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那些书都还在

月亮女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每到世界读书日,总想为这个纪念日写点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平时不爱多话,但喜欢读一些书,在与作者共鸣共情中获得一种愉悦。尤喜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房读书——轻轻地翻开那个美丽的封面,云光天影尽收眼底!精彩纷至沓来——体察人生百味,感受世间温馨,于无声处听惊雷 !人生欢乐何在?窗前明月,眼前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读书比较杂,古今中外,文史哲等皆可读,偏爱文学作品。而且读时凭感觉:拿到一本书,一下子就能看进去了的,便是对我"胃口"的,很快读完。遇到特别喜欢的,我会反复阅读,细品其味,深探其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回首过往,书似乎读了不少,但终因记性不佳,除了我作过读书笔记的外,书中许多内容好像都被我忘记了!常常艳羡像陈寅恪等大师们那样的博闻强记之人,对某个知识点在书的多少页第几行都能记得。有时甚至疑惑这读书的意义。直至年长以后,才真正理解这读书的好处!有人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来说明: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可能完全记不起来吃过些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们人体的骨头和血肉,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细细回想,我读过的那些书,尤其是曾经震憾过我心灵的书,都还在,其中的一些思想,包括一些细节描写,都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渗透到了我的血液,甚至是骨子里。它们,潜存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在我的生活和文字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举几个例子来说说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读《南渡北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犹记当年读岳南的《南渡北归》,认识了二十世纪的一批大师——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傅斯年、梁启超、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等,了解了这些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他们的博大精深,家国情怀,崇高信仰,让我感觉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他们那样,永远也达不到他们那种境界,但我觉得他们可以作为我人生路上不断激励自己的标杆——这些导师的形象,永存于我的心里,潜移默化中,引领我前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读莎士比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名家作品,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等。莎士比亚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笔下描写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看似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但又是永恒的、跨越时代的,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迪。他的喜剧作品妙趣横生,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揭露出一些人的刻薄丑陋,伸张着人间正义,展示着人性的美好。比如《威尼斯商人》等。他写的悲剧,思想深刻,触及灵魂。印象最深的是《哈姆雷特》,莎士比亚通过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经典台词,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文雅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结合着莎翁的其他作品的阅读,人文主义思想渐渐深入我心,"以人为本",成为我的一种思想理念,自然而然地将它运用于我平日的待人处事中,孩子的教养教育里。以此做人处事,感觉很好。</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读《人间喜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里的作品也读了一些,他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收录于《人间喜剧》)我反复读了几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揭露当时法国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对于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丑陋揭露无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读这本小说时,对书中那个守财奴、吝啬鬼典型葛朗台极为反感,鄙视。他奸诈、狡猾、贪婪、吝啬至极!他不但对外人吝啬,对家人、自己也吝啬。妻子快死了,他在请医生时还在考虑要花多少钱。他自己也过得省,尽量少花钱。他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进他的密室,抚摸、玩弄他的黄金。他把金子捂在怀里,两眼放光,心花怒放,陶醉其中!末了,把它们装进桶里,箍严,扣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朋友们读到此,不知是什么感觉?我只觉得他可怜可悲又可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读巴尔扎克,尤其是他的《欧也妮.葛朗台》,对我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文学即人学",我也从书中悟到了一些做人与识人的常识。金钱,固然是我们生活的必需,但绝对不是唯一!想想一个普通人的一生,要的该是什么呢?也就是说,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呢?我重新审视并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我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罗列出来,并将它们排序:爱,智慧,健康,忠诚,自立,能力。为什么"爱"排在第一位呢?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看重亲情、爱情和友情(当然还包括师生情,因为我是教师)。我觉得它们是我人生动力的源泉,为了这份爱,我可以全心付出。现实中像葛朗台这样价值取向唯一、只重金钱的人,我不太喜欢,也不会深交。我觉得他们不会懂爱,更不会为爱而付出——无论小爱还是大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一些切身感受,让我由衷感叹:读书,的确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丰富的过程;我们读过的书都还在——光阴度在阅读里,精神上会无比富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今后,我希望自己能一如既往地和爱读书的朋友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我想,读书的人多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便可得以不断提升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