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青甘

吉祥

<p class="ql-block">甘肃张掖五彩丹霞</p> <p class="ql-block">甘肃沙鸣山&amp;月牙泉(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沙峰上由远→近)</span></p> <p class="ql-block">青海翡翠湖</p> <p class="ql-block">4月23日祁连山大雪封路,翌日自西宁乘动车去张掖西。<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路上,被白雪皑皑的祁连吸引,不知不觉中行驶350㎞到达张掖,一览雨后</span>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导游介绍最佳欣赏天气:雨后放晴能让丹霞色彩更浓烈;最佳欣赏时间:下午日光斜照更有层次感。</p><p class="ql-block">第三日,从张掖<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发</span>沿着312国道飞奔在一马平川的河西走廊,两边是巍峨的祁连山脉,经过<span style="font-size: 18px;">酒泉,嘉峪关,瓜州,大约600㎞达敦煌,探秘</span>魂牵梦绕的敦煌<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莫高窟,领略古丝绸之路的神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四日清晨,迎着旭日骑骆驼行走在鸣沙山,感受浓浓的西域风</span>情,一队队骆驼在沙漠中穿行而过,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极目远眺,鸣沙山、月牙泉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沙水共生,山泉相依,</span>俨然一对孪生姐妹花。快步登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色古香的月泉阁,月</span>牙泉泉水碧波荡漾,树木发出嫩芽,天空湛蓝,泉水清透,顿觉心旷神怡,不愧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塞外风光之一绝。</span></p><p class="ql-block">梦幻敦煌,丝路飞天舞神韵,鸣沙盛景迎宾朋。第五日依依不舍离别敦煌,伴着党河,往西经过玉门关再辗转<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省交汇的当金山进入青藏高原,沿东南方向行驶过了鱼卡进入柴达木盆地,路右边是昆仑山,左边是祁连山,车继续前行,</span>从敦煌行驶370㎞六小时车程到达翡翠湖,这是惊艳世界的美,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无数人遥不可及的秘境,这里</span>浓缩着大西北最纯净的自然风光,来过一次震撼一生。再行219㎞,晚上十点进入德令哈,德令哈夜色氤氲,有一种意想不到的美。</p><p class="ql-block">第六日从德令哈→<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茶卡盐湖天空壹号,再沿G109前行170㎞到了青海湖莫热村品味青藏,唐代吕温《风</span>叹》描述:“青海风,飞沙射面随惊蓬。”窗外,羊儿安静的吃草,任凭风肆虐。同事笑侃:象住进了羊圈,体验原生态哈哈😄😄😄</p><p class="ql-block">第七日从青海湖→143㎞塔尔寺,游览莲湖湿地。</p> <p class="ql-block">导游讲述,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凉州,位于中国黄河以西,呈西北—东南走向为狭长状平原,形如走廊,故而得名,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道,也是古代中国汉地同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著名景点有鸣沙山、嘉峪关、卫星基地、张掖丹霞等。</p><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喜马拉雅运动时,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走廊地势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世界十大地理奇观之一,处于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第一阶梯分界处、祁连山向河西走廊的过渡带。由于气候、温度、湿度的差异和土壤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土层中所含铁离子变为不同价位的铁离子,表现出以红色为主基调,间杂红紫、灰绿、灰黑等不同颜色,富有层次感。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张掖丹霞地貌以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勾勒出一个彩色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北门入口为例,常规游共有四个观景台:七彩仙缘台、七彩云海台、七彩锦绣台、七彩虹霞台。