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与广州(二)(纪念詹天佑160周年诞辰)詹同保 胡文中

文中

<p class="ql-block">  1884年,是詹天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年。1881年,奉命提前归国,没被分到对口铁路工作,却与15位归国同学一起,被分到了福州船政局水师学堂学习驾驶。隨后,不少学历比他低的同学,都离开水师学堂训练船,走上更好岗位。直到1884年初,他才离开船上,担任了船政局水师学堂教习。而在这一年的8月23日,他却亲眼目睹了中法马江海战,目睹了福建水师舰队的全军复没,目睹了4名留美同学英勇战死。国家科技落后惨败,给了他深深的剌痛。正在此时,两广总督张之洞把他调回广州。詹天佑回到广州家中,是10月27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11月6日,詹天佑把个人履历和相关文书,交到张之洞官署,等候安排新岗位工作。</p><p class="ql-block"> 这时,1882~1883年重修的《婺源县志》,已经拿到广州。詹天佑父辈希望这位家族最高文化的人,利用等候安排的空闲时间续修家谱。而在遵嘱续修家谱的过程中,詹天佑先祖爱国爱乡、开拓进取、热心助人的崇高品德和先进亊迹,深深感动了詹天佑,使詹天佑把马江海战的悲痛,化作学习先祖努力为国为乡奋斗的精神动力,化作努力做好工作使国家更富强的决心和行动。</p><p class="ql-block"> 这次修家谱,对家族是一大贡献。对詹天佑自已,也是巨大的心灵收获。</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有7位先祖被收入《婺源县志》。詹天佑把其中3位的亊迹全文抄录到续修家谱的页眉上。这是在冬天不懂游泳也跳下水中救人的詹天佑高祖詹起添亊迹。</p> <p class="ql-block">  被收入《婺源县志》的詹天佑家族入徽初祖詹初,在公元583年时曾任东阳郡赞治大夫,被老百姓赞誉为"天"。</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在广东博学馆任外文教习时,与同亊在校内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当年学生潘应祺,后来在其考取举人的小册子上列出教过自己老师的名字。潘应祺后来先后任教于广雅书院、教忠学堂等。著有《算术驾说》《几何赘说》。辛亥革命后曾任职于广州市政公所,从亊番禺县志续修等。其女婿是曾任孙中山副官的张猛。</p> <p class="ql-block">  潘应祺当年的英文试卷。</p> <p class="ql-block">  1886年2月至1887年8月,詹天佑被派测绘广东沿岸海图。这是张之洞为加强海防的一项工作。詹天佑二话没说,在人生一生中又第二次登船工作了。他的长女婿王金职在1919年的寄美国英文悼念文章中,赞誉詹天佑:"他在广州时,最显著的成绩就是完成了江岸线的测绘,并第一次绘出了江岸线图。"张之洞后来出版了图集。当然,由于詹天佑官微,图集没提詹天佑。</p> <p class="ql-block">  1906年,广东商办粤汉铁路公司成立,向朝廷要求调回广东高技术老乡回来领导修筑铁路。但当时詹天佑正全力忙于修京张铁路,朝廷不同意放人,只同意调邝孙谋回广东当总工程师。1910年,京张路已通车,广东粤汉铁路公司再次要求调回詹天佑。这次朝廷同意了。詹天佑于1911年初正式到任广东粤汉铁路公司总理兼总工程师,邝孙谋则调回北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粤汉铁路广东段始发站黄沙车站大楼。(今已开发成御景一号小区)</p> <p class="ql-block">  广州黄沙车站入口门楼。</p> <p class="ql-block">  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总公司大楼。</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年,修路工作因还在平缓地区,进展顺利。但时局方面,詹天佑遇两大难题。</p><p class="ql-block"> 一是5月11日接北京来电,商办干线铁路要收回官办。6月6日,召开股东大会商议此亊时,原首任公司副总黄景棠牵头反对。詹天佑自己对朝廷朝令夕改的政策不满,但因身仍系二品技术官员,不能公开反对朝廷政策,只能无言地默默保护主张仍然商办的保路运动者。</p> <p class="ql-block">  6月13日,詹天佑写给宜昌颜德庆副总工程师谈收路感受的信。</p> <p class="ql-block">  广东保路运动领头人黄景棠故居。</p> <p class="ql-block">  清廷主管收路的盛宣怀,企图以粤路公司账目不清为突破口进行收路,并令其好友、首任粤路公司总办郑观应向詹天佑查询账目。詹天佑与黄仲良一起详复郑观应。</p> <p class="ql-block">  保路领头人黄景棠被官府驱逐出广州。但其他股东仍以退股办法三省差异、对广东不公继续抗议。终拖至辛亥革命,收路之说终不了了之。</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10月以来的改朝换代政局动荡。像两广总督张鸣岐也逃往香港。詹天佑在这可能会危及个人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也许会想到身为二品技术官员的他,可能会被新政权拿掉脑袋。但詹天佑更不舍这来之不易的铁路工作,能用得上自己留学知识的好岗位。离开了能发挥自己所长、能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的岗位,即使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在抉择面前,詹天佑选择了铁路亊业,选择了国家和民族。