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1年3月4日,我们十人在广州坐高铁到大理。在大理租2台七座车由方坚和他的一位藏族帅哥朋友拉嘉驾驶,前往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旅行十五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曾去云南旅游多次,去过昆明、大理、丽江、文山、红河、曲靖、楚雄、玉溪、普洱、西双版纳、保山、德宏这十二个地市,就还有临沧和在西北角分别与缅甸和西藏毗邻的怒江和迪庆两个自治州没去过,这次就去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云南是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也是个多民族的省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地形地貌、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丰富物产,每次去云南都有不同的美好感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4日早上在 广州南站坐高铁,傍晚到大理下关,方坚带我们去吃云南菌类鸡锅,云南各种野生蘑菇真的是美味。</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3月4日晚入住大理下关位于洱海公园旁的《汉庭优佳酒店》,同行的黄生夫妇不顾一天旅途的疲惫,放下行李去拍洱海夜景。图为下关跨洱海的兴盛桥夜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5日早晨,晨光下的大理下关洱海。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早晨在汉庭优佳酒店对面洱海上的湖心亭,下图是湖心亭前的成群野黑鸭和一叶扁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5日,早上从大理出发,前往剑川县沙溪古镇。途经环洱海公路,顺便看看巳看过好几次的小普陀,对于去年十一月才去了普陀山的我,着实想不出为何洱海边上一个孤零零的湖中石头(简直不能称为岛)上建个小庙,竟可以大言不惭称之为小"普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理洱海小普陀,就是一块湖中石上的一爿小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车子沿环洱海路前行,在一些湖岸,现在有很多红嘴鸥,图是洱海边上向游人觅食的红嘴鸥,据说近年由于游人增加,给红嘴鸥喂食也多了,红嘴鸥数量越来越多,人类这样给鸟喂食,对维护生态平衡有没有好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从大理到劍川途中的大理西海西水库。景色也不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5日中午到达沙溪,方坚带去一户白族农家吃饭,图是白族农家小院,很干净也布置得舒适雅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午饭吃的白族菜:红烧鲤鱼,野杂菌菇鸡汤,鲜蚕豆,鱼腥草,自家腌制的火腿、血肠等都很有特色,味道也不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在广州从未吃过的涼拌魚腥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院子侧庭晾满了主人家腌制的火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房子后边田边的猪圈里,这家养了三头猪,家里的老爷子喂猪时我跟去看,他说这三头猪是去年冬至时买几十斤的中猪回来养,一头要2270元,现在有百来斤了,每天就是用自家的泔水、田里种的玉米、麦麸丶米糠等煮猪潲喂,还割些野菜喂,我问他什么时候才卖,他说这是养年猪,到明年春节前养到5~6百斤一头才杀年猪,一大部份自家吃,制作火腿、腊肠、腌肉可吃一年,部份卖。一般养猪场养肉猪都是养不到半年,百多斤就上市,这里农村却是要养大年猪,5~6百斤重一头,差不多一只黄牛的重量了,捉去屠宰时要費多大劲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饭后,去村里一白族民宿住。在民宿门口,前边一个小院停车,院外墙上画了典型的白族房屋外以蓝黑白为主调的饰画及书法。</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户白族人家,两层小楼,雕樑画栋的也挺有风格,房间也干净。进门是个小院,花花草草赏心悦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与女房东三岁的女儿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5日下午刚好是沙溪的赶集日,方坚带我们去逛了一下,农村集市也挺热闹,这里有一部份是当地农民自产的农副产品,及手工制品(如编竹制品);一部份则是商贩釆购来的外地水果、各种生活用品等。我们买了些广州没见过的水果--香缘(下图),有点象佛手,应属柑橘类,吃起来不大好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沙溪集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在沙溪的村子里逛,这里的村民以白族为多,从房子来看,村子並不太富裕,土房占比不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村子里的小饭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可见民居房子高高的墙院大多还是用夯土的土墙,但大门囗却是很高档的木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但这村子中间,却有一间《先锋书店》,店外边墙体其貌不扬,但书店布局有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问店员说其总店和老板在南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网上查看才知: 南京先锋书店于1996年在南京创立,是国内知名的民营学术书店,自创立以来探索出一条以“学术、文化沙龙、咖啡、艺术画廊、电影、音乐、创意、生活、时尚”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品牌书店经营模式,搭建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平台。其为读者打造的建筑之元素、宗教之情结、人文之关怀的书店阅读空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读者的聚集,使其成为南京重要的文化地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先锋书店是南京的著名文化名片,也是江苏最大的人文社科专业书店,它铸造的不仅是先锋风格的人文品牌,更是南京人民的精神品格和思想品质。南京先锋书店被南京市民评为十二张文化名片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书店”,荣获“中国2009年度最美的书店奖”,附近南京大学的学生亲切地称她为“南大第二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16年3月,美国《国家地理》评选出全球十大书店,南京先锋书店入选,系亚洲唯一入选书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截至2017年5月,先锋书店五台山店为总店,地下车库改造而成的总店风景独特,其内独辟二手书店区,创意产品展售馆,先锋艺术咖啡馆,沙龙活动专区,另有十二家分店遍布江浙皖三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96年11月,先锋书店诞生时面积只有17平方米到2004年9月18日,先锋书店五台山旗舰店开业,经营面积近3680平方米,经营品种7万多种,并设立了1000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开张当天的客流高达上万人,实际销售图书码洋近10万元。这是学术书店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民营书业发展史上一个的重大里程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06年1月26日,先锋书店新城市广场龙江店开业,是先锋书店的第一家社区店,经营面积600平方米,品种约3万个品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13年4月21日,先锋书店无锡惠山古镇店正式开门揖客,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13年11月6日,由先锋书店精心打造的具有民国风情南京范的新生活书局在南京博物院正式开张。新生活书局坐落在南京博物院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开在沙溪的这个先锋书局分店,选址在云南少数民族的农村,尽管这是较有名的旅游区,但毕竟购书环境、人流与大城市比,不可同日而语,单从营商角度看,其老板亦可算敢于一博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书店内主体布局,下图是店后边有一大间咖啡厅、可供读书、休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3月6日早到沙溪古镇外的玉溪河游览。溪水清沏,晨雾刚散有点阳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沙溪镇外有人建了房车营地,但目前只是设置房车作旅舍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玉溪河上的单孔石桥玉津桥,这里巳成了游客的打卡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玉津桥-是沙溪茶马古道古桥。原为铁索桥,“铁索锁江”曾是沙溪四景之一。原桥于咸丰年兵乱时曾将铁索取下打造成兵器,后毁于战火。现在的半圆形单孔石桥,是从民国十年(1921年)开始募资筹建,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始告成。“玉津”一词出自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师荔菲在桥上题联:“石可成桥,从今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从现存于桥头由白族著名学者赵藩和楚大师管区司令杨益谦撰写的《募修玉津桥引》可知,玉津桥在当时茶马古道交通位置上的重要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玉津桥跨空 12米,高6米,桥长35.4米,宽5米,石柱石板护栏。拱顶上有石雕鳖头,雄视黑潓江上游,另一侧是石雕鳖尾连接黑潓江下游,护栏尽头有四只“娃娃鱼”石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古桥头有一碑廊,大理石碑内容为《修桥募引》,记录功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沙溪古镇玉溪河边晨曦中的客车、游人倒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沙溪古镇玉溪河边三位当年广州十五中的老同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上图是供游客骑马逛沙溪的马帮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是供游客乘骑的马儿被马夫牵着走上玉津古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玉溪河边的鹭岛和古镇店前的小狗狗,在春天里小动物也是一副懒慵、舒适的享受春日暖阳的样子。</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沙溪古镇入囗刻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午在沙溪古镇。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县沙溪古镇是茶马古道的交汇集散要冲。茶马古道自唐代以来,成为大西南地区的物流通道。古道通过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在这几处名镇之间,有着一个古集市――沙溪寺登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对外交流三大丝绸之路之外的一条大通道,因交易的运输过程主要通过马帮,其主要交易对象是茶、马,故世人称为“茶马古道”。沙溪处于大理、丽江之间,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陆路码头,沙溪在茶马古道上成为贸易集散地、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活动中心,是一个集商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古镇,可谓显赫一时。唐代以后,又逐渐建成了以沙溪为中心的四大盐井,为沙溪的发展锦上添花,推波助澜,古镇作为离四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一跃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成为西藏、滇西北地区的食盐供给的集散地。盐井的发现与开采,使沙溪在茶马古道上陆路码头作用发生质的变化,成为举足轻重的盐都,从而进一步推动沙溪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沙溪成为茶马古道上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崛起与腾飞,必然推动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沙溪一时成为佛教文化的集聚地,从而推动沙溪地区成为洱海地区佛教密宗宗教活动主要地区,使沙溪因此成为经贸发达、文化繁荣的古镇。