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还是去年的时候就听说苏州河景观道已建成,心中老是想去走一走。迫于各种原因没有成行。今天(2021年02月22日)终于决定去逛一下,看看苏州河上的桥,走走苏州河的景观道,实践自己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早上6点多就出发,首站当然是外白渡桥。它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是苏州河上的第一桥,也是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它曾经(忘了什么时间)整体搬迁修理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乍浦路桥(二)上海开埠后的一座浮桥。1873年浮桥改为木桥,称白渡桥。为区别东邻的外白渡桥,故又称二白渡桥。1927年木桥拆除,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以乍浦路名命名。</p> <p class="ql-block">四川路桥(三)曾命为里摆渡桥、邮政局桥。1860年建浮桥,1878年改建木桥。后工部局设计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1922年竣工。1955年加固过一次,2003年整修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河南路桥(四)亦称三摆渡桥、天后宫桥。还在1843年这里设置过渡口,人称“三摆渡”。1885年在此建造了驼峰式六孔木桥,称“三摆渡桥”。1925年又改建成3孔混凝土的悬臂挂孔桥,并命名为河南路桥。因桥下有一建筑叫天后宫,所以也叫天后宫桥。1996年曾进行了一次大修。2006年06月老河南路桥拆除重建,2009年1月19日竣工通车,原来的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p> <p class="ql-block">山西路桥(五)这是钢结构的一座便民桥梁。整座桥在水中不见桥墩,可谓一气呵成。此桥新建于2007年底,是镶嵌在河南路桥和福建路桥之间的一条玉带,是一座人行桥。</p> <p class="ql-block">福建路桥(六)又名“老闸桥”。1875年随着老闸镇的发展,为连接苏州河两岸的交通,老闸桥建成。1885年6月原木桥拆除,10月新桥建成,为7孔木桥。1946年因桥毁损严重被拆,同年又建一座长度为61.6米的木质桥。1968年木桥再拆除,重建后的福建路桥长为71.4米,宽11.58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1989年和1997年两次遭遇撞船事故,2001年已成危桥的福建路桥被拆除。因各种原因,2008年1月3日新建福建路桥重新通车。</p> <p class="ql-block">浙江路桥(七)你知为何又俗称“垃圾桥”?因为当时桥的附近是一个垃圾集散中心。浙江路桥是一座国宝级的桥梁,建于1880年,那时还只是一座只能行人的木桥。1908年兴建成鱼腹式钢桁架桥。2015年曾整体拆移大修。从侧面看整个桥身就像一条剔除了鱼肉的鱼骨架。这种结构既兼顾了受力,又使得桥的外观十分漂亮,非常经典。其与外白渡桥十分相似,是苏州河上仅存的两座钢结构老桥了。</p> <p class="ql-block">西藏路桥(八)于1853年建成,时名“泥城桥”,是一座木桥。1899年改建并加长加宽。1922年拆除,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桥。1923年竣工通车,名为“新垃圾桥”。1942年新垃圾桥加固加宽,并更名为西藏路桥。其后经过多次维修。2002年老桥拆除,同年9月,新桥开工建设。2004年竣工通车,为桥长100米,宽40米,双向6车道现代化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p> <p class="ql-block">河边的景观道</p> <p class="ql-block">乌镇路桥(九)建于1929年,为6孔木结构桥,但在抗战中毁于战火。1948年重建新桥,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梁。全长60.35米,宽9.4米。此桥于1997年拆除重建,新桥于1999年5月建成,为单跨钢管系杆拱桥。</p> <p class="ql-block">新闸路桥(十)即新闸桥。其历史很长,堪称吴淞江(苏州河)上第一桥。1735年现新闸桥处东就建有石闸,为区别于上东三里处的旧闸,称为新闸。闸门上有抽板浮桥。其后有过多次的维修和变更,1897年改建为石墩木桥。1916年建穿过式钢桁架拱形桥,形似浙江路桥。后年久失修成危桥。1999年拆除,原拆原建。于2000年底建成现在的长70米,宽16.5米,水中不设墩,53米钢梁直跨对岸的轿。</p> <p class="ql-block">成都路桥(十一)是南北高架成都路桥旁边的一座桥,是否也叫成都路桥?没有找到相关的信息资料。</p> <p class="ql-block">恒丰路桥(十二)曾叫舢板厂桥,新大桥,汇通桥,麦根路桥。1903年在此建造了一座木桁架结构桥。1927年桥塌后重建,正式改名为恒丰路桥。1948年再重建钢筋混凝土桥。1987年为配合上海新客站工程,在桥东侧建成现在的恒丰路桥。这是苏州河上第一座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桥梁。1989年新桥西侧的原恒丰路桥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昌平路桥(十三)是苏州河上的一座新桥,因该桥造型“宛如明眸凝望着苏州河”被昵称为“苏河之眼”。