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德里》——难忘的演出

阿蹦

<p class="ql-block">2021戏剧谷开幕大戏《辅德里》是由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宣传部、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是第一部反映中共一大、二大的舞台作品,导演牟森,作曲李京键。演出聚焦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二大,共同完成党的创建的历史进程,以党章的诞生与守护为脉络,呈现一百年前革命者的命运、出路、使命和爱情,献礼建党百年,从4月23日~26日在大宁剧院连演四场。</p><p class="ql-block">受节目组邀请,我们静安区文化馆海韵合唱团担当尾曲“辅德里”的合唱部分。</p> 合唱“辅德里”之前已在静安各社区中广泛传唱。<br>要唱好“辅德里”,有不小的难度,它的节奏带有现代流行色彩,其中有前小附点,还有多处三连音,有些地方要后半拍进来,还有变化音,非常考验演唱者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而且,最高音到E,低声部不太好唱。“了”字和“的”字有着不同的读音,我们都做了统一。 <div>我们静安区文化馆海韵合唱团在硕士毕业的袁茜老师的精心指教下,在团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较完美地拿下了这首合唱曲目。<br></div> <div>为了更好地传唱这首歌曲,4月14日,静安区文化馆海韵合唱团为静安区内14个社区合唱团示范了这首合唱曲目。</div> 合唱编写者李论老师结合歌词作了讲解。 袁茜老师在帮大家细抠每一个疑难细节。 大家在认真听讲。 《辅德里》节目组进行了现场采访。 静安区文化馆海韵合唱团为14个社区合唱团作了示范演唱。 <p class="ql-block">下面的视频,就是由海韵合唱团在示范演唱“辅德里”,指挥袁茜,钢琴伴奏李论。</p> 4月22日晚,非虚构戏剧《辅德里》在大宁剧院彩排,海韵合唱团在观众席前四排的两边进行伴唱。 <p class="ql-block">女声部在前,男声部在后。</p> 低声部在左边单号座。 高声部则在右边双号座。 这几天,大宁剧院广场上的辅德里红色文创市集,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当下市民生活。 正式演出开始前,42位静安区文化馆合唱团的团员,以快闪形式在这里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 接着又演唱了“辅德里”。 欢歌笑语中,洋溢着我们海韵合唱团的快乐和幸福! 袁老师和剧组负责人在商讨演出细节。 大家在就餐中,其乐融融。 我们和静安区文化旅游局局长陈宏、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出品人姜鸣、导演牟森合影。 女合唱团员们合影。 <p class="ql-block">女高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女低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男高们合影。</p> 男低们合影。 爱摆POSE的她们各自显出最美的造型。 喜爱摄影的在查看拍摄的效果。 前合唱团的团员闻讯也特意赶来为大家捧场喝彩,刁建芳还为大家留下了不少精彩的画面和视频。 <p class="ql-block">大宁剧院大堂展厅里陈列有十六个微缩模型展作品,选取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前后的16个历史瞬间,重现了中共二大的史料。</p> 这些微模制作得非常精致。 <p class="ql-block">展柜上不到40公分大小的窗口中,十六个微模介绍了剧中十六个场景的背景和时间,凸显剧中人物的命运瞬间。仅从照片上看,微模中的房屋、家具、甚至农具、书报、杂物等,方寸之间,惟妙惟肖,以假乱真,就如同实物一般。</p> 演出正式开始。音乐响起,舞台渐亮,三角钢琴前,剧中人王会悟回忆起与辅德里相关的点点滴滴……。故事就此开始,<span style="line-height: 1.5;">18位年轻的演员依次出场,一袭白衣站立在舞台中央,用歌声、叙述和肢体,讲述着百年前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span> 他们白发白衣,像是雕塑,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拎着旧皮箱的是第一份党章的守护者张人亚(张静泉)。 <p class="ql-block">旧皮箱里藏着中共第一部党章。</p> 李达与夫人王会悟久别重逢。 蔡和森和向警予夫妇在宣誓。 毛泽东挥手和即将乘船赴法国留学的蔡和森等人告别。 <p class="ql-block">蔡和森夫人向警予在思念丈夫。</p> <p class="ql-block">先驱们群情激愤,斗志昂扬。</p> 随着尾曲“辅德里”的音乐响起,我们海韵合唱团的团员们有序地从两侧的座位上站起来,和台上的演员一起唱响“你会不会想她,辅德里的炎夏……”,并徐徐转身将目光望向观众席上方,“少年奔向了远方,追寻她们的信仰”,这一场景,令不少观众感到非常的震感。 演出在观众们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演出结束后,我们走上台和演员们近距离接触。 和演员们一起合影。 <p class="ql-block">中间是王会悟的扮演者丁臻滢,她的歌声很是甜美,大家都爱听。</p> 从22日的彩排到26日,我们连续演出了四场,不仅受到导演组、剧组负责老师的好评,还有声乐老师李梦石的赞赏。大家对我们团队一致好评,觉得我们最后的出现是点睛之笔。<div>导演牟森表扬我们,说我们最后的伴唱很给力,很出彩!</div> 观众如是说:<div>……这闪唱,他们唱得很专业。</div><div>……尾声,当所有演员再次唱响那首关于辅德里的歌时,当听到观众席两边那轻声的和声时,我再一次落泪。