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引领·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

<p class="ql-block"><b>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b></p><p class="ql-block"><b>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b></p> <p class="ql-block"><b>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2021年4月25日上午八点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暨浙江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四海同心厅隆重召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壹·开幕式</b></p> <p class="ql-block"><b>  大会开幕式由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志山教授主持,韩震,冯刚,李建华,朱坚,秦在东,李晓东,王国芳,丁明中等在主席台就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坚致辞</b></p> <p class="ql-block"><b>  韩震教授与冯刚教授一起为“浙江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揭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与会专家、领导与老师们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贰·专家主题报告</b></p><p class="ql-block"><b> 本环节由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苏煜主持。</b></p> <p class="ql-block"><b>  基础教育教指委副主任兼思政专委会主任、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以《关于大中小德育一体化问题的思考》为题,给大家分享其理论研究成果。</b></p> <p class="ql-block"><b>  韩教授从四个方面跟我们分享了他的理论思考:</b></p><p class="ql-block"><b>一、教育必须回答时代之问</b></p><p class="ql-block"><b>二、香港问题的教育根源</b></p><p class="ql-block"><b>三、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国家认同和价值观教育</b></p><p class="ql-block"><b>四、强化德育实效性,就要做到大中小一体化</b></p> <p class="ql-block"><b>  韩教授指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是知识演进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b></p><p class="ql-block"><b> 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实质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p><p class="ql-block"><b> 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德育的特征:塑造国民共性。</b></p><p class="ql-block"><b> 德育是培养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的,因此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消弹差异性,超越多样性,以便塑造公民同一性、共同性和“我们感”。德育过程是塑造“我们”,而不是制造“他者”。</b></p> <p class="ql-block"><b>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教冯刚教授发表题为《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设计的要素建构》的主题演讲。</b></p> <p class="ql-block"><b>  一体化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要解决思路的问题、也要解决方式的问题、更是需要解决路径的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一体化不是现在才提出的,要注意整体性、协同性。更重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系统性。体现人才培养的规律性,解决一体化过程中的短板,交叉重复,衔接不够,支撑不够等问题。除了纵向一体化,横向的一体化也要加强【学校、社会、家庭、政府】</b></p> <p class="ql-block"><b>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制定组核心成员、华中师范大学秦在东教授主题发言《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衔接机理》。</b></p> <p class="ql-block"><b>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b></p><p class="ql-block"><b> 管理机制不完善不顺畅;教师队伍建设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不严谨;协同育人格局尚未形成。</b></p><p class="ql-block"><b>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课程衔接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 课程目标缺乏连贯性。小学阶段思政目标过高,招标,中学阶段思政目标移位让位给高考,大学阶段思政目标停留在完成作业;</b></p><p class="ql-block"><b> 课程内容混乱重复。小学内容过深,中学内容过分强调分科,大学内容与中小学对接不紧密。</b></p><p class="ql-block"><b> 思政课老师缺乏沟通协调。缺乏大中小学思政教师交流平台,缺乏体制机制,缺乏考核机制。</b></p><p class="ql-block"><b> 衔接理念滞后、手段单一。缺乏衔接技术平台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衔接智慧</b></p><p class="ql-block"><b> 在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大中小学思政课领导决策一体化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协调互助一体化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考核评价一体化机制。</b></p><p class="ql-block"><b> 在更高站位的顶层设计、谋篇布局上下功夫:科学制订一体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标准;统一规划、设置一套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课程目标体系;理顺教材内容,做好教学内容的结构优化。</b></p><p class="ql-block"><b> 在一体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创新并实施一体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准入机制;全面提升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整体综合素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推进、合力发展格局。</b></p><p class="ql-block"><b> 在纵向有效衔接、横向有机协同上下功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结论</b></p><p class="ql-block"><b> 1.