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2021年4月26日兰坪县民族中学初中部语文教研活动</b></p> <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6日星期一下午14:35时第一节课,兰坪县民族中学初中部语文教研组在初中部教学楼东楼二层录播室,在听八年级和银菊老师给八年级275班新授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最后一次讲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参加活动的人员是初中部的所有语文老师及主管初中部教学的熊玉庭副校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14:35时,随着275班班长的一声起立,向老师问好!本节课正式上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首先进行的是和银菊老师语文课的常规节目:课前小演讲【3分钟】。由275班和自然同学上台演讲,从而也拉开了和银菊老师的本节公开课的序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75班和自然同学在课前常态演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一、演讲词简介</b></p><p class="ql-block"> 1. 定义:</p><p class="ql-block">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p><p class="ql-block"> 2.特点:(1)观点鲜明 (2)态度明确 (3)思路清晰(4)内容充实(5)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二、导入新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每当清明时节,我们在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革命时代,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一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请欣赏《七子之歌》:</b></p> <p class="ql-block">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三、教学新课</b></p><p class="ql-block"> (一)、小组合作,还原演讲现场</p><p class="ql-block">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提出:“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某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听众、论题,更希望借钩稽前世今生、渲染现场氛围、追踪来龙去脉,还原特定的历史语境。这样,才有可能让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演说’,重新焕发生机,甚至介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p><p class="ql-block">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p><p class="ql-block"> 1)把握演讲的时间、地点、听众、主题;</p><p class="ql-block"> (2)理解演讲者的观点、态度。</p><p class="ql-block"> 明确:1946年7月15日,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大礼堂召开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的怒火,拍案而起,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p><p class="ql-block"> 首先(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p><p class="ql-block"> 接着(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p><p class="ql-block"> 最后(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明自己(也是千百个爱国志士)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以身殉职的斗争决心。</p> <p class="ql-block"> (二)、合作探究,回归语文本体</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词,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作者在讲演中,揭露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旗帜鲜明讲演的语言短促犀利,贯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演讲中措辞激昂慷慨,正气凛然。</p> <p class="ql-block"> 学生活动:细品文本语言</p><p class="ql-block"> (1)找出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词,体会这些词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分析这些句式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3)找出文中所用的人称代词,思考人称变换对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明确:</p><p class="ql-block"> 1.分析词的不同感情色彩: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p> <p class="ql-block"> 2.多种句式的分析</p><p class="ql-block"> (1)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了肯定的观点,强烈的讽刺,鲜明的爱憎。</p><p class="ql-block"> (2)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观点上的认同。</p><p class="ql-block"> (3)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揭露敌人的卑鄙与虚弱。</p><p class="ql-block"> 3.人称不断变换的分析</p><p class="ql-block"> 如: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p><p class="ql-block"> 又如:“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p><p class="ql-block">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敌人的时候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p><p class="ql-block"> 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蔑视情绪。</p><p class="ql-block">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显出讲演者与群众战斗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全文流露了讲演者强烈的爱憎情感,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整个讲演过程可谓是“语气铿锵,气势磅礴,语调顿挫,回旋有余,语意直露,发人深省,语势紧逼,层层递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学生在朗诵《最后一次讲演》</b></p> <p class="ql-block"> (三)、总结拓展,归纳文本主旨</p><p class="ql-block"> 学生活动:观看讲演视频</p><p class="ql-block">(1)体会演讲者强烈爱憎感情;(2)体会闻一多先生人格力量;(3) 初步了解演讲的基本技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播放电影视频</b></p> <p class="ql-block"> 明确: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力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p><p class="ql-block">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p><p class="ql-block">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p> <p class="ql-block"> 学习了这篇讲演稿,我们不仅了解了讲演词的特点,品味了富有表现力的讲演语言,还感受到革命先烈闻一多先生字里行间充溢的那浓烈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同学们生活在新的时代,用怎样的实际行动爱国呢?结合本文的学习体会,谈谈你将怎么做。</p><p class="ql-block"> 15:20时下课时间到,和银菊老师准时下课;当我们还沉浸在学生的演讲中、还沉浸在闻一多的演讲中、还沉浸在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探讨问题积极勇跃回答问题的气氛中时,一堂以老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课结束了,余音未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四、教学反思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b>《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演讲词,全文感情强烈,言语流畅。第一个活动中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体悟演讲词的强烈感情。第二个活动中通过品析语言,让学生充分展示朗读成果,边朗读,边分析,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词,找出文中的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找出文中所用的人称代词,读出讲演者强烈的感情。以读来析,比老师口口相传的分析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p> <p class="ql-block"> 叶澜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公开课”时,概括了五个'实'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一一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一一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一一一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有所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一一一课堂真实无伪,不事表演。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一一一课堂有缺憾,值得反思,需要去重建。</p> <p class="ql-block">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即“语言与思维”、“阅读与鉴赏”、“表达”、“策略方法”和“文化传承”。这五个方面又可细分为16个基本点,其中“语言与思维”包括“积累、整合、探究”,“表达”包括“写作、口语”,“策略方法”包括“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文化传承”包括“积累、理解、扬弃”,“阅读与鉴赏”包含了“诵读、品味、理解、梳理、心得”。</p> <p class="ql-block"> 语文核心素养基本指向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是“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基”的。过去的很多年,我们太过于关注“怎么教”的问题,而教什么、培养学生什么素养,几乎被淡化,甚至被漠视、被讥讽,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的问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地确定,不仅让我们现有的语文教学目标框架趋向稳定,有效避免“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己的地”,还有力地革除了“唯考试独尊”的扭曲局面,让“以考定教”的世风遁迹潜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总而言之,一位教师只有兼具教育素养、理论素养和学科素养,才能言之有据、行之有理,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适应新时期教育转型的合格教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兰坪民中熊玉庭</b></p><p class="ql-block"><b> 2021年4月27日</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