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实验开始了(上)</p><p class="ql-block"> 我从五年级起进入实验小学学习。第一次走进实验小学,映入眼帘的是美丽宁静的校园和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还有两个我从未见过的大操场,我完完全全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在兴奋和迷茫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新世界,美好的未来正在向我招手。</p><p class="ql-block"> 环境美、设施全,照现在的说法都属于硬件,只有软件一一教师,过硬的师资力量,才是打造一所王牌学校的软实力。下面我将尽我所能追寻我心目中的几位优秀教师当年的风采,虽然年代久远,难免挂一漏万,仍然希望能窥一斑见全豹。</p><p class="ql-block"> 王新培老师是我五年级时的班主任,教语文兼历史。王老师饱读诗书,言谈举止书卷气很浓,上课时旁证博引,涛涛不绝,说到动情处常辅以手势。声情并茂的课对学生是最有吸引力的,我那时天天盼望能上王老师的课。 </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很会激励人,有一次王老师在作文课上读了我的两段作文,他在点评时一再赞赏我的作文,我听了热血沸腾,仿佛觉得自己真是当作家的料,只要我不断努力,将来一定会写出好作品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雨果的《悲惨世界》,我把书拿给王老师看,意思是说我也能读世界名著了。王老师微微一笑,把书拿在手上翻了一下,并没有说什么看得懂看不懂之类的套话,而是和我聊起了雨果和他的《悲惨世界》,王老师从主人公的命运谈到作品的现实意义,还谈到了雨果其它的作品,如《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等。老师侃侃而谈,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王老师似乎把我当成了志同道合的文艺青年,忘记了我还是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小孩子。</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那是王老师在保护我,保护一个懵懂少年对文学的憧憬,不让一个孩子因无知而陷入尴尬。按我当时的学力,读懂《一千零一夜》这类书还可以,若是读《悲惨世界》这样的大师经典,那就无异于雾里看花了。我后来爱读文学作品,努力学习写作,是和王老师的启迪引导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期末时,因为学校调整的需要,我所在的班级被分班重组,我被分到六年级五班。如果说第一次转班让我获得了进名校的机会,那么这一次转班则让我生平第一次近距离走进一个优秀教师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语文教师李爱珍是我小学阶段最后一位班主任,也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位好老师。李老师看上去大约二十几岁,梳着两根辫子,双目炯炯有神,说话富于表情,声音清脆响亮。李老师当时已经是圈内小有名气的优秀青年教师,是榜上有名的名师。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是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李老师听说我是新转来的学生,就问了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李老师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音语调精准到位,无可挑剔。我见老师态度亲切,于是也用普通话和老师交谈起来,我觉得和李老师谈话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后来李老师还在向全班介绍新生时表扬了我,说我能主动用普通话和老师交谈,希望大家向我学习。</p><p class="ql-block"> 当年,上海的声音一一上海话还在各行各业占主导地位,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刚刚开始,上海人和来自其它省市的同胞交往时习惯说上海话。学校也不例外,学生除了上课回答问题用普通话,课外是从来不说的。六十年后的今天,上海话已经蜕变为需要保护的"小语种",上海人听到上海话的机会越来越少,和沪语同根的沪剧、滑稽日渐式微,连孩子放学回家也说普通话,家中的老人只能跟着学。回首往事,恍如隔世。</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上海人学外语有些优势,据说当年北外招生时就特别垂青上海籍学生;可是说到学说普通话,上海人就没有那种幸运了,上海人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北方话元素始终把握不好。</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是拼音教学的行家里手,根据上海人学普通话的特点,在拼音教学上摸索出一套规律。都说语音学习很枯燥,可是上李老师的课大家兴致很高,课外还经常模仿,我至今还记得她朗读时的腔调和节奏。有了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标准化示范,我班在历次普通话比赛中都名列前茅。我原来朗读有一定基础,经李老师点拨后,进步更快了。回想自己学习普通话的经历,好像就是昨天的事。</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不但是教学能手,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格塑造等方面也从不简单粗暴,不轻易用班主任的权威去压制学生,而是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让学生受伤害。那个年代虽然还没有提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我从李老师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优秀素质。有一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几个顽皮的孩子一起捉弄李老师,妨碍了李老师的工作,李老师没有发火,也没有点名批评那几个学生,而是在上课时用谈心的方式来化解这件事,说到后来李老师忍不住哭出声来,我看了真难过,想和老师一起哭。我后来从教几十年,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那些年里,时常以李老师为楷模来处理一些棘手的事,尽量尊重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我希望有更多的小学生能遇到像李老师这样的好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