有机衔接:正确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机衔接的内在性、本质性、根本性。</b></p><p class="ql-block"><b> 2.有意衔接:正确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意衔接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b></p><p class="ql-block"><b> 大中小学思政课程衔接,客观上是要求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而为。</b></p><p class="ql-block"><b> 大中小学思政课老师必须具备有意衔接的职业自觉和文化自觉。</b></p> <p class="ql-block"><b>  3.无缝衔接:正确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无缝衔接的技术性、艺术性、科学性。</b></p><p class="ql-block"><b> 技术性要求:重视思政,兴趣的性质,德育知识的衔接,品行修养的衔接。</b></p><p class="ql-block"><b> 艺术性要求:积累语言的衔接,教具形式的衔接,案例趣味的衔接,教学方式的衔接。</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制定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博士分享主题是《中学思政课教学的一体化设计及其优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学维度的思政课一体化有何要求?</b></p><p class="ql-block"><b> 素养导向:要以是否体现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体现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方式和程度如何作为改进标准;从基于知识的学习到基于素养的学习的转变。</b></p><p class="ql-block"><b> 切实关注是不是学生的问题、是不是聚焦学生的思维困惑点、是不是学生具备讨论基础</b></p><p class="ql-block"><b> 适度张力:通过问题思考和辨析,促进学生思维深化和素养提升。</b></p> <p class="ql-block"><b>  浙江省教研室高中政治教研员,正高级、特级教师王国芳带来题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遐想”》的论坛发言。</b></p> <p class="ql-block"><b>  1.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哪里开始</b></p><p class="ql-block"><b> 2.思政课一体化的是什么和不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3.思政课一体化,究竟是为什么</b></p><p class="ql-block"><b> 4.思政课教师需要什么样的一体化</b></p> <p class="ql-block"><b>  王老师认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从政策文件学习开始;</b></p><p class="ql-block"><b> 思政课一体化是课程目标一体化、内容一体化、教学一体化、评价、研究、资源建设、活动组织、队伍发展、保障机制的一体化。</b></p><p class="ql-block"><b> 思政课一体化不是趋同,要同中求异,以异促同;不是重复,而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内容重合而不重复;不是目的,只是路径,只是手段,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是单干,强调的不是一,而是体,是协同、合作;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是一起化;不是将来,不是未来,就是现在,甚至就是已来。</b></p><p class="ql-block"><b> 王老师认为学生成长一体化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原因;课程内容一体化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现实生活一体化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客观依据;育人合力一体化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b></p> <p class="ql-block"><b>  思政课教师需要接地气的一体化;可操作的一体化;能生长的一体化;好测评的一体化;有保障的一体化;社会、学校各部门协同的一体化。</b></p> <p class="ql-block"><b>  浙江省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蔡志良教授压轴发言《从“学科附加”走向“学科融和”一一学科德育的境界提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课程育人</b></p><p class="ql-block"><b>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叁·分组交流研讨</b></p> <p class="ql-block"><b>  下午的分组讨论主要围绕会议主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与机制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环节统筹”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困难及其解决”四个方面展开了深度的研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大学教授,各地市教研员,部分正高级、省特级教师,中小学一线教师等齐聚一堂,在思想的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分享自身实践的,有提出问题困惑的,还有的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浙师大马院章小朝</b></p><p class="ql-block"><b> 大中小学的管理是分割的,无论是教材、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相互独立,交往很少。形成长效机制,做理论研究。在课程设置上不是很接轨,需要破解。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建议学校和学院,在入职后可以到中学挂职一年或者半年,了解中学现状。请中学专家入校,聘为顾问,不少于一学期两次的集体备课交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加大经费、场地等投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边永坚老师</b></p><p class="ql-block"><b> 个人觉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首先要解决课程内容一体化,课程统筹。教研员和教师首先要增强意识,只了解初中和高中,小学不了解,初高中教材重复内容太多。高中要了解大学和初中学什么,初中了解高中和小学学什么,小学了解初中学什么。浙师大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要通过教研室教研员组织,借助平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侯定伟老师</b></p><p class="ql-block"><b> 温州一直很重视一体化建设,自己是初中思品教研员,已开展了三次活动,大学老师做讲座、高中初中小学各开一节公开课、最后总结研讨。理念引导、方法探讨、内容了解、教师队伍建设、资源建设,刚刚发了一个文件:《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温州故事》红色文化微课比赛。活动效果不错,领导、教师认同,温州大学等高校非常主动积极,教研院领导也非常重视,领导出席了一体化协同会议。省级教研室也要非常重视。中考要社会历史与思想品德分开设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骆柏林老师</b></p><p class="ql-block"><b> 认识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性; </b></p><p class="ql-block"><b> 从高中老师角度来看:不同年段教材、课标不熟悉,实在没有时间去初高中教材的重合之处,对高校课程了解不深。