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注:仅供参考,以正式出版排序为准</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 / 党员数:9671.2万名(至2022年6月30日)</p> <p class="ql-block">2021.7.1</p> <p class="ql-block">“转战陕北”一年零5天,毛主席披星戴月,跋山涉水,饥餐露营,千辛万苦,和陕北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纵横在陕北的沟沟峁峁,卧龙在陕北的老乡窑洞,充满必胜信念和乐观精神。放眼世界,胸怀全国,高瞻远瞩,决胜千里,拖住蒋介石胡宗南23万大军,为全国胜利奠定了战略基础!(据《转战陕北》)</p> <p class="ql-block">革命孕育旧址选</p> <p class="ql-block">上海中共中央一大会址,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召开。</p> <p class="ql-block">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中共中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继续召开</p> <p class="ql-block">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田会议旧址(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p> <p class="ql-block">安康日报选登</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旧址(贵州遵义)</p> <p class="ql-block">泸定桥(四川泸定)</p> <p class="ql-block">飞夺泸定桥</p>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革命旧址选</p> <p class="ql-block">陕北,即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以榆林和延安两个地级市为主。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峁相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所以窑洞就是当地山区的主要建筑物,依山而挖掘出来的窑洞,“天圆地方”极富中国本源文化文化的哲学思想。窑洞民居风格独特魅力无穷,冬暖夏凉是窑洞民居的主要特点。欢迎各位朋友来陕北窑洞作客,体验生活乐趣,同时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力量和不屈不挠的伟大革命精神。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在此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在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p> <p class="ql-block">延安延河大桥与宝塔山,延安精神,中国革命文化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延安宝塔,延安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原为天主教堂。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原为天主教堂。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毛泽东旧居</p> <p class="ql-block">枣园毛主席旧居,即枣园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延安中央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瓦窑堡会议旧址</p> <p class="ql-block">西安革命旧址选</p> <p class="ql-block">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p> <p class="ql-block">止園,西安事变纪念馆·杨虎城将军别墅大门</p> <p class="ql-block">止園,西安事变纪念馆·杨虎城将军别墅</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纪念馆·高桂滋将军别墅</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转战陕北革命旧址旧居选</p> <p class="ql-block">转战陕北连环画</p> <p class="ql-block">石鲁国画作品《转战陕北》</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转战陕北途中</p> <p class="ql-block">小河会议旧址(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中共中央在小河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杨家沟革命纪念馆(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p> <p class="ql-block">神泉堡革命纪念馆(陕西省榆林市佳县)</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 《沁园春·雪》</p> <p class="ql-block">枣林沟会议(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七届中央政治局于1947.3.29-30,在此召开会议。毛泽东主持会议)</p> <p class="ql-block">中共陕北特委东沟湾旧址(延安子长涧岔镇)</p> <p class="ql-block">靖边天赐湾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安塞王家湾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横山肖崖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子长任家山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志丹县永宁山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靖边青阳岔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横山起义旧址</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西北局义合会议旧址</p> <p class="ql-block">保安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杨家沟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杨家沟十二月会议旧址</p> <p class="ql-block">杨家沟中共中央通讯班旧址</p> <p class="ql-block">横山小水沟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子长县涧家岔庄科坪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佳县南河底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清涧袁家沟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榆林红石峡</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p> <p class="ql-block">子洲县巡检司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子洲县邱家坪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延川县刘家渠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绥德县石家湾镇李家崖村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绥德县吉镇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米脂县申家硷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米脂县井家坪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米脂县陈家岔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靖边县青阳岔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佳县张家崖窑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佳县乌龙镇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佳县潭家坪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佳县朱官寨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佳县曹庄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佳县梁家岔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佳县杨家园则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佳县白龙庙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佳县螅蜊镇刘家坪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佳县白云山</p> <p class="ql-block">佳县香炉寺</p> <p class="ql-block">吴堡川口东渡黄河至山西临县</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三交镇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外事处旧址</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 <p class="ql-block">红色记忆:党中央、毛泽东转战陕北</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p><p class="ql-block">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兵团主动放弃延安。当天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占领”了一座空城。</p><p class="ql-block">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等亲自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比自己多达十倍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邓宝珊的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不断地调动敌人,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并于3月25日、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奠定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基础。</p><p class="ql-block">3月25日,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在子长县王家坪会合。当天,毛泽东从任弼时那里听到了山西文水县年仅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深受感动,当即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p><p class="ql-block">3月29日,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行动问题。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平山,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随后,4月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统筹后方工作。</p><p class="ql-block">枣林沟会议后,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以及警卫部队共八百人组成四个大队,统归“直属司令部”(代号“九支队”)指挥,由任弼时为司令,化名史林,陆定一任政委,化名郑位。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毛泽东、周恩来也分别用李德胜、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战争必胜,中国革命必成。</p><p class="ql-block">从1947年3月撤出延安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转战在陕北,物资供给等各方面条件极端艰苦,与敌周旋环境极其险恶,从容地指挥着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真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p><p class="ql-block">4月12日至6月8日,党中央在陕北安塞县王家湾停留56天,一个新的全国战略部署在这里酝酿形成。