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 球

谢俊辉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作者:左权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nqbvpec?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永生难忘的1987年,——左权启</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1x3icrv7?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纪念空军航空兵雾都雄鹰入滇参战42周年</a></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编语】<span style="font-size: 20px;">篮球丰富了官兵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强化团队意识,锤炼战斗作风。军营篮球赛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球员不断地奔跑、碰撞、投篮,这一刻迸发出别样的速度与激情。赛场就是战场,球风彰显作风,军人的篮球场是青春激情飞扬,汗水挥洒的赛场。</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介绍】左权启,1968年北京入伍,历任空军航空兵33师98团军械员、军械师、参谋、参谋长,著有雾都雄鹰入滇参战回忆录。左权启参谋长这篇军旅回忆文章,里面弥漫着浓浓的军营文化气息,一场大足场站代表队与98团机关代表队篮球友谊赛,在他笔下是妙趣横生,文章满是笑点和篮球智慧。静静的读起来,能迅速把你带回到那激情澎湃的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篮 球</b></p><p class="ql-block"><b> ——作者:左权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篮球是军球,很有道理。在部队里,尤其是航空兵部队,下到新兵,上到师团级干部,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这项活动。部队每到一个新驻地,都要考察场地,见缝插针也要修建个篮球场。在歼击飞行员驻地,一般要有3个篮球场,尽量保证每个飞行大队有一个球场。几十年前,空军就有要求:飞行员的体育锻炼不能只打篮球,还要开展其它项目。可打篮球仍是最受欢迎最主要的运动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当兵之前不会打篮球。到了部队后,我先是站在简易的黄土篮球场外看别人满身大汗灰头土脸的打球,球出界后我跑过去给人家捡球,趁机拍几下。后来就忍不住冲进场和那些同来的新兵一起滚疙瘩抢球,再后来球瘾越来越大。1970年8月调到98团司令部任作训参谋,每天接触首长、飞行员,拟制飞行训练计划,工作中逐渐学会动脑思考,开始知道要打好篮球必须要练习弹跳、运球、接球等基本功。那时没机会观看高水平的篮球比赛,只能把部队里打球水平比较高的人当运球、过人、投篮、上篮学习的榜样。我工作很认真,这个特点在练球时也能体现出来。个人练基本功非常努力,自觉抓紧业余时间,不断单调重复练习某一个动作。为了动作更标准一些,还到处找篮球教科书学习。篮球技术提高后就总想找机会比赛打整场。那个年代,篮球比赛是部队一项主要的娱乐活动。因为特别热衷于代表98团直机关队到处找对手比赛,并任团直篮球队长,很多人称呼我为“好战分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找比赛对手一定要找级别差异不大、篮球技术水平相当或高于自己一点的,否则就无趣或找虐。还要考虑到对手的身体品德素质、作风、专业、人员构成等等,也是很有讲究的。找对手,我一般有以下“三不找”:一是尽量不找各场站给养股(炊事员居多)的打球,因为他们技术不见得一定好,但身体素质却是非常好,而且都特别勇猛,他们冲过来抢球或上篮,一定要尽量躲避一下,让他们撞一下,就和撞上石头似的。再加上我们团直队还有团首长、技术主任等飞行人员,一定要尽量防止有人受伤。二是尽量不找飞行大队比赛。各飞行大队均势如猛虎,极难对付。飞行员大小脑配合都比较协调,体育运动水平普遍异于常人。别看一个歼击机飞行大队只有十几个人,但个个都是多年篮球老手,随便指定五个人上场都能对付一般营级单位的球队,有时打比赛,为照顾内部情绪,全大队人员轮流上场,整体水平一般都不会下降。投球准、体力好、内部配合默契、作风硬朗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过去有飞大型机的飞行员戏称歼击机的飞行员是“敢死队”的。打篮球都能把这一点体现一二。运动场上也要争强好胜,何尝不是培养空军战斗力的一种方式。各大队之间比赛互不服气的结果就是经常碰撞出火花来。所以,各飞行大队之间也轻易不赛球。三是不找不知底细的队比赛,还是为了防止有人意外受伤。可以放心的是,和我们比赛的单位球队一般都会要求自己队员注意动作不能粗猛,防止空勤人员受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飞行员的体力有多好呢?