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教育——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丁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溺水事故一直是危害学生安全的“第一杀手”,特别是夏季更是溺水事故的易发期、高发期。随着温度的升高,夏季即将到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到河边池塘嬉戏,这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防止中小学生溺水,各级政府、学校、家长煞费苦心,但依然防不胜防。怎样才能有效防范学生溺水事件再次发生?</p> <p class="ql-block">预防溺水“六不准”</p><p class="ql-block">一、不私自下水有用。</p><p class="ql-block">二、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p><p class="ql-block">三、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p><p class="ql-block">四、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p><p class="ql-block">五、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p><p class="ql-block">六、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p> <p class="ql-block">发生溺水情况怎么办?</p><p class="ql-block">1.发现溺水者后,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p><p class="ql-block"> 2.下水救人时,不要从正面接近,应绕到溺水者背后或潜入水下,以仰泳姿势将其拖向岸边。</p><p class="ql-block">3.施救者若不熟水性或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应轻易下水,应呼救或报警。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p><p class="ql-block">4.溺水者施救上岸后,要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异物,通畅气道,维持有效呼吸。对于呼吸及心跳较弱或呼吸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应施以心肺复苏术。</p> <p class="ql-block">家长方面</p><p class="ql-block"> 切实负起安全监管责任</p><p class="ql-block"> 鉴于溺亡事故大多是学生在离校或暑假发生的,故家长应高度重视对子女的防溺水教育工作,使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到危险、陌生的水域游泳。</p> <p class="ql-block">教育部在《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号召家长教育孩子做到: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等“六不”要求。我校在此提醒家长:不下水就不可能发生溺亡事故,家长必须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确保学生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不到水塘、河道等不安全水域“野泳”,真正做到“六不”要求。尤其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安全教育和溺水防范。并且在接下来的假日中,各位家长与学生在外游玩时,远离水域,做好保护措施。</p> <p class="ql-block">天气炎热,热爱游泳是好事</p><p class="ql-block">溺水危险,预防溺水是保障</p> <p class="ql-block">送给大家一首防溺水之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祝愿全体师生以及各位家长安全的游好泳,安全又开心的度过每一个休闲时刻。</p><p class="ql-block"><br></p>

溺水

游泳

家长

下水

水域

溺水者

学生

安全

施救

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