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讲党史故事,当红色传人” 大家好,这里是东阳镇东阳中心学校党支部开展的“党史故事人人讲”活动,我是东阳镇中心学校教师陈秀秀,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县委书记焦裕禄》。</p> 时至今日,依然清晰地记得焦裕禄下葬的那个上午:十里八村赶来的成千上万乡亲们,黑压压聚在兰考县城北郊的一处沙丘下,大家胸戴白花,眼含热泪,在寒风中久久站立……<br> 兰考人心目中的“老焦”——这位共和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县委书记,如同一面旗帜,穿越时空,一直屹立在中国大地上。<br> 50多年过去,兰考变化翻天覆地。但是,那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焦裕禄书记留在那里的身影,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里。 <p class="ql-block"> 1963年种麦时节,当时28岁的葡萄架村会计孙世忠陪焦裕禄视察灾情。在他们村,焦裕禄一住就是3个月。他给村里调来10辆架子车搞运输,鼓励村民栽桐树防风治沙,和大家一起翻土改造盐碱地,还联系医院自掏腰包,救了刚满周岁的病危孩童张徐州一命……</p><p class="ql-block"> “焦书记喜欢到基层,喜欢和群众在一起,村里栽树他陪着一起劳动,饲养员喂牲口他忙着掂草……”经常陪焦裕禄下乡的县委干事刘俊生回忆。</p><p class="ql-block"> 1963年冬,焦裕禄冒着严寒叩开许楼村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握住双目失明的老大娘的手,焦裕禄问寒问饥。一旁的老大爷问:“你是谁?”焦裕禄回答:“我是您的儿子。”老人哆嗦着手不停地抚摸着焦书记,热泪纵横。</p><p class="ql-block"> 人们的记忆中,在兰考期间,焦裕禄除了开会,大部分时间都在下乡。焦裕禄纪念馆,存放着他50多年前骑过的破自行车,还有他穿过的胶鞋,靠着这车和鞋,焦裕禄走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p><p class="ql-block"> 长期的劳累和一再拖延,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严重。有一次,孙世忠眼见焦裕禄用个茶缸子顶着腰,问是咋回事,焦裕禄强忍痛苦摆摆手;1964年春,治河施工时,进入生命倒计时的焦裕禄,仍然带着县里干部参加劳动,在工地背沙子时几次摔倒。</p><p class="ql-block"> 1964年3月底,焦裕禄被送往开封医院,一个多月后病逝,年仅42岁。“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遵照焦裕禄遗愿,人们将他安葬于兰考。</p> <p class="ql-block">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不长,仅仅475天,但兰考人民记住了他一辈子、几代人!记者近日来到兰考再度寻访焦书记的足迹,当地干部表示,半个世纪过去,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仍能引起全社会强烈共鸣,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的热切期待和强烈呼唤。 </p><p class="ql-block">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p><p class="ql-block"> 焦裕禄,用赤诚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最高宗旨:为人民服务。他的精神,永远激励、教育着共产党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