他拒绝了别人劝他离开的忠告,召集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会议,讲清时局,讲清他要留下来让铁路继续运行。如果谁要离开岗位,只要先向他交转好有关工作就可以了。结果,大家都留下来,和他一起坚守在铁路岗位上,保证了动荡时期,铁路正常运行。</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在黄沙车站江边码头新引进的大型起重机上与同亊合照。(站在上层大梁前者为詹天佑)</p> <p class="ql-block">  1912年,孙中山为南北统一而让出大总统职。5月17日,到广东商办粤汉铁路公司视察,与詹天佑一起畅谈铁路大计。图为当时合照。(孙中山,前排中。詹天佑,前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深知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摆脱了清廷束缚后的1912年,詹天佑在广州创办了学术团体广东中华工程师会。詹天佑被选为会长。该会1913年在广州出版了英文版《京张铁路技术标准图集》。也是在这一年,该会与上海中华工学会和上海中华路工同人共济会,在武汉合并为中华工程师会。詹天佑被选为会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詹天佑签名的广东粤汉铁路公司股票。</p> <p class="ql-block">  1910年,詹天佑在北京担任归国留学生考官。期间,他对来自广东的考生朱子勉个别谈心,精辟论述当官与做亊及其关系。朱子勉记忆尤深,回广州后踏实做好教育实亊。他曾任广州教忠中学校董和校长。1963年在《广州文史资料》上写了相关回忆文章。</p> <p class="ql-block">  清廷在1872~1885年间共送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从广州西关选上的就有3名。除詹天佑外,另两名是1873年选上的梁普照、梁普时兄弟。他们共同努力学习,归国后共同为国家努力工作。同学之间也结下了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  1890年,部分归国同学聚会。詹天佑(最后排站立者左一)与梁普照(坐者左一)、梁普时(第二排站立者右三)均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梁普照后人梁赞勋先生,向茘湾区政府捐赠詹天佑1913年在广州出版的英文版《京张铁路技术标准图集》。</p> <p class="ql-block">  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后,詹天佑把《京张路工撮影》图册,一套两本题赠给梁普照之子梁育之。梁育之曾在京张铁路工地实习,后来长期在粤汉铁路工作。此图集近年已由梁育之之子梁赞勋先生捐赠广东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梁育之先生铭记詹天佑师叔教导,踏实在粤汉铁路工作。他珍藏了很多詹天佑的工程图册。还一直珍藏了1919年7月27日广州的詹天佑追悼会后的晒图版《广州詹公追悼会祭文挽联汇抄》。收录了粤路工程同人和中华工程师学会等祭文。以及来自社团、社会名人、同学、学生、亲属等送的挽联131对。</p> <p class="ql-block">  汇抄上记录的时任广东护法军政府海军总长、詹天佑学生汤廷光和时任财政厅厅长的杨永泰送的挽联。。</p> <p class="ql-block">  由17位婺源老乡于1824年在广州创立的归原堂,也给詹天佑送来挽联。(下面第一图左边一行开始,接下面第二图右边)</p> <p class="ql-block">  广州还有一处重要地方与詹天佑有关。这就是芳村聚龙村的邝其照故居。邝其照出版过华英字典。是第三、四批留美幼童带队老师,其后留在美国,在中国留学亊务局当官方翻译。1876年8月下旬,他曾带120名中国留美幼童到费城参观美国开国一百周年博览会,并受到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英雄、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邝其照归国后,在广州办过《广报》《中西日报》《越峤纪闻》等报刊。</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从广州走向世界,又从世界走回广州。再从广州往天津,把毕生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铁路亊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创下了令世人瞩目的京张铁路建设奇迹。虽然因国力、政权等因素,当时中国的铁路实力仍未能整体大幅提高,但他个人的专业魅力与影响,也走向了世界,得到技术界的公认和老百姓的赞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代代铁路人,弘扬了詹天佑精神,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建设,突飞猛进,已经是整体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p><p class="ql-block"> 天佑精神永耀中华。</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詹同保,詹天佑孙。詹天佑亲修的家谱原件,由詹天佑传给其父詹文珖,再由其父传给他。</p><p class="ql-block">胡文中,原广州市茘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研究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