</span></p> <p class="ql-block">七彩云海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即1号观景台,该观景台为目前景区面积最大最核心的观景台,以远观为主,达到俯瞰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该地貌经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层不同程度的抬升,产生大量的断裂及褶皱等构造,最终形成的景观远观气势磅礴,俯瞰包罗万象,登台观景仿佛置身云海仙境,因此得名一七彩云海台,移步换景呈现出:七彩飞霞、大扇贝、众僧拜佛、灵猴观海等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七彩仙缘台 睡美人</p><p class="ql-block">七彩仙缘台山体面积虽小,但色彩精华,在蓝天白云映衬之下构成了一幅幅多彩的画面,清晰的纹理,斑斓的色彩,给予了我们视觉上的冲击和内心的一种震撼。</p> <p class="ql-block">七 彩 屏</p> <p class="ql-block">七彩锦绣观景台即5号观景台,整体架设在一座山脊之上,拾级而上,沿栈道而行,犹如穿梭在丹霞画廊之中,两侧山体主要以红白黄相间的彩带为主,分布均匀,宛若华丽的丝绸披在山体之上,不见首尾。除此之外,那些青灰色的山体,又似中国的水墨丹青画,更加映衬了七彩丹霞的艳丽与雄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七彩锦绣台下面有一座青灰色的古建筑,这就是张艺谋导演2009年拍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的外景拍摄地麻子面馆,这里的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充分体现了徽式建筑美感,它的存在增加了地貌的厚重感,也给这自然景观增添的一丝人文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山体的纹理色彩塑造出了锦绣山河的画面,每一条纹理如延绵万里的丝绸古道,更是地质变迁的年轮,每一条色彩代表着百万年气候的变化。经过造山运动形成的不同走向和倾向的山体,千年不曾中断,取名“丝绸天路”。 </p> <p class="ql-block">裕固流苏</p> <p class="ql-block">七彩虹霞台即4号观景台,为景区色彩最精华的部分,犹如七彩虹霞洒落在山丘之上,彩色丘陵景观受白系中下统中沟组地层的控制,呈环状分布,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及页岩互层。紫红色、灰绿色、黄绿色、灰黑色等杂色疏密相生,组合有序,极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犹如虹霞洒落山丘之上。该观景台主要有神龙戏火、神龟问天、小布达拉宫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神龙戏火</p> <p class="ql-block">小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中生代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岩层,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氧化和溶蚀作用,最终显现出一座宫殿式建筑,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宛如布达拉宫的形态,傲然屹立在彩色丘陵之上。</p> <p class="ql-block">神龟问天</p> <p class="ql-block">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褶皱的基本形态分为背斜和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时代中间新两侧老,称为向斜;岩层向上弯曲,岩层时代中间老两侧新,称为背斜。 </p> <p class="ql-block">丹霞口小镇</p> <p class="ql-block">♥“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曾经是闻名中外丝绸之路的咽喉。</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p><p class="ql-block">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古代的丝绸之路,强盗多,自然环境也比较恶劣,对于当时在路上的商人非常辛苦,佛法就起到了很好的价值观导向作用,例如佛法讲究与人为善,讲究因果循环,讲究善有善报,从某种意义上,莫高窟的佛,不仅仅是僧人修习的对象,还是当地人民,丝绸之路商人的敬仰之所。所以除了帝王兴佛,礼佛之外,还有有很多有钱人,都会花钱开凿石窟,供养佛龛。他们被称为供养人,往往会画在壁画的四周,最下面一层。莫高窟就这样以另一种方式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p><p class="ql-block">莫高窟有很长时间的繁荣昌盛,到后来衰落了,西北地区的狂虐的风沙侵蚀石窟群。</p><p class="ql-block">当年一个叫做王圆簶的道士在清理积沙之时,发现了一条密道,从此,敦煌莫高窟便渐渐地揭开了自己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p><p class="ql-block">可惜官府昏庸而招致人为破坏,如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以考察为名到莫高窟,买通了一个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窃走了藏经洞内存放的完整的文书三清卷,还有单向和蚕业6000多篇,画卷500幅,装了满满29大箱运回了英国。</p><p class="ql-block">后来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大谷光瑞等人又相继来到这里,也都骗走了大量文物。目前这些珍贵的藏经卷散在世界各地,主要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和苏联列宁格勒的东方研究学院,总数有两三万件。