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春二月,乍暖乍寒。与春日融融、鲜花盛开、万紫千红的四月天游人如织的景象不同,二月的庆云北海公园除了那些坚持锻炼的市民以外还是游客稀少的。此时严寒未尽,蓓蕾初绽,湖水微融,唯有湖边细如纤丝的柳条儿不忘坚守的初心,冲寒而出,不时地吞吐出淡黄的嫩芽,以坚韧地生命力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讯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绿柳才黄半未匀”,这种淡黄是那么的清新悦人,那么的富有生机和活力,我感觉这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景致、最好的时光,因为她预示着美好的未来和繁花似锦的远大前景,届时,“出门俱是看花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新柳报春时的游客稀少到繁花似锦时的游人如织,揭示了这样一个哲理:“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色固然是人人可见和向往的,但是却毫无新鲜感;只有“黄半未匀”时的执着和坚守才更显得可贵和令人尊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几天收拾藏书,翻出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买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由的又看了一遍。小说的结尾说,保尔在近乎绝望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但现实生活中小说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小说寄给出版社后,吃了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并在1932年和1934年分11期刊登在并不显要的位置上,虽然评论界对它不置一词,但是连载期间,图书馆借阅的人却排成了长队,人们迫不及待地盼望每一期杂志的出版。直到1934年末,著名记者和作家米·科利佐夫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才使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字和事迹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性大报上,一夜之间传遍城乡各个角落,成了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他于1936年12月22日去世前的两年间,小说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那些“黄半未匀”的奋斗者来说,当处于忽阴、忽晴、忽雨、忽雪、乍暖、乍寒、最难将息的境地时,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受得住平淡,不自怨自艾,不怨天尤人,学会坚强,学会面对,走过阴霾,静观万物回春,终将春暖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