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末,陇西教育知名人士董新民先生在“守望者”群转发“习课堂”的文章,随后征询群员:有意实践者联系!我遂回复:“望提携!”从而加入“陇西县‘习课堂’实验群”,并通过“习课堂十讲”,得以初识“习课堂”。2021年暮春,管建刚老师莅临陇西,工作室成员樊小园、钱海燕两位老师做了示范课,呈现原汁原味的“习课堂”教学两节,<span style="font-size: 18px;">管建刚老师</span>做了《习课堂家常课的秘密》专题讲座,并为陇西实验班的老师现场答疑解惑。现将我的学习所得并零星实践反思汇报如下。</p> <p class="ql-block"> 一、习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习课堂是解决学生刚需作业的课堂。习课堂是家常课、是最基础的课。当堂读熟课文、当堂背出课文、当堂抄写默写、当堂完成课后习题、当堂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这些刚需的任务就是基础。小学阶段就是打基础的阶段,所以才叫基础教育阶段。习课堂的出发点是“以生为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回家作业少一点,考试成绩好一点!</p> <p class="ql-block"> 习课堂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课堂不是尖子生的,也不是老师跟几个积极主动地优秀生的表演场,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的。绝不能让大部分学生沦为课堂上的观众、听众。课堂上,老师的目标不是自己教过了,关注“每一个”、管理“每一个”、要求“每一个”,是家常课的主要特点之一。刚性指标就是:教师和学生每堂课的亲密接触(摸头、拍肩)或亲密距离(倾听、倾身)要达到全体学生的70%。</p> <p class="ql-block"> 习课堂是适宜于每一位老师的课堂。习课堂因为要凸显教师主导地位,任务要由学生来完成,教师穿行于学生之间,只做纪律管理、优秀激励、针对示范、个别点拨、任务报幕事宜,所以没时间、也不允许教师站在讲台上大讲特讲。习课堂认为“课堂不是听讲的场所,而是练习的场所”,“抓住了作业,就抓住了成绩”。由于不需要老师多讲,所以习课堂是面向所有普通一线老师的课堂,是每个老师都能上的课。简单、有效、一上手就会,这就是习课堂。</p> <p class="ql-block"> 二、我们为什么选择习课堂</p><p class="ql-block"> 习课堂模式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我们对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份、地位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可看看学生橡皮擦上用笔尖戳出的密密麻麻的小洞洞,看看学生课本上老师没要求却自配的插图,看看学生课本插图上五花八门的再创作……这难道是“主体”们在课下时间做的?课下他们耍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会去花时间干这些?不言而喻,这些“神来之笔”都是学生在课堂上百无聊赖的时候做的。他们为什么会百无聊赖?因为我没有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或者我只是把少数当成了主体,不亦乐乎的问答;甚至我把自己当成了主体,口干舌燥的讲说,而大多数学生被晾在一边,失去了“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 习课堂模式能有效提高语文成绩。因为语文作业能力就等于语文答题能力,语文答题能力就等于语文考试能力。习课堂认为,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做得有效,怎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呢?“在老师眼皮底下完成作业是最有效的”。试想:在老师管理、激励、示范、点拨和同伴伴学的情况下,都不能有效完成作业,我还能指望学生回家后自觉、专心、细心的读书写字?所以习课堂重视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练”、“课堂上的习”,重视的是当堂作业能力,当堂作业能力提高了,就是语文答题能力提高了,语文答题能力提高了,就是语文考试能力提高了,语文考试能力提高了,最终就是语文成绩提高了。</p> <p class="ql-block"> 习课堂模式能有效改善课堂纪律。要想学生上课不开小差,就得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就得让主体做主体该做的事,就得让主体忙起来。否则,笔戳橡皮、自配插图、交头接耳的事就会发生,课堂纪律就会一团糟糕。习课堂模式,自始至终把学生推在每一个任务的风口浪尖,学生不是在读,就是在习。每一个任务都有时间限制,读书不专心,练习不细心,就无法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就得不到老师的盖章点赞。试想,同一件事,前后左右的人都在做,而且做得不赖,还得到了老师的点赞肯定,你还有勇气偷懒?你还好意思开小差?学生忙于学习,没有时间开差溜号;教师忙于管理,没有时间大讲特讲。如此又何愁课堂纪律不好?</p> <p class="ql-block"> 三、习课堂的理论依据是啥</p><p class="ql-block"> 继承优秀学习方法,重视读写训练。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陈寿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民间也有“好记心不如个难笔头”的说法。这些都指向了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一是读,二是写。朗读是提高语言表达的前提。不朗读,无以得识字;不朗读,无以晓内容;不朗读,无以解风情。只有依托文本,读通读懂文本,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能让学生学会概括和分析,从而形成一种提炼概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是掌握语文知识的根本。把每一次练习都当做考试,要求当堂限时完成,这是习课堂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样的练习才会让学生慎重对待,才是有效的练习。因为“教练在场”,学生处于被管理的氛围中;因为“同伴伴随”,学生是在和一群人比赛;因为“激励在旁”,遇到困难时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因为“及时反馈”,当堂完成、当天批改、当天反馈,及时纠错。