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不改鬓毛衰

唐光鹏

<p class="ql-block">  今年3月某天的一个晚上,龙蔚闽同学打电话问我,“你是不是初三(5)班的?”我说“是,怎么啦?”她又说“初三(5)班同学正在凯里聚会”,因她不知道我是初三(5)班的,也就没有叫我。而且这种聚会已搞了几年,她也参加了几年,就没有告诉我。这一次她去了,有一位同学问她有没有我的电话,她还说:“我们是一个大院的,他不是我们初三(5)班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打开影集,找到“台江中学1974-1975学年度初三(5)班毕业留影”,看着泛黄的黑白照片,在照片里的确没有我。原因是我同石远志班长、姜开阳等同学,在他的寝室玩,错过了照像的时间。同时,在照片里也没有找到张明第同学,不知什么原因?</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至今已有46年了,照片里共51人,其中老师4人,学生47人。我仔细辩认了很久,有22位同学还能认出,并能叫出名字,其余的,我就想不起了,更叫不出他们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这46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年轻时,大家都在为事业奋斗,为家庭奋斗,因此,聚少离多。当然也怪自己没有与大家联系,在此表示歉意。</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参加过两次初三(5)班的同学聚会。一次是在1997年,毕业22年后,由台江的同学发起,那时我在黔东南州卫生防疫站,我去了;还有一次是2007年,台江中学校庆63周年,我也去了,而且是同赖澄森老师(高中的班主任)和付文建(小学、高中同学)一起去的。遇上了班长石远志,他组织班里的部分同学,在他家吃的晚饭,他夫人亲自下厨,做了一餐可口的家宴。第二天遇上高中同学黄国茂,他组织高中同学到施洞吃的饭,并到潘志国家(台雄人,高中、初中同学)吃农家乐,并在那里玩了一天。</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15日,我同龙蔚闽,佘黔兰(台江小学同学,在贵阳),还有我老婆姚琼,因有事去台江。不巧的是,头天晚上,班长石远志打电话问龙蔚闽,姊妹节是否去台江?她说去不了,但明天她要和某某到台江来。就这样,石班长安排了台江的部分同学,在他家搞了一次聚会。</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从2007年到现在,一晃又是14年了。虽然我们大家都已退休,但,他没怎么变,一看就认出他,仍然是我记忆中的石班长。就是因为在初中的时候,他是我们的领导,我跟着他,跟得太紧,使得姜开阳等同学,我们没有在这张泛黄的毕业照里,留下美好的形象记忆,一见面时我就这样对他说。</p><p class="ql-block"> 他风趣地对我说,1985年我刚到黔东南工作,他带着他的女朋友(现在的夫人)到我那里吃饭,单身汉的生活,将食盐和洗衣粉混放在一起,留下将洗衣粉当盐巴用的、令人羞涩的笑话。</p><p class="ql-block"> 他没变,而我则乡音不改鬓毛衰,头发基本上全白了。对于我的白发,有许多朋友说,你就是头发白点,其它看起来不像60余岁的人,这是在安慰我。在黔灵山公园,经常有年轻人问路,有的叫我“大叔”,有的叫我“大爷”,有的甚至叫我“老大爷”,我真的有这么老吗?叫我“老大爷”?!但,也说明我们都不年轻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他招集了在台江城里的同学,邰胜和、鲁平、王兴海、吴光辉、邰启光,还有潘志国。这几位同学,我除了邰启光一时间想不起外,其余的同学轮廓都在,一见面就认出来了。大家见面都非常高兴,特别是我,少说已有14年未见面了,此时已到了“相见恨晚,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境地,大家不知不觉地喝完了石班长家的4斤泡酒、潘志国自酿的1斤米酒和老木(吴光辉)的1瓶二锅头高度酒。特别是在龙导-龙蔚闽的倡议下,大家划拳喝酒,开怀畅饮。昔日含蓄、羞涩、冠有资深美女的龙导,一下子变成大侠,拳术变化多端,不按套路出拳,最终打败象我这样号称拳师的男士们。</p><p class="ql-block"> 4月25日是台江县一年一度非常隆重的姊妹节(苗族姊妹节一般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举行,被誉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藏在花蕊里的节日”,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10天前,石远志和齐夏娥他们就邀请我和夫人一道去,凯里也有同学要来。</p><p class="ql-block"> 因夫人有事,早上9点,我一个人乘坐高铁到凯里。姚元国同学亲自到南站来接我,然后我们又接了张胜明、石崇美后,就直接赶台江。