</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沙溪古镇的南寨门。始建于明代中后期,修建在连接四大盐井的马帮进入寺登街的南古宗巷之上。寨门分上下两层,土木结构,二楼是碉堡式的建筑,设有射击与瞭望孔。寺登街作为茶马古道上茶叶、盐巴的集散、交易和马帮休息的驿站,往来的马帮、富商和寺登街上的马店成为了匪徒抢劫的重点对象,匪患时时威胁着寺登街上的安全贸易。为了保障往来马帮、商旅的生命财产安全,修建了防御性的南寨门,并派驻兵勇日夜防守。现在的寨门于2004年修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沙溪古镇寺登街南门入口外的商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沙溪古镇东寨门遗址。沙溪古镇的东寨门始建于明代中后期,往东可通达洱源、大理。初建时是两层楼土木结构碉堡式建筑,毁于咸丰六年(1856年)兵乱祸及沙溪之时,后来重新修建;民国十年(1921年)茶马古道上的大土匪罗高才来沙溪寺登街抢劫时被毁,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年又重新修建,到了民国后期,毁于了一场倾盆大雨。值此时,沙溪匪患很猖獗,寺登街上的马帮经济走向了萧条,已无力恢复原来碉楼式的寨门,只修建了现存的这座既简单又实用兼具防御功能拱形寨门,2003年修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东寨门内的古镇街巷,保留了清代建筑的基本面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古镇内《鳌岫紫阁》酒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古镇里有浓郁白族风格的酒店《鳌岫紫阁》大门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17年8月容和方之晞母女,颢桦及李波、黄玲夫妇等十多亲朋来此住过,今天容故地重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沙溪古镇兴教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四方街上的兴教寺大门。兴教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由门楼、过厅、二殿和大殿三个院落组成,是中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藏传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兴教寺大殿和二殿建筑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建筑遗风,又深受白族建筑和藏密寺院建筑风格影响,属国内罕见。 2006年,兴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兴教寺内庭,都是清代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沙溪古镇四方街,这是茶马古道进入沙溪寺登街后的交易集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四方街古戏台。2001年10月,沙溪四方街被作为连接西藏和云南的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驿站,“有完备的戏台,供来往于青藏高原的商贾歇息的客栈、寺庙区和防御性的寨门”,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100个濒危遗址之一。这个古戏台与兴教寺一样,是茶马古道驿站重要遣址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沙溪古镇的《欧阳大院》大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大院内庭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欧阳大院》始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建成,由两院白族传统“三坊一照壁”和一院“马厩”连贯组成,整座建筑独具匠心,气度不凡,布局合理,很巧妙地把民居与马店和马厩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院内有供马帮、商旅投宿的“上等客房”,内设小戏台、藏身地道、储钱保险柜;整座院落“耕读”文化气息浓厚,从雕 彩绘、装修、布局诸多方面充分体现了白族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是茶马古道上珍贵建筑文化遗产,被誉为茶马古道上“五星级的马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6日中午,在沙溪古镇参观马四爷的马帮博物馆,听马四爷介绍马帮历史並且吃"马帮饭”--就是象马帮在野外做饭的方式,把铜㶽吊架在三角架下用柴火来烧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下图是博物馆大门及进门后大院,这里原本就是马四爷祖屋,当年其先人的马帮总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这里唯一的马帮博物馆,里边的实物都是他的马帮祖辈留存下来的,有的都有2百年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马帮历史从唐代算起,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兴起而终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马帮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一个马帮小的有50-60匹马,大的有5百~6百匹之多,一个马帮就相当于今天的一间集贸易与物流运输的公司。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生死与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马帮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其老总称"大锅头″,二把手称"二锅头″……,叫碗为"莲花″,叫筷子为"帮手″等等。作为一个历史的商品流通平台,其历史文化延续千年以上,在这个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上,保留这么个博物馆十分珍贵。</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右图是马四爷(他本姓杨)在给访客讲述马帮历史知识,左上、下图是马帮的工具、马具丶用具实物,都是历史遗留的实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我们在吃"马帮饭″--用铜锅在柴火上煮的腊肉丶香肠丶土豆混煮的大米饭,因为这些食材便于携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6日上午去沙溪红星村白龙潭游览,沙溪白龙潭位于红星村南山脚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前有汉白玉碑一块云:《白龙潭风物荟萃,山水田园,景色迷人,回清倒影,潭幽泉美,吐珠溅玉,林木蓊郁,涌泉汇溪,灌溉农田,乃沙溪生态文明之胜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半山一弘清泉潭水,四周古木参天,山下杏树满树的红粉杏花艳煞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方坚一个当地朋友从福建到此五年,乐不思归,养小马一匹作宠物,见方坚来此,过来会会朋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白龙潭村里枝头杏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理劍川县沙溪青龙潭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春天里百花香,惊蛰过,春耕忙。沙溪青龙潭下,农民伯伯耕地忙。一年之计在于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大理沙溪古镇青龙潭的农民在忙春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人为拍照爬上倒树的高处,拍完却下不来地上,好在方坚个子高,才把她背下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上图 春在田头油菜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 青龙潭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7日早离开剑川县沙溪古镇,前往云龙县的诺邓古村。里程2百公里,但没有高速公路,有的路段是山路。中午途经大理州云龙具长新乡包罗村这里有座横跨江面的《通京桥》,这是在西南地区多见的一座全部木结构的风雨桥,供人和马匹、牛羊从上面步行过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驮马运貨过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桥对面的村庄,这里陡峭的江岸,耕地就是坡面上种玉米,而且是看天气来决定收成的,估计这里农村仍相对贫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午到达云龙县城,在进城前在城北沿公路上山顶俯瞰云龙县城及《太极图》景观。登上山顶上的云极台景区,可以看到云龙县城北面因江水绕出一个“S”型而形成罕见的天然地貌奇观--天然太极图。这是地质时代第四纪新构造中通过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成为一个天生的道教文化符号的景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云龙太极》观景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从观景台俯瞰《云龙太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云龙县城奇观--《云龙太极》,图右边是县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7日下午到达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千年古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诺邓古村是云南省历史最古老的白族村落,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即有记载,据今已有1千1百多年的历史。古村现存一百多座依山构建、风格典雅的古代民居院落 有100余株古树名木,有玉皇阁、文庙、武庙、龙王庙、棂星门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盐井、盐局、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驿路(盐马古道)等文化遗踪,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2007年5月31日诺邓古村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全是狭窄陡峭的石路,山上山下运输全靠骡马驮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理云龙县的诺邓古村历史过千年,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后来由于这里发现开采井盐成为井盐重要产地,因此茶马古道又成了盐马古道,至今村中半山上还有当年盐马古道的留存。直到今天,座落于山中的村子,搬运重物仍得靠马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在村口的盐井,盐井在房子内,古代是人力用桶汲上,现在用泵。这是千年古盐井,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下辖比苏等24县,比苏县即在以诺邓为中心的批江流域,僰语“比苏”为“有盐的地方”。诺邓盐井自汉朝开采以来至今历两千余年,这是一口21米深的直井,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从下面取卤再分给各家“灶户”煮盐。上图是井盐房,下图是盐井房内的盐井,可见井内盐鹵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在盐井上边村道边,一户村民用大锅熬煮盐鹵水至浓缩成盐巴,上图是煮盐水的大锅,下图是煮好的盐巴粉碎包装就成为成品井盐,一斤卖15元。由于现在大规模生产井盐巳不复存在,只有村民在零星用古代一直沿用的方法生产。煮盐的村妇告诉我,鹵水是任由村民去取的,但由于产量不多,盐生产出来除自用于生活及制作火腿,主要是卖给游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民居里掠挂着的火腿。诺邓古村用岩盐制火腿是传统食品,前几年被CCTV4的"舌尖上的中国″捧过,名噪一时,价格也上去了,家家都有制作火腿,游客可买了用真空包装代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从山脚下的《邓诺盐泉农家》客栈,沿弯弯曲曲的石块铺就的村道,往山上穿过一个个高低错落的古老宅院往山顶上的古建筑玉皇、文武庙等古建筑走去,在山路边走边看近一个小时才到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诺邓古村的村道就是这样拾级而上的,这段较直,还有很多是弯弯曲曲的順山势往上走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坐落于村中半山上的提举司衙门旧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全国置七个“盐课提举司”(盐务税收衙门),云南就有四个,这里就是其中之一的“五井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提举司衙门外迁,这里就演变成了 邓黄氏家族私宅区,族人乃将原提举大门改造成登载本家科举功名的“题名坊”。