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观察时间: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i></p><p><i>观察地点:户外沙水区</i></p><p><i>观察班级:小四班</i></p><p><i>观察教师:郝靖靖</i></p> 一、游戏背景 <p> 孩子们最喜欢的自主游戏时间到了,小四班的小朋友拿着工具来到沙水区开始了今天的游戏。他们有的在挖河道,有的往河道里面放水,玩的不亦乐乎。这时一冉和雨欣发现了沙池里的PVC管,她们对这个管子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就把PVC管拿来玩起了游戏。在她们游戏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些什么呢?</p> 二、不同视角案例分析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郝靖靖老师的视角</b></p><p><u>游戏实录:</u></p><p> 孩子们在玩沙的过程中发现了PVC管产生了兴趣。一冉和雨欣开始往管里填沙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碰到了PVC管,管子倒了,方圆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于是孩子们进行了探究,怎样才能让管子立住呢?一冉开始挖坑,挖了一会儿试一试,好像有点浅,继续往下挖,然而她的管子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了,旁边凌轩和家瑞抬着一根管子想要给她,她却一把抢了过来。这次一冉把管子放在坑中,并往四周填沙,然后往管子中填满了沙,这次终于成功了。</p> <p><u>分析与措施:</u></p><p> 1.幼儿容易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p><p> 小班幼儿的特点就是很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有趣的活动,本次活动中幼儿在玩沙水游戏的过程中对沙池内的PVC管产生了兴趣,于是用PVC管进行了一个新游戏,并深入探索了游戏的玩法。</p><p> 2.老师的适当介入。</p><p> 小班幼儿的游戏情节比较简单,常常会重复去做一件事情,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老师鼓励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发展了孩子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适当介入,可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孩子们在往PVC筒里装沙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加以引导,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p><p> 3.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p><p> 体现小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弱,老师应给孩子们创造交往的机会,引导孩子们多交流,让孩子们体验交往的乐趣。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但是活动中几乎没有交流。</p><p> 4.以自我为中心特点明显。</p><p> 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抢夺管子,体现出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老师应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养成合作、分享、谦让等良好品质。</p><p> 5.爱模仿是小班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p><p> 模仿是他们的学习动机,也是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今天的沙水游戏中,幼儿在无意的游戏环境中,做出了模仿的行为。</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宗迪老师的视角</b></p><p><u>观察实录:</u></p><p> 沙水区活动开始了,蔺一冉与雨欣两名幼儿在共同往pvc管里面填沙子,结果没一会功夫pvc管就倒了,一冉尝试挖坑想办法把pvc管固定住,在这个过程中pvc管被拿走了。一冉继续去寻找pvc管,从一名男孩手中拿到之后继续刚才未完成的工作,用沙子填pvc管。</p><p><u>分析与措施:</u></p><p> 1.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p><p> 小班幼儿的模仿以无意识的语言和动作模仿为主,幼儿模仿行为受游戏动机的激发。例如今天的沙水游戏中,幼儿在无意的游戏环境中,做出的模仿行为。</p><p> 2.教师的适当介入。</p><p> 小班幼儿的游戏内容和情节相对简单,常常会重复某些单一的情节,教师适当的介入可以引发更丰富的游戏内容,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就如同今天的游戏,幼儿在用沙子填pvc筒时,教师可以加上语言的引导,问一下幼儿在做什么,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活动。</p><p> 3.提供更加丰富的自主游戏材料。</p><p> 丰富的材料可以引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有利于幼儿自主游戏情节的产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自发游戏情节,提醒幼儿充分利用已提供的材料。例如,案例中pvc管的使用,低结构的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当幼儿对pvc管产生兴趣,并引发情节时,教师可以进行语言的提示,引导幼儿看看场地上还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材料,进一步引发活动的延续性,或者可以提供树枝、水桶等让幼儿的游戏增加更多的趣味性。</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孙小莲老师的视角</b></p><p><u>观察实录:</u></p><p> 幼儿在沙水区玩耍时发现了几根pvc管道。两名幼儿想拿来装沙玩,但是装沙时由于沙子较软、地面不平整,孩子们说:“小树种不住”,原来孩子们在玩种小树的游戏。这时,蔺一冉小朋友去找小桶装水,赵家瑞小朋友把“小树”拿走,蔺一冉回来发现“小树”不见了,寻找后直接从赵家瑞手中抢回来继续“种树”。当栽种“树木”不成功时,教师提醒幼儿想办法,蔺一冉小朋友开始挖深坑,并且将管道埋到深坑里,并用沙子固定周围。这时,张淑茗小朋友和蔺一冉小朋友一起进行填沙活动,最后,小朋友们利用此办法种了一排整齐的“小树”。</p><p><u>分析与措施:</u></p><p> 1. 幼儿主动寻找低结构材料,以物代物进行玩耍。</p><p> 以物代物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游戏材料的不足、丰富游戏的情境和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幼儿思维发展的一项成就,表明幼儿的思维已然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而进入到了表征思维的领域。本次活动幼儿运用以物代物的能力进行种小树,让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思维能力有更好的发展和提升。</p><p> 2. 教师在游戏中是支持者和引导者。</p><p> 教师在活动中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坚信所有的幼儿都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责任,尊重所有幼儿的选择和需要,将教育的责任定位于“引导”而不是“教导”,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幼儿的行为及其意义并给予适宜的引导。</p><p> 3. 幼儿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p><p> 3-4岁的幼儿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仔细观察发现特征,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p><p> 4.小班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p><p>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交流很少,我们应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便于其他幼儿理解并给与积极的回应。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表现较明显,我们要多创造交往机会,让幼儿懂得分享、谦让的美好品质。</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四)鲁晶老师的视角</b></p><p><u>活动实录:</u></p><p> 沙水区游戏开始了,一冉和雨欣拿着pvc管进行装沙游戏,pvc管突然倒了,雨欣悻悻的抱着管子离开,一冉没有放弃,继续挖坑准备埋管,旁边的圆圆也想埋筒,但不知所措,于是回过头对老师说:老师怎么能种树呢?老师:你想个办法。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一冉挖好了坑径直走到两个男孩那里抢过一个pvc管自己埋了起来,埋好之后开始往里面装沙子,淑茗看见了也过来一起装沙,两人成功装满沙子。</p><p><u>分析与措施:</u></p><p> 1.教师在游戏中的引导者。</p><p> 当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教师没有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提供让幼儿自己想象的机会,管住手管住嘴,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p><p> 2. 幼儿是游戏份主导者。</p><p> 在一冉小朋友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筒成功埋起来,体现的是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以及行为的目的性,通过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问题解决后的自信和快乐。</p><p> 3.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明显。</p><p> 小班幼儿还不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区别,容易把一切看作她自己的一部分,忽略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当一冉发现自己没筒的时候,直接去抢了其他小朋友的筒,体现出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教师在活动后应引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合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活动总结:</b></p><p> 对于本次案例,教师们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在研讨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