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去旅行”之“追溯峡江楚韵,探寻国学典范。”

马福玲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一座现代都市的蕴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一场中华文化的探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一个世纪工程的脊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一部上下求索的典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这里古代文化与现代工程的交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屈原故里</b></p><p class="ql-block"><br></p> 细雨过后,雾蒙的空气中充满着甜气。湿漉漉的斑马横线,蔷薇带雨,美丽而绚烂。4月25日,宜昌高新区实验小学403红枫班“跟着课本去旅行”,“追溯峡江之楚韵,探寻国学之典范。” 基地简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屈原故里是全国一流的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是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屈原祠以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细化丰富核心素养要点内涵,遵循尊重传统文化、学古贯今的教育准则,以传承屈原文化、峡江文化、非遗文化为主旨,联合现代工程三峡大坝,构建了五大研学主题:接受诗的洗礼、陶冶爱国情操、传承端午习俗、弘扬求索精神、探密三峡变迁的研学旅行。</span></p> 屈原简介 <p class="ql-block">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p><p class="ql-block">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p> 出发 领略峡江文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观测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欣赏峡江石刻、探秘古民居三峡变迁发展史。</span></p> 礼拜迎宾仪式 <p class="ql-block">  屈原祠前,身着楚服,整齐列队,虔诚地向屈原大夫鞠躬行礼,缅怀屈子,感受屈子的爱国主义和求索精神,以此,激发同学们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践行之志 。</p> 拜师礼 <p class="ql-block">  拜师礼仪式,让学生在一种强大的仪式感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和洗礼,尊师重道,明礼求学。</p> 参观屈原祠 <p class="ql-block">  参观屈原祠,寻访历史名人的足迹,领略屈子手执长卷、临江而立的风采, 屈子的“求索”精神激励着每个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p> 享用美餐 舞台剧《礼魂》 <p class="ql-block">  舞台剧《礼魂》以史料记载的屈原生平中的片断为基石,集歌舞、话剧、音乐于一体,通过魂归故里、少年屈原读书郎、热血报国反遭嫉、不甘合污愤投江、秭归招魂等五个部分,28分钟的精彩演出,勾勒出屈原爱国、求索、充满浪漫主义诗情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屈原名篇《离骚》、《九歌》、《天问》、《九章》以及凸现楚文化特点的编钟、编磬、埙等均在剧中得以体现,使孩子们在屈原诗歌和古乐器营造的氛围中得到了艺术享受。</span></p> 传统文化体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体验包粽子,巧妙的把文化传承与动手能力结合起来,体验过程中调动团队成员的互帮互助,建立信任感,增强凝聚力。</span></p> 观看民俗表演 <p class="ql-block">  《县太爷断案》等系列民俗表演以屈原、端午、地域特色为主题, 以娱教寓乐的方式,将具有非遗文化元素的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呈现,使学生们切身体悟到文化内涵及文化魅力。</p> 满载而归 <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跟着课本去旅行,并肩知行,上下求索,我们一直在路上~</p>