听过敦煌百年痛史,让人悲切,同时催人奋醒。</p> <p class="ql-block">独具匠心地将敦煌艺术的精美线条和戈壁沙漠的千姿百态融入设计之中。</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由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和莫高窟实体洞窟两部分组成。旺季时段销售的A类票和B类票,A类票238元:游客中心前往景区的交通,数字展览中心,参观8窟,看两个电影;B类票100元:游客中心前往景区的交通,数字展览,参观4窟。</p><p class="ql-block">数字展览中心看两场电影,4K高清宽银幕主题电影《千年莫高》,超越民族、国家与宗教的界限,站在历史的新高度,看敦煌出现的必然,最终展现敦煌所包含的灵魂和内涵。用活动的影像呈现敦煌莫高窟延续至今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充分展示敦煌巨大的历史和人文价值。片长约20分钟。</p><p class="ql-block">8K超高清实景球幕电影《梦幻佛宫》是将数字化的精美洞窟壁画,利用球幕特殊的空间形状,呈现几乎接近真实洞窟空间的展示效果。欣赏到比真实洞窟更加清晰的高清数字化壁画图像,感受震撼的视觉体验。欣赏莫高窟最优美的壁画和雕塑,深切体会古人的高度智慧与创造。片长约20分钟。</p> <p class="ql-block">跟随莫高窟讲解员,一步步揭开这座千年石窋的神秘面纱,“石窟表层由砂岩、砾岩等混合而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莫高窟第96窟,建于初唐。 此窟外的红色木构窟檐高达45米,依靠山崖而建,气势恢宏。从远处观看,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俗称九层楼,它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第96窟内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在唐代时已称为“北大像”。这尊塑像在古代造像中的高度仅次于四川的乐山大佛(坐高62米)和荣县大佛(36.67米),如果以室内泥塑大佛计算的话,北大像属全国之冠。这个洞窟的营造和建成,是莫高窟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唐代前期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窟内是不允许拍照的,以下石窟照片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130窟,开凿于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前后费时约二三十年。窟内塑像为倚坐弥勒佛像,高26米,是莫高窟仅次于第96窟“北大像”(高33米)的第二大佛像。因为这尊大佛位于“北大像”之南,因此早在唐代文献中已将其称为“南大像”。从洞窟形制看,第130窟属于大佛窟,覆斗形顶,洞窟呈上小下大的方锥形,其中仅塑一尊通顶大佛。整个洞窟高28.2米,底部宽17.26米,顶部宽11.95米,佛像高26米。大佛雄伟的身形倚崖而坐,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左手扶膝,轻柔自然,右手施无畏印,头部微俯,双眼微合下视,略含笑意,神情庄重慈祥。古代匠师在塑造这尊大佛时,有意放大了头部的体量,佛像通高26米,仅佛头就高达7米,这显然超出了人体的正常比例。由于解决了礼佛者仰视大佛所造成的头小体大的视差,使观者在仰视的情况下,仍然能清晰地看到佛面部的表情。这一颇具匠心的艺术处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艺术匠师的聪明才智。第130窟内残存壁画面积1558平方米,窟顶为北宋时期的浮塑团龙华盖藻井,用以衬托佛像的庄严神圣。西披绘佛光火焰,东、南、北披团花图案。南、北壁上方现存飞天5身,每身长达2米左右,是莫高窟体形最大的飞天。这5身飞天面容秀丽,身材修长,横体平飞,身姿舒展,背上云带飞卷,胸下流云飘旋,好似在沿着藻井绕窟飞舞,动态优美而有气势。南、北壁飞天下方中部各画一身高达15米的胁侍菩萨,也是莫高窟最大的菩萨尊像。两身菩萨造型相仿,头悬华盖,其相容和肌肤、衣饰虽因年代久远,现已变为黑色,但基本轮廓清晰,头戴宝冠,上身半裸,身饰项链、璎珞、臂钏,一手举胸前,一手抚膝盖,一腿横盘,一腿下垂,呈游戏坐姿坐在莲花宝座上,仪态庄严大方。这两身高大的胁侍菩萨该是弥勒佛的胁侍大妙相菩萨和法华菩萨。两身菩萨像的周围画有很多宋代风格的小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94窟 晚唐</p><p class="ql-block">莫高第 94 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一层,南邻莫高窟九层楼第 96 窟,为唐朝末年第二任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修建的功德窟。该洞 开凿于晚唐时期(公元 880 年前后),后经宋、清、民国重修,窟内现存塑像 6 身,壁画 717.24 m',西夏地砖2000 余块。第94窟由石窟和窟前土木结构的殿堂建筑组成,殿堂建筑紧靠石窟崖体修建,整体座西北向东南。石窟平呈“凸”字型,由涌道和主室构成。甬道顶部呈梯形,底部呈长方形,长6.6m,宽3.85m.高 4.5m-主室平面为长方形,长 16.6m. 宽 14m.覆斗型窟顶,总高 10.9m.主室近西壁设中心佛坛,其背屏连接窟顶,佛坛平面呈“凹”字型长 7.75m.宽8.4m.高1.4m。佛坛后端紧靠背屏设马蹄形主佛床,其上供泥塑一佛两弟子两菩萨,佛坛前端供清代泥塑太上老君。甬道,主室四壁.及顶部均有壁画。</p><p class="ql-block">前殿堂为三开间硬山单坡顶外带三开间卷棚歇山顶抱厦的“一卷一殿 勾连搭式 土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盛唐 &nbsp; 莫高窟148窟 释迦牟尼的涅槃像。