清代黄氏门中共出两进士、五举人及上百名秀才,康乾年间举人黄桂是名噪一时的饱学之士,曾被誉为“滇中一儒杰”。进入大门,里边有多进房子,层叠而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古村山顶上的玉皇阁建筑群的木牌坊棂星门。须弥式台座,3级,整座牌坊用4根木柱攀起斗拱架 的双层木构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诺邓玉皇阁建筑群位于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山顶, 距县城约7公里。 我们从山下拾级而上,走了此处,都累得气喘吁吁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玉皇阁(上图)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崇祯十年(1639年)维修扩建,清道光七年(1827年)十一年(1831年)陆续修建,清咸丰七年(元1857年)部份建筑毁于兵僰,光堵年间(1875-1908年)陆续修复,民国年间重建了关圣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现存建筑以玉皇阁为主体,由玉皇阁、文庙、武庙、静室和木牌坊(棂星门)组成,是以道教为主融儒教、佛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玉皇阁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建在高21.5米的方形台基上,为歇山顶, 两侧有两层楼的厢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文庙,建在玉皇阁的东侧约30米处, 武庙在文庙与玉皇阁之间,建筑式样与文庙相同。木牌坊(棂星门)建在玉皇阁前约150米处,殿内现存6块明清碑刻,是研究当地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诺邓古村可看的东西很多,但从山下往山上走,颇費气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诺邓古村的民居,现在这里很多都改成民宿接待游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天 3月8日生日,因明天晚住福貢县知子罗村上面林场酒店,没处订蛋糕,方坚在沙溪买了一个,今晚提前切蛋糕。想起2019年3月8日也在外过生日,那时是在云南西双版纳磨憨口岸,第二天就开车进入老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8日早从大理云龙县诺邓古村出发,前往260多公里外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老姆登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出发后沿崎岖不平的县道前行,由于附近新的高速正紧张施工,重型货车运送修路建材不停来往穿梭,把原有两车道的柏油路压到坑坑洼洼,路狭又一边临江,方坚开车又快,行车很不舒服。在走完几十公里山区公路后,终于通过澜沧江大桥(上图),走上219国道(下图)国道上山羊悠然自得地漫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之后沿这段被称为"美丽公路″的沿怒江而行的219国道前往老姆登,公路旁用红色铁栏隔开的是《美丽公路》专设的沿怒江自行车道,现巳有數十公里,仍在修建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出发60公里后在澜沧江站进入瑞杭高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瑞杭高速上走了近一百公里,下高速进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六库市,上图是自治州新落成不久的安置房,这是用于安置山区迁移农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有白色花朶的紫荆花,真美(下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春天时节,这里也是木棉盛开,不过这里称为攀枝花,而树形与广州的木棉花树干笔直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木棉树树干多分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8日下午沿怒江边"美丽公路″前行到怒江"老虎跳″景点,上图是公路上防落石的棚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怒江老虎跳江心巨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横跨此段怒江的老吊桥,只能供人行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行走吊桥,下图怒江一景--老虎跳,江心巨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怒江"老虎跳″--江心巨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从怒江州府六库前往福貢县的沿怒江国道,临江道路划出观景及自行车道的航拍视频,这段路被称为美丽公路,自行车道分隔並用蓝红色沥青,十分醒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继续在江边施工建设的怒江"美丽公路″的自行车道,</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段怒江上架有供游人玩的渡江溜索,这是钢缆的,而历史上当地少数民族用于过江交通的是籐缆的溜索,安全性与钢缆不可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8日下午,离开219国道的美丽公路,转入县道前往老姆登村,40多公里就算方坚开车快,也花了一个多小时,因为路狭弯多路面不平且不断爬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傍晚天阴了,阳光从云层中穿出,想停下拍照因山路狹窄亦不可能。我们经过老姆登村,再往上到了之子罗。之孑罗是从民国直到1980年代初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因为怒江边过去道路不通暢,很多县镇都建于山脊,随着经济发展,公路交通建设变化发展翻天复地,高山上的州府巳适应不了经济发展,故1980年代,州府丶县政府都搬迁到山下,原碧玉县撤销成立福貢县,之子罗也废弃了。现在的之子罗成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政府所在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知子罗山上边的茶场酒店,在傍晚俯拍下面老姆登村,图中水塘左边就是著名的老姆登基督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8日傍晚,我们穿过之子罗,再往上行驶数公里,到达接近山顶茶场的《金林酒店》住下,在酒店楼上远眺山下的村庄、老姆登和之子罗,看到刚才我们的车子婉转而上的盘山公路,不禁惊叹一声"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9日一早从怒江州福贡县知子罗茶场《金林酒店》开车下山,先到了知子罗,这里现在是福贡县匹河乡的乡政府所在地,然而在以前,这里曾经是怒江州政府所在地(即地级市政府所在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知子罗历史悠久,知子罗在西汉武帝时期属益州郡嵩唐县,到民国前为怒江各部落通往内地的重要驿站。民国元年(1912年),云南省军政府第二师师长李根源组建了怒俅殖边队进驻碧江,设“知子罗殖边公署”,民国五年(1916年),改设为“知子罗行政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碧江设置局”,开始推行保甲制度:1949年6月10日和平解放,9月成立碧江县临时政务委员会,1950年改称碧江县人民政府: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成立,“知子罗”成为怒江区委区政府驻地,至1974年州政府驻地搬迁至六库前,知子罗一直为怒江地区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而后知子罗归原碧江县管辖,1986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碧江县建制撒销后现归属福贡县管辖,现在这里是福贡县文物保护单位。但毕竟时过境迁,交通不便,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迁出,人口锐減,这个旧州府逐渐荒废,但上世纪中叶的建筑残留不少,很多也日渐荒废。近几年怒江州努力促旅游事业发展,知子罗山下边2公里的老姆登村已发展为旅游景点,近来这里也开始修复一些上世纪的老建筑,尽力保存上世纪50~80年代初的县城风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原怒江碧江县怒族博物馆,但现在巳不开放(估计参观者太少,难以为继),我们在博物馆前的露天会场前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怒族博物馆下原来的露天蓝球场和会场,也基本荒废了,旁边的房子也破破烂烂,无人居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随经济发展,很多过去建在高黎贡山山脉上的居住点,陆续下山迁至怒江边新开的公路附近,对促进经济和扶贫大有好处。知子罗的兴衰也反映了这一历史步伐,但作为上世纪的遗存,当地政府虽把这里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的州府所在地及县城,留下不少上世纪60、70年代的建筑,是当时的历史印记。上图曾是《工人俱乐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当时"县城″、"州府″的"大马路″的建筑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下图都是知子罗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遗留建筑,多数无人居住,有的已经破烂,近两年随怒江州开发旅游,这里也对这些旧建筑做了必须的修葺与维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知子罗的基督教堂,现在仍有宗教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教堂内的礼拜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西方宗教和文化也与经济、通商贸易同时进入,当年西方的传教士不但进入沿海地区开拓传教,就是西南这里当时可称蛮荒边陲,交通极不方便,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之处所,也有一些坚忍不拔的传教士不远万里,千难万险地来到这些地方,不但带来宗教信仰,也为当地百姓带来医药、文化及外面的信息,对这些地方的发展作出了实在的貢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知子罗街头早上肉菜摊。因为这里居民人口少,商业活动很多巳经到下边老姆登村里去了,这里街头冷冷清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匹河乡的边防派出所警务室,现在这里是匹河乡政府所在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9日在怒江福贡县知子罗的高黎贡山俯瞰怒江的临崖观景平台,衬着早晨的阳光和飘动的云团,与峪谷上的白云比高,方坚帮大家拍飞天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方坚在知子罗为大家拍的高黎貢山脉的"飞天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9日早上从知子罗开车往下走,到老姆登村。上图是早上在山顶茶场的"金林酒店″远拍老姆登村,在图中水塘左边的是老姆登村基督教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怒江峡谷沿岸,只要有村落的地方,我们都可以找到以前法国传教士建造的教堂,并且至今仍在被村民们使用来做礼拜。虽然在峡谷里,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基督教的信仰却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人保持着原始的信仰,如傈僳族的东巴教和藏族的藏传佛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老姆登基督教堂正门,从前边俯瞰图可看到教堂是一层过的外形似一间仓库的建筑,但巳有百多年历史了,这里现在通过驴友的传播,已成游客的网红打卡点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老姆登基督教堂后的一座艺术雕塑,标题显示了老姆登今天的新貌。是近年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老姆登村一户农户的园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开车二十多分钟,从海拔约2千米的山上下到怒江边。