有一年重庆体工队男女篮球队来白市驿机场慰问表演,和部队象征性的比赛一场。那场球是以98团飞行员为主,场站1-2名球技好的为辅。全场比赛,篮球专业运动员技术水平明显较高,但部队一方进攻、防守气势丝毫不落下风。我在场边听见体工队教练不解的问白市驿场站陪同接待的干事:“你们的篮球队员是干什么的?体力怎么这么好啊?”干事面有得色的说:“这些都是飞行员。”场下体工队的男女运动员们立刻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均认为是理所当然,钦佩之情溢于言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部队给地面人员配发的绒衣绒裤不论是款式还是实用性,在运动场上都显得比较落后,不大受欢迎。部队虽然相对封闭,但小伙子们同样有自己的“时髦”追求,喜爱篮球,球技稍好些的战友们或多或少的都自购或球队配发一套运动服,所以运动场上的服装也是五花八门,色彩缤纷,另有一种韵味。1974年,高炮15师的一个团篮球代表队来白市驿机场联谊比赛。15师篮球队员们出场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全队整整齐齐均着部队统一配发的土黄色绒衣,别有一种气势;活动起来后,贯穿整个比赛过程,给我的印象就是难以言表的“积极”,队员们不停的跑动,不停的拼抢,诠释了“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军队战斗作风。这可是一支参加了入老作战与强大的M国空军“硬杠”并取得了辉煌战果的部队。运动场上的作风同样也是部队战斗作风的体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图:空33师篮球集训队员。</span>1977年33师驻大足机场部队篮球集训队部分队员合影,左起:通讯营张冀邢、98团参谋左权启、97团机务大队机械师孟宪福、成都体育学院篮球系教练吴小勇、97团机务大队魏小虎、师司令部航行科薛安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打篮球也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运动,球品如人品。好的球员一般都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不斤斤计较。打球时骂街、斗气、故意伤人、不尊重别人、过份计较输赢等等问题都是我不喜欢的。我有些不良习气也是在参加篮球运动时改正的。我以前一边在球场上疯跑,一边无意识的口头语不断。师司令部军训科侯副科长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挺精神的一个小伙子,怎么球场上说话如此不文明?”此话对我刺激很大,到98团司令部任作训参谋后,在首长和老参谋的教育下,虽已在工作中注意了谨言慎行,但在文明养成上还差的很远。我打球容易进入忘情状态,缺点尽现。其实也是一个内心深处以何为荣的问题。我永远感谢侯副科长对我的批评关爱。从那时开始,我有意识的加强文明修养,经常反省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彻底杜绝了不文明的口头语,至今都做到了工作生活与人交谈说话中无一个脏字。语言文明使我终身受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篮球是个集体项目,每一个球员,尤其是打组织后卫的,都应该有大局意识和宽广的胸怀,能知道自己的水平,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的发现队友的特点,主动配合,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作用,整个球队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篮球水平不论高低,小小的谋略还是用得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图:以33师篮球队为主,组建成指篮球代表队,曾参加在沈阳举行空军篮球大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级机关有些平时没机会打篮球比赛的人,下部队来到98团时,就愿意参加团直机关的球队对外打几场比赛。成指政治部的干事刘振起(后来任33师政委、兰空政委、总政副主任),身高1.8米,球技很好。每次来98团,都带上运动服运动鞋,提前通知我组织几场比赛,痛痛快快出身汗,真正是身心愉悦。成指司令部军训处刘楚凡副处长也是如此,每次下部队到团里参加飞行时,都要参加团直机关队找对手比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7年上半年,98团驻大足机场训练。刘楚凡副处长从成都来部队飞行,按照惯例要参加团直队找对手比赛。我们商量了一下,在“三不找”的原则基础上,最后确定:大足场站站直机关队整体水平还可以,应该是个不错的对手。我当即给场站值班室打电话,表示要和场站机关队打一场篮球。值班参谋接了我的电话后,告诉我:去汇报一下,稍等一会儿回电话。一个小时以后,回电话了:同意,今天中午1点,地点就在98团司令部门前的球场。