该窟室干面呈横矩形,拱券顶,南北两端开龛。占据窟室后半部处预留佛床及佛像石胎,佛床上塑佛涅盘像,左右及背面有七十二身举哀的各国王子、菩萨、弟子、天人等塑像,都经清代重新塑绘。整窟壁画内容丰富,所绘经变是莫高窟同类经变之最。</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 第292窟 是隋代大型洞窟之一。在洞窟的建筑形制上,承袭了北朝洞窟前部人字披顶,后部为平顶,有中心龛柱的窟型,同时也在塑像布局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在窟中心柱东向面和前部人字披下南、北壁各塑高大的一佛二菩萨像,三铺大像组成了三佛的形式。中心柱的南西北向三面各开一浅龛,内塑一禅定佛、二弟子。这些塑像虽经清代重新敷彩,但仍保持隋代风貌,皆头大体壮,肩宽腹圆,面相略方而结实,衣饰华丽。人字披东披画千佛;西披中央凿浅龛,内画三世佛,大部分壁画已塌毁,两侧残存的供养菩萨面部贴金。主室四壁上沿画飞天绕窟一周,飞天下有天宫栏墙,中部绘千佛,下部绘药叉力士。上沿的飞天,轻捷快速,飘逸秀美,在飘带和衣裙的烘托下充分表现出飞行疾进的动势,奏乐、散花、礼拜,千姿百态。中部的千佛,以土红为底,佛袈裟以四种颜色为一组,有规律排列,壁面整体呈光带状,使单调的千佛富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第331窟是初唐时期开凿的洞窟,洞窟前室、甬道均绘制有壁画,前室壁画保存完整,前室西壁门上是五代时期绘制的地藏菩萨、水月观音,门南、北各画天龙八部,门南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一方壁画。甬道顶部为盝形顶,顶中央为五代时期绘制的十一面观音变一铺,南、北披画趺坐佛各六身,甬道顶部及两披壁画保存完好,色泽鲜艳。</p><p class="ql-block"> 西壁龛顶&nbsp;飞天伎乐。洞窟主室为覆斗形顶的方形窟,西壁开一斜顶敞口佛龛,龛内初唐塑一趺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清修),清塑二菩萨。龛顶画趺坐佛九身、飞天二十三身。龛壁塑佛光,两侧各画四弟子、四菩萨。龛沿用团花边作为装饰。龛外南侧画文殊变,下画菩萨一身,龛外北侧画普贤变,下画菩萨一身。窟顶藻井井心为牡丹团花,垂角帷幔铺于四披,四披还画千佛,西、北披有一部分被毁坏了。</p><p class="ql-block">331窟北壁的这铺西方净土经变最为典型:通壁大画,上段为飞来飞去之一佛二菩萨,楼阁、孔雀、迦陵频伽、白鹤、宝幢,宝幢之上绘出“七重楼阁”、“珠宝罗网”,其中一幢至今仍色彩斑斓。中段为水上平台,中间为主尊及二大菩萨(立像)及众多菩萨,左右各一大菩萨及众多小菩萨。下段亦是水上平台,中间为舞乐,左右两边为佛菩萨,最边上为楼阁。阿弥陀经变没有任何小故事,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如何美好的画面,因而艺术家极尽想像力,充分描绘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无限美好。</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 第332窟 初唐</p><p class="ql-block">此窟建于武则天时期,主室前部人字披顶,后部中心塔柱。塔柱南北西三面都不开龛,南面画卢舍那佛一铺,西面画药师佛一铺,北面画灵鹫山说法图一铺。南北壁前部壁前、塔柱东向面壁前各塑一佛二菩萨立像。南壁后部画涅槃经变,西壁开龛,塑涅槃像,北壁后部画维摩诘经变。东壁门南画一佛五十菩萨图,门北画灵鹫说法图一铺。前室原有《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即建窟功德记。</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328窟是开凿于初唐时期的代表洞窟。此窟窟形平面为正方形,窟顶是覆斗形,中心绘交杵莲花藻井图案,四披绘棋格团花图案;西壁敞口龛内绘塑结合,表现佛、弟子、菩萨,龛顶绘弥勒说法图;南壁北壁及东壁上方均为净土变,东壁下方为西夏时期的八身供养菩萨。 </p><p class="ql-block">西壁佛龛中,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身披田相袈裟,右手平举,作施无畏印,左手抚膝。佛像造型丰润,神情威严而端庄,两眼俯视,给人一种亲切感。随着佛陀手臂的动态而改变的衣纹褶皱十分细致,结跏双腿和被包裹的双脚,使袈裟的横向褶纹疏密有致,极富韵律。在佛像两侧塑的是佛的两位弟子迦叶和阿难。左侧为迦叶,他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首,因少欲知足被称为“头陀第一”。这身塑像身着水纹田相格袈裟,端严直立,双手合十,双眉紧缩,表现出一位老年高僧庄严虔敬的神情。右侧为阿难像。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他19岁皈依佛门,侍佛25年,多闻佛法,长于记忆,被称为“多闻第一”。此身阿难像身躯微斜,两手笼于袖内,昂首侍立,面貌丰润,双目微睁,似在出神聆听。弟子两侧为两身胁侍菩萨,一腿盘于莲座上,一腿下垂,足踏莲花,作闲适的“游戏座”。发髻高耸,面相丰腴,双手纤巧,胸饰璎珞,腰围锦裙。艺术家对菩萨身形线条的塑造精准而富有质感,栩栩如生。佛龛外侧为三身供养菩萨,体态修长,璎珞长垂,胡跪于莲台,气质端庄典雅,造型严谨细致。其中龛内南侧的一身供养菩萨,在1924年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现存于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 第296窟 北周</p><p class="ql-block">此窟是北周的代表窟之一,主室为覆斗型顶,西壁开一圆券形龛,龛内有彩塑五尊,主尊是倚坐说法佛,两侧各一弟子一菩萨,皆经清代妆修。佛着通肩袈裟,内著僧祇支,胸前结带。面相方阔,高肉髻,大耳扁平,神态端庄。至于主尊身份,由于弥勒佛多取倚坐,则此佛或为弥勒。