下边江两岸都是福贡县的乡镇,219国道沿怒江前行,怒江州所属四个县呈线状分布,县城、乡镇都沿江而设,怒江峡谷两边是高高的高黎贡山山脉,谷底是滚滚怒江水,两岸乡镇多靠吊桥过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航拍视频是福贡县去贡山县路上的雾锁怒江景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上图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城入口大桥前的绿化标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是怒江边景点"月亮石″,山顶石穿了个圆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0日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贡山是我国唯一一个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独龙族丶怒族、藏族、傈僳族等十五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6%。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怒江流域各民族的社会形态基本上还处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解体期,使各民族古老文化得以留存,从原始宗教的各种祟拜形式到现代宗教都同时存在,各民族的神话、歌谣、原始史诗、祭祀吟诵、各民族的歌舞……,在贡山都有传承,呈现了多彩的多民族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贡山地处怒江大峡谷北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位于中缅丶滇藏结合部,翻过东边碧罗雪山山脊与德钦县相邻,北边与西藏察隅县相连,有172公里的滇缅国境线,全县面积4506平方公里有茨开镇、丙中洛镇、独龙江乡等,总人口才三万多。貢山县最高海拔5千多米,最低1千多米,县城处于怒江大峽谷的江岸,是依山而建的小山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贡山县城,也是一座小山城。整个县城才三万人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4个县全部人口总计才40万左右),但看上去房子不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城夜景,也是个很有生活气息的小城,在山下的小广场,很多人在跳广场舞,怒江边边树立一座城市标志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右图是我们入住的《三江源酒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左图:晚上的贡山县城,怒江边一个广场,大妈们在跳广场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右图:矗立在怒江边的贡山县城标志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上午拟前往独龙江乡,这是中国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和文化发源地,上图是独龙江国家公园的入口。預约失误及因雪封闭,此行被迫取消,是此行一大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0日因无法前往独龙江,在午饭后,开车从德(钦)貢(山)公路前往德钦方向的孔雀山,原计划是明天沿德贡公路从孔雀山翻越碧罗雪山进入德坎,前往贡山自治县丙中洛,但因为当前雪山公路被雪封山不能通行,要绕路五百公里才能到丙中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下午是沿德貢公路上行到孔雀山雪线直到不能通行的地方,看看雪景再原路返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午这个路程比原先预想的艰难,进入山口的检查站警察告知我们雪山一线巳封路,翻不过去了,我们说只是上山拍雪景就返回,他们一再交带走不通就快点返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孔雀山一线沿路很多塌方和落石,全线在维修、改道,很多路段变窄、路面破烂,更有崩崖……,我们还是曲折上行,直到3300米高度,到正在修建中的孔雀山隧道口时,上坡路泥泞不堪又积雪,车开不上去了我们才停下车掉头下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 图进山路口的警示牌;下图:因落石堵塞路面,铲开落石才勉强通行,但路面已坑坑洼洼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抬头上看,塌下公路的土清掉,但上方的大树下面根部淘空了,随时有砸下公路的可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车爬上半山停下拍照,看看下边就是我们刚刚开上来经过的烂路,原来有一边路巳完全塌了下去,只剩下半幅的底下也有掏空的地方,正在封闭维修中,真的好惊险,一路上去只看到施工车辆和施工人员的小汽车,没看到一个其它的游人,怪不得下边的施工工程人员叫我们别上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孔雀山上以碧罗雪山为背景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汽车开上3千米,即将到雪封路的高度,路上融化的雪令道路泥泞不堪,方坚开的车在前带路;上到3300米,看到正在建设的孔雀山隧道口,方坚开车想继续冲上陡坡,但前边积雪路面又打滑,无法再上了,只好让人下车,再在雪路上倒车回到隧道口。这个隧道将来建好,前边是高架于峡谷上的桥,道路取直,德贡公路会比现在好多了。在孔雀山隧道外的积雪上玩雪,然后沿原途下山,出了山,可能大家都大大松了口气,因为那段路实在太险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1日从貢山县城出发前往46公里外的丙中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丙中洛镇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辖镇,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独龙江乡。丙中洛镇辖4个村,总人口6355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途经"怒江第一湾″景点,从219国道俯瞰,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处处是田园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219国道上俯瞰"怒江第一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午到达丙中洛镇,在怒江边的《丙中洛》标志石留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在这里可见丙中洛乡全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丙中洛桃花島。这是怒江在此又一个转弯形成的一个半岛,称怒江桃花岛,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以东,当地称扎那桶村,因怒江环绕,而成半岛状,又因岛上桃花甚多和当地人每年都过桃花节,故人称“桃花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远看丙中洛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丙中洛前边的标牌及怒江畔农村景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午饭后,从丙中洛住的酒店开车沿219国道前往怒江边的石门关景点。怒江石门关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石门关气势磅礴,雄奇壮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石门关侧面有两个石坠,形极似伞,称之石伞。崖顶有一块平地,周围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每年自己脱壳一次,为世界仅有的珍稀植物,目前仅有数百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石门关当地人称之为“纳依强”,纳依是仙人洞的意思,强是关口的意思,意思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传说每年端午节前后,时常会有数条颜色各异的大蟒蛇爬出山洞晒太阳,最长的约有10米左右,巨莽的出现使怒江石门关变得更加神秘。怒江石门关出现巨莽的历史最早在300年前的佛经里有记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3月11日下午,去丙中洛镇的雾里村,背靠大山面对怒江的少数民族村子,风景美丽,但是也可以看到这里的生活还是很艰苦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我们把车子停在219国道边边上,下车徒步过吊桥走进雾里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过吊桥后,回望走过来的跨怒江吊桥,只能走人马,汽车不能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从219国道进入村子的吊桥,及运输物资的骡马,载重的车子还是过不了桥,只能靠骡马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村里运货的骡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雾里村的村民在田里春耕,这里都是山坡,整块田地也不是很大,耕作条件远比不上平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村民的房屋,大都是茅房顶的木头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一户藏族村民的房子,房顶是把捡来的一片片页岩石片,铺在房租成天然石头瓦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村民的茅草房与木头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村里的小学校,下图左边是教室,中间运动场有高高的国旗旗杆,还有水泥砌的乒乓球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到村子里的坡地,刚好有个电视剧组在拍戏,从挂的牌子知道,这剧组拍的电视剧名是《太阳照耀独龙江》。在大麦风下背向镜头的是女主角,打手机的是男主角,之前穿套独龙族民族服装,到这镜头又换上普通服装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太阳照耀独龙江》是一部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共40集。(当时的拍摄现场,現已上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雾里村沿怒江峡谷,还保留着古老的茶马古道,是当年人们是在江边峭壁上开凿出来给骡马行走的古道,今天保存还可以,我们可以沿着这条古道直到江边吊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 在村里逛了两个多小时,步行到村子另一头,走另一条吊桥过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 在这吊桥旁是一条跨怒江的公路大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丙中洛乡雾里村的村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村外公路边摆摊的傈僳族美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丙中洛乡雾里村,沿219国道继续前行20来公里,就到了云南与西藏的交界线。滇藏分界点是茶马古道滇藏马帮的必经点,距察瓦龙乡政府驻地54公里,距丙中洛乡政府驻地32公里。相传,当年藏民通过此道进出滇藏区域做贸易,每次到了这里就得面向着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磕头,口念六字真言“嗡嘛呢呗美红”虔诚地祈祷,无论是谁都会受到梅里雪山众神的护佑一路平平安安、生意越做越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到西藏那边拍个照,因为我去过全国各省丶市包括港、澳、台,就是没去过西藏,今天算是终于踏足西藏了,明天要去西藏的察瓦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2日上午和下午从丙中洛镇前往西藏察瓦龙时,都经过丙中洛的秋那桶村,在村外和村内都游览一下,该村现在是美丽村庄,村里道路全部硬底化,小汽车可开入村,只是道路弯弯曲曲上坡下坡,要小心驾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秋那桶村田园风光。</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秋那桶村地处丙中洛镇最北边,距丙中洛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县城57公里,属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深度贫困区。南邻甲生村,北邻西藏省察隅县察瓦龙乡,是贡山县进藏的必经之地。下辖青那、雾里、初岗等10个村民小组。