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阶段,家长该怎么做?

许娟霞

<p class="ql-block">[玫瑰][玫瑰][玫瑰]开篇语:</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朔城区教育局心理疏导组第八十一期微课堂,我是今晚的主持人张彩琴。</p><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随着时间的日益临近,不少考生在备考期间出现了心情焦虑、情绪紧张等心理症状。为了缓解考生压力,让孩子们以更加阳光平和的心态从容应考,从4月6日开始,由朔城区心理健康教研室张彩霞老师和我们今天的主讲——城区一中专职心理教师许娟霞老师深入高三每个班做了“梦想于心,励志于行”的高三考前心理辅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减轻了孩子们的压力,同时也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了自信!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玫瑰][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一起感受两位老师和高三孩子们在一起的场景:[玫瑰][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  从孩子们如花的容颜和灿烂的笑容里,我们读出了他们的笃定、从容、自信……我们的内心也充满了欣喜、踏实、骄傲……</p><p class="ql-block"> “家有考生,父母忧”,为了缓解高三学生家长因孩子备战高考而带来的焦虑情绪;为了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为了让家长以良好的行为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影响自己的孩子;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备考环境”,今天许娟霞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备考家长篇——《高考冲刺阶段,家长该怎么做?》</p> <p class="ql-block">  随着高考脚步的逐渐来临,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高考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考试,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考考的还是一整个家庭。</p><p class="ql-block"> “家有考生,家长难当”,确实是这样,高考一天天逼近,不少家长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既是对一名学生十几年来学习成果和整体素质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家长的一次考核。作为家长,你给孩子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和学习氛围,父母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家长以什么样的行为和人格为孩子树立榜样,以及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对于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  要想帮助我们的孩子度过最后的冲刺阶段,就应该先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状态如何,然后才能更好地陪伴我们的孩子。在高考前40天,学生可能会面临的两个心理阶段。</p> <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不自信放弃期。</p><p class="ql-block"> 随着高考第三轮复习的开始,模拟考试越来越多,每个学生的成绩变化都非常快,一部分孩子因为一时的成绩下滑,对自己信心不足,产生了放弃了想法。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只跟周围的同学比,只跟自己学校的同学比,其实他们忘了,应该比的是全省的学生,他们应该更多的看到自己的优势。</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应该和自己比,要知道,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试都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此时暴露的问题越多,高考时才能知道怎么避免扣分,应该通过每次考试,发现不足,从而改进复习方法,而不是因为一时的成绩波动影响情绪和斗志。</p><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恐惧焦虑期。</p><p class="ql-block"> 随着高考的临近,所有孩子都会或多或少产生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这时家长千万不要用“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么,明年再考”之类的话语去安慰孩子,因为这样的话只能使孩子更加紧张,可以找较为专业的人给孩子一些建议,要不然就是保持沉默,等待学校给孩子做工作。我校从四月份开始分别在高三各级部对学生进行了辅导减压工作,这刚开场的时候张彩琴老师也给大家展示了一些照片,成效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一阶段可能有的家长会问:我们做家长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什么有时候效果并不好呢?我们家长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呢?接下来给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p> <p class="ql-block">一、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个例子,考生母亲刘某,在高考前一个月就向单位请假,全心全意24小时为儿子服务,确保在最后冲刺阶段复习好。这一个月里,母亲除了张罗一日三餐几乎没事可干,于是动不动就去儿子房间转转,这却引起了孩子的怀疑和反感:妈妈肯定是想看我在不在复习功课,这是为我服务还是监督我?刘女士的儿子时常这样想。他还说:“其实为我服务用不着这样,吃饭问题我自己就能解决。而且,我临考前几天才放假自习,妈妈何必提前一个月就在家看守我呢?妈妈的不信任至少会使我的高考成绩下滑10分。”</p><p class="ql-block"> “中国高考心理研究第一人”王极盛教授指出,临考前,许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紧,满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这些主观设想和愿望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仅没有帮助孩子合理利用时间,反而会造成孩子情绪低落,复习效率降低,甚至高考时不能正常发挥。家长的关键任务还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p><p class="ql-block"> 因此,作为家长不要在家里搞倒计时,也不要把“离高考还有多少多少天,你要抓紧复习”这类的话挂在嘴边,制造紧张气氛,更不要动辄就和周围某某比,埋怨自己的孩子,或者总说“现在就业这么难,看你考不上大学,将来干啥去?”