</p> <p class="ql-block"> 厘清师生课堂角色,靠实分内之事。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说的就是师生角色问题。孟子主张:“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这就界定了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角色。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出学习任务,组织、管理、激励学生学,必要时加以示范。有组织,就要有统一号令、清晰任务、确切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目的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有管理,就是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必要的干涉行为,目的是保障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有激励,就是对一切好的势头加以肯定,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示范,就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遇到瓶颈时进行疏导,教给方法,从而打破桎梏,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激发思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者,则听从老师号令,专心投入学习,到最后学有所得,而不是被动听记复制习题答案。习课堂主张至少把课堂的70%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有充裕的时间读文背文,就有充足的时间理解练习。课堂学习任务实行承包责任制,学生不再是所谓的认真听讲。他们在忙着读通课文、辨识字词、抄记词语、梳理内容;他们在忙着读熟课文、背诵句段、理解句子、迁移理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学生找到了身份认同,真正在干主体应该干的事,发挥主体应该发挥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回归语文教育之本,提高语文素养。在课改热潮下,语文课堂教学局面异彩纷呈,各种教学手段粉墨登堂。上一课《香菱学诗》就看电视剧《红楼梦》,讲一堂《木兰诗》就得上演动漫《花木兰》,学一篇《愚公移山》就画几幅课本画……一时间,课堂上声色光电齐飞,说学逗唱共舞,语文课成了观影课、才艺课,缺少了对基础与文本的关注。用管建刚老师的话说,这些带表演性质的公开课,是老师和授课班级“谈一场不负责任的恋爱”,讲完走人,不再见面,无后顾之忧;而习课堂则是老师和自己的班级围绕柴米油盐“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老是在一些研讨场合听一些领导或专家提及“语文课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具体指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说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p> <p class="ql-block"> 回过头来说习课堂。习课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以读开场,以习收场”。是怎么体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读。在读的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词,去疏通,接着读,读通了,老师表扬。还读得不流利,“错字、漏字、疙瘩地方反复读”,流利了,又得到老师肯定。重点篇、段、句背不下来,填空式背,不看提示背,背下来了,再次得到老师表扬。这不断地表扬、肯定,学生会不会爱上语文?这不断地读背,会不会丰富了“语言积累”、培养了“语感”?</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习。抄写词语、辨识读音,书写规范、做得快的得到了老师的点赞;梳理内容(思维导图)、句段解析、片段写话、迁移运用,书写规范、语句通顺、做得快的又得到了老师的点赞。这些能不能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能不能使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p><p class="ql-block"> 再者是习惯。日日如此,由读到习,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读书专心,答题顺心”、“读不熟不答题”的要求,久而久之,能不能“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品格。当学生能读文后分析出人物优秀品质、判断出是非曲直、有自己感悟且正确答题时,算不算“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了?算不算“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了?算不算发展了“思维”?</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有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说明我们教语文,一直在这样做,而习课堂也完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家常课。</p> <p class="ql-block"> 管建刚老师一天的停留、两节课的示范、三个小时的讲座,并没有使我的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没有使我的课堂发生实质性的蜕变。但通过聆听视频讲座,初识习课堂,加上这次活动,思源共话庠,他关于习课堂的想法和做法我是全方位接受的,因为里面有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有传统优秀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承、有最契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行为。回首过往,我用三个“前所未有”,来总结我的学习和实践反思。接触习课堂,我感到课堂结构前所未有的清晰、课堂时间前所未有的宝贵、课堂学情前所末有的清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