该村以怒族、僳僳族为主(是怒族、僳僳族混居地),其中怒族799人,僳僳族184人,其他民族254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脱贫,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村里的天主教堂,但建筑格采用中国元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秋那桶村中民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2日上午从怒江贡山县丙中洛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的察瓦弄村。到滇藏交界处后,219国道在云南段是平整的柏油路,一进入西藏219国道路况坏得出乎意料,全部没铺装、砂石路面丶凹凸不平、车过满天尘土飞扬,道路狭窄两边是危崖,比去孔雀山好不了多少,52公里跑了近2小时,但耸山峻岭蓝天白云的美丽风光,又多少放松走險道的紧张心情,待今晚把照像机的照片倒出来再看看走过的险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丙中洛出发,沿219国道前往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龙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貢山县丙中洛219国道到滇藏分界路段起到察瓦龙村52公里,219国道在丙中洛路段全是铺装好的柏油路,尽管弯弯曲曲,但行车还是很舒适的。但一进入西藏界,路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今天走"丙察察”公路(219国道一段),确实领略了此路的艰险,一路尘土滚滚,颠簸不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19国道这段路(丙察察路段)是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乡-察隅县城,全长330公里,219国道丙中洛到滇藏界的云南路段全部是铺装的柏油路,好走。但一进入西藏界的219国道全无铺装,地形险峻是滇藏新通道里改造难度最大的路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只走了丙中洛进入西藏界到察瓦龙这段,52公里花两小时,余下220多公里的察(瓦弄)--察(隅)段,导航显示要开7个多小时,没勇气去了。(滇藏公路如果从大理到香格里拉这条线去察隅就是高速及柏油路,好走很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国家地理》“滇藏新通道”专题里的专文“丙察察:神秘的滇藏新通道”、“滇藏新通道(丙察察线)极限挑战全记录”。“自驾丙察察线——再也不想来第二次的精彩体验”。“穿越丙中洛-察瓦龙-察隅-然乌-邦达-芒康-德钦-中甸”。“丙察察线:最艰难的进藏之旅 ”,等文记载了行走此线的体会,我们今天只走一段,深有同感。在途中进入"鸡爪骨″隧道前在洞口悬石下,隧道里路面也是没铺装的,坑坑洼洼且路面狭窄,会车时很艰难。沿途可见落石把钢护栏砸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段路虽险但高原的高山峡谷、蓝天白云景色壮美,这条丙察察路段(丙中洛-察瓦弄-察隅)行车艰辛且充满危险,有人说来这是过一次不想来第二次的路,但也有不少勇者专门走此路历险,我们在途中离云南境还有约三十公里的山路上,遇到几个从昆明骑自行车过来,专门骑行丙察察线的骑行者,如此艰难又危险的路程,又是高原和山路,真的佩服他们的毅力与勇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与6位勇敢的昆明骑行者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鸡爪骨隧道,光听名字就知道是怎样的路况,8百多米长的隧道里,路面也是没铺装的,凹凸不平,而且是双向两车道中间无分隔。整段路唯一几十米的水泥路面是在隧道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鸡爪骨隧道前悬空巨石。这里是察察路段挖空悬崖的路面,这是52公里路途仅有的几十米水坭铺装路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方坚2022年5月17日从察瓦弄开车返回丙中洛的航拍,可以更好感受当时我们开车经过丙察察线这段路的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19国道丙察察路段状况,这还算好路面了,可以拿稳照相机拍照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更多时候是路面凹凸不平,时时有落石在路中,颠箥得照像机都拿不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行走在219国道的丙察察路段,真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怒江V型大湾上的峭壁,上方的公路(那条细细的白线)就是在这样的峭壁上开凿出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2日往219国道返丙(中洛)-察(瓦龙)段,其中有两处著名景点和险段,一个是途中怒江大峡谷的V形弯,一个是距察瓦龙7公里的大流砂险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峡谷被称为世界第三大峡谷,而怒江V字型峡谷位干察隅县察瓦龙乡扎恩村地界,距察瓦龙乡20公里,距丙中洛66公里。怒江此处的江面宽度约200-300米,平均水深约20米,山势险峻、绝壁峻峭、层盘有致、谷深急水、回声响彻的V字型锐角大拐弯,视野开阔,景色壮观,如缩小版的世界第一大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公路上从高处俯瞰大峡谷,自然界的鬼斧神功令人震憾,虽然路途艰辛仍觉得有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怒江V字形大峡谷,亚容立于危崖之上拍峡谷照,也要有勇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在察察公路大流砂路段的大流砂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流砂距察瓦龙乡政府驻地9公里,风吹来飞石从天砸向行人,飞石路段长达200-300米,当地人把这段路称为“死亡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地藏民传说大流砂像似一颗流血的“心脏”,对面凸起的山丘看似虎视眈眈的蛇头。相传,大流砂是梅里雪山的心脏,魔鬼幻化的巨蛇欲吞噬这颗心脏,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之一的无敌降魔战神,海拔6365米的玛兵扎拉旺堆峰及时赶到,用神力把巨蛇化成了山丘封印,不幸的是“心脏”被巨蛇的牙齿划破了,流出的血变成了有诅咒的飞石,一旦风吹草动就会飞出来祸害行人,能顺利通过此道的行人,将会财运亭通,一生平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开车从流沙山下经过,虽时间不多也十分紧张,但看看在山下开铲车、推土机不断清理落砂落石的养路工,不由心生敬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到达察瓦龙乡,这个山中小村却十分整齐干净,村子倒象个城镇,在这里吃午饭,红烧牛肉,不错。还有个"茶马古道加油站″我们在此加油,西藏油价比邻省要贵几毛钱一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方坚2022年5月17日航拍大流沙的地形,流沙不断泻下,公路上铲土车随时待命铲去落到路面的砂土,那几百米距离开车冲过去简直有点玩俄罗斯轮盘的味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察瓦弄乡的入口不远,有一块219国道的6666公里里程标牌,游客往往都去拍一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因为德贡公路通不了车,只好从怒江的贡山返回大理再前往德钦,多跑五百多公里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3日早上8点从貢山丙中洛开车,沿着与怒江上下並排的219国道经贡山、福贡、泸水,转上高速去大理,全程570余公里,其中在219国道上走了3百多公里,到下午7时到达大理双廊镇,入住金银湾度假酒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为早上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219国道路段所见怒江沿岸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四个县沿怒江两岸一字排开,县城、乡镇和农村沿怒江两岸在山坡上筑城建屋,用吊桥联接两岸,怒江大峽谷的风景秀丽壮美,引人入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早上在219国道怒江边欣赏远处高黎贡山的晨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为在贡山与福贡两县间怒江江岸的怒江峽谷美丽公路建设纪念碑和各民族建设者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在福贡县怒江边立的《远征军回国渡口》,这是纪念1941年底中国派出的十万远征军赴缅作战,至次年5月,除孙立人将军带领所部进入印度外(后在驻印时训练充实,至1944年与盟军从印度反攻返回云南),其余由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撤退回国,在翻越缅北无人区野人山时在日寇追击夾击及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死伤惨重。戴安澜将军亦在战斗中身负重伤,1942年5月26日于缅甸若开邦山林中伤重而逝,其部下抬着他的遗体突破围困走出野人山,进入云南渡过怒江返回。福贡怒江南边高黎贡山与缅甸野人山接近,返回的远征军就是从这里渡过怒江天险返回的。十万远征军赴缅作战,返回者仅四万,有数万名将士为国家英勇与日寇战斗牺牲在异国它乡,立此碑也说明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为国捐躯的英雄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离开怒江州后进入大理,地形也从高山峽谷变成较平缓了,在高速公路永平服务区稍事休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3日晚在行车近6百公里后,折返大理,在夜色中入住洱海边的大理双廊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4日早在大理双廊洱海边这家广州人开的酒店早餐后出发前往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这家酒店很不错,老板家在中山四路芳草街与方坚是朋友,所以给了很优惠的房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大理双廊"金银湾渡假酒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清晨洱海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为途经大(理)丽(江)高速剑川县的剑湖服务区时在观景台拍的劍湖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沿大丽高速继续前行,在进入丽江境后下高速到金沙江边,冬季金沙江量少但江水清澈透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丽江境内金沙江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4日中午到丽江石鼓镇,上山俯瞰金沙江的长江第一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为在山上看丽江石鼓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长江第一湾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市石鼓镇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南部沙松碧村之间,海拔1850米,距香格里拉县城130公里,有公路直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在此“五月渡泸”。公元1253年,忽必烈又在此“革囊渡江”。这也留下了历史的印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万里长江源的金沙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在巴塘县城境内进入云南,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到了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罕见的"V"字形大弯(前边提到在219国道丙察察线,我们已观赏到,那是金沙江上游),到此处“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第一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但要拍到全貌的照片不易,要爬上石鼓镇外我们吃饭的饭店后的山上才可拍到,山上种了很多梅子树,但山路崎岖不平,好不容易才爬到这里可以拍到"长江笫一湾″全景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2017年8月12日容和之晞、颢桦亦曾到此拍的照片,那时是夏季,金沙江水涨且河水混有大量坭土,差不多是黄河的样子。我们在春季看到的金沙江水碧绿清沏,水位也很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从侧面拍"长江第一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正当春天,丽江石鼓镇外山上山下,桃花、樱花怒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4日下午,离开石鼓镇。