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脉上海广慈医院

钱建民

<p class="ql-block">前不久,因为腰椎不适,也因为此生从未住过医院,经好友介绍终于住进了广慈医院(现俗称瑞金医院)。</p><p class="ql-block">也因此,开始接触这家上海滩顶顶有名的三甲医院,走过路过就要拍过,所以留下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医院有历史陈列馆可惜没有开放,</span>抽空就在病床上网查阅了这医院的今世前生,于是留下了下面这些文字。。。</p> <p class="ql-block">广慈医院创建于1907年,法文名称是“圣玛利亚医院”(HospitalSainte-Marie),是一所由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的医院。</p><p class="ql-block"> 20世纪初,法国人姚宗李(Paris)任江南传教区主教时,计划在上海的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创办一所有外科的西医医院,法国教会同意了这个建议。在法租界当局的支持下,圈买了面积达160亩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1904年,医院开始筹建,首先建造了4幢两层楼房,其中两幢是病房,房子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有病床100张。另外修女、职工宿舍各一幢。</p><p class="ql-block">1907年10月13日,医院举行了落成典礼。<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法文名称是“圣玛利亚医院”,</span>中文名称是“广慈医院”,取“广博慈爱,救死扶伤”之意。慈爱之心,从一开始就嵌入这家医院的基因。</p><p class="ql-block">医院由仁爱会修女管理。</p> <p class="ql-block">据1932年《广慈医院25周年纪念》记载:</p><p class="ql-block">“广慈医院贫富俱收,各视其境遇以付值,犹如现状,富者出其膳费,从无因乏资而被拒绝者,即最贫者,亦得入附设之病床焉。</p><p class="ql-block">五百病床中三百零二座,供贫人之用,从未间断,故贫者极乐进广慈医院,药费优廉,看护周到,身心俱泰。”</p><p class="ql-block">到了1936年,全年门诊60487人次,其中一半以上为平民,他们享受着免费或半费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贫富俱收、更求完善”的办院理念并非所有医院能承担的,但是他们怎么做到的呢?</p><p class="ql-block">资料记载,广慈医院当时享受了大量来自社会慈善机构的募捐,医院成为一个容纳社会善意的平台;</p><p class="ql-block">医院也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人道主义精神,这种模式也让它在我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上留下值得书写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除收治普通病人,广慈医院早年设有对特殊人群的医疗服务。</p><p class="ql-block">1910年这里添设一个专为囚犯服务的小病房,这使得广慈医院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唯一设置了犯人病房的医院。1930年医院又在东北角上矗立起了一座新的“罪犯”病房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旧时的上海,各种传染病此起彼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font-size: 18px;">霍乱、天花、白喉、伤寒、猩红热、疟疾、痢疾相继流行,麻疹、回归热、狂犬病、斑疹伤寒等同时散在发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30年代医院增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幢宏伟建筑,它鹤立鸡群,就是人称“院中院”的隔离病房,当时对外声称为“时疫医院”,收治各类传染病患。</span></p> <p class="ql-block">1932年医院创办25周年时,广慈医院已发展成一所拥有500张床位,分设内、外、产科及电疗、眼科和皮肤科的综合性医院。</p><p class="ql-block">专职医师有9个是法国医学博士,3个震旦大学毕业的中国医师。仁爱会修女24人,其中14人持有护士合格证书。医院职工近150人,几乎都是教徒。</p><p class="ql-block">这一年住院病人总数超过8000人。经过多年努力,广慈医院成为当时在上海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医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随着病人的增加,老的“圣味增爵”病房已不堪重负。</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由法租界工部局出资,新的五层高、能容纳300张病床的“圣味增爵”楼,在拆除的老病房原址上建造起来了,同时还造了一所附属的小病房。</p><p class="ql-block">当时医院当局称新楼是法租界当局的“珍贵礼物”。</p> <p class="ql-block">广慈医院于1914年成为震旦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基地,是震旦教学附属医院。</p><p class="ql-block">医科学生可进行临诊实习,选拔出优秀的毕业生到医院做实习医生的工作。</p><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成立了广慈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培养有专业护理水平的医务技术人员。</p> <p class="ql-block">广慈医院从1907年10月13日在上海开业,至1948年,整座医院的建筑面积达到40000平方米,病床780张,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远东第一大医院”。</p><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改用现在的名字。比较"广慈"院名,"瑞金"二字实在莫名其妙。</p> <p class="ql-block">探寻这座百年老院的历史,绕不开它初创之际的时代背景:</p><p class="ql-block">彼时的上海,华洋杂处,西学东渐,这所西式医院让老百姓接触到西方医学的同时,也在医院内部经历了不同医学文明之间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这期间,无数才华横溢的中国医生从这里走出来,他们不断完善、丰富着这所医院对社会责任、人道主义精神、医学创新、乃至现代医患关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绵延百年走至今,熏出了独特的瑞金人文现象。</p> <p class="ql-block">傅培彬雕像座落在医院南花园,</p><p class="ql-block">傅先生1912生,江西萍乡人。</p><p class="ql-block">1939年,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1946年回国。建国后,历任广慈医院外科主任、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瑞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比利时皇家医学院外籍名誉院士、法国外科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当代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外科事业的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外科大家。</p> <p class="ql-block">伤科病房</p> <p class="ql-block">资料照片:</p><p class="ql-block">1907年上海街景/广慈医院会标</p><p class="ql-block">初创时医院建筑/30年代医院建筑</p><p class="ql-block">病房/法籍俢女护士</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