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绿》专家评课

秋儿

<p class="ql-block">一、两节课的文本都是文学性作品,这样文本的教学应注意:</p><p class="ql-block">1、树立道义观念。</p><p class="ql-block">2、营造审美境界。母鸡身上母性的光辉就是审美境界。怎么从每天可见的绿,体会到审美境界是这节课的教学纬度。带领学生经历审美的过程。</p><p class="ql-block">3、渗透情感教育,选择恰当时机,经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洗礼,感知悲悯精神,悲悯情怀。</p><p class="ql-block">4、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教了母鸡,生活中再看到动物的时候,是否也会浮想联翩呢?教了绿,再看到生活的一些情景,是否也会有墨水瓶打翻的现象呢?</p><p class="ql-block">教学母鸡,不是简单感知抽象的“负责、慈爱”,而是去想象画面。不是去贴标签,而是希望把文字活化为画面。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情感,进入文本,学习语言。</p><p class="ql-block">绿,想象承载的更多,承载着诗歌语言形式。美就在那里放着,需要的发现美的眼睛。应当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经由文学作品的引领,来揣摩,把生活和语言一一对应起来,这个时候语言就不仅仅是诗人的了,就有了个体经验色彩,就产生了个体意义,学生的语言就建构起来了。<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而要让语言产生个体经验色彩,想象是很重要的手段。关注想象,走进作者,走进文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5、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既是理解的需要,也是思维发展的语言的语言,更是学生语言建构的语言。叙事能力被说理掩盖了。</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中头头是道的说理很多,绘声绘色的描述很少。读文章后,让学生谈所思所想所感,</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不要急于贴标签式用简单的词给感受,要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话先说一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重视课后题,研究课后题背后深层的理念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6、不仅要关注文章的内容,更要关注文章是如何表达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母鸡,核心问题: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对母鸡的喜爱?作者是如何展开表达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绿,单元要素:诗歌的特点(节奏感,情感浓郁)落脚点:体会表达之妙的,亲身感受体验一下。尝试由输入到输出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希望老师们读文本的时候,心里要怀揣着一些东西。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二、都是中年级的阅读课。中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要有明确的尺度。中年级是第二个学段,非常特殊,内在关联性更强。第一个问题,从内容到方法,有明显转变。要立足中年级,又不能满足于中年级,要考虑到衔接。怎么很好的把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读课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读课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母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课后题1,指向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是中年级段的重点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课后题2指向的是作品中的美好形象及如何表达的。中年级的任务之一,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美好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课后题3,比较阅读比较综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课后题1,诗歌类文本必须做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课后题2,非常关键,是现代诗歌突出特点的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课后题3,比较阅读。着力点在文体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1)两节课都关注了朗读。中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重点在“有感情”。什么是有感情朗读,怎么有感情朗读,怎么读叫有感情朗读?</p><p class="ql-block">首先披文入情,读出某处感受,先把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p><p class="ql-block">然后体验读,反复玩味,自己读给自己听,理解深化语言。</p><p class="ql-block">最后再分享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体验,发声为言,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遵循路径,让朗读教学扎实起来。</p><p class="ql-block">如绿第二小节,首先读出绿的多,怎么读?不能一个腔调,首先教学生读正确,读出多。然后读画面。营设场景,“目不暇接”怎么读?“慢慢欣赏”怎么读?第三,读诗人的情感,感觉。你通过读,你有诗人的这种感觉吗?那你就通过读,读自己的感觉感悟吧。</p><p class="ql-block">(2)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母鸡》,首先要从内容入手,理清文章结构,对文章全貌有感知。</p><p class="ql-block">三、避免教的千课一面。要有文体意识,根据不同的文体特征选择方法。</p><p class="ql-block">散文和诗歌的区别</p><p class="ql-block">1、逻辑不同。散文合逻辑。现代诗歌的魅力在于无理而妙,体现艺术的张力,不宜进行逻辑的分析和提问。</p><p class="ql-block">2、情感的不同。散文内敛平和,叙述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不急于表达情感,而是让这些人事物自然而然的静静散发情感。诗歌不同,像交响乐,可能上来就是强音,然后一路奔涌而下。诗歌语言和生活距离很远。</p><p class="ql-block">3、气质不同。现代诗像一壶酒,喝了就上头,让人处于微醺状态。散文像茶,初品无味,但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4、语言跳跃性。</p><p class="ql-block">5、虚实区别。散文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诗歌写的是作者的感觉。如何提问:绿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就问的实了。</p><p class="ql-block">6、想象不同。</p><p class="ql-block">7、视角不同。</p>

中年级

课后

语言

母鸡

学生

情感

文本

诗歌

朗读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