我们到了台江县城,把车停在宾江一号(邰胜和家的停车位),此时,已是11点左右;此时已经看不到了苗族民族的节日游行,但观游行人群未散,人山人海;也就是在此时,乌云密布,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人们快速躲进横跨在翁里河的风雨桥里,估计有上千人,幸好此桥是近年修建的水泥桥,要不然,不知会发生什么情况。</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聚会地点是在“馨亮厨”,离停车的地方不远。当我们到后,李维昕、何承礼、王兴海、邰启光、吴光辉、齐夏娥等同学已到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齐夏娥同学,身穿汉族服装,头则是苗族打扮,戴着一朵粉红色的大红花,完全就是一位汉化了的苗族妇女,非常漂亮。李维昕没有变,其他同学也没有怎么变,儿时貌象还在,只是大家不知不觉地已步入老年。</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欧振中老师也来了,上次打他的电话,联系不上的原因,是其孙儿把他的电话屏闭了。前几天石班长碰到他,说这次聚会的事,他回去后告戒孙儿,这几天不要动他的手机。欧老师,今年已有78岁了,头发全白了,但身体看起来非常好。是我们一直信赖的好老师,他对我们学生,既不失老师的尊严,又不是横眉目冷对,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尊重他,台江的同学也时常想到他,只要有同学聚会都会把他叫上。这次聚会,杨光耀同学也来了。</p><p class="ql-block"> 姊妹节聚会,龙导没在,大家没有手舞足蹈。为了让酒席不冷场,每人举杯一次,邀大家喝酒,借着甘甜、温和的、鲁平带来的泡酒的酒意,有感而发。</p><p class="ql-block"> 石班长今天说话的底气非常足,因今天聚会是阳盛阴衰,一举打破过去阴盛阳衰的局面,说话铿锵有力,霸气!李维昕同学,人民的教师,始终保持着为人师表的严谨风范,说话,一句是一句,吐词一颗是一颗,滴水不漏;邰胜和诗兴大发,吟诗一首:“苗疆飞歌醉人心,香甜美酒敬亲人,同窗一晃几十载,姊妹情深话友情。” 我的大舅哥,姚云国同学说着说着,手臂一挥,提出一件茅台镇酒,大有“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的气度,霸气;石崇美同学气壮山河的话语,酒桌上又进入另一个高潮;默默无语的鲁平,拿出在家煮着好的渣辣子菜(台江话。一种可口的美食。用红辣子剁碎之后,与糯米粉搅拌成米粑,然后放进坛子里,密闭,让其发酵变酸,可食用。一种吃法,就是将各种小蔬菜,先煮熟,挖一点变酸的米粑,先用水调成浆,然后再放入煮好的菜中,煮开使其成糊状而成)、凉拌鸡脚、凉拌春芽等地方的特色菜,此时,无声胜有声,给聚会增添了民族的风味;石远志的夫人和张光兰同学,特制了姊妹节必吃的彩色糯米饭,使大家又回到苗家的情人节,我吃着姊妹饭,看着对面的邰胜和同学,心理想着他中学时代的情缘(听说,他曾暗恋我们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并还到女同学家去帮忙做事,扛过柴、搬过煤,只是不知为什么没有成对),不知得没得情妹妹的姊妹饭吃;还有“时光不老“的群主,一位汉化了的苗族妇女齐夏娥同学,为了同学聚会,为了我们远道而来的同学,放弃了阳芳村的鼓藏节(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13年一次鼓藏节,昨天开始)亲朋好友相聚,喝起酒来,一杯又一杯,泼辣、豪爽,其酒品和她人品一样。还有两位女同学,张胜明、张光兰同学,在前面有这么多“导”的情况下,她们不动声色,一但没有这些“导”时,我想台江人的好客、热情,“劝君更进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台江酒文化,会在她们那里发挥的淋漓尽致,深藏不露。</p><p class="ql-block"> 下午,雨过天晴,石远志同学带着我们大家沿着翁里河畔走着,寻找着儿时的记忆。这条河环绕着半个台江县城,在城区,河的上游是台拱寨,接着就是张家寨,再下就是郞等寨,梅影寨、上桃赖、下桃赖村。</p><p class="ql-block"> 沿河有一个大簸箕(台江话,河的坎上修有一条水渠,专供发电厂用,电厂不用水时,水就会从渠的一决口处流到河里,形成瀑布,因水急将此处的河床冲成一个锅底,此处的水比其它地方都深,夏天县城的人都在这里洗澡),还有电厂、水泥厂、酒厂等,这些都不见了。而在沿河两岸,当地政府打造成休闲、锻炼身体的健康步道,这条步道从台拱寨一直修到梅影寨,也算是够长的。横跨此河的有4座桥,昔日通往凯里的、唯一的一座桥,估计是第三座。1978年离开台江县后,我就很少来这里,如今这里变化非常之大,儿时的记忆已面目全非,昔日的几个村寨也基本城镇化了,没有以前的那种乡村气息了。</p><p class="ql-block"> 回想那个年代,读了初中就已经到点了。要想读高中,比较难。当时,不是通过考试、凭着自己的能力考上高中,而是通过推荐,大家举手表决,选出班上去读高中的人。一个班,大慨就选那么10来个,还有一大批想读,而没有能读的同学就此失掉读书的机会,埋没了许多人才。