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的心理世界。

晏子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分享,孩子需不需要父母陪,是需要的,1岁——一7岁是最佳时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是认为陪伴就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是认为家长要控制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两种极端都背离了教育的初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长教育价值不清晰,孩子对于人生如何度过缺乏笃定的认识、动力不足,基础教育欠缺哲学方面内容,这些问题等待解决,认为教育是有意为之的方向性引领,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其内心主动拥有对世界规律的探究,有长期的兴趣爱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合一些青少年厌学厌世的极端案例进行分析,详述他们的心理需求,呼吁家长们尽早重视,并提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教育顶层设计框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的中心:让人成为心理和生理健康人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成为心里和身体都有健康为标准,在接触的大量案例中,总结到孩子异常多动、思考问题不连续、没有长期爱好,源于内在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这也是大部分孩子或多或少的通病。父母的教育要帮助他形成自我,不要逾越每个人的“度”。教育由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构成,传统观念认为人格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知识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不要割裂知识与人格、性格、品质的关系,知识教育本身就是人格、品质上的体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这才是重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出“7岁现象”引发大家思考:7岁左右的孩子所思所想所说都让人惊叹,随着年岁增长,行为表现会变得平庸,这是因为知识堆积却不知如何用,狭隘了知识的作用,这种浮躁的想法对培养优秀人才不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教育:追求幸福</p><p class="ql-block">自我教育的中心词语是心灵。孩子从童年时期体会快乐,从而热爱生命,热爱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审美让自我充满热情,这是因为人的动力来自想象与投射。兴趣爱好形成自我中心与专注能力,培养意志力品质,人的自我感知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家长要多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引导孩子培养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知识学习内化为精神秩序,对知识的应用形成人生智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靠知识来构建。自我教育的中心词是心灵,要让孩子对知识产生崇敬的心理,用理性面对生活,逐步认识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彼此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的中心词语是秩序。家庭教育要促进每个家庭成员的发展,家庭的权威是公认的道理,不偏颇某一人。家庭要有民主的家风,在说理时,要讲逻辑、常识与良知,把道理讲明白、听明白、贴近事实达成一种共识。教育不等于洗脑,家长和孩子说理的逻辑要客观公平,孩子形成自我逻辑和认知要从内部自主孵化,而非外力打碎。家庭成员间要有问题边界,尊重、自主和信任,看到不同是知识,欣赏差异是智慧,信任能让对方学会自律,尊重是人格教育最好手段。家庭成员不需要整齐划一,每人都有其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明三元素是理性、情感和天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教育:知识与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教育的中心词是智慧。学校教育也值得社会的关注、参与和沟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教育主要通过知识积累的手段,促进孩子心智成长,科学知识是人文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从根本上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心理需求是求知的动力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验总结概括道:知道是知识,做到是智慧,要让孩子多说、多做、多体验,将知识应用于人生,让人有人格魅力。教育不是灌输,学校教育要做到眼中有人,看到学生的性格差异,认识到人文学科,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做一个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问一答的形式告诉大家该怎么做,或者是怎样引导孩子们为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题一:孩子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和束缚,家长如何开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答:家长孩子要共同面对教育现实,不管是走应试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道路,保证孩子对知识充满兴趣,肯定自己,承受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题二:孩子初中成绩优秀,高中后感觉后劲不足,周围的孩子又会学又会玩,家长施压让孩子更焦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答:家长要为孩子减压,让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避免形成自我否定的人格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题三:孩子高中知识储备丰富,家长辅导跟不上,孩子在一些问题上找出逻辑漏洞,有些投机取巧的意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答:随着学业的深入,孩子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会更明显,只有引导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才能调动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孩子接触一些逻辑常识,有效思辨,拒绝诡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题四:孩子有些抗拒参与补习班,参加一段时间后相对稳定,现在对于换班又很抗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答:家长要在孩子学习后期发力,小学阶段成绩差异不大,不用过度培养,孩子适应环境较慢,要了解他的真实意图,尊重孩子的意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题五:孩子对科学兴趣浓厚,但不喜欢结交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答:认可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专注点不同,从引导的角度,可以告诉孩子事物间的联系,比如自然规律也是通过尝试积累的,鼓励孩子多多体验,也有可能孩子还没找到社交的好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题六:孩子喜欢与家长就吃零食等问题“斗智斗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答:这有可能是孩子与家长的恶作剧,不用过于关注,弱化和淡漠能让孩子的兴头慢慢消退。家长要欣赏差异,不要控制孩子,还要通过行为了解背后的心理需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题七: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家长不知应该舒缓入园焦虑还是培养集体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答:要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比较幼儿园和家庭各自优缺点,1-3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灵安全感,家庭里也能引入蒙台梭利教育元素,家庭教育模式,早期教育之路多多尝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认识人性的角度细致入微地入手,如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家长应该加强自我教育,要做“眼中有人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生理与心里健全人格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本身并不难,要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的心理世界。&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反思了自己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告诉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好学好好玩。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鼓励孩子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理解孩子的需求,成为孩子自己,追求孩子自己想要的幸福,成为一个真正的心里健康,生理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阐述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能有明确地方向和目标,父母正确选择和目标一致的教育手段,理性智慧的帮助及教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只要弄懂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给予了孩子足够多的空间、情感及引导,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作为母亲之后,一直有强烈的责任感,想给孩子尽量提供爱好的教育,引导他(她们)成就孩子,希望他能够成长为优秀的孩子,实现自我的人,这当中责任感特别强烈。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有许多偏差失误。今天的活动,让我收获特别大,让我产生一种长远眼光的意识与思想,让我也有强烈的培养自我成长的意识,学习,实践,成长。</p><p class="ql-block">最强烈的感受、学习体会是:不要自我否定,我要爱自己,相信自己,才能传达给孩子,培养他的自信、他的能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的阅读,期待大家好的见意与建议,教育的路上,一直有您同行是你吗?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关注支持与鼓励。</p><p class="ql-block">笔稿者:晏红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