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以为“云上人家”是对哈尼族居住环境的美好形容,没想到哈尼人真的住在云之上、山之巅</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大地的雕刻家”是对哈尼人吃苦耐劳的赞誉,没想到哈尼人真的用锄头、铁锹把山脉“刻”出了一条条曲曲弯弯的“等高线”</p> <p class="ql-block">垒出了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在“说走就走”口号的感召下,我和丈夫多一走进了哀牢山深处,走进了哈尼梯田的核心区,走进了哈尼人居住的原始村寨</p> <p class="ql-block">1300年前,哈尼人的祖先带着战争的创伤来到红河谷,来到哀牢山</p> <p class="ql-block">在这高山峡谷中,他们引水挖渠、开山造田,经过世世代代的努力,竟然造出了气势宏大、龙蛇飞动般的万亩梯田</p> <p class="ql-block">面对层层叠叠、片片相连、一眼望不到边的梯田,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探究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动,一是源于梯田的壮美,二是源于哈尼人的百折不挠</p> <p class="ql-block">对于梯田,我并不陌生。年轻时工作的环境就有连片的梯田,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壮阔、如此惊艳、如此魔幻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灌满水的梯田平静透亮,像镜面一样毫无保留地投映着天地万物</p> <p class="ql-block">日出日落,它用金红的色彩诠释太阳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万里无云,它用蔚蓝的温情回报无边的晴空</p> <p class="ql-block">白云飘过,它用云卷云舒展示云朵的飘逸</p> <p class="ql-block">浓雾弥漫,它用忽隐忽现表现雾霭的神秘</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的美,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中外名流。以至于,许多人把它作为一生必去的目的地;以至于,见到它就会被感动得几乎泪奔</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的美,除了大自然的恩赐,更多的还是来自哈尼人的自强不息,来自哈尼人世世代代的辛苦劳作</p> <p class="ql-block">哈尼梯田的坡度在15至75度之间,高度从海拔600米一直拓展到1800米甚至2000米,最多的梯级能达到4300甚至更多</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哪有这么陡峭的梯田,哪有海拔跨度这么大、梯级这么多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在几乎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大山深处,哈尼人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锄一锄,一锨一锨修筑了宛如天梯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元阳梯田展示的不仅是自然的美,更多的是哈尼人的顽强、坚毅、不屈不挠和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由于感动,更想了解,于是便走进了哈尼人的古村寨——阿者科</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多么动听的名字,读起来像唱歌一样。在哈尼族的方言中,“阿者科”的语意是“最旺盛吉祥的小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地方”没有辜负它那诗意般的名称,2013年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阿者科是这次申遗中的5个重点村寨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榻在“原舍•阿者科”,一家在在阿者科的宅基地上建起的民宿。它虽不像“希尔顿”“索菲特”“香格里拉”那样的大酒店豪华舒适,却因同时具备森林、梯田、蘑菇屋、古村寨的景观而一房难求</p> <p class="ql-block">森林、梯田、蘑菇屋、古村寨,这四种元素一并具在,就是当地人引为自豪的“四素同构”</p> <p class="ql-block">安排好住宿,便迫不及待地沿着田埂向村里走去</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全村有64户,479人,居住在50多栋蘑菇屋里。专家认为,这些蘑菇屋是元阳县保护最完好的哈尼族建筑</p> <p class="ql-block">山区雨水多,哈尼人的屋顶不能盖成平面的,只能盖成方便雨水滑落、四面倾斜的。由于屋顶的四个斜面用深褐色的茅草铺就,居高临下观看就像一朵朵的蘑菇,所以,这种房屋被世人称为“蘑菇屋”</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蘑菇屋一般有三层,底层圈养牲口,二层供人居住,三层存放谷物</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一座蘑菇屋,一层养猪,二层人住。我大致观察了一下二层的情况:面积不大,没有隔断,房屋中间有火塘,屋角有书桌,墙上有电视……主人一家老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在这一个房间里发生</p> <p class="ql-block">坦白的说,蘑菇屋并不舒适。