或跳跃的障碍物,有的孩子通过操作摆弄发现管子可以用连接头连起来,就开始尝试着组合拼接。</p> 二、变化的声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阿源、少哲、宽宽选择了玩管子,阿源来了就开始拼接,他说我要搭一个地下管道和喷泉,而少哲一会儿拿起管子像枪一样晃,一会儿给阿源帮忙递东西,一会儿又把管子放到嘴边发出嘭嘭的打枪的声音。10分钟过去了,任老师在旁边已经观察了好一会儿,大概是看到他没有明确的游戏目的,说:“我看你刚才打枪的时候声音怎么变了,怎么跟你平时说话的声音不一样呢?你猜到什么原因了吗?”少哲没有回应任老师的问题,一边的阿源却说话了:“就是通过管子可以改变声音。”任老师说:“刚才这个管子就两节就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如果要是三节、四节甚至更多节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阿源若有所思地说:“它就会……”任老师说:“你可以试一试。”阿源开始拼接了一根三节的管子,他试着说了一句话,开心的说:“我的声音也变了。”然后他又对着管子唱起了歌。少哲也在阿源旁边接了个管子在旁边对着管子说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思考</span>:当少哲游戏初期一直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时候,任老师针对孩子对着管子说话这个举动进行了启发式提问,把孩子引向了对声音的探索,使孩子的无目的行为成为有目的探索活动。这也启示我当孩子游戏中无所事事漫无目的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观察孩子,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引发幼儿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p> 三、令人兴奋的计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个孩子都在探索自己的管子,我想,如果他们两个能够一起合作,一个说,一个听,是不是更好玩,更有利于探究呢?这时,我走过去跟两个孩子说:“他在那边说,你在那边听,你听听声音跟你们平时一样吗?”孩子们用大声音试了试,我又提示他们尝试小声音说一说,听一听,少哲说:“我觉得它传的远。”我说:“我听听。”阿源在对面大声音的跟我“嗷”了一声。真的挺大的,我也笑了起来。不远处游戏的鑫鑫走过来说“我也听听。”星翰也拿起一根管子尝试了起来。我们的活动又吸引过来了其他的孩子。任老师说:“他拿了一节管,你拿了三节管,声音一样吗?”孩子们一边尝试一边说:“要是四节呢?”我说:“要是更长呢?要是拐个弯呢?要到园长门口能不能听到呀?”阿源想了想说:“不能。”我说:“你们试试。”大概我的问题问得有点急,两个孩子没有继续我的话题,他们的探究兴趣在四根管子连在一起听声音方面。他们还在探索管子传过来的各种不一样的声音,他们通过管子听到特别大的声音都特别的兴奋。我只好放下刚才提出的问题,继续顺应孩子们的兴趣,说:“你们试试小点声能不能听见?”少哲小声的跟阿源说了一句话,我问:“听得清楚吗?”阿源说:“听得清楚。”我说:“咱们不用管子先小声说一句话再听一听。”少哲小声音跟阿源说了一句。阿源说没听到。我说:“现在少哲还像刚才那样小的声音用管子再跟阿源说一遍。”阿源说这次听到了。然后他们两个特别开心的拿管子用特别小的声音对起话来。我又问:“那你们觉得这个管子可以有什么用呢?”少哲说:“可以当传播筒,传播声音。”我问阿源:“你同意他的说法吗?”阿源说:“同意,可以拼到园长那屋,让她听一听有没有声音。”真没想到孩子还记得刚才我提出的任务,现在居然被他主动提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思考</span>:开始两个孩子都是各自探索,这样下去并不容易发现管子真正的作用,因此,这时,我以玩伴和合作者的身份介入了,让他们尝试着通过管子对话来探索不同的声音发出的效果,我的适时提问,使孩子们经过合作探究总结出来管子是可以传播声音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的探究是从易到难的,经验是循序渐进的建构过程,如果他们还没有探索不同管子传播声音的不同,没有获得管子可以传递声音的经验,就不会探究与园长用管子通话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园长奶奶接通管子通话,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是孩子们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园长室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对于未知的东西每个人都会充满兴趣、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我们的游戏也充满着未知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教师成为陪伴者角色的原因吧。</p> 四、继续前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个孩子兴奋地拼了起来。你拼一截我拼一截,配合的无比默契。在孩子们拼接的过程中,我想,管子上面有很多的洞,会不会影响声音传递过去呢?管子数量够吗?这些也许都是孩子们探索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我已经提前预设了。看到孩子们已经接的很长了,于是我走过去说:“声音能传递过去吗?我来试试听一听。”我说:“你能听到我说话吗?”阿源说:“能听到。”我说:“听得清楚吗?”阿源说:“听得清楚。”看到试验成功了,我也感觉自己很兴奋,像个孩子一样。我说:“那我们继续向我们的目标前进吧,加油!”这时,又吸引过来了更多的孩子加入游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思考</span>:这是一个由材料引发的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活动是严谨的,要有探究方法的,因此在孩子们接到多一半的时候,我的做法有些着急了,直接就让孩子进行通话实验,没有关注管子上的小孔是否会影响声音的传递。如果我跟孩子们提出来管子上有很多小孔,我们会不会做完后听不到呢?有小孔和没有小孔传递声音的效果一样吗?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这样孩子们会收获的更多。在与孩子们共同实验通话的过程中,还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我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兴奋了起来,这就是我们职业的幸福感吧,如果你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你就会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到收获的喜悦。</p><p class="ql-block"><br></p> 五、我要勇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已经接到了园长室门口,孩子们在门口转来转去,就是不前进了。