但佛教艺术中有一种释迦倚坐像,专指释迦曾升天说法,优填王思念释迦,遂派工匠到天宫临摹释迦像,是为“优填王像”。此窟主尊的定名尚需要研究。</p><p class="ql-block">北披上段中部绘福田经变,画面分为两层,画6个场面:1、立佛图,画堂阁。2、植果园,施清凉。3、施医药。4、旷路作井。5、架设桥梁。6、道旁立小精舍。</p> <p class="ql-block">第311窟为隋代开凿的洞窟,主室为覆斗顶方形窟,西壁开一内外层方口佛龛,内塑一趺坐佛、二弟子、四菩萨(清修)。内层龛顶画火焰佛光、菩提树,龛壁佛光两侧画相对而立的菩萨。外层龛顶画火焰龛楣、六飞天,龛壁画莲花龛柱、忍冬龛梁及二身弟子像,龛外南、北侧画千佛。</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17窟,即是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此窟建于晚唐大中、咸通年间(851-862年),位于16窟甬道北壁,初建时是敦煌高僧统洪辩的影堂(纪念堂)。洪辩法师俗姓吴,幼时即出家,学养丰厚,通晓吐蕃语,转译佛书,精通佛理。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率众起义推翻吐蕃对敦煌及河西地区的统治,重新归附唐王朝。因洪辩力助张议潮收复敦煌及河西,后被唐宣宗敕封为释门河西都僧统,统管吐河西地区的佛教事务。</p> <p class="ql-block">第17窟内景,洞窟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窟顶。洞窟从地面至窟顶高3米,面积较小。靠近北壁地面上有一长方形禅床。禅床上端坐的是洪辩高僧像,这身塑像是敦煌彩塑代表作之一。塑像极具写实风格,高僧身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他头部颅顶丰隆,面部饱满,额角和颧骨轮廓硬朗,目光炯炯,眉棱、眼角、嘴角的细微表情表现出这位中年高僧庄重自信的神情和风度。高僧背后壁上画菩提树二棵,树枝上悬挂着净水瓶和布袋。东侧菩提树下画一持对凤扇的比丘尼,西侧菩提树下画一执杖、持巾近事女,表示他们曾是洪辩法师生前的侍者。</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45窟 ,三世佛,中间端端正正坐的是阿弥陀佛。</p><p class="ql-block">第45窟据推测建于盛唐,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此窟平面方形,覆斗藻井顶,团花井心,四披画千佛。左壁(南壁)画观音经变。右壁(北壁)画观无量寿经变。前壁(东壁)门两侧壁分画观音、地藏菩萨像等。</p><p class="ql-block">第45窟是莫高窟盛唐时期的代表窟之一,横卷式、屏风式、经变式、主体式、三联式、插图式在此窟中都有体现,并保存有清晰的榜题遗留,是判断画面表现内容的重要依据。其形神兼备的塑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风貌,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竖三世佛是: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现在世的释迦佛,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p><p class="ql-block">♥♥横三世佛是: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p> <p class="ql-block">第428窟位于莫高窟入口上方三层,为莫高窟最大的中心塔柱窟。此窟建于北周(557—581年),洞窟主室平面呈方形,设中心塔柱,塔柱四面各开一龛。东壁门南画萨埵那太子本生等,门北画须达拏太子本生;南壁画说法图、卢舍那法界人中像等;西壁画五分法身塔、涅槃图等;北壁画说法图、降魔变等,内容十分丰富。</p><p class="ql-block">本窟的参观重点是东壁连环画式的佛本生故事——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和须达拏广行布施。按照佛教经典的分类传统,“本生”描述的是释迦牟尼佛前世所做的众多善行故事。这些善行的积累导致了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成佛前的姓名)能够最终成就佛果。</p><p class="ql-block">《萨捶那舍身饲虎》“连环画”可以感受慈悲与风险。</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唐代药师七佛图》,画面是七位表情不同,衣饰不同,姿势不同的药师。</p><p class="ql-block">在药师佛的面前,中华灯楼、西域灯轮并出,灯火辉煌,展现出规模巨大的舞乐场面。二十八人组成的乐队,有不同肤色的民族乐工,演奏着中原、西域的乐器,两对天人挥巾献胡舞。</p><p class="ql-block">佛像的塑造虽已出现新的风格,但旧的凹凸法影响尚未完全消失,鼻梁上的白线仍然是西域高鼻梁的余韵。</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时敦煌曹氏归义军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营造的功德窟。此窟又称“文殊堂”,主要是为供奉文殊菩萨而修。洞窟西壁壁画《五台山图》,绘制了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的全景。全图长13.45米、高3.42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画。此图根据唐代五台山的真实地理位置和现实生活绘制,详细描绘了从山西太原途径五台山到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的地理形势、山川景色以及风土人情,再现了一千多年前五台山佛国圣境的宗教氛围和世俗风情。