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的传承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范正安老先生的表演视频选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泰山人家,游子故里,春未的泰山细雨绵绵,云雾缭绕,一派祥和,博物馆门前迎来一批尊贵的客人。 中国民俗协会会长叶涛一行,在泰山管委原副主任刘慧,泰安旅游协会会长宋其涛,古村乡愁博物馆馆长周传武陪同下参观了博物馆、碾底峪古村落,为庆祝建党百年,在博物馆会议室举行了《古村乡愁与民族复兴的对话》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叶涛会长对周馆长作为民营企业家个人出资上千万建设这座体现家国情怀的博物馆做出了肯定,又从专业的角度对博物馆将来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叶会长指出博物馆要保留乡村历史文脉,挖掘乡村家族的乡愁故事,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乡村振兴。以乡愁博物馆为核心和引领,向村落拓展,增加体检项目,建设村落乡村记忆博物馆。用“博物馆+”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用博物馆讲好乡村故事,用故事吸引游客,让游客在故事中体味、思考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 同行的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对博物馆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郑教授说博物馆在展览的同时更要让游客参与进来,用图解的方式让每一个老物件复活,让大家在参观体验中感受泰山文化的魅力,勾起内心的乡愁,从而形成博物馆独有的特色旅游项目。比如说游客捡拾河道里的鹅卵石在上面写下名字许下心愿,放回原处,在不破坏泰山生态环境的同时,寄托人们对泰山文化的景仰,满足游客们祈福保平安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同行的其他各位领导学者教授各抒己见,肯定了博物馆做出的成绩,更是给出了很多有价值有分量的宝贵意见。</p> <p class="ql-block"> 周馆长对叶涛会长及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表达感谢,表示一定把村落式乡村记忆博物馆落地。博物馆会议室里情意绵绵,窗外群山春意正浓,大家回顾建党百年,话民族复兴,叙家国乡愁,座谈交流,意未忧尽。会上叶涛会长被聘为博物馆高级顾问,叶会长愉快地接授聘书,并希望与古村乡愁博物馆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学术资源,为博物馆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望博物馆越办越好。</p> <p class="ql-block"> 为了给本次活动助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泰山皮影表演大师范正安老先生,亲自表演了代表作《泰山石敢当》。范老先生虽已近八十岁,唱腔浑厚有力,字正腔圆,表演惟妙惟肖,幽默风趣,“十不闲”的绝活更是让大家大开眼界,引得在场的观众,捧腹大笑,连连喝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收到良好效果,给博物馆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泰山古村乡愁博物馆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诞生,寄托着对“乡愁”的那份难以割舍的浓郁之情,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唤起了无数人藏在心底的思乡情感。这份对“乡愁”的共鸣,吸引了八方游子纷至沓来。“乡愁”是散落在泰山脚下的一抔泥土,是汇入汶水的一股细流,对我们整个民族而言,它又是炎黄子孙留下的足迹,是泰山儿女寄存在大山里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儿女不能舍弃的长长牵挂。作家席慕容在诗歌《乡愁》中写到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光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span></p> 人物简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叶涛,男,汉族。1963年生于山东费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研究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民俗学,民间文学,中国民间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主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1985年参与创办《民俗研究》杂志,并长期担任编辑部主任、主编(1985-2008)。该刊是国内唯一公开出版的民俗学理论刊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1987年参与创办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曾担任所长。是山东大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点的主要奠基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1987年参与筹建成立山东省民俗学会,是主要发起人,曾担任副秘书长、副会长兼秘书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长期担任中国民俗学会主要领导(2006-2018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2018年起担任会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开拓泰山文化研究新领域。2017年参与策划主编大型文献丛书“中华泰山文库”(120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