</div><div>……很震撼!</div><div>……激动了一整晚!这,真的太好哭了。</div><div>……终曲《辅德里》大合唱响起的时候好想哭。<br>……最后观众席突然出现的老年合唱团与台上演员们一起合唱时,真的瞬间热泪盈眶。<br></div> <div><span style="line-height: 1.5;">团员们感慨万千,议论纷纷。</span><br></div><div><span style="line-height: 1.5;">初佩兰:有幸能参加《辅德里》尾曲的伴唱,一是感恩,感恩袁老师给我们大家带来的这个机会。为了唱好《辅德里》,为了让更多海韵团员参加建党百年有意义的活动,袁老师跑上跑下,忙里忙外,又当指挥又当导演,又办培训又做后勤保障,袁老师辛苦啦! ️ 第二是感动,感动那群90后年轻演员把百年前追求信仰的热血少年演绎的那么感人,还有好多好听的歌曲,每看一场都会泪流满面。演出结束了,真的有种不舍和失落,耳边始终响起“你会不会想他”。</span><br></div><div>朱晓晔:袁老师辛苦了,感谢有您带领我们参加了这么有意义的活动,演出结束了,但是辅德里歌声久久萦绕在耳边,挥之不去。<span style="line-height: 1.5;"><br></span></div><div>费宗庆:你们在袁老师的带领下为海韵争光,辛苦啦!</div><div>汪家文:……感恩袁老师,感谢剧组重温历史,深受教育!</div><div>李鸣:我们到演出最后,在台下伴唱,起到了全场震撼的作用。<br><div>罗卫东:海韵合唱团这个集体确实很好,让我一个外地老漂族感到了团队的温暖,谢谢老师,谢谢大家!</div><div>徐国才:为团队自豪骄傲,感谢袁老师的指导,感恩有您!</div><div>陈增红:给袁老师敬礼点赞,给海韵合唱团点赞!</div><div>晏平:……意犹未尽。<br><div>耿红:难忘的演出。</div></div></div> 的确,《辅德里》的画面依稀闪现在眼前,《辅德里》的歌声不断萦绕在耳边,“你会不会想她,辅德里的灯塔,她依然在守望,她守护着希望”,这真是难忘的演出。 2021年6月24日,经过40天的全国巡演,红色戏剧《辅德里》再次登上大宁剧院,进行回到上海的首场演出。 <p class="ql-block">演出前,部分演员和我们静安区文化馆海韵合唱团以一场情景快闪在大宁剧院广场为演出预热。</p> 2021年6月25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老艺术家文化志愿服务工程走进静安”文化惠民演出在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拉开帷幕,在演出的尾声,我们再次唱响这首红色歌曲“辅德里”。 <p class="ql-block">女生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男生们合影。</p> 2021年6月30日晚,一台由街头艺人们演唱的名为“把心中的歌声献给您”红歌专场在静安公园广场唱响,上海舞台今年新创的红色剧目《辅德里》主题曲也作为“新红歌”被囊括其中,令人耳目一新。我们海韵合唱团小分队作为围观群众,和街头艺人们一起在广场上演唱了这首红歌:“少年奔向了远方, 旧皮箱装满理想”。 这首歌在街头更具感染力,不少观看的市民也动情地跟着一起哼唱起来。主持人说:“刚刚听到观众说《辅德里》特别好听,我们再唱一遍好吗?”“好!”掌声与喝彩声如潮水般从广场中心向四周绵延开来。 这首歌就连袁老师的公子王文泽也会唱,很好的表情包哎。 对于街头艺人的演唱,我们袁老师这样说道:“今天能够在街头再一次听到《辅德里》主题歌,感觉很奇妙,和之前在剧场里听到的感觉很不一样,但是同样让我感动...…” 2021年7月22日下午,《回首百年路 奋斗新征程》——静安区庆祝建军94周年双拥主题活动在大宁剧院进行。 <p class="ql-block">在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和老战士、军休干部、现役军人们欢聚在一起,共叙军民鱼水深情。</p> 绚丽的灯光使舞台更显五彩缤纷。 我们怀着对中国军人的无比崇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动情地唱起了混声合唱“辅德里”,赢得了剧场内一片掌声。 部队领导和组委会对我们团队的表演非常满意。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9日晚,“2021年第七届上海街艺节开幕暨街艺流动剧场专场演出”在大宁音乐广场进行,我们是观众合唱团。</p> <p class="ql-block">与台上演员一起互动。</p> <p class="ql-block">还和台上演员共同激情演唱了“辅德里”。</p> <p class="ql-block">网易新闻作了这样的报道:“……现场出现一批“观众合唱团”,他们整齐的阵容、洪亮的歌声形成了台上台下互动的一道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上海新闻综合频道对我们作了现场采访。</p> <p class="ql-block">东方卫视也对我们作了现场采访。</p> 团员们纷纷表示:难忘的演出,动听的歌曲,要让更多的人们走近红色文化,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精神。 <div>在本文末,特附上舞台剧《辅德里》中四个唱段音频,敬请各位欣赏一下。</div>音频一:蔡和森和向警予的二重唱。<div>“我的祖国在大海那边,我的爱人在大海那边……”</div> 音频二:向警予和王会悟的二重唱,<span style="line-height: 1.5;">特好听。</span> 音频三:王会悟和小数点的二重唱。<div>这是剧中泪点最足的一场戏,讲述了全面抗战爆发后,李达与夫人王会悟携带16岁的女儿“小数点”(李心田)向重庆转移。途中,“小数点”突发疾病,在贵阳山区病逝。清晰呈现了当时动荡年代下个人命运被时代拉扯的残酷。</div> 音频四:全体演员合唱,“……回家吧”的歌声将全剧引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