金沙江因枯水期露出大片河滩,方坚直接把车开进裸露的河床,让大家捡石头,每人都有收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王嘉嘉捡了这堆五色彩石(下图),把它们摆在一起拍了照片,之后嫌重没有放上车带走,但车子才开上公路又后悔了。</b></p> <p class="ql-block"><b>金沙江河床上捡的石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继续开车前行,我们进入了迪庆藏族自治州,田野里青稞和油菜花吸引了大家,在路边停车拍照,留下春天田野生气勃勃的气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一个纳西族村子的桃园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田野上劳作的纳西族妇人、青稞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4日下午从大理双廊开车256公里到达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族自治县格里卓村,入住一户藏族民宿央坷庄园,藏式院子,正面堂屋大厅两边两层箱房,舒适又干净,晚上藏族女主人给我们淮备的丰盛可口又有特色的晚餐。庭院和房后的花正在盛放,令人赏心悦目。上图是村口的白塔,藏传佛教的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民宿还有个大庭院,还有乒乓球桌,种着山上采下来的兰花,赏心悦目,挺舒适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央坷莊园正房,一边是小厅,家里的老人坐在暖和火炉旁,干净的藏式客厅布置得温馨。旁边是大客厅,也是客人用餐的餐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庄园依山而建,房前后的果村和桃花在春天里都是红花满技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庭院里享受悠闲时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5日早上,在维西县傈僳族自治县格里卓藏族村的民宿《央坷庒园》吃早饭,女主人给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早点,其中有酥油茶,炒青粿粉,用酥油茶拌炒青粿粉手揑成团,就是藏族最常见的主食之一糌粑,上图是酥油茶,有甜的也有咸的,我觉得加盐的好吃,下图是酥油茶和炒青粿粉,把二者拌匀用手捏成团就是糌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糯米做的糍粑,下图是苦荞麦粉的蒸饼子,也很好吃。还有炸爆米通饼等藏族小吃和牛奶丶鸡蛋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图是方坚示范把酥油茶与炒青粿粉拌好再捏成给糌粑给众人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3月15日上午去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去看滇金丝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境内的《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心腹地带 ,滇金丝猴与国宝大熊猫齐名,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滇金丝猴只生活在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的云岭山脉。这个公园主要以滇金丝猴的观赏、科考、科研为主,公园合围面积334.16平方公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滇金丝猴又叫“黑白仰鼻猴”属于世界瞩目的珍稀濒危动物,是金丝猴属中最为特化的一个物种,滇金丝猴仅分布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之间面积约二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据初步调查,滇金丝猴尚存15个种群,约2300只,十分珍贵,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是我国滇金丝猴分布的重点地区,有2个种群,约800只,占整个滇金丝猴种群的35%左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今天从山下公园门口坐园内交通车,从山谷下海拔一千来米处到山上海拔2700米的《滇金丝猴专家别苑》,再步行几百米上到海拔2千8百米的7号观猴点看到了滇金丝猴,现场还有研究人员对这个点的猴群作日常观察、记录,猴子是九点出来(此时有工作人员喂给补饲)到十一点就回山林里看不到了。滇金丝猴与几年前在神农架看到的川金丝猴体态、面相相似,但川金丝猴毛色金黄,滇金丝猴则是毛色黑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属横断山脉的白马雪山,也是滇金𢇁猴栖息地,在海拔2700米处看白马雪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公园入口指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建于保护区接近山顶金丝猴活动区附近的研究保护滇金丝猴的专家别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图是在7号观察点看到的滇金丝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9~11点可看到滇金丝猴,过了11点,它们就跑回大山林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保护区内原来居住的山民散养的牛、羊、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保护区内的木本杜娟开花了,可惜没看到有成片的杜娟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图为下山懈逅附近村民散养的小黄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5日下午,在向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前行时,途经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寿国寺,汽车要沿着九曲十八弯狭窄又陡峭的小路往山上开,坐在车上真的是提心吊胆,不过几天下来,跑这种路还是比丙察察的险路好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寿国寺位于维西县康普乡岔枝村,海拔2065米,寿国寺藏语称“扎史达吉林”,为迪庆藏族自治州目前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重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寿国寺建筑群保存完整,气势恢宏。大殿为三重檐攒尖顶殿堂建筑,外观为汉式阁楼,内部则是藏式格局。整个建筑群及彩绘工艺精湛,是汉、藏、白等民族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同时壁画内容融释、道、儒为一体。是多种宗教文化交流融合的珍贵实物证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到大门口,因依山而建,看不到里边的建筑,进入大门后,层层殿堂只能拾级而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下图为寿国寺山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远观寿园寺山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国寿寺入大门后的碑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过碑亭后的大院,有多块展板介绍寺庙历史、现状及藏传佛教情况,看到其中一展板详细介绍子美、子久、子予三兄弟外公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的情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经大院拾级而上又是一个大院,从此向上便是崌山而立雄伟的大殿,是藏传佛敎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过了大殿,还有一个大殿在后边,数数有250级台阶,确是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是立于庙宇最高处的后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图是大殿后侧殿及水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大殿后背屋脊,精美的飞檐及建筑装饰美仑美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国寿寺里的喇嘛与藏民信众在寺内大院的大型佛造像下交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国寿寺侧殿外的白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5日下午五点,到达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现在茨中村也是旅游驴友的网红打卡点,因为这里有座建于清代的天主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茨中天主教堂位于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海拔1968米。该教堂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法国传教士修建,1907年重建,当时为天主教云南铎区的主教座堂,曾先后开办过一所学校和修女院。解放初,外国传教士被遣返回国,曾一度停止宗教活动,1984年教堂归还教徒使用。现教堂。厢房、大门、地窖、传教士墓、葡萄园等保存完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茨中教堂是我国藏区仅存的教堂建筑,也是西方建筑风格与我国汉、藏、白等民族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典范;是东西方信仰文化交流共存的见证;也是“维西教案”唯一尚存的实物证明,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维西教案是清光绪年间西藏藏传佛教察瓦龙的一些信众与地方的势力一起对茨中、维西的天主教堂进行毁坏,引至法国与清廷了外交纠纷,最后由清政府予以修复但拒绝赔款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教堂大门,下图是教堂入门后的大院建筑,图九茨中村街道。</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进入教堂大门后是一个大院,大院后就是教堂主建筑,也是融合西方教堂与中国藏族的建筑风格的一座至今仍在使用的古建筑物。当年的法国传教士並不是把西方教堂建筑风貌完全搬来,他们为了让这里的人更容易接受这外来宗教,在建筑上尽可能融入部份当地建筑元素,在怒江州多个地方的教堂都有这样的做法,因各地民族的多样化,这些教堂吸收的建筑元素亦各有千秋,这次我们在福贡的知子罗、老姆登、茨中及好几个地方,教堂建筑除了顶上的十字架之外,没有一个是相同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茨中教堂里的礼拜堂。只在礼拜堂里才感到是天主教教堂的布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教堂外古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茨中入住的藏族酒店民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家藏族民宿经营管理相当好,就是一家人在经营,房间布置有藏族风格,空间也大且干净卫生,是个不错的旅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入住藏族民宿酒店前的茨中村街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在旅店楼上房间看茨中村,远处可见天主教堂的塔楼顶和旁边的古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5日在德钦县茨中村住下后,一路上为我们驾车的藏族帅哥拉扎的家,就在离我们几公里的燕门乡巴东村。之前方坚就要他和他妈妈说好,今天晚上要去他家作客,请他妈妈给我们做一顿藏族饭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巴东村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燕门乡。这里位于澜沧江峡谷上,村里主要的农产品有羽衣甘蓝、豆瓣菜、通菜等。在澜沧江峡谷里的藏族、纳西族等民族的村镇都是依山而建,拉扎家所在的巴东村也一样。沿着狭窄又弯弯曲曲的山路,拉扎把车开得很快,他说从2017年起这里的村道都铺水泥路了,之前是土路,又险又难走,他小时候去茨中读小学5、6年级时,走路去要几小时,现在开车20分钟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沿着澜沧江峽谷的狭窄山路上前往燕门乡巴东村,在车上就可以看到澜沧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在拉扎家楼顶拍到巴东村部份农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村里有个小小的天主教堂也有藏传佛教的喇嘛庙,他说村里人不管信那种宗教都是和谐相处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去燕门乡巴东村的小路上,拉扎凭技术好又熟悉道路,把车开得快,二十来分钟刭巴东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进村路边很多藏传佛教白塔,这成了藏乡的标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在拉扎家楼顶看巴东村,拉扎家的近邻,整个村子都建在澜沧江峽谷的陡坡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与拉扎家对面隔一条窄窄的村道的村里的喇嘛庙。