学生读了大学后反馈高中教师讲得透讲得深,大学教师天马行空、考试指导性不强。高中教师对初中和大学两头了解都不多,被动批评较多,主动出去学习较少。高中教师压力很大,7个模块、7本书,活动型课程备课量很大。</b></p><p class="ql-block"><b> 从解决的角度看:拿出一个大中小学顶层设计的课标或教材,相关知识替教师们先梳理好。初中小学缺少思政课专职教师。加强各学段教师交流与沟通。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围绕相关主题进行研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曹国红老师</b></p><p class="ql-block"><b> 1.课程或者课程体系:依赖于专家学者自上而下。</b></p><p class="ql-block"><b> 2.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性和通识性。</b></p><p class="ql-block"><b> 3.教学方式的改革。</b></p><p class="ql-block"><b> 4.教学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大学专家学者能够做到下沉。</b></p> <p class="ql-block"><b>  一是认同、遵循、践行;教材是有了,教材就解决了,初中应试化、小学边缘化,思政一体化太高大上,小学一线教师亟待大学、教研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国家、民族、政策的认同,不再用考不考来衡量思政课就离成功不远了。</b></p> <p class="ql-block"><b>  领导还不是很重视,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站位还不明确,对教师期末绩效考核与分数挂钩,杭州中考社会(历史+思品)总分只有50分,高中初中小学思政课专业教师专业度从高到低,思政教师本身对这门课认知认同不够,从行政上来看还是唯分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建议</b></p><p class="ql-block"><b> 1.围绕育人目标,搞好一体化建设,核心是育人;2.围绕内容重构,梳理一体化的课程内容;3.围绕教法研究,进行教学方式的课题性研究;4.教研的支持;5.教师专业队伍建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肆·专家讲座</b></p><p class="ql-block"><b> 晚上继续精神大餐。华中师范大学秦在东教授开讲:《提升上好思政课的智慧水平》。 </b></p><p class="ql-block"><b> 秦教授认为:智慧,一是与身俱来的天赋的能力;二是社会能力、习得能力,人类智慧是两者的有机构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智慧</b></p><p class="ql-block"><b> 一、战略性要求的八个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b></p><p class="ql-block"><b> 二、多重角度理解习近平关于思政课的战略性要求 :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智慧</b></p><p class="ql-block"><b> 践行思政课教学战略性要求的有效路径: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b></p><p class="ql-block"><b>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立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社会主义学校的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圆梦者,必须具备奋斗精神。</b></p><p class="ql-block"><b> 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主渠道和主阵地就是思政课。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改变传统说教方式,采用当代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奋斗精神融入各种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并自觉培育奋斗精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伍·课堂教学实践活动</b></p><p class="ql-block"><b> 实践离不了理论的指导,但如果不实践,知识、理论就像装潢门面的东西,是个摆设。 </b></p><p class="ql-block"><b> 4月26日,与会老师分别聆听了大中小学的4堂思政课,堂堂精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郑海祥</b></p><p class="ql-block"><b>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科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坚持党的领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丁毅斌</b></p><p class="ql-block"><b> 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湖州市第五届教学能手,湖州市优秀班主任,湖州市属教育英才奖,浙江省高中政治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浙派名师高中政治班学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相霖</b></p><p class="ql-block"><b> 兰溪市诸葛小学教师,兰溪市道德与法治工作室成员,浙江省教学论文一等奖获得者。《中国有了共产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昆亲</b></p><p class="ql-block"><b> 温州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温州市名师,温州市师德楷模,浙派名师初中政治班学员。《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陆·专家评课</b></p> <p class="ql-block"><b>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使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并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是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b></p><p class="ql-block"><b> 这一论述是对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思政课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德育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发展;</b></p><p class="ql-block"><b> 这一论述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构建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思政课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逐步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逐步增强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活动已经结束,研究不会止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小组出品(2021.4.23-26)</b></p><p class="ql-block"><br></p>

思政课

一体化

大中小学

衔接

教师

建设

思政

课程

德育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