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高潮:蒋欣逼疯学霸“儿子”,考场崩溃:这种妈,会害死人

科科

<p class="ql-block">《小别离》《小欢喜》之后,《小舍得》,终于开播了。</p> 因为剧情贴近现实生活,剧中的每一个教育话题,都牵引着众多家长的心。刚一开播,就连上了好几次热搜,引发热议。其中,讨论度最多的话题,大都和蒋欣饰演的妈妈田雨岚、她的儿子颜子悠有关。#蒋欣窒息式教育#、#如果田雨岚是你妈#、#子悠快抑郁了吧#……轮番冲上热搜。在最新剧情中,子悠在妈妈的重压之下,终于崩溃了,考场出现幻觉,直接撕掉试卷跑出考场。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去年看的《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英子妈妈,逼女儿乔英子学习,最后女儿患上抑郁症,想要跳河逃离妈妈。<br></br><h3> 和两个场景何其相似啊。很多人都说,看剧之前,我觉得我妈是李焕英。看过剧之后,才发现,我们的妈妈都是田雨岚。<br></br> <strong>不管是田雨岚,还是英子妈妈,这类妈妈,从来不知道,他们眼里,自以为是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strong> 01 田雨岚对儿子的爱有多恐怖?<br></br>网友说:田雨岚的每个出场都是名场面,台词动作、语气神态无一不是透露着窒息感。<br></br>周末聚会前,儿子的随堂测试成绩堪比整容。妈妈的心态全押宝在孩子的成绩单上。 到了外公家,儿子更是成了攀比、炫耀的资本。<br></br>在儿子吃西瓜的时候,眼神示意,禁止儿子吃西瓜,说肥胖影响智商,更见缝插针的拷问孩子的英语词汇量。<br></br> 结果儿子有一个单词没说上来,立马掉脸子:“这不是早上刚背过的吗?”训斥完还没结束,自己把单词拼出来,再次叮嘱:“记住了吗?嗯?”逼得儿子低头小声嘟囔:“水果我都已经不吃了……”吃饭的时候,为了不丢面子,另一孩子表演了唱歌,田雨岚就推着儿子,去背诵圆周率。 一个周末聚会,孩子被当作挣面子、拼气场的武器。至于孩子是不是高兴,一点都不重要。那日常呢?回家看到孩子玩,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骂,是常规操作;看到孩子考了好成绩,却立马大变脸,对孩子又亲又抱。<br></br> 连追剧的网友,都追到快窒息了。纷纷留言:代入颜子悠我已经窒息了。那绝对会离家出走,断绝关系。<br></br>我每次十点看,晚上气的睡不着。 看到这里,你可能说,田雨岚根本不爱自己的孩子,就是把他当作炫耀的工具人,挣面子的资本。可是,在剧中,我们也看到田雨岚为了让孩子进到自己得罪过的老师的辅导班,当众低声道歉,声泪聚下:“当妈妈的,为了孩子可以吃苦、受累、受委屈,唯独听不得别人说孩子半点不是;如果不是为了孩子,谁愿意赤眉白脸的挣命一样,当父母之前,谁还没有点傲气;孩子分是一点一滴考出来的不容易,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如果砸在我这个当妈的手里,那我是无论如何都对不起孩子的。” <strong>每一句话,都实打实的打中我们当妈的心上。<br></br></strong><strong>哪个人愿意,低声下气,委屈求全,只不过都是为了孩子。</strong>田雨岚是爱孩子的,毫无疑问。只是,这份爱太沉重了,包含了太多杂质和私心,让孩子喘不过气来。<strong>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自以为是爱,其实是害,只能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strong> 02 作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写道:我知道你爱你的孩子,你也知道你爱你的孩子,但是,孩子知道你爱他们吗?如果你去问问孩子,也许你会感到十分惊讶。当爱超了界限,孩子感受到的并不是爱,而是一种被控制后的痛苦和压抑。而那些被逼疯的孩子,又是怎样的状态?乔英子整夜睡不着觉,患上了抑郁症,只想逃离妈妈身边,不惜跳河威胁。而子悠,在当惯了好学生,终于选择当众控诉妈妈:我没有读书写作业,你就难受,你看我闲一会儿,就像让我多背几个单词,多写一张卷子。 开始质疑母爱,说出那句扎心的台词:<strong>妈妈爱的不是我,是考满分的我。</strong> 有人说,没有亲身经历,不懂他人苦。<br></br>子悠经过辅导班的压迫,发誓:如果将来自己有了小孩,绝对不会逼他上辅导班。<br></br>有人说,其实最该上辅导班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br></br>甚至,在小舍得番外看到了子悠把爸爸送进了培训班。这个番外,我看到的对打动我的一幕是,当zzz星球问子悠,你是想要超能爸爸还是现在的爸爸?<br></br>子悠拒绝了,无论现在的爸爸有多少缺点,还是这个爸爸好。<br></br>而妈妈,同样也是。在孩子心中,<strong>尽管妈妈只爱满分的我,我却爱0分的妈妈。</strong>有人说,逼孩子会让孩子恨你。其实不是。<br></br>看到一句话:<strong>父母不断打骂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停止爱父母,但是会停止爱自己。</strong> 他们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愿意放弃父母。<br></br>看过一则新闻,男孩天天的妈妈,因为天天太调皮,总是忍不住打骂。刚开始是小打小骂,后来变成了家暴,拿刀割后背,拿棍子打腿,天天身上满是触目惊心的伤痕,几乎没有一片完好的皮肤。可当妈妈被拘捕,记者问天天想不想妈妈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想妈妈。哪怕她打我,我也愿意待在她身边……要不,我就没有妈妈了。” <p class="ql-block">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不管父母怎么对他们,在他们心里,都始终充满依赖和爱。有一句话说穿了孩子与父母的真相:<b>父母永远等着孩子的感谢,而孩子永远等着父母的道歉。两者都等不到。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最终只会两败俱伤。</b>&nbsp;03&nbsp;《追风筝的人》中说到:<b>孩子不是图画册,父母不能只顾着画上自己的色彩。</b>的确如此,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有权利决定自己人生的走向。真正好的爱,不应该只关心孩子飞得有多高,更应该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别以爱之名,让自己和孩子都成为囚徒。著名教育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写道: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热议的“留守女孩选择考古”,与网友对选择考古专业嗤之以鼻的时候,对比鲜明的是女孩父亲对她的支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女孩父亲表示也会担心孩子未来,但是他也尊重孩子的选择,做自己开心的事比较重要。心里很担心孩子的未来,但还是尊重女儿的选择。最好的爱,是如她所愿,而非自我成全。最后,我想用纪伯伦的一首诗来和大家共勉: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最后,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从这部剧里看到教育的本质,去思考育儿的真谛。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舍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对未来的期盼,得到埋怨、指责。我们是要循着孩子的光,去守护他们,让他们更好的绽放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