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我的作息时间表</h1><h1>5:00 —6:00:功能训练、晨读。</h1><h1>6:00 —7:00:晨走、听音乐</h1><h1>7:00 —8:00:洗漱、早餐</h1><h1>8:00 —9:00:浏览时事新闻</h1><h1>9:00 —10:30:读书写作</h1><h1>10:30 —11:15:做饭</h1><h1>11:15 —12:00:午餐</h1><h1>12:00 —12:45:功能训练,听书</h1><h1>12:45 —13:30:午休</h1><h1>13:30 —15:00:读书写作</h1><h1>15:00 —15:30:下午茶</h1><h1>15:30 —16:20:户外走步,听书</h1><h1>16:20 —17:00:浏览手机</h1><h1>17:00 —17:40:晚餐</h1><h1>17:40—19:00:功能训练、读英语</h1><h1>19:00 —22:00:休闲</h1><h1>22:00 —— 睡觉</h1><p class="ql-block"><br></p> <h1>我是个计划性很强的人。退休前,每天都要在电脑上排日程计划,主要内容是各项工作,唯恐时间不够用。退休后,尽管远离工作了,但时间好像仍不富余,喜欢干的事情挺多,不排个作息时间表,就无法尽情享受人生。<br>自己安排的主要是每天的读书、写作和运动等时间。<br>我每天读书的时间有4个小时(包括听书)。读的书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理论类的,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二是文学类的,如小说、散文、杂文等。书让我习惯了人际的疏远,更安静地观察多彩的社会;书也给了我视角与知识,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有点喧闹的世界。<br>“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是这样理解的:读书是吸取,写作是回馈,就像一吸一呼的新陈代谢。没有读书,就不会写作。没有写作,读书就没有方向。我每天动笔3个小时左右,纯粹为了自己找乐。写的东西大致分两类:一是自传性的随笔,将自己一生中的经历、感悟写出来,与自己交流。二是旅行游记,将浪迹山水之间的见闻、情感写出来,与自然交流。<br>一直喜欢运动,过去很难坚持,现在自己每天能有3个小时运动,很开心。我酷爱走步,一天两次,目标一万步,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对我来讲,走步的意义远超锻炼,而是一种愉悦:或放松身心,体会自然;或大汗淋漓,吐故纳新;或悠闲漫步,回忆美好。我也做些功能性训练,对抗身体各项功能的退化。</h1> <h1>虽然有作息时间表,但执行是有弹性的。首先,我每年至少要出游三、四次,那时的生活就要按照旅行或度假的节奏来安排。其次,朋友之间也时有聚会,饭桌上推杯换盏、高谈阔论时,就忘乎所以了。</h1><h1>我不大适应那种无所事事的慢生活,更愿意将慢节奏理解为休闲生活,比如听听音乐,做做饭。我从来不把听音乐当作缓解疲劳、松弛紧张的手段。美妙的声音,像林间的阳光、静夜的花香、山涧的泉水、天幕的星光,自己总能从中听到令人感动的旋律。我不讨厌做饭,反而将其作为一种调剂,用来缓解读书写作时的疲劳。做饭也是创造性的工作,看到香喷喷的饭菜出锅,心中蛮有成就感。</h1><h1>每晚19点到22点是随心所欲的时间。我会打开电视,看看新闻及热点报道,听听音乐,也会网上聊聊天......随意干点这,做点那,自由自在。当关灯就寝时,自己通常都会感到挺充实。</h1><p class="ql-block"><br></p> <h1>感悟:<br>在我的作息时间表中,经常一心二用,比如,在作功能训练时读英语,晨走时听音乐。尽管现在的节奏慢了,我仍然喜欢用每时每刻去充分享受乐趣,希望用一辈子的时间活出两辈子的生活。</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