壁画中描绘了大量古代佛教建筑(寺院、兰若、草庵、佛塔等)、高僧说法、信徒巡礼、著名史迹和灵异现象等,其中的一些寺院在史籍中都有记载,有的至今尚存。第61窟是以文殊师利为主尊的洞窟,这在敦煌历史上并无先例。</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莫高窟之中,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叙述下,我们从一幅幅壁画中读到了色彩斑斓的历史发展,也能看出佛教传入中国时,与当时的儒家思想的碰撞,融合,形成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主要体现: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壁画艺术,其中壁画特色鲜明,主要分为七大类,有1.尊像画,2.佛经故事画,3.经变画,4.中国传统神仙,5.佛教史迹画,6.供养人画,7.装饰图案画。</p><p class="ql-block">看到了壁画中记录当地人向往和平、安定、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既有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也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捕鱼、制陶、冶铁、嫁娶等各种社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整片山是由沙粒堆积,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并且,有史记载,即使晴天风停时,它也会生出管弦之乐,自古就是敦煌的一大胜景。 沙山鸣响有两种:一种是“沙岭晴鸣”,即鸣沙山在盛夏晴天自生鸣响;另一种是“和声于人”,即鸣沙山“人登之即鸣”。</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是环抱在鸣沙山中的一湾清泉,东西长242米,形如玄月,故名“月牙泉”。由于它处在古冲洪积扇之间的洼地当中,松散沉积物中的地下水不断流入到月牙泉。尽管星转斗移 ,风啸沙鸣,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若明镜,一往情深地映照着鸣沙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鸣沙山北麓,月牙泉南北长近一百米,东西宽约二十五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五米,弯曲如新月,因此得名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从汉朝起就是“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内生长着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水下</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松散细粒物质组成的水平地层,细砂层与泥质层交互。松散沉积物中含有树枝和贝壳碎片,还有圆柱形“砂柱”代表的生物活动的遗迹——虫孔。上层的砂质沉积物沉入到下面的泥质层中,这叫作“负载构造”这些现象和特征说明,在时代不是很久远的过去,这里还处在河流或湖泊的水之下。</p> <p class="ql-block">298号领头骆驼高高大大,骑上去英姿飒爽。</p> <p class="ql-block">♥在璀璨星空下品尝敦煌名吃雪山驼掌,驴肉黄面,胡羊焖饼,大漠风沙鸡,泡儿油糕,妥妥<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吃成一种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胡羊焖饼曾获“敦煌十大特色小吃”评选活动第一名。</span></p> <p class="ql-block">过了阳关离当金山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海拔3648米的当金山</span>所在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东至燕丹与肃北县接壤,北依催木图山与敦煌市为邻,南面的赛什腾山与青海省毗连,西面的芨芨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戈壁相望,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昔日属于人迹罕至,飞鸟不驻之地。当金山口以西是阿尔金山,以东是祁连山。越过当金山口,就算进入青海了,视线豁然开阔;越过当金山口,就算真正进入了青藏高原。</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青海是三江发源地。</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长河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p><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的“母亲河”。其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历经9省最后流入渤海,干流全长约5464公里。</p> <p class="ql-block">♥翡翠湖</p><p class="ql-block">导游讲,在海拔3148米的伊克柴达木湖东北侧、大柴旦镇区西北十公里处,有一片盛产硼、锂、盐、钾肥、芒硝等原料的盐湖。这片盐湖历经多年开采,形成了面积约240平方公里的采坑,因湖水在阳光下清澈湛蓝,色如翡翠,故得名“翡翠湖”。这片高原盐湖就这样镶嵌在了大柴旦的雪山高原之中,摄人心魄。它像翡翠、像琥珀、像无数颗碎裂的绿宝石,这里有的是宁静与舒适、空旷和荒芜,随意一坐,自有意境。