我接着就是按照惯例一阵忙活:通知我方队员、准备比赛用球、记分牌、计分员、水壶水杯,请了飞行员当裁判。此时,万万没有想到即将迎来的却是一场出乎意料完全不对称的“大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午,我们先在门前的球场进行了布置准备,我方队员也全部到场开始活动,不少飞行员也都出来观看比赛。12:40,对方球队集体过来了,同时还来了很多观众。咦?阵势似乎有点大。待他们到了球场边上,我们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头:对方队员中站直机关人很少,反倒是通信营的人占了多数。细看之下才确定,大足场站篮球队主力队员悉数到场。一时之间大家都懵了,一起质询的看着我。我赶紧表白:我给场站机关值班室打的电话,确实说的是98团团直机关队和站直机关队比赛,不可能是要和人家大足场站代表队比赛。这差异也太大了。但人家已经到了,我们自己在这边儿说什么也没用。我是团直队长,又是联系人,赶紧过去和人家见面打招呼去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场站带队的是球队教练,一位年近40岁的营级干部(记的似乎是通信营营长)。到了他们那边后,我心神不定的和他们那边几个队员点头打招呼,已经可以肯定,来的就是大足场站篮球队。我硬着头皮和教练解释:“对不起!我联系的是站直机关,肯定是误会了。我们这边就是团直机关的参谋、干事,还有成指军训处刘副处长。非常抱歉!明天飞行,下午就进入飞行准备了,来不及召集团篮球队了。” 对方也发愣,一时不知怎么应付这种乌龙情况。人家是团级单位的代表队,我们只是团下属的司政机关,单位不对等,是不尊重人家,我们失礼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场站教练毕竟是老同志,简单商量后就决定,还是按计划比赛吧。我们都明白,其实人家是给团机关一个面子,他们就当是一场配合训练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篮球场上比的不是职务和岁数,那可是要凭实力说话的。因为电话联系上有误会,我倍感不安。 回到己方,把情况向大家做了介绍,没想到,大家在有点心虚之余,更多的是兴奋。尤其是刘副处长,得知遇上高手球队了,摩拳擦掌,兴奋不已,正是我军飞行员不畏强敌,积极求战,敢打硬仗精神的体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照片如实反映出当年部队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活力四射、青春靓丽、活泼可爱。怎么形容这些小伙子都不为过,笑容和白牙,给人一种无尽的美感和遐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足场站篮球队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强队。不论是和其他团级单位比赛,还是和驻地周边各级地方篮球队比赛,一直是胜多负少。很多队员都是我师的篮球明星,知名人物。其中,通信营无线电连的张冀邢,是打组织后卫的,和我聊天时自报身高1.71米,但在高个如林的篮球场上,他那瘦小的身材,也是非常出众,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身高只有一米六几,所以大家都称呼他“小五号”、“小张”。他非常聪明,头脑清醒,在球场上喜怒不形于色,是场上的灵魂人物。 拿球后,眼神从不集中在一点,令防守队员摸不清他的战术意图,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全场情况都在掌握中,己方队员要做的就是移动跑位,不用担心他没看到你,只要你到位,球一定会及时巧妙的传给你。张冀邢个人得分能力也很强,偷袭断球、过人突破、投篮上篮,很少失手。丰富的比赛经验,鬼魅般的动作灵活迅捷,而且他还是个“左撇子”,令人防不胜防。他的球品也很好,不仅己方队员和球迷喜欢他,全师的球迷都喜欢他。我一直认为张冀邢有过人的篮球天赋。为此和师司令部军训科董瑞忠(以篮球专业特长入伍)探讨过张冀邢篮球水平的极限在哪?我设想的题目是,他能否成为空军篮球队员。大董最后归纳:他的基本功、组织能力以及对篮球的理解都没什么问题,遗憾的是身高体重不足,如果身高再增加10厘米,那就没什么问题。可是问题又来了,身高增加10厘米,还能保持现在这个水平吗?10年后,我入空军指挥学院学习,学院组织学员观看空军篮球队和乌克兰空军篮球队比赛。我才真正理解了董瑞忠说的篮球运动员身高体重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身高体壮的两国空军篮球队简直就是一群野人,实际上比的是野蛮和凶狠,技战术根本就没什么值得欣赏之处。同时也暗自为张冀邢庆幸,就他那小身板,要是遇上这些“野人”,后果不堪设想。直到现在,我也不怎么看国内的CBA篮球赛。一个球样!我这人偏激,觉得有些运动员的基本功,和我们当年新兵在球场上滚疙瘩时差不多,令人赏心悦目的比赛不多。在我看来,基本功已经比较成熟,也有比较简单战术配合的部队团、师级单位球队比赛是非常精彩的,是我最喜欢的。当然了,不得不承认,NBA的球员不论是技战术还是拼抢,都把篮球升华到了艺术的高度。