在此期间,毛泽东连电前方各战场高级将领,部署各路大军的作战行动,要求各解放区在内线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并准备转入战略进攻,将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从根本上动摇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遵照党中央的部署,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的孟良崮地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3万余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西北野战兵团由安塞地区挥师西进,发起陇东战役,痛击西北二马。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16日,党中央由靖边县天赐湾转移到靖边县小河村,在这里停留了45天。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村农家院子里临时搭的凉棚下,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小河会议。会议依据一年来的战况和各战场的形势,着重讨论了战略进攻的部署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财政金融工作等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计划用五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同蒋介石斗争的问题,同时指出:“现在不公开讲出来,还是要准备长期斗争,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会议决定: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陈谢兵团由西进陕北改为渡黄河南下,挺进豫西;西北野战军改南下关中为独立坚持内线作战,牵制并逐步削弱胡宗南集团。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二,外线兵团由陈毅、粟裕指挥,在鲁西南掩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然后挺进豫皖苏;内线兵团由谭震林、许世友指挥,牵制山东国民党军。至此,一个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中央突破、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形成。</p><p class="ql-block">按照党中央的部署,8月中旬,刘邓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行动;彭德怀牵着胡宗南的“牛鼻子”往北跑,在沙家店一个回马枪,陕北战局翻过了“山坳”;8月下旬,陈谢大军强渡黄河,东逼洛阳,西叩潼关;谭震林、许世友率山东兵团进行胶东保卫战,转入了内线反攻;9月下旬,陈粟大军分路越过陇海路南下豫皖苏边。党中央关于战略进攻的一系列构想全部变成了现实。</p><p class="ql-block">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取得的这些重大胜利,都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那种极端艰苦而险恶的环境中指挥的。那时,周恩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军。</p><p class="ql-block">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在陕北高原一次次转移,与敌人周旋。1947年10月10日,在陕北佳县神泉堡,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这个宣言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称,第一次以宣言的形式郑重向国内外宣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p><p class="ql-block">1947年11月22日,党中央移住陕北米脂县杨家沟。12月25日至28日,毛泽东在杨家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并就敌我形势、统一战线、英美苏关系等等重大问题发表讲话。会后,党中央集中全力解决新形势下土改、整党、工商业、统一战线、新区工作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问题,尤其注意纠正党内“左”的偏向。毛泽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3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到达晋绥解放区,再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p><p class="ql-block">注:据2007年7月23日 人民日报</p> <p class="ql-block">永远的丰碑 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党中央、毛泽东转战陕北(下)</p><p class="ql-block">2007-07-23 中国青年报</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16日,党中央由靖边县天赐湾转移到靖边县小河村,在这里停留了45天。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村农家院子里临时搭的凉棚下,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小河会议。会议依据一年来的战况和各战场的形势,着重讨论了战略进攻的部署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财政金融工作等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计划用五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同蒋介石斗争的问题,同时指出:“现在不公开讲出来,还是要准备长期斗争,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会议决定: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陈谢兵团由西进陕北改为渡黄河南下,挺进豫西;西北野战军改南下关中为独立坚持内线作战,牵制并逐步削弱胡宗南集团。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二,外线兵团由陈毅、粟裕指挥,在鲁西南掩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然后挺进豫皖苏;内线兵团由谭震林、许世友指挥,牵制山东国民党军。至此,一个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中央突破、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形成。</p><p class="ql-block">按照党中央的部署,8月中旬,刘邓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行动;彭德怀牵着胡宗南的“牛鼻子”往北跑,在沙家店一个回马枪,陕北战局翻过了“山坳”;8月下旬,陈谢大军强渡黄河,东逼洛阳,西叩潼关;谭震林、许世友率山东兵团进行胶东保卫战,转入了内线反攻;9月下旬,陈粟大军分路越过陇海路南下豫皖苏边。党中央关于战略进攻的一系列构想全部变成了现实。</p><p class="ql-block">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取得的这些重大胜利,都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那种极端艰苦而险恶的环境中指挥的。那时,周恩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军。</p><p class="ql-block">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在陕北高原一次次转移,与敌人周旋。1947年10月10日,在陕北佳县神泉堡,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这个宣言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称,第一次以宣言的形式郑重向国内外宣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p><p class="ql-block">1947年11月22日,党中央移住陕北米脂县杨家沟。12月25日至28日,毛泽东在杨家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并就敌我形势、统一战线、英美苏关系等等重大问题发表讲话。会后,党中央集中全力解决新形势下土改、整党、工商业、统一战线、新区工作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问题,尤其注意纠正党内“左”的偏向。毛泽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3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到达晋绥解放区,再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p><p class="ql-block">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p> <p class="ql-block">党中央、毛泽东转战陕北(上)</p><p class="ql-block">2007-07-21 中国青年报</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p><p class="ql-block">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兵团主动放弃延安。当天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占领”了一座空城。</p><p class="ql-block">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习仲勋等亲自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比自己多达十倍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邓宝珊的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不断地调动敌人,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并于3月25日、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奠定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基础。</p><p class="ql-block">3月25日,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在子长县王家坪会合。当天,毛泽东从任弼时那里听到了山西文水县年仅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深受感动,当即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p><p class="ql-block">3月29日,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行动问题。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平山,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随后,4月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统筹后方工作。</p><p class="ql-block">枣林沟会议后,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以及警卫部队共八百人组成四个大队,统归“直属司令部”(代号“九支队”)指挥,由任弼时为司令,化名史林,陆定一任政委,化名郑位。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毛泽东、周恩来也分别用李德胜、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战争必胜,中国革命必成。</p><p class="ql-block">从1947年3月撤出延安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转战在陕北,物资供给等各方面条件极端艰苦,与敌周旋环境极其险恶,从容地指挥着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真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p><p class="ql-block">4月12日至6月8日,党中央在陕北安塞县王家湾停留56天,一个新的全国战略部署在这里酝酿形成。在此期间,毛泽东连电前方各战场高级将领,部署各路大军的作战行动,要求各解放区在内线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并准备转入战略进攻,将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从根本上动摇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遵照党中央的部署,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的孟良崮地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3万余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西北野战兵团由安塞地区挥师西进,发起陇东战役,痛击西北二马。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p><p class="ql-block">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p><p class="ql-block">2007年7月23日 人民日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