翡翠湖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湖泊,它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湖泊组成的。由于盐池所含的矿物质、每个阶段的降雨量、盐量、以及天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太阳照射角度,或者人的观赏距离的远近等各种因素差异,翡翠湖呈现出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绿色、黄色、蓝色......</p> <p class="ql-block">怀头他拉镇S20南,月亮大又圆。</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乌兰县境内,柴达木盆地的最东段、茶卡盆地西部、祁连山南缘新生代凹陷的山间自流小盆地内,南面有鄂拉山,北面为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p><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两山常年积雪,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水天相交、盐湖与雪峰交相辉映的青藏高原独特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景区”,与“天空之镜”景区同处于茶卡盐湖,是茶卡盐湖新建的景点,也是柴达木盆地东大门第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盐塑</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又叫西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海拔3200米,当地藏民称它为“措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海”。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p><p class="ql-block">青海湖<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金银滩草原拥有著名的金滩、银滩大草原,王洛宾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诞生地。这里还曾是鲜为人知的神秘禁区,它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导游讲,1958年秋,国家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问他是否愿意参加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西北大漠中。</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轰动了整个世界。</p><p class="ql-block">“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从1964年到1986年,22年间邓稼先一共参与了32次核试验,邓稼先亲自去罗布泊指挥工作队参与实验就有15次。</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环境,以前的高楼拆除了,统一修建的藏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位于倒淌河镇青藏路6号古道旁,有文成公主塑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文成公主进藏停留之地—日月山,海拔3520米,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分界线。</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日月山处在中原进入藏区的必经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相传,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曾经过此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4, 34, 34);">青海倒淌河,从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传说文成公主从这条河开始,要弃轿骑马,进入草原。她感到从此和家乡的距离一天比一天远了,不禁痛哭失声。公主这一哭感动了天地,结果使这里发生“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现象。据说倒淌河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莲湖</p> <p class="ql-block">环游路线:西宁→张掖 五彩丹霞→敦煌 沙鸣山月牙泉→绕过三省交汇的当金山→翡翠湖→德令哈→茶卡盐湖→青海湖→塔尔寺→西宁。本文应友之邀,特意写的详细一点,方便友友当攻略。最佳旅游时间为7、8、9三个月,7、8两月为高峰期,一房难求,避开高峰6,9,10月比较适宜。</p> <p class="ql-block">回程航空公司六次推迟起飞时间,抬头望着飞机起起落落,脑海里浮现九曲黄河从青海蜿蜒曲折到山东入海,很是应景那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p> <p class="ql-block">当金山</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太空壹号</p> <p class="ql-block">藏王宴</p> <p class="ql-block">莲湖</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