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龙文总支发起成立“郑畴”课题组

龙文民盟

<p class="ql-block">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郑畴是中共早期党员、日本特别支部创始人之一,民盟漳州市委会第一任主委。他曾任新四军叶挺将军日文翻译,漳州市政协副主席、龙溪师范学校副校长,具有传奇、光辉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由于历史原因,郑畴的史料已经大多散失。为进一步了解郑畴光辉的一生,并通过郑畴,再现解放前后中共与民盟紧密合作的历程,丰富漳州盟史,民盟龙文总支决定发起成立《郑畴》课题组。课题组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走访郑畴先生亲友、学生,工作过的单位,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等,还原郑畴的生平事迹及主要贡献,并撰写出《郑畴传》。</p> <p class="ql-block">《郑畴》课题组组长:邱海南</p><p class="ql-block">课题组成员: 林连峰、林雪惠、李惠婉、郑荣松、欧阳丽丽、吴静亮,特邀盟市委委员、芗城总支宣传委员蓝惠娟参加。</p> <p class="ql-block">《郑畴》课题组为开放式,我们欢迎对盟史有兴趣的同志不断参加。</p><p class="ql-block"> 撰稿: 欧阳丽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附:《纪念中共抗日党员郑畴》</span></p><p class="ql-block">纪念中共早期党员郑畴先生—瀚海存真&nbsp;(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郑畴是中共早期党员,他是一位马列主义者,也是中共日本特别支部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特此文来纪念郑畴先生。</p><p class="ql-block">郑畴(1903年—1975年),曾用名曾潮、郑伯修、郑牧之。原籍福州,后定居漳州。出生于高级店员家庭。青年时在福州、北京读中学。民国8年(1919年)9月,因叔父郑坦在中国驻日公使馆工作关系,赴日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文科预科,后转入松山书院,毕业后病休一年,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教育专业。</p><p class="ql-block">民国16年底于日本东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8月下旬,在东京市外的大岗山召开了作为中共日本支部成立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秘密出席会议的有留学生廖以仁,铁道教习所留学生史谦,东京大学留学生郑畴等近9名党员。在大会上宣布成立只是作为同志才知道党组织名称——中国共产党东京特别市委,也称中共日本特别执行委员会。会议还选举书记郑畴,宣传委员廖以仁,组织委员史谦,通过了关于党的任务的决议。民国18年4月,郑畴回国,任上海泉漳中学教员,参加中共法南区委宣传活动,从事共产党在上海地下工作。8月,转任爱国女学日文教员,同时在大江、北新书店作日文翻译。</p><p class="ql-block">民国18年因参加五一节示威游行一时被拘。民国19年9月,被叛徒告密而入狱,受判一年又八个月有期徒刑。起初关在上海漕河泾监狱,不久解送苏州反省院拘禁。他又被叛徒指出假作大夏大学生实为教员身份,改判有期徒刑3年。在监狱中患了肺结核病和坏血病,幸得叔父在上海经常接济,得免病死狱中。不得已民国21年脱离党组织。民国22年9月出狱后回到闽南,先后在永春中学、龙溪师范学校任教,继续进行进步活动,向学生宣传抗日爱国思想,鼓动学生参加革命。</p><p class="ql-block">他热爱文学,对法、德、俄、日的文学都有研究,经常向学生介绍左派作家,尤其经常介绍鲁迅和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作品;支持学生组织“海燕读书会”,对学生进行革命启蒙教育。他穿着朴素,态度和蔼,以学生为友,循循善诱,当时龙师学生如沈柔坚、彭燕郊、王恭娘、袁文德、叶子丁、杨蕴仁等人都在他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抗日战争初期,他还发动王恭良等人参加新四军。后来郑畴又亲自送他们参加新四军。</p><p class="ql-block">有关这一段彭燕郊在《北上抗日行军途中》回忆道:&nbsp;那一年,我正在福建龙溪简易师范就读。校址原在漳州,抗战开始后迁到南靖和漠。成立新四军的消息传来,我们几个同学高兴得不得了,都去请求我们的好老师郑伯修先生介绍我们参加新四军,参加革命。