临近高考的几个月是孩子压力最大、心理最敏感的时期,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波动。家长应该多替孩子想一想,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祥和、愉快的学习环境。</p> <p class="ql-block">二、调整好心态,控制好情绪。</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家长的希望与期盼并不亚于考生,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感受到沉重的压力。然而,家长毕竟是成年人,所谓君子先正己,家长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爱抚心、激励心、信任心看待高考,影响孩子。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甚至比孩子更累、更苦、更焦虑、更脆弱,很多专家把这种心态称为“高考家长综合症”,这是在众多高考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题目。这种心态是利大还是弊大,一些高考幸运儿的家长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题目的呢?</p><p class="ql-block"> 一名高考状元的父亲在谈到家长对高考应该持有怎样的心态时说: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家长一定要通情达理,孩子压力已经够大的了,我们怎么能够忍心再施加压力呢?他觉得家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配合孩子调整心理,作为家长要时刻留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高考。不管孩子学习成绩是什么水平,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好,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好,我们都应以鼓励、打气为主,由于再进行批评指责已经于事无补。尤其是不要对孩子唠唠叨叨,现在的孩子特别反感这一点。随着高考的临近,孩子自己会感受到沉重的压力,觉得心里没底,假如这时家长再表现出对孩子没有信心,就会增加他们的恐慌心理。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对孩子说:“正常发挥就行了,你一定能行!”而不是整天在孩子眼前说:“要是考不上就会如何如何……”。</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行为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自己的孩子。一般说来,我们高三年级孩子的家长,都已经人到中年,大家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同时也是家庭中的顶梁柱。这个时期,家长的负担也是最重的,既要照顾父母和子女,又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还要处理各种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大家承受的各种压力也比较大,因此,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带有情绪的家长,往往由于一些细小的事情会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不仅对孩子的情绪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这里需要劝告大家的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家长,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让温馨的亲情弥漫全家留给孩子一份愉悦的好心情。假如孩子受到的是家长积极健康情绪的影响,他就会精神饱满,积极进取。</p> <p class="ql-block">三、降低期望,接受现实。</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要求大家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学会减轻孩子的压力,到参加高考的那一天,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轻松从容地、微笑着进出考场,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考出她应该考出的成绩来。</p><p class="ql-block"> 面对自己的孩子,家长究竟应该怎样确定自己的期望值,究竟应该给孩子提出怎样的奋斗目标呢?一方面,这个目标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期望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自己的头上,他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了,心理压力过大,孩子就会产生放弃的心态,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另一方面,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太随意、太宽松。确实,给孩子一种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长大和学习。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低,甚至是一种放任的态度,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势必会产生一种惰性。</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提倡家长实事求是地给自己的孩子制定奋斗目标,要求家长给自己制定公道的期望值。给孩子的压力过大或者是过低,都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进步。压力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密切关系。心理专家研究表明,心理压力水平与孩子的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压力过低或压力过高都不利于学习,只有适当的压力才有助于学习效率。由于压力适当既能充分调动个人潜能,又不会导致身心过度疲惫。所以,工作和学习中应该有点儿“精神压力”和“紧迫感”。有句俗话:油无压力不出,人无压力不进。说的便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四、鼓舞士气,积极的暗示。</p><p class="ql-block"> 只要稍加注意,就会经常听到周围的人在聊起自己的孩子时常常会说:“我的孩子怎能和你的孩子比呢?脑子不好用”等等。要知道,没有比这更伤孩子的心了,特别是这种话是从他的亲人口中说出来的,结果可想而知,这样他们就会失去在学习方面的信心,甚至有的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p><p class="ql-block"> 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所以家长可以时常给学生说“你可以的,要相信自己。”