有许多同学最后只能报考中专,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还有的因成份不好,只能在乡村代课,一呆就是8年;还有的当了一辈子农民;也有极少的的同学,毕业后顶替父母的工作岗位,得到了工作;还有的,在后来,为了能保证有一个工作,既报考了学校,又报了名去当兵,最后,面对两份录取通书,他选择了当兵,而放弃了读书。如果他当时选择读书,说不定他还有可能是,这个地方的交通部门的领导呢!有的同学父母通过关系,使其在凯里读上了高中,在后来的命运选择上,放弃了被台江师范校学学院录取的通知,选择了当一名干警。命运就是这么折磨人。</p><p class="ql-block"> 初中的同学情,胜似战友情。当然,这个情,也要有能牵这个情的人,没有这个人,我想这个情是不容易牵起来的。同时,这个情也要有这个情的气氛,一是在同学遇危难时,他能带领大家一起去,给他(她)当后盾,让他(她)得到同学的安慰,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二是在大家聚在一起时,不问家庭事事,只讲我们曾经是初三(5)班的同学,开心地过好后半生。这里就产生了我们的石远志班长,大家都以他为凝聚力,把初三(5)班的同学聚在一起。还有龙慰闽同学,雅称“龙导”“龙大侠”,酒桌上的活跃份子,每场饭局就是一场抖音,给相聚带来丰富多彩。还有我们的邰胜和同学,任其天南海北,无不知晓,点缀着整个聚会的气氛;还有我们许多热心的同学,如齐夏娥、鲁平、李维盺、石崇美、张胜明、姚云国等,还有我们支持他们工作的同学,如,话不多的王兴海、吴光辉,何承礼、邰启光等同学,每次聚会,他们都在,默默的奉献,只要班长招集,招之即来,来之能喝,喝之能唱,唱之能跳。还有我们的欧振中老师,我们非常感激他。</p><p class="ql-block"> 虽然,用“时光不老”的微信名把我们联在一起,但“初三(五)班”的人气常在是关键,让我们永远记住“初三(5)班”这个情。</p><p class="ql-block"> 此次到台江还听同学们说,有几位同学已经不在了,非常惋惜。虽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是自然规律,但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44岁以内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壮年期),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真正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我们这个年龄还只能算年经的老人。因此珍惜生命,快快乐乐地过好我们的后半生是关键,开心过好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同时,作为一名搞了四十余年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我,温馨地建议大家,老年人预防新型冠状肺炎、流行性感冒、肺炎等疾病非常重要,请及时注射新型状肺炎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和肺炎疫苗。</p><p class="ql-block"> 赋诗打油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同学送别有感</p><p class="ql-block"> 宾江一号庭院深,</p><p class="ql-block"> 姊妹节里来相认。</p><p class="ql-block"> 翁里河水滔滔滚,</p><p class="ql-block"> 不及同学送我行。</p><p class="ql-block"> 回眸当年毕业影,</p><p class="ql-block"> 四十六年到如今。</p><p class="ql-block"> 乡音不改白头翁,</p><p class="ql-block"> 最念还是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最后,收集了同学们发在微信里的照片,制成此美篇,同时用了《几度夕阳红》电视主题曲,来作为我这篇美篇的伴奏曲,这首歌,是我们那个年代听得最多的歌曲,希望大家喜欢。</p><p class="ql-block"> 时光留不住,春去已无踪</p><p class="ql-block"> 潮来又潮往,聚散苦匆匆</p><p class="ql-block"> 往事不能忘,浮萍各西东</p><p class="ql-block">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p class="ql-block"> 且拭今宵泪,留与明夜风</p><p class="ql-block"> 风儿携我梦,天涯绕无穷</p><p class="ql-block"> 朝朝共暮暮,相思古今同</p><p class="ql-block"> 说明:此美篇为了增加大家阅读点,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如有不妥之处,请原谅。