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洛阳城,半部华夏史——13朝古都的遗址公园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和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

Chrisdai(本妍)

<p class="ql-block">十三朝古都洛阳目前开发挖掘出来的古都遗址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上面都建了面积很大的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4月15日,在洛阳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和东周王城遗址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Erlitou Site Museum Of the Xia Capital),<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翟镇古城快速路北,</span>2017年6月11日动工建设,建成于2019年10月19日,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是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示范区,也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屋顶平面暗含了一把“钥匙”形象,寓意二里头遗址是探寻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物证,象征着二里头文明是打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中晚期都城,在学界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共有5个基本陈列展厅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部分,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博物馆内共有馆藏文物2089件,主要为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乳钉纹青铜爵浮雕</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第一王朝”,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的第一部分,分别由“茫茫禹迹,九州攸同”、“赐土命氏,祚以天下”和“夷夏东西,夏道兴衰” 三个单元组成。这一展厅选取了王城岗遗址、禹会村遗址、肖家屋脊遗址、新砦遗址、灰嘴遗址、王湾遗址、瓦店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和二里头遗址等一系列与探索夏文化密切相关的遗址,并节选《史记》《竹书纪年》等历史文献,使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献相结合,较为科学、系统地揭示了夏王朝的发展脉络及历史意义,强调了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夏代历史</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茫茫禹迹”主要揭示夏王朝的建立、背景及历史意义,强调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地位,重点突出大禹这个历史英雄人物的作用,突出大禹治水在夏王朝建立过程中的核心作用。</p> <p class="ql-block">洪水遗迹</p> <p class="ql-block">禹贡九州图</p> <p class="ql-block">大禹铜像</p> <p class="ql-block">大禹生平铜铸浮雕</p> <p class="ql-block">禹都阳城</p> <p class="ql-block">禹征三苗</p> <p class="ql-block">禹会涂山</p> <p class="ql-block">王湾遗址和灰嘴遗址</p> <p class="ql-block">古城寨遗址</p> <p class="ql-block">后羿代夏</p> <p class="ql-block">夏商更迭</p> <p class="ql-block">赫赫夏都”</p><p class="ql-block">“赫赫夏都”由第二、三、四展厅共同组成,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的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国之大事”采用正副两条展线的方式展示,正线围绕着二里头文化时期祭祀与战争这两件大事,集中展现了夏代的祭祀文化、酒文化、乐文化、鼎文化、玉文化、墓葬制度和兵器制度,陈列上则使用了二里头遗址历年出土的青铜、玉、绿松石、陶、石等精品器物。副线则以考古大事记的方式,展现了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年来的主要成就。</p> <p class="ql-block">祭祀文化</p><p class="ql-block">陶龟——龙山文化新砦期祭祀品</p> <p class="ql-block">鼎文化——夏商周鼎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玉文化——夏代绿松串珠</p> <p class="ql-block">乐文化——陶鼓型壶</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年来的主要成就——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礼兵器</p> <p class="ql-block">1959年5月16日,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一行人发现二里头遗址,后经挖掘发现一号基址。1967年,在遗址里发现了成套瓷器。1982年,在IV区发现了铸铜遗址,在IX区发现了小型房屋等遗迹。1986年,在IV区发现了部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存。2010年,首次发现巨型坑。</p> <p class="ql-block">主持和参与发掘的工作人员名单</p> <p class="ql-block">领军人物许宏</p> <p class="ql-block">考古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p> <p class="ql-block">镶嵌绿松石铜牌饰,1984年秋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是先铸好牌形框架,然后有数百枚方、圆或不规则的绿松石粘嵌成突目兽面。是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p> <p class="ql-block">馆藏珍宝——乳钉纹青铜爵,饮酒器。 1975年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流折处有两钉形短柱。腹部一面有凸线两道,两线之间横列五枚乳钉装饰。器壁甚薄。有“天下第一爵”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七孔玉刀</p><p class="ql-block">七孔玉刀于1975年出土于二里头遗址VIIKM7,属于二里头文化文物,长60.4-65厘米、宽9.5厘米,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刀形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各有两组对称的扉牙;玉刀两面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图形;刀背处有等距且排成一条直线的七个圆孔。这是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器珍品。