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混淆尊重和纵容的教育必是一团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尚善教育强调尊重是一切正爱的前提。我们常常讲要爱孩子,什么是“爱”?这个字太宽泛也太抽象,其实真正的爱就是“尊重、理解、关心、信任和陪伴”,那在这个里面最重要的也最难把握的是“尊重”二字。做对了尊重,就会给孩子带来爱的滋养和正能量,做错了就变成了“纵容”,真的是一念纵容一念尊重,一念正爱,一念伤害,所以我认为这两话题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是学习所有理念的重中之重。这其中包含两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 错把纵容当尊重是让孩子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 掌握这个核心,父母就掌握了教育核心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接触身边大量的案例,以及孩子们呈现的状态,我发现大部分问题出在父母给不到孩子应有的尊重,导致各种问题。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有一个妈妈告诉我,孩子20岁了,休学在家一两年,一直走不出来,一度认为自己有病,产生幻觉,痛苦得生不如死,折磨自己折磨父母,父母也一切围着孩子转,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状态,妈妈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当妈妈把饭端到孩子身边时,孩子愤怒了,咆哮着说:你知道吗?你这样做会让我的生命不被尊重,我会认为自己是无用的,我就是个废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说?问题出在哪里?妈妈明明是心疼孩子,呵护孩子的啊,一切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内心,想干啥干啥,为什么孩子会这种态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类似的现象太多,父母们请检测一下,孩子是否在家说一不二,为所欲为,要么是花钱无节制,要么是手机游戏随便玩,在家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很恶劣,甚至有大逆不道,以下犯上的行为?是否亲子关系很差,像网上说的:不提要求各自安好,一提要求鸡飞狗跳?这些现象的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抛开种种原因,但凡有这些现象者,我们给到孩子的都不是尊重,而更多的是纵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何为尊重?何为纵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尊重字面意思,:意思是尊敬、重视,尊重是以人格、人权平等为基础,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人格: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span>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片树叶是一样的。我们是否真正去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格特点并尊重他呢?比如,一个孩子较内向,不喜欢走进人群,而父母却特别喜欢外向的孩子,自然不认可自己的孩子,一心想按自己的要求培养孩子,其实就是没有尊重孩子的人格特点。前几天有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女儿从小敢与人争,几岁时,让她买个东西要排在最后边,妈妈就担心孩子和别的争强好胜的孩子不一样,从此成了妈妈的心结,总觉着孩子哪里有问题。其实,那天我问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妈妈说我忘了,我说,可是为什么这件事你一直记得那么清楚?因为你特别在意,我帮你回忆一下,你当时是怎么说的,你会说,孩子,你怎么不知道往前站,看别的小朋友都往前排队。等等,语言之中一定透着对孩子行为的不认可和妈妈急于修正孩子的焦虑。那我们想,孩子内心是什么感受?妈妈传递给她的是,我是不对的,我是懦弱的,妈妈是不喜欢我的,她会不会越来越不敢去尝试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人权:(1)是人因其为人应有的权利。(2)思想上的独立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就有的权利有哪些?情绪、思维、感受、观点、话语权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人都有情绪,情绪没有对错,同样思维、感觉、观点也一样?我常常讲,夫妻之间为什么不能正常沟通,是因为一方在谈自己的感受时,另一方认为对方的感受不对,于是据理力争,然后又让矛盾升级。因此,要想彼此沟通顺畅,尊重对方的感受,那怕他说你是一堆臭狗屎,你也不要动怒,因为这就是他感受。有句话叫,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讲的就是从人权上尊重他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纵容:对错误的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放任不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里要强调一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有两种:一种是知道孩子的行为是错的,但管不了或不敢管。比如知道孩子黑白颠倒打游戏是不对,但孩子仍我行我素,父母会说:说他他不听啊,打也打过,骂也骂过,没办法。另一种是不知道行为的对错。你比如青春期孩子无节制地花钱,尤其对于家里不差钱的家庭,由于父母对孩子陪伴的缺失,总感觉亏欠孩子的,于是用物质去弥补,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名牌、奢侈品等从不拒绝。要知道,德不配位,必有余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会养成孩子坐享其成、啃老和不思进取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如何把握尊重和纵容之间的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顺应道,符合规律的尊重即为尊重。违背道即违背规律的尊重即为纵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是道,什么是规律都包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自然规律 :</b>万事万物都有他的发展规律。春夏秋冬不可更改,春耕秋收冬藏不能改,日出日落不可逆。你不可能冬种春收吧。今年的疫情再次说明,人类在破坏自然规律后必然要承担后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生命规律:</b>每个生命都是向上向善的,没有一棵小树根长在上面,叶长在土里的。所以,孩子也一样,渴望集体、渴望朋友、渴望学习好,没有一个不想着活着有所价值,这是人的本能,没有一个孩子生而为人愿意破小时候学的拔苗助长的故事。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五大需求中包含: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大需求。