村子在澜沧江峽谷的坡上依山而建,像个层叠的小山城,因地形村里道路十分狹窄且转弯多,现在家家户户都差不多有了汽车,不但通行不便,停车位也显不夠了,拉扎说现村子里正在筹建村的停车场以解决困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拉扎家的两层楼房,他家三口人,他妈妈和他弟弟,他父亲已去世,妈妈五十出头,除了种点田,还在村里人开的织造工艺厂拿原料回家加工半成品,在家中也多份收入,弟弟读大学是学政务管理专业,打算考研,将来回家乡考公务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他姑姑今天也来帮忙接待客人,在厨房里炒菜,厨房很大,这个厨房是烧柴火的。隔壁则是饭厅,有用电磁炉的炊具、抽油烟机,我们就在此吃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拉扎家在一层的客厅(在饭厅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 拉扎的妈妈和姑姑忙了一下午,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富的藏族饭菜。中间白色那碗是奶渣,就是用牛奶打酥油(奶油)后的一碟奶渣,看上去象豆腐,吃起来甘香奶味浓郁,右边一碟紫红色的是野生的厥菜芽,还有土豆烧藏猪肉汤,荠麦面饼子等我们没吃过的藏族菜。今天的菜色丰富,有藏香猪炆竽头、萝卜煮鸡汤、还有鲜魔竽、野生厥菜、一种野菜、自家菜园的青菜,腊肉……主食有大米饭,还有青粿粉的煎饼,一大碗奶渣(牛奶分离奶油后的产品),用来夾在青粿煎饼上吃,十分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和拉扎妈妈合影,一位善良勤劳可亲的藏族母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拉扎家饭厅共饮青粿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我们此行的司机拉扎在给我们上酥油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读完高中后,因父亲去世,只有妈妈一个人工作,弟弟还在读书,所以他放弃上大学而出去工作。拉扎自已现在住丽江,原来在旅行社当导游,但这两年疫情没工开,认识方坚后经常在方坚组织的这种个人定制团帮忙开车,他的驾驶技术很好,他说这边的山路他不怕,反而让他去大城市开车会不习惯。提到网上反映云南旅行社导游迫逼游客购物的事,他说他们导游也无奈,因为那些低价团、零团费团组团后卖给云南这些旅行社,如果不让游客购物,旅行社铁定亏本,导游的工资也只能从这里拿到,所以说根源还是那些旅行社低价揽团、恶性竞争及游客不理智,一味要低价甚至所谓"零团费"的贪小便宜的心态,导至这些恶性现象在云南旅行团中频现。近来云南旅游业逐步复苏,这几天他不断接到原来的旅行社的来电,要请他回去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说现在村民的日子过得不错,虽然在山区,但道路修通硬底化,出入方便了,农产品销售也暢顺很多,青年人有很多走出去,挣到钱也开阔了眼界,也有留下发展的,他说弟弟读完书还是想将来在家乡从政。问他村里青年业余生活,他说这里有射箭传统,他也喜爱,村里人经常聚一块练习,经常有村际的比赛,还有斗牛,他和我们回茨中路上就指一个建筑说是乡建的斗牛场,因天晚了没下去看,节假日村民还会在一起点起冓火跳锅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看来这里藏族人民的生活不错,道路丶水电丶通讯、电视都普及了,政府也有很多资助(如村村通公路),宗教信仰自由,乡里有藏传佛教庙宇,也有天主教堂,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生活。看得出对比过去较贫困又艰辛的生活条件他对今天的生活还是挺满意的。西方对西藏的种种舆论其实真经不起去实地看一看的打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本来计划请他们母子穿上藏族服装和我们拍照,让我们也穿藏服拍照的,但可惜时间已晚,拉扎要送我们回茨中的民宿,他自已再开车回家陪妈妈在家住一晚,明天早上开车来和我们出发,所以来不及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6日早,离开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茨中村的《茨中民宿》前往76公里外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沿德维线公路前行,不断爬高,公路是铺装路面都是水坭或沥青路面,但都是在高崖断壁开凿出来,弯道多,一边是悬崖峭壁,另一边是澜沧江深深的峽谷,由于横断山脉地质构造的特点,沿途石壁经常有落石飞下公路,有点危险性,行车要一个多小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丶下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0时许,到达德钦。茨中海拔在2100米左右,到达德钦县城海拔3400米了。拉扎说,德钦是云南海拔最高的县城。德钦县城升平镇狭长形,就坐落于两边大山的峡谷之中,地形有点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进入德钦县城的高架路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进入德钦县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德钦县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德钦县辖2个镇、6个乡,县城升平镇,海拔3400米,距州府香格里拉182公里,距省会昆明889公里。德钦县素称“歌舞之乡”,是中国最珍贵的滇金丝猴的故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德钦县人口6万多人,县境内主要居住民族是藏族、傈僳族等,德钦县是以农业、牧业为主的农业县,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的对外开放县市之一。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德钦县退出贫困县序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为德钦县城市容,下图可见座落于山坡上的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从公路盘山而上往迪庆藏族自治州方向前行,上到近海拔4千米处,俯瞰德钦县城升平镇全貌。这种夾在高山峽谷下的地方建城确有危險性,万一发生重大地质灾害会损失惨重,几年前宁夏金川有个县城就是这种地形,在异常天气下遭泥石流袭击,导致极其严重的损失。拉扎说,当地听说准备搬迁德钦县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山上俯瞰德钦县城升平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升平镇,沿214国道前往迪庆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市,汽车穿行在横断山不断升高的国道上,一会急促下行,一会又不断攀升,七弯八拐,也常见路上有山崖落石横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攀上德钦县城上方的山上观景台远眺梅里雪山,今天天气不错,梅里雪山撩开面纱让我们看到那未能被人征服的主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91年2月曾有中日混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当地藏族人民是反对的,但他们还是坚持登山,在建立三号营地准备冲击登顶主峰前,惨遭雪崩17名登山队员(日方11人,中方6人)全军复歿,救援人员连尸体都无法找到,多年后才从山下冰川河谷中发现了他们被冰川带下到河谷的遗体、遗物。藏人认为这是他们的四大神山之一,不容人亵渎,2000年当地政府发布命令今后永不许任何人攀登卡瓦博格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以梅里雪山为背景在近海拔4千米处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梅里雪山,是位于西藏察隅县东部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云岭乡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的雪山群,全长有150公里。“梅里”一词为德钦藏语mainri汉译,意思是药山,因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而得名。同时它也是雍仲苯教圣地,和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为6740米,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位于德钦县西南方10公里,距香格里拉市184公里。长约30公里,其中呈金字塔状的最高峰为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突出于周围群山山顶面近千米的极高山,是云南省的最高峰。梅里雪山断裂活动强烈地势高耸,有13座海拔6000米以上高峰在卡瓦格博峰周边环绕,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最高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3月16日上午离开德钦县城前往168公里外的迪庆州香格里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8个自治州之一,首府香格里拉市。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迪庆藏族自治州管理1个县(德钦县)、1个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1个县级市(香格里拉市),有26个少数民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天气很好,在途中我们在海拔4千米处远眺白马雪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白马雪山又称白茫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主峰扎拉雀尼峰,海拔5640m,是云南第二高峰(不是第二高独立山峰),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境内,面积190144公顷,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途中在德钦境与四川甘南境之间的金沙江峡谷,观看金沙江大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也是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入口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金沙江大湾观景台上竖立的旅游标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是指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是指三条江在横断山脉被阻隔为南北纵向并排的三条大江,但不是这三条江合并会合,它们分别流向不同处,澜沧江是东南亚湄公河的上游;金沙江则是长江之源;怒江则流向南亚缅丶印。这三条江在横断山脉中高向低泻,气势滂薄,也孕育了沿途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因盛产金沙而得名。金沙江西起青海玉树,东至四川宜宾,全长2316公里。由于金沙江主要穿行于高山和高原地区,经过数百万年的河流侵蚀,沿金沙江形成了许多高差达2000-3000米的壮观峡谷。在云南德钦县奔子栏镇和四川得荣县子庚乡交界处,金沙江在峡谷中转了一个倒“Ω”形大弯,在大地上勾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被称为“金沙江大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上图在大湾下层观景台上眺望大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大湾中的島上的公路,用600长焦镜可拍到在島上公路的汽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前往香格里拉途中,在一个公路边的藏族饭店吃这里的特产藏香鸡,也是上过CCTV4的"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的,但我吃起来也没什么特别值得惊喜之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6日下午从214国道进入香格里拉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是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过去这里称为中甸,现在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州府。