</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龙形器</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二里头遗址高等级贵族墓葬。龙长64.5、中部最宽处4厘米。它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略呈波状曲伏,中部出脊。由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主纹象征鳞纹,连续分布于全身。龙身近尾部渐变为圆弧隆起,尾尖内蜷,若游动状。绿松石龙形器的龙首隆起于托座上,略呈浅浮雕状,为扁圆形巨首,吻部略微突出。以三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额面中脊和鼻梁,绿松石质蒜头状鼻端硕大醒目。两侧弧切出对称的眼眶轮廓,梭形眼,轮廓线富于动感,以顶面弧凸的圆饼形白玉为睛。</p> <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的裸体人像彩陶壶(复制),原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出土于青海柳湾墓地的彩陶靴,充分反映出河湟先民的创造力和高超的制靴工艺。</p> <p class="ql-block">“建中立极”为第三展厅第一部分,主要以二里头文化的自然动植物遗存、城市遗迹和手工业为主体,全面展示夏王朝晚期都城的环境、地理、城市布局、国家结构与生产风貌。</p><p class="ql-block">“回望大都”为第三展厅第二部分,以城市考古和聚落考古为知识背景,充分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使观众对二里头遗址及其时代背景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城市遗迹——土中大邑</p> <p class="ql-block">“厥土生民” 为第四展厅第一部分,该单元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骨角牙蚌陶器出发,结合围绕二里头遗址的各等级聚落遗存,较为全面的展现了夏代都城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图景。</p> <p class="ql-block">“巍巍华夏” 为第四展厅第二部分,“巍巍华夏”单元讲述了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在极短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元素,以中原文化为依托,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制约。</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不同时期陶器</p> <p class="ql-block">多媒体</p> <p class="ql-block">参观者互动</p> <p class="ql-block">世界视野下的二里头文化</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景</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很高兴在参观的人群看到了学校的学生队伍!五千年华夏文化渊远流长,传承华夏优良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向世界宣扬中国深厚历文化底蕴,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华夏第一王都从这里走来,尘封着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回忆从此揭开!这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华夏之源头,这就是最早的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参观了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中心的东周王城广场,东周王城遗址区的东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整个博物馆占地1700多平方米,分为两个展区。马坑规模大,车子类型多,摆放整齐,气势宏伟,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驾六”遗存。</p> <p class="ql-block">步入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展区。分四个板块,一是洛阳地区5大都城与当代洛阳相互位置关系的图版;二是东周王城概况;三是王陵的探索与发现;四是珍贵的东周文物。</p> <p class="ql-block">夏商周年表</p> <p class="ql-block">周王都洛年表</p> <p class="ql-block">王城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王陵探秘</p> <p class="ql-block">东周文物</p> <p class="ql-block">由第一展区,向西穿过 一段走道,便进入了第二展区——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展区。</p><p class="ql-block"> 这里展示的是 2002-2003 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的17座车马坑中的2座。 其中北边一座,规模系国内少见,其车马呈纵向两列的排放,宛如出行阵列的场面, 更显精彩。 最令世人瞩目的是唯一一 辆“驾六”的发现,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印证了古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原址展示的“天子驾六” 。</p><p class="ql-block">这“驾六马”的“天子之乘”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向世人印证了古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虽然过了近3000年,车辕、车身的构件及马的骨骼仍清晰可见。“天子驾六”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天子驾六”车马坑全长42.6米,宽7.4米,发掘整理出68匹马,26辆车。 “六驾”车马摆放在车马坑的东南部。整个车马坑的摆放壮观、华丽,表现的景象似为周天子出巡、狩猎时的随行队伍。从两马驾一车直至六马驾一车,完整而直观的展现了周朝的车与制度及出行时君臣、车马应遵循的礼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驾六遗迹</p> <p class="ql-block">驾四遗迹</p> <p class="ql-block">驾二遗迹</p> <p class="ql-block">西区六号马坑</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遗址,天子驾六博物馆只不过是洛阳三十多个博物馆之一斑。</p><p class="ql-block">然而“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以实物的形式,揭开了古代天子驾六、驾四的千古疑案, 印证了古文献“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驾二”记载的正确性;对研究东周时期的乘舆制度、丧葬制度以及王城陵区的 确认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资料, 成为 21 世纪东周考古的重要发 现之一,被誉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也成为博物馆建设的重要依托。</p><p class="ql-block">而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发掘印证了华夏第一王都从这里走来,印证了一座洛阳城,半部华夏史的美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