说远了,还是回到即将开始的这场“大赛”上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span>图,大足场站篮球队队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另外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大足场站队前锋焦一兵。这是个浓眉大眼,身高约1.8米的山东小伙子,用现在的话说,绝对会到处引起粉丝尖叫的帅哥。他和张冀邢是一个连的。焦一兵的特点是头脑灵活,基本功好,投球准,快攻上篮突破力强。难得的是,跳投到最高点时,还有一个短暂的收手、停顿动作,大大提高了对方防守难度。他和张冀邢配合非常默契。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之间的一次配合仍令我犹在眼前。那一次是和地方球队比赛,张冀邢在中场抢断成功,当时小张是背对己方 ,都没回头,直接双手就把球越过头顶向后抛过去了,此时正在准备退防的焦一兵意识到张冀邢可能抢断成功,立即反身向自己篮下跑去,眼疾手快,抢在球出界前,接球上篮,成功得分。全场轰然齐声叫好。真是一次罕见难得的绝配。场站球队的苏文、赵渝健都是四川兵,肤色一白一黑也是征战多年的 球场名将。保伞室的新兵小王是山西人,马上开始的比赛,他将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上场的场站队员,除了张冀邢,其他人身高都是1.8米左右,队员们神采奕奕,全队气势如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团直队员也开始入场了。5名上场队员,第一高度是1.75米的杨春范干事,第二高度是1.73米的我,刘副处长身高约1.7米,2个前锋人称“团直哼哈二将”,一个是身高1.6米的体育参谋刘元亮,另外一个是身高不足1.6米的作训参谋何龙潮。双方队员一亮相,高低立分,引起场外一片笑声,所有人都更不看好我方了。实际上,我们这个队非常有特点,实力并不俗,如果只看平均身高,上场的这几块“料”很容易让对方放松警惕。不出所料,对方轻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时,团直把人家场站代表队给“蒙”来的“谣言”已经传开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飞行员们也都涌到场边,兴致勃勃的等着看我们出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比赛开始了。对方上篮投篮,进攻有声有色,长枪硬马,比分一路领先。我方的特点却也逐步显露,有攻有守,自有一番打法。我是组织后卫,另一个后卫是飞行员出身的杨干事。别看刘副处长只有1.7米,却是我们的中锋。任谁都想不到身高不过1.6米担任左右边锋的“哼哈二将”有多大能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身高有限,却是团直队组织进攻、防守、抢篮板球的主力。我的特点是移动快,弹跳爆发力较好,抢篮板球向来都是用右手指尖连续把球挑到自己有利的位置再把球拿在手里,或者直接把球拨给己方队员,空下来的左手自然不能闲着,可以用来扶着对手肩膀、胳膊。如果我的位置不好,就会注意配合,卡住对方有可能抢到球的队员,还可以暗中拉住对方主力队员,以便己方队员能轻松顺利拿到球。作为业余球队,一般人,包括裁判,注意力都集中在球上,小小“阴谋”很容易得逞,有时“受害人”都察觉不到。每逢此时,我都会私下向人家表示一下歉意,否则就是球品问题了。不是自鸣得意,团直队因为有我这样的“配合”,抢篮板球很少落下风。“土八路”出身的我是个积极主动的急性子,一上场,我的眼里就只有球,谁拿球我追谁,根本就顾不上事先的分工。往往我一个人恨不得能看好几个人。虽然,防守漏洞会增多,但我方个别队员的防守压力就减小了。极为讲究分工、位置的正规球队是绝对不会要我这样的自由主义分子的。而我们的战术就是乱中取胜,接着,我们的“大杀器”发挥作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身高不到1.6米的何龙潮是个学究型的参谋,写得一手好字,不论是用毛笔还是硬笔,写出来就是字帖。喜欢历史和古典文学,诗、词的文字、韵律平仄俱佳,他甚至还能自己研究着开中药方子。与之相应的就是性情偏慢,动作迟缓,跑不快。我们干脆不让他参加防守,就固定在我方半场右上角等着,活动半径一般不超过2米。场上场下的人一般都注意不到那个角上还有个人。我只要得到球,马上就大力把球传向那个角。对方无论如何都想不到那个角上呆着的老何是个投球极准的“杀手”。老何接长传球的技术不佳,但他肯用胸和双手“咕咚”一声,先把球稳稳的抱住。他不会跳投,就在那个角,脸不变色心不跳的扭过身很细心的把球原地投出去了,没什么意外的就能得到2分。偶尔也有投出感到偏的时候,这时他往往都是歪着身子,嘴里喊着“歪了歪了”,一般还是得2分。只投了几个球,对方就发现了个子不高的何参谋不对劲。马上就指定保伞室的新兵小王盯紧这个30多岁不怎么动地方的小老头儿。小王身高约1.8米,能跑能跳,活力四射,根本就没把这个刚到他胸口的小老头儿放在眼里。看着老何就在那个角上不动,小王留心之余,就加入了进攻。没想到,老何又接到球了,小王紧追上去,来不及了,“歪了歪了”的又得了2分。立刻招来了场上队长的指责:“你就在那盯着他,别到前面去了!”小王也是满脸疑惑的看着老何,下决心看住他。