图是进入市区前的高山湖泊--纳帕海,从高山下来是一片高山草原--依拉草原,现在是冬季没什么看头,照片都懒得拍,可是过两个月,这里会是绿草如茵,是花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进入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州府香格里拉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香格里拉市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市区中心的塔中塔--藏传佛教的白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上图是香格里拉市的藏传佛教白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是白塔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一直在海拔三千米以上地方活动,德钦和香格里拉海拔都在3400米以上,有的地方在4千米,但除了走台阶有点气喘,未觉其它不适,只要不过夜睡觉,白天没有高原反应的大反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之属都湖景区两部分构成,以碧塔海、属都湖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为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格里拉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之间,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普达措国家公园拥有地质地貌、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等,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距香格里拉市城区22公里,总面积约1313平方公里。但这次我们没时间进去游玩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6日下午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走高速公路到达丽江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路过丽江,已是傍晚,在路边饭店吃饭后前往束河古镇住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3月16日晚从香格里拉到丽江束河古镇,入住的民宿《半院阳光精品客栈》,2017年7月容曾与黄婕、之晞、颢华及一帮亲朋在这客栈住过2天,可算旧地重游。民居是束河古镇建筑群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坊一照壁是纳西族民居典型的构造布局,小院种花,大院植树,四季花果飘香,有甚者引水入院,蓄水成池,配以亭台,就成了一幅雅致的风景。我们住这间的庭院也是种植花木,雅致可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束河古镇,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这是2017年8月入住这同一间客栈的庭院,与上页下图同一个场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黄婕、之晞当时入住的房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2017年8月入住时这房间的装饰布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这次入住时,这房间的装饰布置没改变,但有的饰物位置变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7日早晨,在束河古镇的石板街上散步,春天桃红柳绿梨花白,古镇就象个古色古香的大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大早古镇就热闹起来了,游客越来越多。古老的石板街上马蹄声"得得",马铃声"叮咚",供游客乘坐观光的马车和乘马一早出来接生意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四方街。四方街地处古镇中心 是茶马古道沿线马帮贸易活动的物资集散地。四方商客、村民云集于此或进行商品交易或开展茶马古道上各民族间文化交流,是为当时“茶马互市 的主要场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哈里谷大门,介绍词说:哈里谷文化展示园区坐落于丽江束河古镇的青龙河畔,占地面积约2.93万平方米,“哈里谷 ” 一词来源于纳西语,“哈里 ” 为“磨粮食”之意,“谷 "即 '地方 ” 意为“当地先民磨粮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个被设计成集餐饮、酒吧、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但目前这里生意冷清,原来收门票才能进去的,理在因进去的游客稀少,也取消了。一些旅游景点不切实际的过度开发,往往达不到预想的经济效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满树的白梨花和怒放的樱花使得古镇花团锦簇,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图是古镇中心景点飞花触水附近,飞花触水本是一片蛙鼓鸣奏的乡村水塘,如今成为酒吧环绕,游客徜徉的酒吧休闲区。若待四月楸木花开,春风荡漾之时,你便会看见无数花朵从半空中幸福地飞坠柔波里。或者,夜半酒酣,如花的美女也会飞身跳入池中,那是真正的飞花触水!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飞花触水周边景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束河古镇与丽江古城比,同样高度商业化了,但古镇风貌保护发展较好,人流相对于丽江古城沒那么挤迫,与去过的浙江乌镇、西塘比,更古朴自然一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7日从束河沿丽宁(丽江--宁蓈)公路(丽江往泸沽湖方向)前往76公里外的玉龙县大东温泉,入住《大东世强温泉酒店》,这里有温泉游池及泡浴池,环境不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 大东温泉位于丽江城区东北郊60公里的黑白水峡谷,是典型的干热峡谷气候,海拔1500米。因地壳运动而由多种岩溶形成的天然温泉。这几天在高原旅行,长途跋涉,泡个温泉身心都舒坦,消除疲惫。</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穿过温泉的庭院是客房,客房出来就是温泉泳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东温泉的温水游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环境优美,一年四季皆可入池暢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7日下午,方坚带我们走了一程近乎探险的旅程,前往丽江玉龙县宝山乡的石头城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大东温泉去石头城有80公里,但导航显示驾车要三个小时,从大东温泉出发往泸沽湖方向,一出去便是弯弯曲曲的爬山路,发动机轰鸣着往山爬,十多公里后进入鸣音段,路面越来越狭窄,一边是陡峭山崖一边是深谷,走到40公里时进入果乐段,这一段路面沒铺装是沙土路,坑洼的路面只有三米宽,有会车时要找宽一点的地方才可通过,九曲十八拐的道路,方坚和藏族帅哥拉扎却把车开到4~50公里速度,我想我最多可开20来公里吧?!在车上想拍一下道路却难以抓紧相机,看导航图可知(上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比导航时间快一小吋到达,但最后三公里处,因现正修公路要爆破,等放了炮才可通过,在路边的工程师告诉我,现正把果乐线从3米宽改成7.5米宽沥青路,将来还有高速,石头城上边有出口,可诠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完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得名。丽江宝山石头城纳西语称为“拉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城内瓦屋鳞鳞,巷道纵横,丽江纳西族居民辟岩建屋,房屋柱石和房沿石均随势打成,古朴自然,奇绝无穷。丽江宝山石头城三面皆是悬崖绝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仅有南北两座石门可供出入,是一座真正的天险之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路边的山梁上看宝山宝山石头城,它全然是一个巨大的石头耸立于金沙江峡谷的陡峭山坡上,雄峙四周,东面是滚滚的金沙江,北方是雄险的太子关,西边是逶迤的牦牛岭,南侧是岩石渡绝壁。因为巨石的独特地理优势,形势险要,兼备攻守,所以古代纳西族先民选择了它。沿石城南面小道,拾级而上进入石城,你会看到城内房屋井然,巷道纵横,宅院相邻,有近百户人家。往来居民祥和,闲坐聊谈城外之事,如家人一般。石城里街巷狭窄,但并不闭塞,也无碍交通,人们顺势就地建城,地面不平坦,却是天然石路。石城里民居群落,全部随岩就势,有的柱磉桌凳等均得用天生岩石稍加修琢而成,有的凿厨中巨石为灶,有的把庭院中的巨石凿成水缸,有的甚至将房中拒石修凿成石床,所制作的很多石头生活用品做工精细,令人叹为观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前往石头城道路不好走,要翻过几座这些山才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等公路建设施工队爆破作业完成巳经下午四时,车开到山上小学边再不能走,要徒步2公里多,从陡峭的山间小路直下金沙江畔上边一点的石头城。山上的施工人员告诉我,来到这里,不下去看太可惜啦!他说在石头城游览完,可在村中租马骑上来,约五十元/人。大家听见有这样的服务,原来望着深谷兴叹,犹豫着迈不开腿下坡的,都好像有了依赖,便一步一步往山谷下走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2公里多下坡山路,下到石头城村外围房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半山用长焦镜头拍摄矗立于金沙江岸危崖上的石头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顺着陡峭的山路一步一步往下向金沙江方向走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山谷里的梯田和半山上的村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宝山石头城周围的所有山坡,凡能开垦的全都辟为梯田,与元江的梯田相比,丽江宝山石头城的梯田还有独创,那就是别具一格的自流灌溉系统-不是上田满了流下田,而是在每块田的下面都修有暗渠,形成一条由暗渠和水口形成的浇灌网络,堵住暗渠口,水便会流灌整块田地,满水后打开暗渠口,再堵上灌田水口,水由暗渠流下,便可浇灌下层田块-不会产生夺肥现象,这种梯田建设的独创,充分显示出古代丽江纳西族人民的聪明才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车子就从这样的山上的崎岖不平的狭窄道路翻上山头过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半山上的村落和梯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进来石头城近40公里山路,途经的都是这样的村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用长焦镜拍摄石头城对面山上的村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山上俯瞰石头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石头城入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石头城入口拱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往下前往石头城途中,背景远处是石头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石头城周边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路是石头砌、房子、围墙也全是石头砌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上图石头城外围村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石头城里有的房子依山而建,而门口像个山洞口,不知道的人咋看还以为这老妇从山洞中钻出来似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村中纳西老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聚坐树下闲聊的纳西族村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时巳是黄昏,在村子游完,巳6时多,问下租马事,村民告知,不能骑马走小路上山,万一马失蹄人跌就危险,马只能驮人下半山到金沙江渡口坐船到江对面。大家呆了半天,只能马死落地行,咬牙再爬2公里多陡坡上山,在海拔2千多米爬山,又是玩到疲惫不堪时……,又饿又累两腿发软的我们,咬牙总算爬上山上,巳是汗流夾背。再开车在险路飞奔,晚上九时才回到酒店吃饭、泡温泉。旅游乎?探险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 17日晚仍住大东温泉,18日下午从丽江机场飞回广州。结束这第N次云南旅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