毕竟,它空间狭小,采光不足。过去村民们认为,蘑菇屋是游客想看的,不是自己想要的,都想推到重建,用砖瓦房取而代之</p> <p class="ql-block">蘑菇屋若消失,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也必将被摘除,这真是一对难解的矛盾。一边是村民改善生活品质的诉求,一边是各界留住乡愁、保住文化遗产的愿望,“鱼”与“熊掌”舍谁取谁?</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坐落在哀牢山海拔1800多米的地方,交通十分不便,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这些代步工具都没有用武之地。在村里,从此地到彼地除了迈开双腿别无他辙</p> <p class="ql-block">交通的不便,必然会使整个村落相对闭塞、相对落后、相对贫穷。8、9年前,每年虽有近2万游客前来参观,但村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于是村里一半的劳动力外出打工,梯田撂荒,蘑菇屋破落,阿者科逐渐向空心村滑落</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的衰落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各方各界的关注,毕竟,它是少有的、保存了较完整的哈尼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村落,具有非常好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2015年,昆明理工大学朱良文教授带着他的团队,在这里实施了《红米计划》。2018年,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接受了元阳县政府的邀请,带着他的团队实施了《阿者科计划》,并指导村民成立了“阿者科旅游公司”</p> <p class="ql-block">旅游公司实行股份制,所得的30%归村集体用于后续的开发建设,70%归村民。这70%的分配与对村落保护的贡献挂钩,具体规定为:传统民居保护占40%,梯田保护占30%,居住占20%,户籍占10%</p> <p class="ql-block">旅游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已进行了4次分红,村民所得在8000元左右。跟城里人相比,这点收入算不上什么,但跟过去比,已使他们的年收入翻了几番</p> <p class="ql-block">来元阳的游客往往只看到梯田的美,却不解种田的苦。元阳梯田的主要农作物是红米,一年只能种一季,一亩地的收获只有300斤,折合人民币2000元,而耕种一亩地的投入大约也需要2000元,农民辛苦一年,几乎一分不挣</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旅游公司的分红,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价值,意识到自己居住的蘑菇屋是具有级高文化价值的“金屋”,耕种的梯田是与祖先割不断的血脉,守住它们就是守住了金饭碗,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民族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计划》执行之初就给村民立了“四不”的底线。这四条底线是:不租不售,不引进社会资本,不放任本村农户无序经营,不破坏传统</p> <p class="ql-block">中山大学的师生还与村民一起立了共同遵守的规矩,用村规民约来约束村民的行为。比如,村民不得私自以拍照问路等名义向游客收费,村内儿童不得纠缠游客索要财物,村民不得协助游客逃票。这些村规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民用来集会、摆“长街宴”的地方。过去长街宴只能在结婚、生子、盖新房和祭祀时举办,现在已开发成为游客的体验项目。只要游客需要,各家就会分头做出一、两桌菜,摆成长长的一街宴席</p> <p class="ql-block">除了长街宴,阿者科还推出了生态徒步、织染布艺、野菜采摘、梯田捉鱼等旅游体验项目(图为来此写生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阿者科,每天有许多游客来参观,但整个村寨没有一个人跟在游客后面推销商品,没有一个孩子在游客拍照后要求付费,更没有高分贝喇叭的叫卖声(图为阿者科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村民的房前屋后没有乱堆的杂物,道路上没有乱扔的纸屑、塑料袋和饮料瓶,到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样的环境让游客感到非常轻松、非常自在、非常享受(图为村民自制的垃圾篓)</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计划》制定之初就设立了3个目标:2018—2020年,全村基本实现旅游脱贫;2021—2025年,全村基本达到小康水平;2026—2030年,全村基本实现旅游致富(图为中山大学驻村研究生与作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年过去了,阿者科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目标——旅游脱贫。真希望中山大学的师生和阿者科村民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旅游致富(图为作者与阿者科的孩子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