我问:“你们现在想干什么呢?”孩子们说:“要往园长办公室接。”我说:“那你们现在遇到什么问题了?”阿源说:“门挡住了,接不了了。”我问:“那我们怎么进去呀?”鑫鑫说:“敲门。”我说:“园长奶奶开门后你们说什么呀?”鑫鑫说:“园长奶奶好。”我问:“园长奶奶说你们干什么来了,你们怎么说呀?”鑫鑫说:“我们要做一个实验。”我说:“那你们一会儿一定要把你们的实验跟园长奶奶说清楚,你们猜园长奶奶会不会让你们接进去呢?”孩子们说:“会的。”我说:“谁去敲门呢?”孩子们听了都往后退并相互看。我鼓励说:“看看谁最勇敢。”阿源举起了手,接着又有两个孩子举起了手。最后孩子们一致推选了鑫鑫代表大家敲门。鑫鑫小心翼翼的轻轻的敲了敲门,门没有开,然后,其他孩子也帮助她一起小心翼翼的敲门,“哒哒哒”像小雨点的声音一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思考</span>:孩子们一直不敢敲门进园长办公室,问题就是教育契机,这正好是引导孩子们学习交往和语言表达的好机会。我立即引导孩子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谈话活动,首先孩子们再次明确了与园长奶奶交流的流程,形成一个行动的计划,接着按计划孩子们去行动,指南中指出“要培养幼儿不惧怕,好交往,富有独立精神和自信心。”</p><p class="ql-block"><br></p> 六、跟园长奶奶对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开了,阿源说:“园长奶奶好,我们想让您听听我们的声音。”说完就跑到了管子拐弯后的另一头,其他孩子也跟着都跑到了另一头,争着跟园长奶奶对话。园长蹲在办公室门口地上跟孩子们对起了话。“我在这里就能听到你们的声音,是谁发明的呀?”阿源说:“是我,是我们一起发明的,还有鑫鑫、少哲、宽宽、婉君、星翰。”我提醒说:“你们还没跟园长奶奶说你们的计划呢?”刚才的对话拉近了孩子们与园长的距离,不像开始那样胆小了,他们围着园长说起了自己的计划。阿源说:“我们想接到您的屋里,不用走过去就能跟园长奶奶对话。”园长说:“就像电话一样,对吗?你们在中一班我在这里,我们就能通话了,对吗?”孩子们点头说是。园长说:“我觉得可以。但是我觉得我这扇门打不开,现在这样进不去,怎么办呀?”孩子们一边接管子一边说:“可以再往前接。”园长说:“现在不能拐弯怎么办?”孩子们一起想办法,都去找合适的接头尝试起来。最后,孩子们终于把管子接进了园长的屋里跟园长奶奶对起了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思考</span>:孩子周围的人、事、物都会对幼儿的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园长也加入了孩子们的游戏中,她蹲下来倾听孩子,跟孩子们一起探索,孩子们与园长奶奶的对话越来越顺畅了,也放松大胆起来。这对孩子们以后的交往能力会产生很大的积极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与园长对话这件事要比探究声音的传递更有意义。园长的言传身教让我对教师的角色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教师在游戏中就是孩子们的大玩伴,因为师幼有共同的游戏目的,因此成为了好伙伴。同时,教师也是支持者引导者,园长适时根据发现的管子没有拐进门里面来的问题提出:不能拐弯怎么办?引发了幼儿进一步动脑解决问题。</p> 七、园长奶奶的建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就要接近尾声了,园长蹲下来启发孩子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这个小管子可以...?”鑫鑫说:“传递声音。”园长说:“对,管子可以传递声音。我有个建议,你们下次可以试一试把这些小洞堵上声音是不是有变化,你们还可以试一试还有什么其它材料可以传递声音。”听了园长奶奶的话,聪明的孩子们马上又在开放材料区活动区找到了塑料软管和纸筒探索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思考</span>:活动的最后,园长跟孩子们一起小结了今天的活动,提炼出了活动的关键经验,即管子可以传递声音。还点出了下一步活动的可能性:还有什么可以传播声音?把这些小洞堵上声音是不是会传递的更好?园长提出的这两点建议让孩子们的活动能够继续深入下去。使孩子们的探究更加学有所获,这是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的游戏让我找到了一种作为教师的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教师与幼儿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来自于游戏过程中老师与孩子们都产生了成就感,价值感,教师的成就感源于对孩子的支持,从而获得了孩子的信任与爱戴。孩子的成就感源于不断地探索发现并获得成功。这次游戏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小女孩在离开园长室时,对园长神秘的说到:“今天咱俩就算认识了!”可爱的孩子,你们的爱就是这样简单纯粹。园长奶奶也幸福的笑了。这让我想起了我园楼道墙壁上悬挂的陶行知先生的教师歌:“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我们的管子故事还要继续,我也要继续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成为一名小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今天的故事一直在延续,让我们看看孩子经历了这次管子探索后还做了什么吧。</b></p> <p class="ql-block">1.不同材料的管子发出的声音会不同吗?</p> <p class="ql-block">2.管子孔堵上发出的声音会怎样?</p> <p class="ql-block">3.管子挡住路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4.我和园长奶奶在通话。</p> 尾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让我们共同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经过这次管子的探索,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儿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果与以往教室中的儿童做一比较,会发现哪些不同呢?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现在让我们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师歌》,希望智慧的你能够有新的感悟!</span></p> <p class="ql-block">案例:马 静</p><p class="ql-block">编辑:肖坤桂</p><p class="ql-block">审核:任 隽</p>

园长

管子

孩子

阿源

声音

奶奶

游戏

探索

你们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