这也是人成长规律内在基本逻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成长规律</b>:青春期孩子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他们有成人感,而心理发展处地半成熟状态,心理活动是一个矛盾体,共有四大特点:A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的矛盾。B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C心理闭锁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D、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因此,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父母的理解和尊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4、社会规律</b>:我们任何不可能违背社会规律,也就是环境,没有环境适应人,只有人适应环境。孩子从小就要在他该有的环境里成长,幼儿园、校园到社会,这本来就是适应的过程。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人适应社会并创造社会、服务社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要讲这样?因为这是区分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纵容的航标和警界线,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明白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纵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如何运用规律做到尊重孩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从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检测</b>:因为人是向上向善的,需要吸收自然的阳气。孩子是否黑白颠倒,作息不规律,如果是就违背了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与规律违背,逆道而行,无论身体、心理都会出现问题。当一个孩子表现为黑白颠倒时,内在是没有力量和极度自卑的,其实并不想这样,可不敢面前现实,仅靠父母强硬地要逼孩子作息正常是不行的,需要这时候需要先去用心感受孩子的感受,洞察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多些理解和关爱,同时多些陪伴,一定想办法让孩子动起来,一步步去适应规律,而不是任由孩子黑白颠倒,那样只能更加无力和绝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社会规律检测</b>:既然是社会的一分子,就要到群体中去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如果孩子在家几年不出门或者不愿意让见任何人,做为父母,如果这时候你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让任何人进家门,也就违背的社会规律,父母所谓的尊重就是纵容。因为孩子内在是矛盾的,他知道自己这样是不对的,但他自卑啊,不敢见人,父母如果尊重孩子的意愿,你等于在呵护孩子的玻璃心,在暗示他,你是不正常的,他会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敢面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成长规律检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人格的尊重</span>。每一个孩子人格是独立的,与父母是平等的,尤其是青春期孩子,他们更渴望被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思想不论是否合适,但父母都要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父母经常会有以大压小的姿态对待孩子,不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和父母不认可的都认为是不听话的。比如孩子想染发或纹身,很多父母无法接受,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无伤大雅,只要他所在的集体允许,父母充其量只有建议权,否则就是不尊重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例,家里来客人,父母要不要征求孩子意见并告之,这是基本的人格尊重。凡和他有关的,对于合理的要求我们支持,不合理的我们可以说明理由并温和地拒绝。再比如之家庭规则的制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情绪、感受方面的尊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绪和感受都无对错之分,只有好坏区别。当孩子情绪特别不好或发脾气时,我们是否允许,孩子想玩手机,父母不让玩,他会不会难受或抓狂,这是正常的。但如果他因此打骂父母这样的行为,如果父母选择了容忍,就变成了纵容。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你的心情和能理解,但行为一定要有底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3)家庭众伦理上是否符合规律</span>。比如孩子没大没有,对父母及长辈没有敬畏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4)个体发展的尊重</span>:18岁以前的孩子该在学校这个群里里完成他的学业,可当他面对困难逃避不想上时,父母该不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并选择不让他上学。有的父母就是同意,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没有力量走出来,而父母无奈地选择一种理念是:算了,我养他一辈子吧。父母有这样的思想本身就说明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没有一个孩子不想上学,唯有努力帮他走出困局,他还得回归集体才能真正绽放。如果父母的决断违背了规律,孩子也将很难走出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五、责任划分,才能给予真正的尊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源于父母没有划分清父母与孩子的责任,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只是合作关系。这其中有父母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孩子成长的需求。你比如说孩子写不写作业的事,这是谁的责任?父母却常常包办,孩子作业不写,谁最急?父母最急,父母急了,孩子自然不急,慢慢地就成了父母的责任。这其中是父母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结一句话,教育孩子,思想上要尊重,行为上要修正。而尊重是有标尺的,那就是规律和道,剩下做不到的,那就是父母该成长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