</p> <p class="ql-block">1975年毕业照</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王天英、 鲁平、 张胜明、张文芝、 石崇美、张经渐、熊克云、张光兰、李万英、龙本群、邓美荣、 李维盺、龙蔚闽 、齐夏娥</p><p class="ql-block"> 第二排:熊胜光、姜念奎、 邰胜勋、张昌宗(老师) 龙太银(老师)、杨灿煌(老师)、欧振忠(班主任)、曹国胜(老师)、欧德生、邰胜和、邰通金、 姚云国</p><p class="ql-block"> 第三排:邰启光、 李秀德、潘志国、吴光辉、潘清江、李美红、张志良 、邰光发、杨光耀、王光辉 、何承礼、欧光儒、张昌林、王安金</p><p class="ql-block"> 第四排:吴光泽、徐世国、王兴海、耶桥、张海齐、欧海容、吴光跃、欧德光、邰秀富、许世明、张汉春、李通泽、欧德奎</p><p class="ql-block"> 未在照片里的同学:石远志、唐光鹏、姜开阳、张明第</p> <p class="ql-block">台江中学74-75年初三年级第二团支部全体成员与班主任合影</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左起第一为姜开阳</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左起第一为石远志,第三为唐光鹏</p> <p class="ql-block">1997年聚会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至右:张胜明、邓美荣 、张光兰、鲁平、李维盺、龙本群、熊克云、齐夏娥、石崇美</p><p class="ql-block">第二排:王兴海、石远志、邰胜勋、徐世国、欧德生、欧振忠、邰光华、潘志国、李美红、潘清江</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吴光跃、邰秀富、唐光鹏、邰胜和、姚云国、张汉春、何承礼、邰启光</p> <p class="ql-block">45年的师生重阳节聚</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吴光辉、姚云国、欧振中(老师)、张胜明、鲁平、张昌林、石远志</p><p class="ql-block">后排:王兴海、邰胜和、邰启光、何承礼</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张胜明、熊克云、龙本群、鲁平、齐夏娥、石崇美</p><p class="ql-block">后排:潘志国、王兴海、邰启光、邰胜和、石远志、何承礼、吴光辉</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5日在石远志家部分同学聚会 </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鲁平、石远志、龙蔚闽、吴光辉</p><p class="ql-block">后排:王兴海、邰启光、邰胜和、唐光鹏、潘志国</p> <p class="ql-block">欧振中老师,台江中学74-75年初三(5)班班主任</p> <p class="ql-block">石远志班长</p> <p class="ql-block">姚云国同学</p> <p class="ql-block">邰启光同学</p> <p class="ql-block">邰胜和同学</p> <p class="ql-block">龙蔚闽同学</p> <p class="ql-block">鲁平同学</p> <p class="ql-block">李维昕同学</p> <p class="ql-block">石崇美同学</p> <p class="ql-block">熊克云同学</p> <p class="ql-block">何承礼同学</p> <p class="ql-block">张经渐同学</p> <p class="ql-block">齐夏娥同学</p> <p class="ql-block">龙本群同学</p> <p class="ql-block">张胜明同学</p> <p class="ql-block">唐光鹏同学</p> <p class="ql-block">潘志国同学</p> <p class="ql-block">张明第(左1)同学</p> <p class="ql-block">邰启光、杨光耀、吴光辉同学</p> <p class="ql-block">王兴海同学</p> <p class="ql-block">台江姊妹节,同学欢乐聚</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邰胜和、齐夏娥、唐光鹏、欧振中、姚云国、石远志、杨光耀</p><p class="ql-block">后排:张胜明、李维昕、石崇美、张光兰、吴光辉、邰启光、王兴海、何承礼</p><p class="ql-block">鲁平同学参加,未在照片里</p> <p class="ql-block">大簸箕</p> <p class="ql-block">70年代前,台江通往凯里的唯一大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