于2017年12月启动建设,2018年12月28日完成钢拱桥合龙,2020年12月6日通车。昌平路桥为下承式系杆拱桥,桥梁钢结构跨径为单跨59.86米,一跨过河,河中不设墩,总长约为853米。</p> <p class="ql-block">普济路桥(十四)解放前,普济路叫通济路,与海防路之间历史上只能小船摆渡,无桥梁。1996年为了分流因长寿路扩建工程,解决民众上下班行人的通行问题而动工兴建此桥。1997年10月竣工的人行桥两头均无引桥,都是走铁板的踏步台阶上下桥,桥面很狭。2009年改建,把三跨过河改为一跨过河,延长了引桥,变成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二用桥。</p> <p class="ql-block">长寿路桥(十五)有相关资料记载,此间曾有座木桥,但被毁于日军占领期。解放初期,这里没有桥,两岸来往均依赖船渡。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批准在此建造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1953年12月长寿路桥竣工,系解放后横跨苏州河建造的第一桥。后因长寿路拓宽,该桥成为“瓶颈”,亟需拓宽改建。改建于1998年12月15日完成,在老桥的左右新建了南北复桥,形成三桥并列的独特景观。2020年8月5日长寿路桥的中幅桥(老桥)拆除重建,将于今年6月通车。现正在抓紧建设中。</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昌化路桥(十六)解放初期,为了方便广大工人上下班和北郊农民向市区送菜,不要乘坐渡船,所以建造了一座宽约4米,长50米的7孔木桥,名“归化路桥”。1957年,因归化二字有所不妥,归化路改名为昌化路,归化路桥也改名为昌化路桥。1974年9月,昌化路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桩基拱肋吊杆桥。2000年11月为滿足行人和车辆通行的需要,老桥拆除。2001年6月3日昌化路改造工程的第一根钢拱染吊装成功,当年12月新昌化路桥建成通车。</p> <p class="ql-block">江宁路桥(十七)又名造币厂桥。1929年由上海工务局在造币厂附近建的五孔十桥,俗称洋钿厂桥。1949年4月,因年久失修,木桥朽损。有关部门在老桥西侧约20米处重建木质排架简支梁桥,并改名江宁路桥。1968年,江宁路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梁。1969年4月,江宁路桥竣工并拆除木桥。2002年江宁路桥被认定为危桥。2009年8月1日起,仅允许小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2011年12月2日,江宁路桥封闭交通进行拆除重建。2012年12月22日,江宁路桥恢复通车。2020年1月23日凌晨零点起,江宁路桥对防汛墙和桥接坡实施应急抢修,只留行人和非机动车双向通行。3月9日,施工结束,全部车道开放。</p> <p class="ql-block">西康路桥(十八)此处原为一渡口,称小沙渡。1900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渡前道路,命名为小沙渡路。解放后西康路一带成为沪西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木船摆渡费时费力,安全性差,不能满足苏州河两岸的交通需求。为此,上海市路政局于1981年撤渡建桥,命名为西康路桥。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的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的桥。2011年,在正常服役30年后,经检测评定,该桥技术状况为较好状态。2015年,经景观改造后开放运营。</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边的景观小区</p> <p class="ql-block">镇坪路桥(十九)是上海市路政局于2007年开始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桥,该桥建成后将缓解普陀区与静安区的过河交通压力。2009年该桥竣工。桥的引桥很长,总长为660米,共五跨。过苏州河为一跨,跨度47米,主桥宽25.6米。</p> <p class="ql-block">宝成路桥(二十)又名叶家宅路桥。1931年建造,时为五孔木桥,行人桥,主要供工人上下班用。因桥南岸接宝成弄(今叶家宅),故得名为宝成桥。1936年被日军炸毁。1938年修复。1971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桩基行人桥,自行车可上下推行。其成为苏州河上唯一的一座双曲拱梁桥。</p> <p class="ql-block">武宁路桥(二十一)这是连接普陀区苏州河两岸的要道。1956年建成,1967年曾进行改建。随着市区交通流量的增加和沪宁高速公路的建成,原有桥梁的通行能力不堪重负,成为该地区的交通“瓶颈”。因此要求尽快拓宽改建该桥。2000年扩建,2008年再次改建。改建后跨越苏州河的桥为三跨钢结构箱形截面连续梁,跨径分别为28米、47米、28米。4座艾奥尼克式立柱风格的桥头堡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分别代表孕育、萌芽、成长、希望的雕塑,给人和谐、甜美、宁静的气息。加上桥梁的细部装饰,使改建后的武宁路桥完美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