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天,花开烂漫时,4月24日上午,杏花岭区美术教研员高老师带领着大家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美术学科磨课活动。杏花岭区美术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共分为以下两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学无止境</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泼墨丹青留古香,实验学子感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课程方面,朱老师开门见山的把我们引入一堂精彩纷呈的国画课,从感悟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高洁品格入手,边思考、边体验,巩固中国花鸟画的基础知识,也通过诗文、音乐的渲染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从局部来说,使学生学会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了解菊花结构并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来表现菊花的美。笔、墨、水、色,陈陈相因,又形成一个有机的矛盾体,而不是割裂开来的。从整体上说,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东方审美思维习惯,在欣赏吴昌硕《菊石图》作品中,要让孩子明确中国画的审美基础是书法,以金石入画,斑斓杂陈,艳而不俗,主次虚实对比,计白当黑。教学环节以“赏——练——再赏——再练”的过程层层深入,带领学生慢慢走进花鸟画的世界,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一花一叶既是春的使者,也是生命的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束和别人截然不同的花,在我们每日喧嚣的生活中,在我们向上生长的同时,也要反观我们的内心自省,这样我们的心灵之花才会常开不败。</p> <p class="ql-block"> 最后,老师启发孩子们三分读书,三分书法,四分读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要想呈现好的国画作品,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笔墨“日课”功夫,这样才能掌握中国画的精髓,进而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评价方面,展示要点表格,学生根据要点进行评价,使学生快速学会了评价中国画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去分析画面,是本课的亮点之一!示范能更好的展现老师的基本素养,本堂课中教师示范可以提高效率,学生等待太久,示范角度不合适。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示范,是每个老师,所应该思考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小小提袋大乾坤,人本设计悟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课程方面,谷老师以“作品征集令”入手,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提袋,展开《提袋的设计》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整堂课语言简洁,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教师设计学生活动,有效的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物以致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形式服务于功能,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思路。</p> <p class="ql-block"> 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生活中提袋常见的基本外形,孩子们一致回答是长方形。学生反思长方形的提袋可以节省空间,收纳更多的物品,且提袋的尺寸和物品的大小有关。接着,从学生审美心理塑造的角度出发,对比两个不同风格的提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个人角度出发分析两个提袋的优缺点。接下来,谷老师从制作与设计进行讲解。针对教学重点,运用折叠,裁剪等方法制作提袋的立面部分,设计了学生体验折叠圆筒的活动环节。</p> <p class="ql-block"> 针对教学难点,提袋底面和提手部分的设计,运用“先破后立”的逆向思维,设计先拆后做的尝试环节,这样有助于启发孩子们的思考。在设计装饰环节,出示“陶宇艺村”漩涡纹提袋,提袋上的漩涡纹极具动感和张力,既传达提袋的视觉冲击力,又传承了传统文化。最后设置颁奖环节引导学生评价制作完成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评价方面,在折出立面的基础上,学生先自主尝试折出底面,教师再找出问题并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设定,都是通过学生尝试体会,教师总结,解决问题,而且问题设定顺序由简到难,由学生先自我探究再教师总结补充。很多时候引导学生体验实践这一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体验感和主动发现的能力,思维也在这些环节被调动出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研磨促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而今天学的花鸟画是中国画三大题材之一。小学学习国画,要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国画的精神,体会到国画的高雅之处。</p> <p class="ql-block">第一,在《花鸟画》(一)这一课当中,高老师提纲挈领的点出,花鸟画不仅是一个技法方面的学习,这是一门修心的艺术,要透过作品体会内在的人文精神,做到“由技进道”,了解中国画是高雅的艺术,是文人墨客对生命的思考,精神的传达,意志的体现。</p><p class="ql-block">第二,高老师强调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找出重难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中既要考虑到学情,还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衔接,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和易错点,并“温故知新”的找准学生的薄弱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问的价值性,及时的赏识孩子的优点。第三,高老师主张将学生的行为习惯渗透到每一堂美术课中,要用国画精神去熏陶和沁润学生的心灵。关于国画工具的摆放和清洗问题,高老师建议教师以一则简短工具摆放行为习惯的视频示范呈现给学生,这样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p> <p class="ql-block">第一,在《提袋的设计》这一课中,设计应用系列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要强调实用美观。设计制作对象的形式美要围绕功能服务,形式不能大于功能。</p><p class="ql-block">第二,课堂环节方面,不要怕学生出错,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不是给予既定的思维。例如,在制作提袋侧面部分,可以尝试让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而不是给出一个已经粘贴好的圆筒,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折叠。</p><p class="ql-block">第三,总结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生活“无处不设计”,我们要回归到生活中来。</p><p class="ql-block">第四,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例如:在折叠提袋的底面部分,难以确定边缘的宽度,学生为什么折叠不出来?先给他一个范围,再让学生在这个范围里再叠,需要让学生经历这些过程,才能学会探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总结促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次,杏花岭区“磨课”教研活动完美结束,但更是一个新的开始。磨课的价值在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它的成果应该是执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却在和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流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时,当你回头望去,就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被抛在了身后,自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在高老师的悉心组织下听了两节课,真正感觉到了“课要磨”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讲、不断地研,才能发掘创作出一节优质的好课。好课如宝剑,锋从磨砺出。让我们勇往直前,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编辑:朱丹磊</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