“你一直都很棒,这次也一定没问题”等等鼓励的话语。也可以从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中给孩子一些启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聪明过人”之处。面对一颗自己确实吃不到的葡萄,与其在葡萄架下上窜下跳白费力,还不如说这颗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葡萄。通过这些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使学生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学生就可以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p><p class="ql-block"> 任何考试,都需要考生有一个必胜的信心,高三年级的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家长的鼓励,有进步的孩子,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偶尔有失误的孩子,鼓励他们找到失误的原因和避免再失误的方法,要给孩子一个可望而且可及的目标,不要总拿高考状元作比较,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的孩子作比较。</p> <p class="ql-block">五、善于倾听,多沟通交流。</p><p class="ql-block"> 父母要创造条件与孩子多沟通、交流。有的考生心理非常脆弱,一次考试失败或生活中受一件小事的打击,就能使他们烦躁不已。父母的唠叨更会刺激这种躁动不安的情绪。因此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随时准备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尽量少唠叨,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有条件的话可和孩子多交流,利用晚饭后或接孩子下晚自习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散散步、沟通交流一下。孩子不愿意说话时,父母最好不多问,等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再沟通。总之,父母要给孩子一种信任感,以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p> <p class="ql-block">六、做好后勤,适度关心。</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家的时间比较短,父母要按时提醒孩子起床,让孩子睡得熟些、安心些。父母要安排可口、有营养的饮食,配备好营养和水果。</p><p class="ql-block"> 学生迎接考试,家长做好后勤保证,这是每位家长都必须具有的服务意识。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方面看,家长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正在那冥思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学生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汤:“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学生不得不切断思路。学生坐在书桌旁专心学习,家长把吃的悄悄送上就行。</p><p class="ql-block"> 另有一些家长,临到考试时就怕学生吃不好,影响了考试,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结果大鱼大肉,使学生生理失调,学习精力不济,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更有一些家长,从广告上东查西找,给学生买营养品、补脑液一类,希望创造以吃促学的奇迹。从曾经这样“吃”的同学反映的实效性看,往往是白花钱,不顶事。因此,家长的心理关心要细致,物质关心要科学。平时住校的学生,考试期间仍应住校。家长平时不常到学校看学生,考前和考试期间也没有必要陪伴在学生身边。</p> <p class="ql-block"> 其实高考真的没有那么可怕,以过来人的身份,我觉得可以这样描述:高考只不过是一次大一点的测试而已,它仅仅是决定了我们将来在哪里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在哪些城市上个班,与哪些人成为同事而已,是人生中的一次平平淡淡的过渡程序,只是与平日里的模拟考试相比,并不那么枯燥罢了。正如网上流行的一段话:每年高考出分的时候,哭一批笑一批,只有上过大学的才知道,四年后的风骚,谁的天下,都别说得太早。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突然想起比尔盖茨的话,难道坐头等舱会比坐经济舱先到达目的地吗?</p><p class="ql-block"> 总之,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无论将来遇到什么样的顺境或者逆境,都能够坦然处之,并且最终一定能够收获人生最美好的果实。</p><p class="ql-block"> 高考贵在坚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要记得给学生希望。前面的路还很长,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对明天做好准备,就是把今天做的最好。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迎接2021高考的辉煌。最后,预祝我们的考生都能金榜题名。</p> <p class="ql-block">[玫瑰][玫瑰][玫瑰]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感谢许老师细致入微的解读!家长以什么样的行为和人格为孩子树立榜样,以及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对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讲,真的是太重要了!许老师提出的六点建议,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行为为我们备考家长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法宝,让我们真正成为孩子冲刺高考的助力者。</p><p class="ql-block"> 在备战高考的“战场”上,如果说考生是冲锋陷阵的“士兵”,那么家长就是运筹帷幄的“参谋”,希望我们和孩子一起放松心情,放平心态,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祝孩子们考试顺利,一路凯歌!</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微课就到这里,再次感谢许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大家的陪伴与聆听,期待下次微课与大家再见![玫瑰][玫瑰][玫瑰][拥抱][拥抱][拥抱]</p>

孩子

家长

高考

学生

玫瑰

情绪

自己

心理

父母

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