于是,那个角上就有2个人站着不动了。只一会儿,不满20岁的小王就耐不住寂寞移向中场。也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哪能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陪着一个小老头儿呆站着。就这样,老何又接到球了。小王看着老何抓住球准备投了,离老远就起跳,按对付一般人的经验,肯定能来个精彩盖帽。可他高估了老何,老何没那么快的动作,直到小王从老何侧面空中飞过去了,老学究才慢半拍,不慌不忙做完准备工作,很认真的原地把球投出去,又是2分。气的小王顿足捶胸。后来老何趁着小王又失职跑到前面去了,还得到球,慢悠悠的上了一次篮。这次,小王及时发现,咬牙切齿几步就追上老何了,还得控制住不能撞上老何,最后一步,小王恶狠狠的跳起来,准备在老何的球在最高点出手时解气的盖个大帽。没想到又失算了,老何也是“土八路”出身,自学成才,最后一步,球不是在最高点出手,而是在谁都想不到的小腹之下位置就出手了,别看姿势不雅观,出手瞬间,双手还搓动一下,远远看去,球就像贴着地皮出来,旋转着上了篮板,擦板进球,2分。结果就是全队都在愤怒的谴责小王,小王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看着老何。老何才不管那些呢,慢悠悠尽职尽责的又回到那个角上了。其实看住老何很简单,你把手举起来就能罩住他了,千万不要跳起来。人家不能总麻痹,换了个人,一下就把老何看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老何被人家看住了,没关系,我们“哼哈二将”中另外一个的刘参谋才是个不好对付的角色呢。体育参谋刘元亮是1960年入伍的重庆兵,入伍前就是北碚著名的球痞子。别看身高只有1.6米,这个年近40岁的秃顶老头儿投球贼准,运球过人、传球、投篮时做的假动作,让人眼花缭乱。如此身高,能在篮球赛场上驰骋多年,得分无数,除了娴熟的球技,依仗的就是四川人的精明、精细,还有—狡猾。他才是团直队的主要得分手呢。防守他的小伙子是手忙脚乱,稍不留神就失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副处长虽是号称“中锋”,实际上没有什么位置意识,也是满场飞,能跑能抢能得分。这样的老飞行员除了球技外,还有一对“火眼金睛”,敏锐的发现了人家对他老同志和飞行员身份的照顾,看堵不是很紧,“赖”劲大发,恨不得一手投球另一手推开别人的手,投球上篮,勇猛无比,战斗力爆棚。刘副处长进攻时也有假动作,他的假动作实在不敢恭维,那叫一个假,都是飞行员平时体育运动中练出的开玩笑式的动作,他故意犯规别人都不好意思计较。有一个球,是我和对方队员几乎同时去抢,说时迟,那时快,刘副处长飞步上前,左右手伸出,面对面抓住对方俩个人,那两位急得手脚乱舞,就是过不来。看我窘得不好意思去拿这个球,刘副处长扭过头来朝我一声怒吼:“快拿球啊!”场外观战的飞行员们看着这熟悉的动作,都哈哈大笑。对了,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这样配合着抢球。确实,很多飞行员就是这么豁达开朗。其实,这也是我们部队文明的一种表达方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场站队变换战术,换了一个人看老何,老何一下子就被人轻易的看住了。我们也把“奇兵”老何换下去了,换上场的又是一个1960年入伍的重庆兵陈干事,老陈身高将近1.7米,因年纪较大,体力不行,场上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每次我苦苦哀求,请他参加赛球,通常都是一脸苦相:“左参谋,我实在是跑不动。好吧,我最多打上半场。” 别看老陈体力差,他只要动起来你就知道什么是老奸巨猾了。老陈投球真假难辨, 上篮溜底线如入无人之境,令人防不胜防,和刘元亮配合传球,神鬼莫测。一左一右两个重庆老头儿,无人敢于小觑。我们的第一高度杨干事也是飞行员出身,动作似乎有点生硬,但作风硬朗,体力好,上的去,回的来,投球准。典型的飞行员风格:实用为主,能进球得分就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我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特点,阴差阳错的一场“狮子捕兔”实力差距比较大的篮球比赛,竟然打的有来有往,妙趣横生,精彩纷呈,场外围满的观众不时爆出开心的笑声。最意外的是,这场比赛我们只输了3个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4年前的一场篮球比赛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只因这就是部队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打篮球的人,不论水平高低,都能通过这项运动,从中找到乐趣。这就是部队篮球的魅力,篮球是当之无愧的军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昔日毛头小伙子,如今已成苍头老翁。左边是作者左权启,右边是33师篮球名人董瑞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