原来,郑老师37年冬就去龙岩白土老根据地拜访邓子恢同志,受到热情接待;王恭娘同学38年容就由郑老师介绍,第一个去参军了。</p><p class="ql-block">还有梁新民&nbsp;(1918.6-2003.11)(曾用名:黄心平, 号:&nbsp;'未远庐主',厅级离休)。1936年入读於龙溪简师,在龙溪求学时(1937年春)由班主任郑伯 修引荐,参加中共领导的学生组织(党的外围组织)"读书研究会",1951年才得到证实,该 会系彭冲同志直接领导的进步学生组织。后任翔云地下党小组组长,安南同边区党组织负责人;安南同边区临工委委员、县工委宣委、边区军委主任,大规模举行公开武装暴动时任安南同边区游击队大队长兼政委职务。1949年秋与南下大军会师后,由于文化程度和在地方的工作经验、群众中的威望等因素,上级党组织决定,留在地方配合南下干部建立地方政权,曾任南安二区区委、副区长。中共南 安县委委员,福建省土改工作队分队长、中队长、中共宁化县六区区委委员、中共南安第七区区委书记、福建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南安县副县长、晋江专署侨务局长、泉州大学医学院 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郑畴就是这样积极地宣传共产党思想,介绍一些热血青年参加革命。</p><p class="ql-block">民国28年8月郑畴离开学校,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因他在苏州反省院曾写过悔过书,军部干部部不同意安排他工作。后张孤梅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说情,才给安排在敌工部工作。敌工部部长林植夫,闽侯人,留学日本,是同盟会会员、叶挺的秘书,很看重郑畴,让他在部里做日文翻译工作。在敌工部期间翻译日本文件并协助教育日兵俘虏等工作。&nbsp;</p><p class="ql-block">民国28年,“平江惨案”发生,皖南形势紧张。军部为应付事变,精简人员,并动员病员、老弱病残、妇女、儿童进行疏散。郑畴于4月间,因军部裁减,同时病体,于是回到永安下吉山寄居在叔父郑坦家里。长期赋闲,生活困苦。郑畴有个妹夫,在省教育厅任科长,劝他去自首,他愤极,即离开永安,直奔漳州,经堂弟郑煜介绍,在龙溪县立图书馆工作,寄居堂弟家。后任馆长。虽然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郑畴却是反对投降、宣传抗日,反对倒退、提倡进步,反对分裂、赞成团结。</p><p class="ql-block">民国33年7月,郑畴受聘到龙师教书,向学生传播进步言论,发动学生毕业后上乌山参加游击队。不久又被捕,关了3个月才释放。为避免特务的再度迫害,他避居香港。民国38年9月漳州解放,12月,郑畴回漳州,仍在漳州龙师执教,由于郑畴在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望和威信。1950年3月任龙师副校长。</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7日郑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是年10月任民盟漳州市主委、省民盟委员。并分别于1958年、1962年连任两届市民盟主委。后任福建省第一届政协委员、漳州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1973年,郑畴肺病加重,又从学校退休,工资收入减少,一家6人,衣食难度。他被下放天宝山牧牛。1975年5月16日因病逝世。享年72岁。</p><p class="ql-block">早年受郑畴教诲的门生多有成就,沈柔坚是名画家,上海文化局副局长、文联副主席;彭燕郊是名诗人、湖南省湘潭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郑畴市政协第二届至第四届副主席1959.07-1985.05</p> <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是1940年前后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全体人员合影。后排左二为本文的主人公郑畴,前排左二是叶挺将军秘书兼敌工部长林植夫,左三是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作家朱境我(后在皖南事变中阵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9年后,任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副校长和民盟漳州市主委漳州市政协副主席的郑畴。于1973年在贫困交加中病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